双龙洞

  • 紧扣“四有”,写好“游记”
    名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展现沿途的所见所闻,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具体为:去双龙洞沿途的风光—双龙洞洞口所见—双龙洞外洞—双龙洞内洞 —出洞。可以学习这些写作方法,然后巧妙运用到自己的游记写作中。比如,以“游瘦西湖”为题,可以这样写:烟花三月,春暖花开,我们一家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扬州,如愿以偿地游览了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瘦西湖。进入南门,远远望去,纤细修长的青色湖面映入眼帘,龙船三两、野鸭点点。清风拂过,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美不胜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23年7期2023-08-15

  • 让阅读赏析与表达运用互促互生
    现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我尝试阅读赏析与表达运用共存的教学方法。阅读课的教学,首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文本信息,这是最基础的教学保障。学生读懂文本,才能进行探究。1.点明单元主题。我们的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和语文要素。人文主题有“乡村风景”“科技之光”“诗情画意”“动物朋友”等,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进入阅读课教学,教师要点明这一单元的主题以及语文要素。例如,教学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先要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期2023-05-30

  •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浅析
    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及《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这几篇课文都是按照一定顺序写的。《海上日出》中写日出时颜色、位置和光亮的变化:“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有“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两篇课文描写的方式不太一样,但都可以清晰地看出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如果教师在教授课文时能将两篇文章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4期2023-04-07

  • 跟着课文学写游记
    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堪称游记中的典范作品,编者将其安排在“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习作单元中,因而最适宜作为学生学习写游记的范例。明确目标,让学习更精准游记不像旅游过程中在不同景点拍照,每一张照片只要看上去有人物、有景色就很美,即使把所有游程中的照片按照游览顺序排列起来,还是不能给人游览的全貌。但是,游记就能有效地呈现整个游览过程的全貌,游览过的景点和游览时的感受有机结合在一起,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这样一篇带给人如临其境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2023-02-10

  • 习作方法,让叶圣陶爷爷告诉你
    起来,让没有到双龙洞游览的游客通过你的文字大饱眼福。(生补写交流)师:有人也游览了双龙洞,觉得太有趣了,他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出示)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生朗读)师:同样的内洞景观,语文书上是这样的——“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2年3期2022-12-31

  • 《记金华的双龙洞》行笔有法
    爱。《记金华的双龙洞》取自叶圣陶游记散文集《小记十篇》,本文兼具语文性和文学性,更是模仿写作的好例子。本文从线索、情景和模仿的角度出发,设线写“记”、用语绘“景”、聚笔抒“情”。设线写“记”游记类的文章需要我们把握好文章的主要结构和脉络,才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游历娓娓道来,不至于突兀、不至于乱套。潺潺溪流,抓住游踪主线《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线索就是“溪流”,阅读全文,同学们能够跟随作者描述的景物和游踪,徜徉于潺潺水声中,这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只要我

    课外语文 2022年15期2022-11-11

  • 惊艳世人的石钟乳和石笋
    的。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一个很壮观的溶洞,里面的石钟乳、石笋在炫目的灯光下构成的绝美景观,足以惊艳所有人。石钟乳石钟乳又被称作钟乳石,是岩溶生成物,像极了冬天屋檐下挂着的冰柱。微量石灰岩溶于水后,经过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向下渗漏、滴流而沉积在洞顶,就形成了石钟乳。石钟乳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瑰丽神奇。图1 双龙洞外景(图/ 千图网)石笋石笋因形状如笋而得名。石笋和石钟乳如同一对亲密的伙伴,都是由洞顶下滴的

    发明与创新 2022年27期2022-09-16

  • 景物有特点,描写有顺序
    在写《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时,也像文君一样做过笔记:洞口(有气势)、外洞(高大)、孔隙(狭小)、内洞(黑暗、景奇、宽大)。这就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物和重要特色啊!阿呆:文君,你应该早点儿告诉我这个方法!文君:没关系,你也可以在写作前通过回忆整理出某个地方的重要景物和特色。陈老师:文君说得对!我们写游记时可以做一下前期准备。如果像阿呆一样“记不起来”,还可以借助网络查阅景点的资料,获取相关信息。然后,结合你的游览经历整理出游览地的主要景物及其鲜明特点。要注意

    小学生作文·小学中高年级适用 2022年6期2022-06-27

  • 景物有特点,描写有顺序
    在写《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时,也像文君一样做过笔记:洞口(有气势)、外洞(高大)、孔隙(狭小)、内洞(黑暗、景奇、宽大)。 这就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物和重要特色啊!阿呆:文君,你应该早点儿告诉我这个方法!文君:没关系,你也可以在写作前通过回忆整理出某个地方的重要景物和特色。陈老师:文君说得对!我们写游记时可以做一下前期准备。如果像阿呆一样“记不起来”,还可以借助网络查阅景点的资料,获取相关信息。然后,结合你的游览经历整理出游览地的主要景物及其鲜明特点。 要

    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 2022年6期2022-06-24

  • 《记金华的双龙洞》行笔有法
    爱。《记金华的双龙洞》取自叶圣陶游记散文集《小记十篇》,本文兼具语文性和文学性,更是模仿写作的好例子。本文从线索、情景和模仿的角度出发,设线写“记”、用语绘“景”、聚笔抒“情”。设线写“记”游记类的文章需要我们把握好文章的主要结构和脉络,才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游历娓娓道来,不至于突兀、不至于乱套。潺潺溪流,抓住游踪主线《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线索就是“溪流”,阅读全文,同学们能够跟随作者描述的景物和游踪,徜徉于潺潺水声中,这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只要我

    课外语文·上 2022年9期2022-05-30

  • 从品读走向表达
    进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教学呢?教师通过“复习导入,厘清顺序,介绍见闻”“激趣游览,驻足景点,进行自学”“交流见闻,品读赏析,体会写法”“总结全文,抒发情感,表达感谢”“拓展延伸,初试身手,学以致用”等途径进行板块式教学,有效落实了本单元语文要素,达成了本课教学目标。[关键词]激趣;品读;表达[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7-0087-03《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3期2022-05-26

  • 从品读走向表达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燕《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为“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和“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文章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晰,特点鲜明,语言朴实,准确生动,真实可感,读后令人身临其境,印象深刻。本文为学生学写游记提供了范例。【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画出线路图,厘清作者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地叙述的表达方法。2.重点品读外洞进内洞的部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7期2022-03-03

  • 游金华双龙洞
    爷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我浮想联翩,很多次梦见自己来到双龙洞,欣赏着那千姿百态的石钟乳,聆听着“叮叮咚咚”的山泉声……暑假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去金华双龙洞旅游,我终于梦想成真。双龙洞位于浙江金华的金华山,我们到达后,看到了一座椭圆形洞窟。在洞窟口的石壁上刻着“双龙洞”三个大字,格外醒目,想必这就是双龙洞的外洞。我们跨过一座小桥,朝外洞走去。小桥上刻着“吟风桥”三个字,在水雾中若隐若现。外洞的穹顶很高,十分宽敞,像个大会堂。有一条清澈的泉水从洞口汩汩地流出来

    小读者 2022年2期2022-02-22

  • 游金华双龙洞
    爷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我浮想联翩,很多次梦见自己来到双龙洞,欣赏着那千姿百态的石钟乳,聆听着“叮叮咚咚”的山泉声……暑假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去金华双龙洞旅游,我终于梦想成真。双龙洞位于浙江金华的金华山,我们到达后,看到了一座椭圆形洞窟。在洞窟口的石壁上刻着“双龙洞”三个大字,格外醒目,想必这就是双龙洞的外洞。我们跨过一座小桥,朝外洞走去。小桥上刻着“吟风桥”三个字,在水雾中若隐若现。外洞的穹顶很高,十分宽敞,像个大会堂。有一条清澈的泉水从洞口汩汩地流出来

    小读者·爱读写 2022年1期2022-02-16

  • 地下溶洞
    溶洞。到达景点双龙洞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平躺在船上,因为洞很狭窄低矮,下面有水,要进洞只能平躺在小船上。刚躺好没多久,船就开动了,在我们的身体上方,马上就出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像一张平展的大床,向我们压过来,我吓得一动也不敢动,生怕被石块擦伤。进了溶洞,四周宽敞起来。我抬头看去,洞顶的石头形状各不相同,它们有的像锋利的宝剑,有的像蜘蛛,有的像蝙蝠,有的像兩条嬉戏的鱼……我看得目瞪口呆,心中浮现了一个疑问:“这些石头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请教妈妈,妈妈回答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22年2期2022-01-07

  •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时,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关于金华双龙洞风景区的,课文详细介绍了双龙洞的风景,双龙洞每年都会吸引许多游客。因此,在经过课文学习后,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设计了“小导游”主题活动,以正确指导学生使用“双龙洞导游”的真实身份,向其他“游客”讲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为游客作详细介绍。该主题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文字语言表达出来,并以生动形象的表情将双龙

    师道·教研 2021年10期2021-12-21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过程及感悟
    ,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新教材四下)的第一课时,现将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及感悟整理如下。【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祖国山川秀美,东西南北中,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这是厦门的鼓浪屿(课件出示画面),看到这迷人的景色,老师想起了一句诗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江西的庐山(课件出示画面),看到这迷人的景色,大家能像老师一样,也会想起什么诗句吗?生1:看到庐山这迷人的景色,我想起了宋代诗人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8期2021-07-29

  • 双龙洞是大自然的杰作
    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写得引人入胜,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与探索的欲望。双龙洞确实是大自然的杰作。文章说这洞的外洞像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八百个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内洞比外洞大得多”。这样大的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双龙洞所处的金华北山是一片石灰岩地区。石灰岩是可以被水溶解的。雨水沿着石灰岩裂缝往地下渗透,逐渐溶蚀成洞穴并形成地下河流。地壳上升,使地下水面相对下降,日久天长,就形成了大如厅堂的干涸洞穴。“双龙”又是怎么来的呢?它们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21年12期2021-07-25

  • 游记写得好,“一线四点”很重要
    点课文《记金华双龙洞》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散文,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典型的游记类文章的范例。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我们认真阅读后可以发现写作密码——“一线四点”写游记。1.“一线”,按照游览顺序写游记。2.学习游记的表达方法——“四点”法。一点:外洞进入内洞时的“空隙”是感觉特别窄的,还有那艘很小很小的船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且进入时内心充满的好奇和压迫感是在别的地方没有经历过的,所以作为重点写。然后是内洞,内洞一片漆黑,蜿蜒的双龙,各种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等也具有独

    快乐作文(3.4年级) 2021年5期2021-07-22

  •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时,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关于金华双龙洞风景区的,课文详细介绍了双龙洞的风景,双龙洞每年都会吸引许多游客。因此,在经过课文学习后,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设计了“小导游”主题活动,以正确指导学生使用“双龙洞导游”的真实身份,向其他“游客”讲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为游客作详细介绍。该主题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文字语言表达出来,并以生动形象的表情将双龙

    师道(教研) 2021年10期2021-01-30

  • 挖掘文体特征,发展语用素养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作为游记类散文,在文体结构上讲究清晰的脉络主线,在语言表达上突出简洁而凝炼。因此,教师要围绕文体,充分认识和挖掘文体特征,引领学生厘清文本结构,把握叙述主线,强化语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一、梳理文体结构,把握详略主次关系《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游记类的写作范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游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向内洞、游内洞,以及乘船出洞等所见所闻,将双龙洞的明艳景致、外洞的宽敞,内洞的“黑、奇、大”等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总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11期2020-12-14

  • 金华双龙洞石奇水壮洞亦幽
    往一游的渴望。双龙洞寻“龙”记在金华,与火腿一样驰名的,便是神奇的双龙洞双龙洞的妙趣,在于寻找传说中的“双龙”。进得洞来,抬头往上看,洞口上端两侧分别悬挂着一个天然形成的钟乳石,一左一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那栩栩如生的龙头,张开“龙舌”,吞云吐雾,模样有趣极了。“神龙见首不见尾”,龙头伸在外,龙身、龙尾藏于内,这便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外洞是一个宽敞的拱形大厅。四周岩壁有诸多摩崖石刻,皆为名人墨宝。我们在一处“水石奇观”石刻下等候乘船

    浙江林业 2020年6期2020-07-17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写作顺序,体会双龙洞景象的奇异。2.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仿句练习习得语言。3.运用游览顺序,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教学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借助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教学难点:运用本课的描写顺序复述双龙洞的景象;运用一定顺序体现自己看到过的一处景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迷人的风光。看,这是哪里?(出示庐山瀑布图片。)这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5期2020-07-03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写作顺序,体会双龙洞景象的奇异。2.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仿句练习习得语言。3.运用游览顺序,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教学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借助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教学难点:运用本课的描写顺序复述双龙洞的景象;运用一定顺序体现自己看到过的一处景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迷人的风光。看,这是哪里?(出示庐山瀑布图片。)这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5期2020-06-22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写作顺序,体会双龙洞景象的奇异。2.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仿句练习习得语言。3.运用游览顺序,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教学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借助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教学难点:运用本课的描写顺序复述双龙洞的景象;运用一定顺序体现自己看到过的一处景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迷人的风光。看,这是哪里?(出示庐山瀑布图片。)这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5期2020-06-22

  • 顺序不同,异彩纷呈
    》和《记金华的双龙洞》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美文,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出景物的与众不同。我们从描写顺序上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阅读《海上日出》,梳理课文内容,我们可以绘出课文内容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总述”的结构安排的,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间顺序描写日出这一自然景观的。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梳理课文描述的游览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绘出方位图: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是按照路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20年12期2020-05-26

  • 妙笔写美景 巧手著奇观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等。时间顺序,顾名思义,按照时间的变化顺序来写,如《海上日出》就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再次,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有序。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定点观察,如站在某一个地点,由远及近地观察。《颐和园》中“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就是定点观察。二是移动观察,又叫“移步换位法”或是“移步换景法”,就是随着脚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20年12期2020-05-26

  • 挖掘文体特征,发展语用素养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作为游记类散文,在文体结构上讲究清晰的脉络主线,在语言表达上突出简洁而凝炼。因此,教师要围绕文体,充分认识和挖掘文体特征,引领学生厘清文本结构,把握叙述主线,强化语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一、梳理文体结构,把握详略主次关系《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游记类的写作范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游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向内洞、游内洞,以及乘船出洞等所见所闻,将双龙洞的明艳景致、外洞的宽敞,内洞的“黑、奇、大”等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总

    语文天地 2020年33期2020-02-22

  • 景美篇之行踪清晰
    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一路迎着溪流。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节选自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名师解讀选文部分收录了叶圣陶游金华双龙洞的路线: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是明线;溪水流经的线路是暗线,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9年36期2019-10-17

  • 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如上《记金华的双龙洞》前,让学生课外收集关于金华双龙洞的图片、描写“双龙洞”的文章、地理知识等等。学生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包括网上阅读),有的做摘记,有的制作PPT介绍双龙洞,还有的画出了双龙洞的地理方位图。上课时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交流、汇报。做PPT的同学介绍时,既有双龙洞的地理方位图,又有各种图片,还有文字说明。这样让学生获得关于金华双龙洞的全方位的信息,调动各种感官,激发了阅读欲望,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二、课内拓展——课外阅读的高潮1.揭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3期2019-04-17

  • 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如上《记金华的双龙洞》前,让学生课外收集关于金华双龙洞的图片、描写“双龙洞”的文章、地理知识等等。学生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包括网上阅读),有的做摘记,有的制作PPT介绍双龙洞,还有的画出了双龙洞的地理方位图。上课时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交流、汇报。做PPT的同学介绍时,既有双龙洞的地理方位图,又有各种图片,还有文字说明。这样让学生获得关于金华双龙洞的全方位的信息,调动各种感官,激发了阅读欲望,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二、课内拓展——课外阅读的高潮1.揭

    小学科学 2019年3期2019-03-25

  • 大数据时代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浅析
    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借助实景地图App让学生们通过一些智能终端进行立体化的阅读,从而增强自身感受。在学生们打开实景地图App之后,我便让学生们在搜索栏输入“金华双龙洞”,然后该App上立马就显示出了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并且出现了一条从当前位置到金华双龙洞的行车路线图,此时手指在地图上进行触摸和移动,便可以看到这一路上的点滴风景,包括河流、山川和田野房屋之类的,手指继续向前移动,并放在金华双龙洞的位置处,便会展现出一个立体的双龙洞景色,

    教师博览 2018年7期2018-11-30

  • 从冰湖里游出的双龙
    着我的到来……双龙洞的洞口不高,但足以让人浮想联翩。洞口两侧分别雕有两个栩栩如生的龙头,那四只龙眼圆鼓鼓地瞪着,不怒自威,大嘴微微开启,露出锋利的牙齿。咦,它们的嘴里好像还含着一颗光滑圆润、充满瑞气的龙珠呢……石壁上,“双龙洞”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经过多少个日夜的风吹雨打,依然是那样清晰与苍劲。再加上洞口飘荡的几缕朦胧的乳白色雾气,令我对双龙洞的期待又增长了几分。走进洞内,丝丝寒气立刻扑了上来,毫不客气地吞噬着我的每一寸肌肤,冷得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我连

    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 2018年11期2018-11-28

  • 山洞为什么有的冷有的暖
    气逼人。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里,气温也有显著差别,洞口朝下的双龙洞里温暖宜人,洞口向上的冰壶洞却凉爽异常。我们知道,在石灰岩地区的山洞,那深邃的洞身、曲折的走廊是那么奇妙,轰鸣的瀑布又是那么惊心动魄,矗立在洞内的石笋和一串串倒挂着的钟乳石以及奇丽多姿的五彩云,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吸引着无数的游客。为什么山洞有的冷有的暖呢?原因在于冷、暖空气比重不同。冷空气较重会下沉,暖空气较輕会上升。洞口向下的山洞里,较轻的暖空气充塞其中,不能流出,因而格外温暖,成为“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18年9期2018-10-24

  • 让文字传递自然之奇
    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大自然是奇妙的,无论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是身边的景物,我们向别人介绍的时候,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移步换景。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因此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选段中“在洞口抬头望”“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最后点出“这是外洞”,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如果你读过《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一定会发现作者完全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每一处景物的语言承接紧密,来到洞口——介绍洞口;来到外洞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18年25期2018-10-20

  • 无处不在的网络
    的是《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清晨,在高山流水般的背景音乐中,李梓萌那带着磁性的朗读声伴着晨曦在我耳边准时响起,我一边起床穿衣、洗脸刷牙,一边用手机听着蜻蜓FM广播里的今天要上的课文。下午放学回到家,我打开电视在线网络教育,点开四年级奥数视频教学,一阵俏皮的声音立刻响起:“今天我们来讲一讲鸡兔同笼的问题。一群鸡和几只兔子……”电视里的卡通老师用俏皮的音调,活泼形象地讲解着经典的奥数问题。又难又涩的数学难题立马变得生动有

    快乐语文 2018年26期2018-10-20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与反思
    爷到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去游览。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2.请大家回忆游双龙洞的路线。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品析词句,探究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学习2~3自然段思考: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生: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感悟句子:a.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师: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了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2018-07-16

  • 从冰湖里游出的双龙
    着我的到来……双龙洞的洞口不高,但足以让人浮想联翩。洞口两侧分别雕有两个栩栩如生的龙头,那四只龙眼圆鼓鼓地瞪着,不怒自威,大嘴微微开启,露出锋利的牙齿。咦,它们的嘴里好像还含着一颗光滑圆润、充满瑞气的龙珠呢……石壁上,“双龙洞”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经过多少个日夜的风吹雨打,依然是那样清晰与苍劲。再加上洞口飘荡的几缕朦胧的乳白色雾气,令我对双龙洞的期待又增长了几分。走进洞内,丝丝寒气立刻扑了上来,毫不客气地吞噬着我的每一寸肌肤,冷得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我连

    小学生作文·小学中高年级适用 2018年11期2018-04-12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爷到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去游览。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2.请大家回忆游双龙洞的路线。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品析词句,探究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学习2~3自然段思考: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生: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感悟句子:a.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师: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了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

    新课程 2018年4期2018-02-25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课文记叙的金華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2.深化文本,使学生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进一步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体会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4.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学会过渡自然。2.能够使学生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解读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描写的主要特点,按照游览顺序具体地描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6期2018-01-27

  • 浅谈语文教学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游金华的双龙洞的所见所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作者就按游览的顺序,先告诉我们在什么季节,在哪里游了双龙洞,再讲是走的哪条路线到达双龙洞的,最后着重介绍双龙洞的特点:分别讲了洞口、外洞是什么样的。怎样从外洞进入内洞,内洞景物有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出来的。我们阅读的时候,注意理清课文的条理,就好象跟着作者游金华双龙洞,听着他边走边介绍,清楚的知道了双龙洞的位置和特点,也会想做着那样对大自然奇妙的景色子赞叹不已。这样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0期2017-11-08

  • 金华双龙洞之行
    圣陶的《记金华双龙洞》。于是,7月15日,趁着假期我邀请了应姿、余子淇、董天扬、俞亦飞四位同学一起去双龙洞玩。正如课文所说,我们的车过了罗店便渐渐入山,但我们的所见所闻却与课文不尽相同。叶圣陶是4月14日来到双龙洞的,那时他看见了映山红,而我们看到的则是漫山遍野的绿色。他觉得这山上的土是粉红色的,而我们怎么找都找不到粉红色的泥土,有点小失望哦!来到景区,我们先进入仙瀑洞爬上山顶,然后再下山到达双龙洞。这次叶老描述得没错,双龙洞的洞顶很高,从外洞到内洞之间是

    山海经·少年版 2017年9期2017-10-09

  • 金华双龙洞之行
    班 冯嘉乐金华双龙洞之行杭州青蓝小学506班 冯嘉乐这里不只是一个发表作文的版块,这里是用最科学的写作启蒙理论指导制作而成的青少年笔力提升计划版块,如果想要让你的文字出现在这里,就快给我们投稿吧!投稿邮箱:2262998634@qq.com 电话:0571-87915935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中联大厦2幢7楼《山海经》杂志社斑竹帖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叶圣陶的《记金华双龙洞》。于是,7月15日,趁着假期我邀请了应姿、余子淇、董天扬、俞亦飞四位同学一起去双龙洞

    山海经 2017年18期2017-10-09

  • 观察有顺序,介绍有重点
    陶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先写出金华城约五公里到罗甸,而后写入山约五公里来到双龙洞口,接着进外洞,乘小船穿过空隙,然后进入内洞。这样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发现外洞的宽敞、空隙的狭小、内洞的奇特,抓住了双龙洞的特点。2.在抓住特点的基础上,选取重点来写。观察景物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捕捉景物的特征,只有抓住有别于其他景物的不同点,我们写出的景物才不会“千景一面”。此外,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季节也会有所不同。要特别关注细微变化,抓住景物的颜色、形态、声响等特点,

    小学生作文·小学中高年级适用 2017年8期2017-09-23

  • 随着脚步看风景
    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寬。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xì)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节选自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

    作文周刊·小学二年级版 2017年15期2017-06-27

  • 如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就可以由标题扩充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写人叙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在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找到这几个基本要素,然后用一些词语把它们串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卢沟桥烽火》一文,时间:1937年7月7日;地点:卢沟桥;人物:中国军队、日本侵略者;起因:日本侵略者妄图占领卢沟桥,进而占领全中国;经过:日本

    阅读(高年级) 2017年6期2017-05-30

  • 双龙洞游记
    陶的散文,我对双龙洞产生了浓厚兴趣,可一直没有机会去。这次妈妈去金华参加校庆,特意带我去双龙洞玩,我可高兴坏了。双龙洞在山上,我们乘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此时,天上下着小雨,低矮的小山间升腾着雾霭,如同仙境一般。溪水从山上流下,如同倒挂的银练,清澈见底。山林一片寂静,不时有几声鸟叫,与雨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相和,扣动心弦。未到双龙洞,我们已经被这里的风景所迷醉,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更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在景区门口下车,沿着

    小学生时代·综合版 2016年9期2016-05-14

  • 互联网在语文教学上的运用 ——方便 快捷 生动 有效
    中就《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互联网与语文教学的相关实施办法。互联网 语文 方便 快捷 生动 有效社会的发展,促进科技的发展。在互联网技术方面,可以说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改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跟上步伐,有效利用新的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呢?《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2期2016-03-03

  • 双龙洞游记
    06班 王艺旎双龙洞游记□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506班王艺旎读了课本中叶圣陶的散文,我对双龙洞产生了浓厚兴趣,可一直没有机会去。这次妈妈去金华参加校庆,特意带我去双龙洞玩,我可高兴坏了。双龙洞在山上,我们乘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此时,天上下着小雨,低矮的小山间升腾着雾霭,如同仙境一般。溪水从山上流下,如同倒挂的银练,清澈见底。山林一片寂静,不时有几声鸟叫,与雨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相和,扣动心弦。未到双龙洞,我们已经被这里的风景所迷醉,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

    小学生时代 2016年9期2016-03-01

  • 金华北山景物纪略
    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其实,这篇选到小学课本里的游记并非原文,而是删减后的文字,他原本写的是《记金华的两个岩洞》,除了双龙,还描述了冰壶景色,后半部分大多略去了,但读来仍觉朴素亲切,久不能忘。弯过一座爬满青藤的矮桥,忽见一道清泉从鱼嘴形的岩石口冲出,哗哗地跃进桥边的小池。池水清亮,池边的石头缝里,几条青绿的枝子挣出来,水灵灵的。往上走十来级台阶,又见一个水池,更大,颜色也更深一些。几个小孩子开心地嬉闹着,赤着足,拿着小网兜往水里网小鱼小虾;也有几个,站在

    青春 2015年9期2015-09-17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条理。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具准备:展示洞内景色的课件及视频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顾整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跟老师一起来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路上→外洞→孔隙→内洞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2015-09-10

  • 抓住景物特点 写出景色之美
    觉。《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先以“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概括了双龙洞的特点,重点介绍孔隙,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真实感受,侧面描写了孔隙“窄小”的特点。总之,我们在写景时,一定要以自己的视角观察,抓住自己眼中景物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不同之美。【小博士语录】祖国山河多壮美,各有各的独特美。通过眼睛来观察,用心细细去体会。找出景物不同点,写出祖国山河美

    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 2015年2期2015-03-11

  • 游金华双龙洞
    萱早就听人说,双龙洞是人间仙境。今天,我和家人终于可以去领略双龙洞的美。双龙洞在金华郊区的一座山上,山中有许多天然溶洞,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双龙洞。今天是个阴天,大雾长久不散,像牛奶般盘绕在山间,景色格外迷人。我们坐着旅游车,腾云驾雾般来到双龙洞洞口。一到洞口,就看到高大的洞门边上有两个威武的龙头。姐姐一见,不禁惊讶道:“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刻画出如此栩栩如生的杰作啊!”一转头,我又看见一块突出的钩形石,那应该就是“龙爪”了。听导游说,洞左边的是一条青龙,

    小学生作文选刊·中高年级版 2014年7期2014-08-18

  • 理清观察顺序
    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四下第3课),先写洞外,再写洞内,就是采用了空间顺序,从而让读者读了文字,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游踪为序,又叫移步换景,就是按照游览的进程来写自己见到的景物。《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四下第4课)采用的都是这种顺序。观察景物还可以采用先总体观察、再分别描写的顺序,或者先分述、再总述,也叫逻辑顺序。比如《桂林山水》(四下第2课)这篇文章,就是先分别观察桂林的水,再观察桂林的山,最后将山水结合在一起观察,从而写出了桂林山清水

    读写算(中) 2013年4期2013-08-15

  • 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中“进”的解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文章记叙了叶老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一份品赏大自然的情趣跃然纸上,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在文字间荡漾。有位教师引导学生读“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一段文字时,有学生问十来进房子有多大?教师随口回答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十来进房子到底有多大?真如教师所说的那样大吗?答案显然是错误的。这里的“进”不是“间”的意思。据资料认为“一进”就是一座四合院的面积,即一个房舍庭院那么大。也就是说

    中国人民教师 2012年1期2012-03-15

  • 金华双龙洞的变化
    爷爷《记金华的双龙洞》之后,我心中就燃起了游双龙洞的强烈渴望。那天,爸爸妈妈终于满足了我的愿望,我好开心!“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如今溪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大水库。溪声没有了,有的是静静的湖水,绿绿的垂柳,还有雪白的鸭群。我来到了外洞,那儿排着长长的队伍,是游人在等候乘船进洞。我排在队伍的末尾。此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虽说是空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09年7期2009-12-21

  • 找寻学习的起点
    。教学《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预习题:请认真自学课文,画一张双龙洞的简笔游览示意图。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发现全班超过70%的同学都能比较正确地画出外洞、孔隙、内洞的结构和特点的示意图。只有小部分学生只关注了游览过程中路上的景色,还有一个学生将“孔隙”部分画得几乎与外洞一样高大。于是我对原有的教学设计作了如下调整:将原先预设的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梳理游览路线”改成“点评预习作业”,欣赏学生的优秀游览示意图。将学生的作品投影展示进行分析,教师用

    江苏教育 2009年18期2009-12-21

  • 双龙洞”山下子弟兵
    服务。他是驻“双龙洞”山下的南京某部优秀义务兵——何先进。1976年5月的一天傍晚,刚穿上新军装不久的何先进到驻地西吴大队办事。途中,发现水塘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弓着腰,右腿跪在青石板上用一只大罐头筒子舀水。老大娘艰难的样子,小何怕她摔着,便走了上去:“老大娘,我来帮你挑。”他接下了大娘的担子,一边送大娘回家,一边拉起了家常。大娘叫王招娣,老年丧夫,今年77岁,早年的一个独生子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了……小何默默地听着,好久没有作声。他把老大娘家的坛子、罐子

    中国青年 1982年7期198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