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

  • 孔庙建筑与儒家文化
    著名的有大成殿、杏坛、奎文阁、圣时门、碑林等。曲阜孔庙的整体建筑结构宏伟高大,细节之处精巧别致,不愧被梁思成先生称赞为“一处最有趣的,也许可以说是世界上唯一的孤例”。由于曲阜孔庙位于孔子的故宅,同时也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孔庙,在历朝历代都受到格外重视。孔子的主要思想核心是“仁”,他曾对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庙内大多数建筑都呈四梁八柱的结构形式,寓意为“仁”。孔庙的建筑空间也极富伦理性。子

    书屋 2023年1期2023-05-30

  • 游曲阜
    后,我們又来到了杏坛杏坛之名源于坛前的四棵杏树。老爸告诉我这里就是孔子当年给三千弟子讲学的地方。“杏坛讲学”是一个典故,相传孔子当年就是坐在杏坛上弦歌讲学,教弟子读书的。最后,我们去了孔林。老爸告诉我孔林是孔子世世代代子孙的墓地,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家族墓地,来到这里我感觉阴森森的。孔林非常大,我们坐着游览车在院内看到了枝叶繁茂,郁郁葱葱的古树群,树下有大大小小的墓。为表示对先人的尊敬,我提醒老爸老妈不要拍照,老爸老妈微笑地伸出大拇指为我点赞。曲阜“三孔

    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学生版上半月 2022年4期2022-06-08

  • 杏坛”之“杏”不是“银杏树”
    辜良仲“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光明日报》2017年1月22日《光明讲坛》载有一篇《孔子的社会生活观》,其中《仁爱万物,乐山乐水》一节是这样介绍“杏坛”的:“孔子一生爱树,他在自家的院落中筑了一个土坛,坛前栽有几棵银杏树,就在自家的院落里领着同学们边弹琴边讲课,和学生一起研讨学问。银杏树结果特别多,孔子是想以银杏的多果实,寄寓弟子满天下。”其实“杏坛”有杏树,而非银杏树。“杏坛”典见《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2年14期2022-05-23

  • 孔氏家学
    孔氏家学,源于杏坛讲学。孔子在杏坛“开门设教”“有教无类”“广收弟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孔子死后,其子孙“即宅为庙,藏乐服礼器,世以家学相承,自为师友”,其教育者当为孔氏后裔,其学者亦不超越孔氏子孙,这就是孔氏家学的开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修起孔子庙”并“于庙外扩建屋宇,以居学者”,以培养孔氏家族的子弟。宋仁宗延佑年间,孔氏庙学又增颜、孟二氏子弟,孔氏庙学遂成为孔、颜、孟三氏学。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庙学名三氏子孙教授司”,宪宗成化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0年19期2020-12-14

  • 杏林和杏坛
    语词语中,杏林和杏坛是两个极具分量的名词,前者指的是医药行业,后者指的是教育行业。虽然它们仅仅有一字之差,所指的实质内容却有天壤之别。杏林的出处与i国时代一个名叫董奉的神医有关。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与同时代的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晋代葛洪在《神仙传》中记载,“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后来,杏子熟了,他便在林中用草做了一个仓库,并在仓库上贴了一张字条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20年3期2020-05-22

  • 师说
    这大概就是最初的杏坛吧!儒学就这样以他们的字句为砖,嵌在灰沉沉的墙里,在沉闷的吱呀声中缓缓推开古老的城门。《论语》有云:“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的这些性格完整地融入到了老师这个身份中,他虽不能颠覆当时的战乱,却培养了许多贤能之才,甚至为后世太平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他是我的老师,更是万世师表。作为一位老师,孔子是可敬的。在他南下陈国被匡人包围时,他依然镇定自若:“匡人把我认成阳虎,我们只能按礼仪消弭这场误解。子路来抚琴,我来唱歌吧!”于是两人和琴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21期2020-01-25

  •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合水路小学赋
    小学岁在壬寅兮,杏坛始筑。①岁在壬寅,杏坛始筑:谓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合水路小学(原兰州化学工业公司中小学总校第三小学)建于1962 年。地处西固兮,合水之路。苍苍兮,远依元岇之山;汤汤②汤汤(shāngshāng):水势浩大貌。兮,近傍黄河之水。其奇矣!合天地之灵秀,启智艺仁,和乐尚雅,因雅而优秀。水利万物不争,清水润心,爱伴成长,有爱而阳光。其美矣!学子圣场,其声琅琅③其声琅琅:读书声响亮清晰。;博爱校园,德智馨香。门庭雅洁兮,松柏葳蕤;楼宇轩敞兮,桃李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7期2019-12-20

  • 缁帷杏坛
    年,您坚守着缁帷杏坛,培养了无数英才,推动了社会进步。教师节到了,愿亲爱的老师节日快乐!缁帷杏坛,出自《庄子·渔父》:“孔子游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缁帷是什么意思呢?古代大学问家成玄英认为,缁代表黑色,孔子巡游讲学,在昏暗的林间休息,枝叶遮天蔽日、如同帷幕。杏坛,有人认为是“泽中高处”,有人认为是虚指,后来有人干脆“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总之,杏坛指的是讲學之处。杏,是我们熟悉的果树,世界各地均有种植,我国栽培史超

    少儿科技 2019年9期2019-09-10

  •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合水路小学赋
    晓文岁在壬寅兮,杏坛始筑。①地处西固兮,合水之路。苍苍兮,远依元岇之山;汤汤②兮,近傍黄河之水。其奇矣!合天地之灵秀,启智艺仁,和乐尚雅,因雅而优秀。水利万物不争,清水润心,爱伴成长,有爱而阳光。其美矣!学子圣场,其声琅琅③;博爱校园,德智馨香。门庭雅洁兮,松柏葳蕤;楼宇轩敞兮,桃李烂漫。其善矣!殷殷园丁,积学修身,春风化雨,滋兰树蕙,高奏育人之簧。其修师德兮,浩浩与水同长;师泽普播兮,合水为其胜场④。其壮矣!莘莘学子,勤学善思,齿牙吐慧,雏凤举翼,竞栖梧

    颂雅风·上半月 2019年4期2019-09-10

  • 书中典故
    杏林与杏坛“杏林”与“杏坛”它们虽一字之差,但其意思却差别很大。 “杏林”是中医界常用的一个词汇,东汉时期医生董奉为人治病,从不取人钱物,患者在被治愈之后,如果愿意,在董奉的诊所附近栽种杏树,十年过去之后,董奉的诊所附近蔚然成林。杏果成熟后,董奉又用卖果的收入周濟庐山附近的贫苦百姓。后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杏坛”之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把“杏坛”称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9年15期2019-04-28

  • 春天的校园
    们就来到了著名的杏坛讲学。坐在杏坛的石凳上休息,仿佛穿越了千年,回到了魯国大夫孔子的时代,我变成了他的学生,听着他在讲台上弹着古琴,讲着做人的道理,我不禁沉醉其中。观赏过杏坛讲学后,可以走上一条蜿蜒的小路。路旁一棵海棠树正开了花,仔细观察,海棠花朵上有细密的小水珠,仿佛是努力盛开而流出的辛勤汗水,枝条上还有没开放的花骨朵,也正努力地绽放。往前走几步,进入小菜园,春天校园小菜园里的蔬菜们正努力地长出叶子,土豆、萝卜、小葱、香菜、油菜花……依次映入眼帘。土豆藤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4期2018-11-04

  • 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 ——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书法课堂教学展评
    持人语·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共同举办,是一项专题性教研活动,今年已经是第13届,今年参赛的书法教师的课堂亦各具风采。本届“杏坛杯”展评主题为“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近年来,“杏坛杯”展评顺应新课改的精神,一直关注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从教学与课程的角度追寻教育的本质,阐述着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与功能。而要实现这样的功能与价值,我们还要关注课堂中的另外一个人——教师。2018年初,中

    江苏教育 2018年61期2018-11-01

  • 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中学课堂教学展评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
    活动——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今年已是第13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指导思想,积极提倡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有主题”。围绕展评主题,《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在这几年先后策划了 《以学定教学教相长》专辑(见2013年第7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自觉创新教学行为(上、下)》

    江苏教育 2018年59期2018-11-01

  • 涵养基本素质 提升课堂品质
    活动——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今年已是第13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指导思想,积极提倡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有主题”。围绕展评主题,《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在这几年先后策划了《以学定教 学教相长》专辑(见2013年第7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自觉创新教学行为(上、下)》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8期2018-09-27

  • 盘活资源 复兴乡村文化
    辖区总面积一半的杏坛镇,近年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该镇实现了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的历史性跨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宝贵实践经验。杏坛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西南部,水陆交通方便,镇内河网交错绝大部分是江河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岭南水乡。作为顺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阵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重要内容。此前,杏坛就已经站在自身优势上,提出了战略目标:智造新城,绿色水乡,以建立一个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

    小康 2018年17期2018-06-22

  • 顺德祠堂的时代特征
    桃村李氏大宗祠、杏坛逢简刘氏大宗祠、杏坛逢简存心颐庵刘公祠、杏坛逢简黎氏祖祠、杏坛马齐东庄陈公祠、杏坛吕地遁叟吕公祠、陈村仙涌朱氏始祖祠等。初看杏坛逢简存心颐庵刘公祠,并听说它建于明代,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它年久失修,故屋顶中间部分塌陷了,其实刚建好时它的屋顶就是这样,中间低两边高,这是故意做的“升起”,是顺德明代祠堂的标志,寓意“步步高升”。(见图1)图1 杏坛逢简存心颐庵刘公祠入清以后,顺德祠堂的明代风格并未立即退去,而是在小有变革中保存至清康熙年间。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4-20

  • 人在课中央 ——第12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学组)掠影
    第12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学组)掠影选手上课评委听课特等奖获得者活动留影2017年10月12-13日,第12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学组)决赛在江苏省盐城中学举行。本届展评以“人在课中央”为主题,分学校选拔、分区赛、网络复活赛和决赛四个阶段进行。中学组决赛由来自全省13个大市、经过分区赛、网络复活赛选拔产生的21名青年教师参加,由全省知名特级教师、省教研室相关教研员、《江苏教育》编辑部学科编辑担任评委。展评过

    江苏教育 2017年83期2017-12-14

  • 杏坛宾馆:习习儒风过 梦中杏花香
    那里就是曲阜铭座杏坛宾馆。六年前,我曾到访于此,六年间,我走访了世界很多个角落,也宿过无数个或豪华或温馨的酒店,但杏坛宾馆的淡淡书香、花香却总也抹不去。牵挂的人,就去见,牵挂的地方,就要去。深秋的某一日,我携着雨水和思念,来到了这里,在园林、青荷以及杏花飘香之间,寻找气韵;于琴音、香茗以及淡然高远之间,寻找意境;往青瓷、简书以及经史子集之间,寻找风格;在柔软、惬意以及静谧空灵之间,寻找自我;在美食、风格以及五味调和之间,寻找情趣;当然,也偷偷地在这里,寻找

    旅游世界 2017年11期2017-11-29

  • 山东曲阜三孔楹联赏析(二)
    天地,道贯古今。杏坛:孔庙的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1024)在此建坛,在坛周围环植以杏,命名为杏坛,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的历史故事。金代又在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的“杏坛”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庆三年(1569)重修,即今日之杏坛杏坛是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顶,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双重斗拱。亭内藻井雕刻精细,彩绘金龙,色彩绚丽。曾有诗人以妙句描绘杏坛的景色,“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亭的四周杏树繁茂

    对联 2017年9期2017-06-14

  • 人在课中央
    第12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人在课中央教学是一项关乎人的事业,追寻课堂教学的本意和灵魂,理应基于人、成全人,为人所用,助人成长。历经十二春秋,“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始终关心着、涵养着、向着课堂中的人。2017年3月22日,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共同主办的第12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分区赛在连云港拉开帷幕,分区赛共计15场,持续3个月。本届展评活动主题为“人在课中央”,参评教师由苏派名校

    江苏教育 2017年57期2017-03-24

  • 杏坛”追梦人 ——记铁岭市第六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薄立杰
    刊记者李胜基“杏坛”追梦人 ——记铁岭市第六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薄立杰◎文//本刊记者李胜基她,钟情于三尺讲台,甘做泥土静待花开;她,以“韧”劲着力创新,用“牛”劲狠抓管理,使“巧”劲带动师生;她始终充满青春活力、工作激情,不忘初心,誓做“杏坛”追梦人。一所好学校的背后,必定有一位好校长。铁岭市第六中学就是一所好学校,它的“掌门人”薄立杰就是一位好校长。“成功没有捷径,只有付出!”这是薄立杰常对师生们说的一句话,也是鞭策自己的座右铭。教书育人这条路,薄立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12期2016-11-28

  • 让学习真正发生
    江苏省“杏坛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共同举办,是一项专题性研究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主题、有标准、有展示、有点评,旨在促进校际交流,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经过11年的努力,“杏坛杯”课堂教学展评累计已逾千课、万人,成为我省基础教育的一项品牌活动。2016年3月27日,第11届“杏坛杯”课堂教学展评分区赛在徐州市睢宁菁华学校拉开帷幕。本届主题为“让学习真正发生”。分区赛持续54天,

    江苏教育 2016年15期2016-10-29

  • 杏坛”追梦人
    不忘初心,誓做“杏坛”追梦人。一所好学校的背后,必定有一位好校长。铁岭市第六中学就是一所好学校,它的“掌门人”薄立杰就是一位好校长。“成功没有捷径,只有付出!”这是薄立杰常对师生们说的一句话,也是鞭策自己的座右铭。教书育人这条路,薄立杰至今已走过25个春秋,做过教学一线几乎所有的工作,至今仍在三尺讲台上感受着教育之乐。“我现在仍是数学教师,就是喜爱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喜爱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喜爱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喜爱学校的日新月异。”初见薄校长,记者

    共产党员·下 2016年6期2016-06-30

  • 从寓言到历史
    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文字诗情画意,如亲临其境,其实却是寓言而非事实。明末顾炎武说:“《庄子》书凡述孔子,皆是寓言,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苇间、依陂旁渚之地,不在鲁国之中也明矣。今之杏坛,乃宋乾兴间四十五代孙道辅增修祖庙,移大殿于后,因以讲堂旧基甃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耳。”(《日知录·卷三十一》)“杏坛”,乃庄子随口诌出的一个词,绝无可能是孔子专门讲学之所。但是,问题是,这个不见于《论语》《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9期2015-09-25

  • 杏坛”与“杏林”
    有名的老师送去“杏坛高手”之类的锦旗,名师主持的茶座叫“杏坛茶座”;医院里有名的医生治了病,救了人,人们感激,便要送去“誉满杏林”的锦旗等等。虽然都有“杏”,但“杏坛”与“杏林”是两个不同的典故。先说“杏坛”。据《庄子·渔父》记载,孔子曾经在杏坛这个地方讲过学:“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又据顾炎武《日知录·杏坛》记载,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杏坛,是宋朝乾兴年间,孔子的第45代孙孔道辅增修祖庙时,把大殿稍微后移,在原来讲堂的旧地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12期200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