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部

  • 成人乳糜泻多部位小肠活检的病理特征分析*
    在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回肠末段取活检,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学家行改良Marsh 分级。结果:十二指肠球部(50.0%)、降部(45.5%)最常见的病理分级均为MarshⅢc 级,回肠末段为Marsh Ⅲa 级(63.6%)。分别有100%、95.5%和72.7%的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回肠末段活检显示乳糜泻特征性组织学改变。7 例患者黏膜受累呈斑片状,其中1 例病变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和回肠末段,6 例病变局限于十二指肠。15例患者为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回肠末段弥漫

    胃肠病学 2023年2期2024-01-13

  • 三血管气管切面联合弓降部冠状切面诊断迷走锁骨下动脉的价值分析
    切面[3],与弓降部冠状切面联合应用可提高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4]。以往文献多报道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的超声特征,但同时对双侧迷走锁骨下动脉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5 例迷走锁骨下动脉的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3VT 切面联合弓降部冠状切面对迷走锁骨下动脉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其产前超声检出率。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近3 年在我院行产前超声系统筛查的25 例胎儿迷走锁骨下动脉(经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或引产后解剖证实),检出左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5期2023-06-17

  • 环状胰腺合并十二指肠布氏腺囊肿致上消化道梗阻一例
    CT示:十二指肠降部与胰腺头部之间可见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大小5.4 cm×4.9 cm,胰管明显扩张(图1)。影像学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囊腺瘤?囊腺癌?十二指肠来源的(憩室合并感染)?图1 腹部增强CT:十二指肠胰头部囊实性占位,大小5.4 cm×4.9 cm,伴主胰管扩张(白色箭头)完善术前准备,于2016年9月8日行手术探查,术中Kocher切口打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3年1期2023-01-16

  • 改良线结牵引在经鼻肠梗阻导管困难型置管中的初步应用(附12例报告)
    指肠直至十二指肠降部,助手始终保持着拉直导管状态,肠梗阻导管随着胃镜进入十二指肠降部,助手一手外拉活检钳,一手送入肠梗阻导管,导管前端与胃镜平齐后,活检钳松开手术线结,向导管前气囊注入15 mL注射用水,回退硬性导丝。1.3 观察指标观察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线结缠绕率和导管滑脱率。2 结果12 例困难型肠梗阻导管患者使用改良线结牵引后均置管成功,一次性成功率为100%;置管时间6~27 min,平均(18.2±6.1)min,无线结缠绕和导管滑脱。术后患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12期2023-01-09

  • 2022年青岛市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试题(二)
    B.升部前壁C.降部后内侧壁D.降部后外侧壁E.水平部后壁17.关于大隐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起于足背静脉弓外侧B.为下肢的深静脉C.经内踝前方上行D.经内踝后方上行E.与小隐静脉无交通18.关于肺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肺尖超出锁骨内侧1/3段上方2.5cmB.右肺宽短,左肺狭长C.左肺前缘下份有心切迹D.左肺分三叶,右肺分两叶E.内侧面中部的凹陷称肺门19.具有囊内韧带的关节是( )A.肩关节B.肘关节C.腕关节D.髋关节E.踝关节20.肱骨

    青岛医药卫生 2022年2期2022-12-26

  • 十二指肠Brunner 腺错构瘤CT 一例
    1)示: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肠腔内见团状混杂密度影,大小约5.1 cm×2.8 cm×3.2 cm,实性部分平扫CT 值约27 HU、周边脂性成分CT 值约-55 HU(图1a);增强扫描病灶内部实性部分呈轻至中度持续延迟强化,周边脂性密度三期均未见强化,动脉期病灶实性部分CT 值约38 HU(图1b),静脉期实性成分持续强化、CT 值约40 HU(图1c),另静脉期冠状位示十二指肠球部至降部小弯内侧长约3 cm 的粗蒂,强化程度与对侧黏膜组织相仿(图1d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2年5期2022-11-09

  • 胃镜下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免疫荧光试验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效能分析
    患儿采用十二指肠降部黏膜较皮肤组织免疫荧光试验阳性率较低,可能与黏膜病变程度有关,而且也少有关于胃镜下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免疫荧光试验的研究[3]。基于此,本研究将6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进一步分析胃镜下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免疫荧光试验在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20年1月6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男36例,女26例,平均年龄(6.42±1.14)岁,皮肤出现紫癜的时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7-27

  • 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的价值
    动脉分支切面、弓降部冠状切面,留存图像以备日后查看及回顾性研究分析。1.3 评价指标以引产后病理解剖、产后超声心动图、CT或MRI 检查随访结果作为本研究的“金标准”。1.4 统计学处理2 结果2.1 不同切面胎儿CVR 的诊断效能比较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CVR 共60 例,58 例为单胎,2 例为双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其中1 例一胎心脏结构正常,一胎LAA-ARSA-LDA;另1 例一胎心脏结构正常,一胎RAA-ALSA-LDA)。完全性血管环17 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07-04

  • 十二指肠旁胰腺炎1例
    头背部、十二指肠降部、胆总管远端、壶腹、后腹膜构成的“沟槽状区域”。诊断需结合症状、内镜和影像学检查,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患者男,35岁。“因间断上腹痛1年,加重5 h”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上腹隐痛,偶有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无黄疸。曾就诊于某医院,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水肿,口服胃药效果不佳。2月前出现食欲不振,伴反酸、烧心,饭量减少一半。1月前因腹痛加重入住我院肝胆外科。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凝血功能无异常;CA19-9和CE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2年1期2022-02-28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降部病变的临床效果
    D)治疗十二指肠降部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诊疗中心ESD治疗的37例十二指肠降部病变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病灶大小、病变位置、术后病理、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疾病的转归等进行统计和研究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于静脉麻醉下行十二指肠降部病变ESD治疗,手术均顺利完成。37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3.6岁(29~74岁)。病变中有1例病变范围累及至十二指肠主乳头,另1例累及副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9期2022-02-11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治疗合并消化道狭窄的胆胰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有效进入十二指肠降部,导致ERCP失败,本文中,我们收集分析我院近5年行ERCP患者资料,分析其中合并消化道狭窄并行ERCP患者病例特点,包括不同部位狭窄的常见病因、通过方法,评估该类患者行ERCP有效性及安全性,总结临床经验.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研究对象:在我院2014-01/2019-01行ERCP患者4216例中,选择合并消化道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存在明确消化道狭窄,并合并诊断明确的胆胰疾病需行ERCP治疗.手术成功标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1年15期2021-08-2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致十二指肠肿物1例报告
    隙模糊;十二指肠降部肠壁可疑增厚。追问病史发现8年前有类似腹痛史,当时保守治疗。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11.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7.8%,淋巴细胞8.2%;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均正常。十二指肠镜发现降部约2.5 cm×3.0 cm充血隆起,质硬,中间凹陷。活检病理:黏膜慢性炎,局灶区呈腺瘤样增生,小灶腺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超声内镜提示降部黏膜隆起,外瘘?病理:黏膜慢性炎伴局灶呈息肉样增生。8年前患者腹部CT发现急性化脓性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年8期2021-08-16

  • 线阵型超声内镜与微探头超声内镜对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PS 在十二指肠降部内镜可切除SMT 诊断中的比较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L-EUS 和MPS的术前诊断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81 例在本院内镜中心行内镜切除十二指肠降部SMT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L-EUS 组(在内镜治疗前行L-EUS 检查,n=40)和MPS 组(术前行MPS 检查,n=41)。其中,男48 例,女33 例,年龄24~79 岁,平均(57.10±10.64) 岁,L-EUS 组病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3期2021-04-12

  • 十二指肠肿瘤致胃出口梗阻合并急性食管坏死1例并文献复习
    部黏膜充血水肿,降部自乳头起见一环周2/3的占位性病变,表面溃疡形成,活检质脆、易出血(图2A、2B)。考虑十二指肠降部占位引起胃出口梗阻,大量胃内容物反流致食管坏死,继而引起发热。予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同时继续予禁食、补液、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且未再发。1周后复查血常规示Hb升高,炎症指标较前下降(白细胞计数6.96×109/L,中性粒细胞79.10%,hsCRP 39.81 mg/L)。胃镜活检病理提示“十二指肠降部”管状腺瘤,腺上皮高级别异型

    胃肠病学 2021年6期2021-03-31

  • 十二指肠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以及对ERCP的影响
    二指肠憩室部位(降部、憩室在十二指肠乳头相对部位、水平部等),胆总管下段的走向、是否有胆总管结结石、胆总管扩张、胰管扩张、胰腺炎等情况。1.3 ERCP 操作要点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戴口圈,予患者左侧俯卧位。术者、十二指肠镜系统在患者右侧,X 射线C 臂系统位于患者左侧。检查调并调试好X 射线系统、十二指肠镜系统后,十二指肠镜循腔进镜,过程注意观察食道、贲门、胃、幽门、十二指肠;进入十二指肠,拉直镜身(部分患者需要推镜法),找到并确认主乳头后,调整镜身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年1期2021-03-26

  • 通过水下内镜黏膜切除术确诊肠道滤泡性淋巴瘤2例
    体检发现十二指肠降部黏膜粗糙,病灶大小约2.0 cm×3.0 cm,活检标本病理示黏膜慢性炎伴淋巴组织增生。胸腹盆平扫及增强CT、小肠CT、结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胶囊内镜示十二指肠降部见一片状黏膜粗糙,空肠多发灶性淋巴管扩张。2019年4月患者复查胃镜,并行十二指肠降部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大块黏膜活检(图1A-C),术中出现标本丢失,进入小肠无法回收,重新予大块活检,病理示固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1期2021-03-10

  • 胃镜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诊断价值
    均进镜至十二指肠降部,仔细观察胃、十二指肠粘膜颜色、血管纹理及粘膜有无充血、水肿、出血、糜烂、溃疡等。同时取部分患者十二指肠降部粘膜作病理检查。2 结 果2.1胃镜检查结果2.1.1粘膜改变 胃镜检查可见粘膜改变以充血、糜烂为主,典型者表现为点状出血或充血性红斑,严重者可见胃及十二指肠球、降部多发性溃疡及复合型溃疡。2.1.2病变好发部位 各类粘膜病变在胃及十二指肠均有发生,以十二指肠降部为主,其次为十二指肠球部、胃窦、胃体。见表1。表1 病变好发部位(n

    贵州医药 2020年5期2020-07-02

  • 多层螺旋CT在十二指肠降部憩室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胆管疾患的相关性
    位,其中十二指肠降部是憩室好发部位,发病率2.00%~22.00%,多见于中老年人〔1,2〕。患者往往无临床症状,但部分可并发憩室炎,还可引起胆胰疾病,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临床误诊率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确诊十二指肠憩室的主要影像手段〔3〕,但是该方法有创,且检测结果受患者配合程度,操作技术影响较大〔4〕。随着多层螺旋CT(MSCT)在临床的推广,MSCT在腹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逐渐被认可〔5〕,由于十二指肠憩室并发症缺乏典型临床表现,CT常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0期2020-06-02

  • 内镜下隧道技术成功切除十二指肠降部平滑肌瘤的病例报道
    。术中见十二指肠降部乳头肛侧一半球形隆起肿物,直径约25 mm,表面黏膜光滑。手术过程如下:于病变口侧5 cm I型海博刀口黏膜下注射并切开黏膜建立隧道,直至病变肛侧10 mm,暴露瘤体,逐步分离,见部分瘤体突出腔外,遂采用钛夹+牙线牵引瘤体,I型海博刀逐步分离,最终完整剥离瘤体(图2A-H)。手术过程顺利,用时约110 min,出血量约3 mL,瘤体回收送检,创面行荷包缝合。术后予抗炎、制酸、预防出血、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4期2020-05-17

  •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胃镜下表现
    胃镜下至十二指肠降部,观察所见消化道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红斑、溃疡及异常增生等情况。并在胃窦处取病理活检,完成嗜酸性白细胞及肥大细胞计数。2 结果13例患儿电子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见胃底、胃窦黏膜有充血水肿,红白相间,以红像为主;十二指肠球部、降部黏膜光滑,未见异常;3例患儿电子胃镜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可见胃底黏膜充血水肿,见条索样或片状糜烂,十二指肠球部、降部黏膜光滑,未见异常;15例患儿电子胃镜诊断紫癜性胃十二指肠炎,具有过敏性紫癜典型改变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2期2019-12-04

  • 大血管铸型诊断胎儿永存动脉干1例*
    图2),延续至其降部左侧壁,发出第一支左肺动脉,向前向上迂曲后转至左侧肺叶,继其降部前壁下方发出第二支左肺动脉,向前迂曲后转至左侧肺叶(见图3),至胸主动脉发出右肺第二、三动脉至右侧肺叶(见图2);其余血管分支未见异常。图1 单一大动脉血管骑跨于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形成动脉弓图2 动脉弓升部后壁发出第一支右肺动脉,胸主动脉发出第二、三右肺动脉图3 降部发出第一、二支左肺动脉2 讨论永存动脉干的特征是一个单一的动脉干由正常形成的心室通过单一半月瓣骑跨于干下型室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16期2019-08-22

  • 小儿环状胰腺的超声诊断价值及漏误诊病例分析
    状包绕于十二指肠降部,当环状胰腺对肠管造成压迫时可导致十二指肠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新生儿环状胰腺多在出生后1周内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十二指肠梗阻[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17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31例环状胰腺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声像图特征,分析漏误诊原因,以期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符合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1例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45 d,其中早产儿20例。所有患儿在出生后即出现不同程度的顽固性呕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4期2019-07-29

  • 胃镜检查致十二指肠壁血肿伴急性胰腺炎2例病例报告
    B超示,十二指肠降部及横部13.9 cm×4.9 cm×2.8 cm的低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距离增宽,彩色多普勒显示,低回声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诊断为十二指肠横部(图2A)与降部(图2B)肠壁血肿。72 h后,腹部B超示,胰腺增大,回声尚均匀,边缘欠光整,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胰周积液;十二指肠降部及横部处低回声包块略增大;超声诊断为十二指肠降部与横部肠壁血肿,考虑胰周积液、胰腺炎(图2C)。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M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9年2期2019-06-04

  • 十二指肠旁疝病例报告1例
    肠球部、水平部及降部,肠管柔软,未触及肿物,未发现明显憩室,探查胰腺正常。于横结肠系膜根部,结肠中动脉右侧,切开横结肠系膜,于十二指肠下方探查见有约20 cm迂曲的空肠袢,探查十二指肠屈氏韧带处,发现屈氏韧带十二指肠下方,有一约5 cm×3 cm系膜裂孔,部分空肠袢疝入裂孔内,故术中确诊为十二指肠旁疝。2 讨论十二指肠旁疝是腹膜隐窝疝中最常见的一类,可发生在左侧或右侧,如肠管进入右侧Waldeyer隐窝(空肠系膜起始部)即可形成右侧十二指肠旁疝。其临床表现

    转化医学杂志 2019年1期2019-02-19

  • 腹腔镜诊治十二指肠重复畸形一例
    ②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间囊性占位。胃镜:十二指肠降部囊实性隆起,浅表性胃炎。2016年8月27日腹腔镜探查(图3):打开胃结肠韧带,见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前壁无异常,术中彩超反复定位,确认囊肿位于胰腺钩突后方,十二指肠后壁内侧。将胰腺钩突下方完全游离,充分暴露十二指肠内侧及后方组织,可见一大小约3 cm×3 cm厚壁囊肿,内含墨绿胆汁及结石,将其完整剥除。病理诊断(图4):(十二指肠后壁囊肿)镜下见囊壁样组织,由肠黏膜、黏膜下组织及肌层构成,考虑肠重复或肠源性

    腹部外科 2018年5期2018-10-22

  • 超声心动图多切面对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分型诊断及其与双主动脉弓鉴别的价值
    上,增加DAO弓降部冠状切面,重点观察三血管气管切面和主动脉弓降部冠状切面,并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或高分辨率血流成像(HDFI),从切面的各个方向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走行。1.4 随访及验证 收集胎儿引产尸体解剖结果,随访胎儿出生后临床症状以及超声心动图和心脏CT(或MRI)检查结果。比较产前初次筛查和再次诊断的差异,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以及这2种心脏畸形在各个心切面的超声心动图特征。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3期2018-07-31

  • 十二指肠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CT示: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异常扩张伴管腔内异常密度影(图1-2)。超声内镜示:十二指肠降部接近大乳头水平见直径超过2.8cm椭圆形黏膜下隆起堵塞管腔,表面充血,胃镜缓慢越过病灶后见下游肠壁外紫蓝色压性切迹,考虑壁外血肿可能。手术记录:十二指肠降部可扪及一囊袋状包块,移动度差,细针穿刺证实包块内为陈旧性血性积液,包块和下方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形成致密粘连,边界欠清楚,近端胃及十二指肠肠腔扩张、积液;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式)。术后病理:十二指肠炎

    西南军医 2018年3期2018-05-22

  • 三血管气管切面联合弓降部冠状切面对主动脉弓及分支畸形的产前诊断应用价值
    取得了共识,但弓降部冠状切面对主动脉弓及分支畸形的诊断价值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0例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三血管气管切面联合弓降部冠状切面对诊断主动脉弓及分支畸形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前超声检出的50例先天性主动脉弓及分支异常胎儿。孕妇年龄18~43岁[(26±3.4)岁];孕周20~36周[(24±3.1)周]。1.2仪器与方法采用GE Voluso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1期2018-03-12

  •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自愈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结果为十二指肠降部小息肉, 大小约为 0.3cm×0.3cm×0.2cm,灰白色,表面光滑,活检结果考虑为慢性胃炎。间断服用阿莫西林分散片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胃痛、胃胀稍有缓解,无其它不适。2013年1月行胃镜复查,结果为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光滑,未见溃疡及出血,降部黏膜散在颗粒样凹凸不平,略呈息肉状,色白,片状分布,范围约2cm×3cm,乳头部受累及。1.2 方法 送检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μm厚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所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年6期2018-01-20

  • 沟槽区胰腺炎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开口邻近十二指肠降部肠壁或胰头实质的囊性变(长径10~48 mm);③十二指肠降部肠壁增厚45例(85%),其中40例为弥漫性水肿,5例为局部性水肿;④胰管扩张占19%(10/53),胆总管扩张占15%(8/53);⑤其它:沟槽区积液占89%(47/53),淋巴结炎(短径8~17 mm)占23%(12/53)。结论沟槽区胰腺炎的MS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双期增强扫描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慢性胰腺炎; 沟槽区胰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放射学实践 2017年12期2018-01-05

  • 肝硬化合并非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
    rt(十二指肠球降部交界处前壁大弯侧活动性出血), the bleeding decreased as the active bleeding spot was clipped by two BOSTON titanium clips, three spots around the titanium clips were injected respectively with 3ml of lauromacrogol. No distinct active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22期2017-12-05

  • 十二指肠金属异物刺入腰大肌并腰大肌脓肿1例
    部平扫示十二指肠降部可见一高密度金属丝影(图1),异物经十二指肠水平部向下穿破十二指肠刺入右侧腰大肌(图2,3),右侧腰大肌肿胀增粗,其内可见低密度脓肿区,右侧后腹膜局限性增厚(图3)。术中所见:于十二指肠内扪及5 cm细条状硬物,另一端从十二指肠降部与水平部交界处穿出至腰大肌并固定。十二指肠于异物穿出处与腹直肌粘连,顺异物方向纵行切开部分腹直肌脓肿壁,吸除脓液,于脓腔内扪及金属异物一段,将异物从该处完整拔除,异物为已生锈铁丝、长约15 cm、表面缠绕丝线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5期2017-10-10

  • MRI诊断成人型环状胰腺的临床应用价值
    型5例;位于球后降部上段2例,降部中段5例。均见胰头增大变形,呈拱形跨过腹中线,胰头环状包绕十二指肠,中心见十二指肠肠管通过,环状胰腺平扫、增强始终与胰腺信号相等、强化一致,以T1WI加脂肪抑制显示最清楚,表现为高信号的胰腺组织包绕低信号的十二指肠管腔(图1A、1B、1C)。MRCP显示环状胰腺的导管环绕十二指肠降部开口至主胰管(图1D,图2)。另可见胆管多发结石2例,胆管扩张2例,胰管扩张2例,十二指肠憩室1例。本组5例行CT检查,漏诊2例,误诊1例。2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6年4期2016-09-08

  • 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免疫荧光试验辅助诊断过敏性紫癜的价值及临床局限性
    ·论著·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免疫荧光试验辅助诊断过敏性紫癜的价值及临床局限性宋 瑛1,4石杰如2,4唐子斐2冯佳燕3陈 莲3黄 瑛2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降部免疫荧光试验与黏膜病变程度在过敏性紫癜(HSP)辅助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局限性。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初诊的HSP或怀疑HSP,且辅助诊断至少有胃镜检查并行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免疫荧光试验的患儿,从病史中查阅紫癜的记录情况,采集HSP患儿行胃镜检查时十二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6年6期2016-08-01

  • X线钡餐造影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的消化道诊断特点分析∗
    钡餐造影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的消化道诊断特点分析∗杨正彬, 吴红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足医院放射科, 重庆 大足区 400900)摘 要: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的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的特点,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行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确诊为十二指肠憩室患者114例,观察憩室个数、大小、形态及并发症,总结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对所有患者1年随访,探讨憩室与预后关系。结果:十二指肠降部憩室中单发憩室8

    河北医学 2016年2期2016-06-12

  • 主动脉弓及弓降部先天性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诊断
    印西主动脉弓及弓降部先天性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诊断何静周攀侯印西目的 分析主动脉弓及弓降部先天性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主动脉弓及弓降部先天性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患者均拍摄胸部正侧位片,4例行食道或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7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6排螺旋CT及双源CT者行最大密度(MIP)、容积重建(VR)及多平面重建(MPR)等三维重建。4例主动脉缩窄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中,右位主动脉弓15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9期2016-02-15

  • 儿童过敏性紫癜47 例胃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7);在十二指肠降部糜烂与溃疡的检出率最高,分别是68.09%(32/47)和63.83%(30/47);伴胆汁反流41 例,占87.23%(41/47)。2.2 黏膜病变 胃镜检查发现,HSP 受累部位包括食管、胃体、胃底、胃窦、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病变程度沿着消化道下行呈现逐步加重趋势,35 例同时存在超过4 个部位黏膜损伤。黏膜损害类型包括: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点,部分患儿黏膜下呈点片状出血,与皮肤紫癜类似,少数患儿可见局部渗出、血痂。本研究中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期2015-12-31

  • 小肠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1例
    镜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巨大溃疡,底污苔,肠壁僵硬,肠腔狭窄(图1~2)。以十二指肠降部肿瘤伴梗阻收住院。入院体查:T 36.5 ℃,P 19次/分,R 76次/分,BP 102/71mmHg,身高180 cm,体重65 kg,ECOG 2分。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红细胞 4.25×1012g/L、Hb 110 g/L;便潜血阳性;血清白蛋白13.4 g/L;肝肾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CA242、AF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5年2期2015-06-12

  •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
    。病变在十二指肠降部出现率最高且最严重(39例,67%),其次为十二指肠球部(35例,60%)、胃(23例,40%)。病理组织学呈毛细血管炎表现12例(21%),3例(5%)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余均为黏膜慢性炎,无特异性表现。④ 54例肠镜下主要表现:42例(78%)为略高出黏膜的点状出血和淤斑或成片状,16例(30%)糜烂或多发溃疡伴出血,9例(17%)弥漫性出血。病变在回肠末端出现率最高且最严重(38例,70%),其次为直肠(16例,30%)、盲肠(1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年2期2015-03-10

  • 胃镜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1例临床分析
    , 肿瘤主要位于降部, 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胃镜下表现:肿块型11例、溃疡型6例和浸润型4例。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胃镜可尽量减少盲区,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胃镜;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PMTD)因其发病率低并且早期临床表现隐匿所以难以诊断, 特别是非乳头区肿瘤, 因为无黄疸而很容易造成误诊[1]。本文主要对胃镜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价值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1例, 其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1期2014-06-20

  •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十二指肠降部间质瘤1例体会
    除术治疗十二指肠降部间质瘤1例体会黄神安 付唆林一、病历摘 要患者,男,39岁,于2013年10月在外院行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隆起,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在我院行超声内镜:第四层结构内可见低回声肿块,切面大小约20 mm×10 mm,内部回声均匀.界限清晰,其余肠壁结构无破坏。诊断:考虑十二指肠降部间质瘤(SMT)可能?患者及家属要求行内镜下切除术。患者于2013年10月16日在全麻下行内镜下切除术。内镜手术过程(见图1):内镜前段置透明帽,氩气刀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年6期2014-03-04

  • 内镜发现十二指肠降部巨大憩室1例
    内镜发现十二指肠降部巨大憩室1例张 慧一、病历摘要患者袁男袁74岁袁反复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袁伴恶心60余天于2014年5月28日来院就诊遥体格检查院剑突下压痛袁腹部未触及包块袁饮食可袁大小便正常袁营养稍差遥便常规院大便隐血阳性袁血常规院血红蛋白95 g/L遥5月29日行电子胃镜检查院见十二指肠下行部有大量食物残渣覆盖袁视野不清袁遂在退镜观察过程中另见一视野清晰的腔隙遥经对比辨认发现有胃内容物的腔隙为一约3.5 cm伊5.5 cm巨大憩室袁底呈囊袋状袁冲洗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年5期2014-01-20

  • 内镜下切除十二指肠降部非乳头绒毛管状腺瘤的临床疗效
    镜下切除十二指肠降部非乳头绒毛管状腺瘤的临床疗效赵志峰,张宁,麻树人,杨卓,宫照杰,孙亚男,张莉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降部非乳头绒毛管状腺瘤内镜下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行内镜治疗的9例十二指肠降部非乳头绒毛管状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胃镜、超声内镜和术前病理诊断并行十二指肠降部非乳头绒毛管状腺瘤内镜下切除,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并随访。结果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45~78(59.6±1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3年11期2013-08-02

  • 胰胆管解剖结构研究及超声检查手法改进
    口位置将十二指肠降部平均分成上、中、下三段,本组病例中胰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上段的10例,开口于中段的70例,开口于下段的20例。2.4 胆总管及胰管走行将胆总管与胰管相伴走行长度达胆总管长度2/3以上甚至达胆囊管开口的我们称之为胆总管胰管伴行,共80例;而呈解剖书描述走行的仅16例。另发现1例有额外肝右肝管分支。3 讨论3.1 解剖关系通过上述100例MRCP图像分析我们得出:胰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的解剖结构与兰阳军[2]等提出的胆管、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海南医学 2013年5期2013-07-31

  • 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见数条长约1 cm大小的线样寄生虫,活检报告为美洲钩虫。胃镜检查后,多次粪便找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找虫卵均阴性。修正诊断: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予以阿苯达唑片400 mg顿服,患者出血停止,大便转黄。出院后个1个月,复查血常规、大便及潜血均正常。讨论:钩虫可分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钩虫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感染,也可经口感染。钩虫病临床主要表现要是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不全。钩虫病导致贫血多为慢性失血所致。钩虫口囊咬附在患者的肠壁上

    山东医药 2013年24期2013-04-07

  • 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诊治分析
    注水发现十二指肠降部周围水肿,即时行Kocher切口,向左翻转十二指肠及胰头,发现胆总管胰段下端穿孔,予细针修补,加腹膜后引流,术后顺利康复。2例乳头切开成形术后出现胆总管十二指肠瘘合并腹腔严重感染,1例死于胆道大出血,1例先后经5次手术经半年治愈。3例胆道探查取石术后并发腹膜后脓肿、髂窝脓肿,其中2例再次手术引流后死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行第3次手术后死于腹膜后血管破裂大出血。1例EST术后3d从右下腹抽出脓液,第8天行腹膜后切开引流、

    浙江医学 2013年9期2013-01-22

  • 十二指肠降部轻度溃疡性瘢痕狭窄致肝内外胆管钡餐显影一例
    图2);十二指肠降部壶腹部下方明显变细变窄(图3),长约3 cm,最窄处约0.35 cm;食道黏膜较乱,蠕动较僵直,无明显充盈缺损;钡剂局部受阻经大乳头胆总管入口逆行进入胆总管及左右肝内胆管,呈“树杈状”改变(图4);胆总管明显增宽,最宽处约1.6 cm。考虑:①十二指肠降部轻度溃疡性瘢痕狭窄?新生物不除外,建议镜下活检;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③慢性胃炎;④肝内外胆管显影,胆管炎。十二指肠降部镜下活检提示:瘢痕组织。2012-03 -13 电话随访:患者未行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7期2012-05-30

  • 十二指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病变位于十二指肠降部,1例病变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5例腺癌病变均位于乳头区,表现为乳头区结节影或乳头影增大,大小约10 mm×10 mm~15 mm×20 mm,平扫CT值约30~50 HU,增强后动脉期CT值约73~113 HU,静脉期约74~109 HU,有中度或明显强化。其中有1例(病理为十二指肠乳头蕈伞型腺癌Ⅰ~Ⅱ级)病灶密度显示欠均匀,增强后病灶内见多发小斑片低密度影。1例间质瘤病灶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呈软组织肿块,大小约34 mm×23 mm,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年24期2012-04-13

  • 胃镜检查诊断钩虫病42例分析
    ;单纯在十二指肠降部上段14例(虫体3~10余条),占33.33%;钩虫同时在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上段19例(球部虫体3~5条,降部上段6~数10条),占45.24%。以活检钳夹出虫体,死虫呈灰白色,经化验均确定为钩虫。3 讨 论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发病部位多数位于空肠上段,另外十二指肠、回肠的上、中段也常见到。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及胃肠功能紊乱等[1],更为严重者可出现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钩虫病在世界各国分布极为广泛,人畜共患,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9期2012-01-25

  •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11例临床分析
    ,球部肿瘤6例,降部肿瘤4例,水平部肿瘤1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其中良性9例,5例为平滑肌瘤,4例为肉瘤;恶性2例,均为腺癌。1.3 手术方式 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予十二指肠镜取材活检或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9例良性肿瘤中5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2例恶性肿瘤均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4 结果 11例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治愈或好转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2期2012-01-22

  • 胃镜诊断上消化道憩室257例临床分析
    .57%),其中降部憩室占69.29%,且降部憩室患者胆石症、胰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球部憩室患者(χ2=4.43,P<0.05;χ2=5.58,P<0.05)。结论上消化道憩室患者没有典型症状,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对合并有严重并发症者应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憩室;食管;胃;十二指肠;胃镜消化道憩室(diverticulum)是指消化道局部的囊样膨出,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憩室的发生与消化道局部解剖、年龄、人种及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相关,为一类较少见的疾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年11期2012-01-13

  • 过敏性紫癜累及消化道79例胃镜观察
    主要累及十二指肠降部、球部 61例(占77.2%),表现为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多发性糜烂、溃疡,其中明显糜烂伴出血14例,溃疡47例,溃疡长径<0.5cm 23例,0.5~1.0cm 17例,>1.0cm 7例。胃窦部18例(占22.8%),表现为胃黏膜散在糜烂、点状出血14例,片状、环状出血5例,溃疡3例。1.3 实验室检查结果 病理学改变为非特异性炎症,血管周围炎症改变,血管壁水肿、坏死。所有患者作幽门螺杆菌(HP)检测,尿素酶试验阳性3例,阴性76例。

    浙江实用医学 2011年4期2011-08-15

  • 孤立性息肉样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1例
    二指肠球部大弯近降部息肉样隆起、亚蒂,顶端呈橘红色,与基底部黏膜分界明显,余十二指肠球部散在点片状黏膜糜烂图2 主细胞呈柱状,细胞核圆形、位于基底部,胞质呈泡沫状;壁细胞核圆形、深染、居中、可见双核,胞质呈均质、明显嗜酸性(HE 染色,×200)讨论: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的检出率为0.25% ~ 2.5%,占十二指肠隆起性或结节性病变的5%以上[1,2]。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内镜下形态多样,常为息肉样、小结节样、颗粒样或平坦隆起型,部分呈胃黏膜皱襞样隆起、鹅卵

    胃肠病学 2011年6期2011-08-06

  • 十二指肠降部血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镜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起始部见片状溃疡,形状不规则,周边隆起,基底不平(图1),病检示海绵状血管瘤(图2),在外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血管瘤,行栓塞治疗后疗效不佳,仍有黑便,时有暗红色血便。查体贫血貌,余无异常。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57g/L,红细胞计数(RBC)1.97×1012/L。血液生化检查均正常。CT示右侧中上腹(相当于十二指肠降部区域)见一3.9 cm×5.5 cm×11 cm大小异常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边界尚清楚,胰头受压推移。

    海南医学 2011年19期2011-06-21

  • 上消化道造影和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
    4cm,憩室位于降部35例,改变体位钡剂可排空41例,合并憩室炎或憩室周围炎5例。螺旋CT检查组43例中憩室直径大于3.0cm者8个,直径2.0~3.0者15个,直径1.5~2.0cm者16个,直径小于1.5cm者4个,最小的一个为直径1.2cm,憩室位于降部35例:胆囊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3例,合并胰腺炎2例。在口服高密度对比剂后表现为高密度对比剂进入憩室内19例。显示憩室炎4例。3 讨论十二指肠憩室是部分肠壁向外扩张形成的袋状突起,降部的憩室多位于十二

    当代医学 2011年3期2011-04-02

  • 十二指肠间质瘤3例的外科诊治
    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肿物并活动性出血。腹部CT示十二指肠降部占位。保守治疗无效,转外科行急诊手术。术中见:十二指肠降部外侧肠腔内葫芦状肿块,约4 cm×3 cm×2 cm,向腔外生长,表面糜烂出血,距肿瘤边缘1.5 cm行肿瘤局部切除、十二直肠端端吻合术。术后病理:十二指肠低度恶性间质瘤。随访1年,生活质量良好,定期门诊复查无复发及转移。患者2,男,62岁。上腹胀痛伴间断黑便1年入院。上消化道钡透及MRI均提示:十二指肠水平部占位。术中见:十二指肠降部与水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4期2011-02-10

  • 十二指肠结核伴腹腔淋巴结结核1例
    处霜斑样溃疡,球降部交界处肿胀、狭窄,镜身未能通过,降部前壁黏膜肿胀隆起,溃疡处活检质偏硬。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降部交界处可见较多坏死组织、渗出物。X线钡剂造影示:十二指肠球后及降部上段钡剂通过受阻,呈不规则条状通过,肠腔不规则狭窄,管壁僵硬,形态固定,黏膜中断、紊乱,皱襞呈息肉样改变,胃排空时间延长(图1)。图1 十二指肠球后及降部上段肠腔不规则狭窄,形态固定,黏膜中断、紊乱,皱壁呈息肉样改变CT示:十二指肠球-降段管壁明显增厚,管腔明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5期2010-09-18

  • 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 Dieulafoy病 42例临床分析
    须进镜到十二指肠降部后再退镜观察,尽可能的观察到每一个部位。确定出血部位后,根据病人出血病灶的情况:1)病灶为活动性出血或为活动性渗血,视野不清,先在病灶周围分四点注射 1∶10 000肾上腺素 10-20 ml,注射部位要深,以病灶周围黏膜发白为准,这时病灶出血停止或出血减少,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病灶,将病灶暴露清楚后用 1-2枚钛夹闭合病灶;2)病灶为血管显露或血栓附着者,内镜下用 1-2枚钛夹闭合病灶,然后在病灶周围注射 1∶10 000肾上腺素 10

    海南医学 2010年16期2010-08-15

  •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2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要分布于十二指肠降部(17/22,77.3%),明显高于其他部位(P2.2 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腹痛最为常见,占45.4%,其次为皮肤,巩膜、黄染,食欲不振,分别占40.9%,36.4%。具有恶心、呕吐、乏力表现患者也占有一定比例。其他已反酸,嗳气,腹泻则少见(见表2)。少数患者症状不典型,如以胸痛(1例),发热(1例)为主要表现。2.3 病理特点对22例息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分析提示:腺癌所占比例最高(主要包括中,低分化腺癌),达

    中外医疗 2010年1期2010-06-23

  • 十二指肠隆起样病变43例临床分析
    月诊断为十二指肠降部绒毛状腺瘤,患者拒绝手术治疗,2009年4月后复查确断为十二指肠中分化腺癌,本研究将其归于良性肿瘤类。恶性肿瘤3例;患者以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反酸、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或其他症状就诊。2 结 果2.1 隆起样病变部位本组病例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球部(34/43,79.1%),明显高于其他部位(P2.2 病理特点 对43例息肉进行病检结果显示:良性肿瘤共(40/43,93.0%)炎性息肉33例(33/43,76.7%),明显高于其他病

    罕少疾病杂志 2010年1期201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