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

  • “碎片化”的书法史研究
    语:这些年来,书法史研究作为当代书法研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部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显而易见的是,书法史研究的繁荣,可以说直接得益于考古材料的发现和古代文献全文检索数据库的普及,间接上也是向作为上级学科的历史学对话、模仿、借鉴的产物,书法史研究成为整个历史学现状与转型的一个缩影。由此也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关于书法通史、断代史、专题史等各类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增加,形成书法学乃至整个艺术学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感觉到当今书法史研究成果

    大学书法 2022年4期2022-11-22

  • 翻翻他的“朋友圈”,见证一段书法史
    翻开明朝中期的书法史,你会发现其中大部分的记述,不过是文征明和他的朋友之间的往事。文征明活到九十岁,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苏州度过的。凑巧的是,他那些同样优秀的朋友,大都也是苏州人。估计他们不会想到,同乡邻里之间串门、聊天儿、郊游、聚餐之类的“小事”,会被后人当成书法史上的“大事”来纪念吧?我把你当老师,你却把我当朋友说起文征明的朋友,你最先想到的是不是唐寅和祝允明?毕竟,这三位再加上徐祯卿,便是蜚声文坛的“吴中四才子”。后来,影视剧里衍生出了所谓的“江南

    艺术启蒙 2022年10期2022-10-31

  • 书法史研究碎片化与书法学科的独立
    研究类图书书影书法史研究碎片化问题背后,指向的是书法艺术的独立、书法学科的独立问题。在当代学术体系中,书法学科尚未能真正独立。书法史研究还没有形成立足于书法艺术本身的系统的研究方法,仍处在模仿与借鉴阶段,依赖于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甚至照搬。但书法史研究的对象和材料又与其他学科类别不同,很难直接全盘移植。当前书法史研究的处境,正是书法本身地位的反映。书法独立地位的不明确,带来书法史研究目标的不明确、研究方法的拼凑与不成熟,带来思维模式和研究视野上的局限,

    大学书法 2022年4期2022-09-06

  • 书法史研究的“因式分解”
    此前一个时期的书法史研究多采用平铺直叙、材料累积、现象描述等方法,对书法史基本脉络做出了翔实的梳理与论述的话,那么可以说,当今书法史学的研究出现了从整齐划一的断代、脉络研究转向细节化、碎片化的个案研究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此类书法史研究成果大量涌出。“碎片化”书法史研究趋多,确实钩沉了众多前所未知的书法史料,拓展了书法史研究的读者与受众,丰富了书法史研究阵营。但掩卷之余难免让人反思,本该是多元、整体的书法史研究为何会形成“碎片化”研究趋势?究其根源,审视书

    大学书法 2022年4期2022-09-06

  • 学科范式更新与多元化的书法史
    学者引以为荣的书法史研究遭到了来自历史学等学科的批评甚至歧视,书法的学科地位令人失望。书法似乎无法与其他学科对话,书法学科没有得到其应有的、被其他学科所公认的学科地位。尤其是书法研究者所颇为自满的“书法史”研究成果,竟然得不到历史学者的承认,这个处境非常尴尬,也形成令人不解的一个疑问。笔者在另一篇文章中,称这个现象为“陈振濂之问”,因为这是陈振濂首先意识到并发表文章提出的一个现象。笔者认为,并不是书法学者对书法史的研究成果不够好,问题出在书法缺乏能够与历史

    大学书法 2022年4期2022-09-06

  • 书法教育文化与美学意义的求索
    东区朗晴小学以书法史为主轴,构建了校本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临本甄选重组,在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为目标的靶向坚持中寻求思路突破,实现以培养兼具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思辨的学习品质的书法学习者的更高追求,寻找到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书法艺术的美的滋养。【关键词】书法史;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校本课程【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7-0017-03【作者简介】梁雪菊,广东省中山市教育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5期2022-06-02

  • 当今书法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问题探析
    ,将史料应用到书法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史料应用的准确性。实质上,书法史研究的本质是建构一个比较真实的书法史,在这个层面上来讲,书法史时间的准确性比书法史研究本身更重要。现阶段,从事书法史研究的人比较多,但是整体素养参差不齐,很少有人从史学角度探索书法史,这也是史料在书法史研究中的应用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重点探讨史料在书法史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旨在提升史料在书法史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关键词:史料学;书法史;应用问题书法史研究必须要论从史出,史由证来,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2期2022-03-30

  • 非凡的时代
    也许会说,这是书法史上一个非凡的时代。这个时代改变了书法史上的一些东西。如果我们说一个艺术领域、文化领域产生了质的变化,它必须做到这样几点:第一点,揭示前人未能见出的现象;第二点,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书法史的框架,由此获得对作品构成机制和阐述机制的认识,以此作为判断作品的依据;第三点,找到作品通向人性深处的道路。这里包含这样一些问题:对传统的反思、思考书法的方式、历史的脉络与动力,以及创作与“人”的关系等。它们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对传统的认识和创作的进路。“现

    中国书画 2021年4期2021-12-06

  • 书法史的权力话语:书法如何进入经典?
    委员客观地说,书法史是后发的。即先有书法作品,围绕着书法作品形成审美观念和产生相应的理论批评,并由此产生典范作品,才形塑构建起书法史。但围绕书法史的构建,书法作品作为文本却并不是唯一的。从严格意义上说,一部书法史是由作品、书家以及理论家三者共同构成的。由此书法史便构成权力话语。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进入书法史?书法作品如何进入书法史?以上问题虽然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随着书法史及审美思潮的嬗变,导致书法作品价值评判标准的改变。进入书法史的作品也会随之发生

    中国书画 2021年8期2021-12-03

  • 为艺术史正名:关于风格问题
    术委员会委员当书法史研究不再承认或拒绝用风格概念来阐释书法史的时候,那就表明书法史已经偏离了艺术史的路径与方向。事实正是这样,当所谓考据派斤斤于作品版本、年代、史料与书家生平乃至生卒年的考证,而忽视了书法史的风格生成嬗变与文化审美境遇的联系时,进而失去了对书法史的前见、效果历史与解释学循环的阐释与揭橥。概言之,当将书法史完全与风格、理论观念和宏观的哲学美学意识分离,那么这种书法史便变成考据学或历史文献学的附庸。因为这种书法史的全部努力与目的,已不是对书法史

    中国书画 2021年6期2021-12-02

  • 论本科教育中书法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
    立的二级学科,书法史作为书法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最为基础而重要的课程,在书法学本科四年的教学中,开设书法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书法史课程究竟开多少课时?这门课安排在哪个学期更为合理?本科阶段的书法史应该掌握哪些内容?诸如此类的问题,本文予以认真探析。一、书法专业学生本科阶段书法史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书法学本科专业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大学通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以及文化素质课程四大类,而书法史一般归属于书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当然也属于专业理论

    大学书法 2021年1期2021-11-26

  • 述书史之变迁 扬书艺之精神
    作的态度。中国书法史之爬梳历来为众书坛大家亦敬亦畏,在浩如烟渺的书法文献材料中依照书体演变、技法形成、风格递代、流派嬗变、理论发展、交流传播等梳理出澄清明晰的演进脉络,若无旁通史学、文学、文献、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深厚背景,缺少宏观角度把握书史内在脉络的能力,是无法完成一部合格的书法史著作的。而近日由中华书局增订再版的朱天曙教授《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为当代书学披沙拣金的典范之作。本书初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发行,2012年被国家社科基金中华文化外译

    藏书报 2021年6期2021-09-10

  • 浅谈当今书法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问题
    样危害会更大。书法史研究其实就是构筑一个相对真实的书法史。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书法史料的正确,比书法研究本身更重要。当今从事书法史研究人员的素养良莠不齐,但很少有精通史学的书法史研究者,这也造成书法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刘正成等人曾经提出要构建“书法史料学”,但当今书法史料学并未构建起来。笔者以为当今书法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史料运用不辨真伪真伪问题是书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没有材料最多得不出结论,用了假的材料却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中国书画 2021年5期2021-07-16

  • 述书史之变迁扬书艺之精神—评中华书局增订版朱天曙《中国书法史
    授的这本《中国书法史》虽卷帙不多,然不循前人,自出厚重与新意,其学术特色有三。一、简而能尽,裁而愈精。朱天曙教授书法史观主线清晰,层次分明,他提纲挈领地挖掘每个朝代书风闪光点予以精当而切要的描述,秦汉之初萌齐备,魏晋之灵韵臻熟,隋唐之典范法度,宋之意趣妙理,元之复古回归,明之多样探索,以至清代碑帖并重到碑学兴盛。简的是澄明的演进脉络,尽的是融文献性、学术性为一体,且关注作为教材的简洁与可读性的书法通史应有之义,观照的全面性极为难能可贵。朱天曙著《中国书法史

    中国书画 2021年2期2021-04-15

  • 书法就是书法史
    笔涂抹之余,在书法史、书法美学等方面,也花过不少功夫,并且,也比较注意理论和实践的兼顾。但是,我发现,对于一般书法爱好者的知识启蒙,是一个亟需注意的问题。很多人总以为,书法就是写字,就是把字写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或者,从不临摹古人,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得满纸烟云还不亦乐乎。既然书法就是写字,那只要不是文盲,谁不会写啊?这当然是站在门外的认识,入门之后的人,是决不会这样看的。可问题是,面对数量众多的想入门而又没找到北、乱碰乱撞的人,我们该怎么去引导他们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6期2020-12-17

  • 图说书法
    橱。郑簠在清代书法史上的地位是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他的善学隶书。书法史上把他看作隶书在上千年沉滞之后的一种苏醒,在他之后出现了清代篆隶北碑风。论隶书成就,他远不如在他之后的伊秉绶、邓石如,而论历史作用,他却远在清代他人之上。他是在清初篆隶书坛万马齐喑的情况下独立倡导隶书的功臣。清代中晚期篆隶风气崛起固然有多方原因,但若没有郑簠在之前的尝试,其后局面的形成或还要待以时日。郑簠精通行草书,擅长隶书,兼工于篆刻。他的隶书大小相近,但粗细、疏密都富有变化,姿态多变又

    视野 2020年24期2020-12-07

  • 关于书法史课程教学现状与提升的新探索—以史学史的方法开展书法史教学
    ⊙ 王月彤一、书法史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书法史一直是高校书法教育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以书体和书风的演变为教学重点。高校老师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一直在输入与输出的道路上不断强化,在不断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两者相辅相成。开展书法史课程的教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课程教材,二是教学方法。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这两方面开展的方式都较为单一。首先是课程教材,目前书法史的教材主要使用丛文俊先生等人主编的《中国书法史》七卷本。七卷本《中国

    大学书法 2020年4期2020-12-02

  • 书法中的江南气质 ——简评《江南书法史
    徐文平著《江南书法史》一部书法史,半部在江南。江南是一方集山水灵气于一体的胜境,江南人以其特定的心性气质缔造了别具一格的江南书风。数千年来,特别是六朝以来,一直为中国书法艺术发生、发展最为典型的区域所在。江南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家辈出。近日,徐文平所著江南文化史研究丛书——《江南书法史》无疑为系统梳理江南书法的历史脉络,总结阐明江南书法的艺术特征,弘扬江南书法的文化精神,首开先河。辉煌的江南书法史留下了巨大的艺术财富,然而至今为止,江南书法作为中

    中华书画家 2020年8期2020-11-28

  • 论历代书法风格转换与书法创新
    词:书法艺术;书法史;书法创作;风格转换;理论;创新引言:中国书法艺术历经千年,具有自己独特特色,中国书法艺术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岁月,也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历代书法风格的转化和书法创新都是时代背景下顺势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书法艺术风格各有千秋,风格的变化与当时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书法艺术风格是艺术思维集中体现,正是因为艺术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创新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书法创新的要素(一)批评与欣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4期2020-09-10

  • 老年学员如何迈入书法之门
    ,不太重视中国书法史的学习,甚至有些书法教师在这方面也轻描淡写。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认为书法就是写字,跟书法史关系不大,写的好看就行,没有必要去探讨书法史;二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如果不搞理论研究,就没有必要学习书法史。《中国书法史》都讲些什么内容呢?通常包含两个主要内容:一是五大书体的源流和演变过程,以及对书法经典作品的介绍;二是书法史上代表性书家的成长经历和历史贡献。这样一部书法史,能够让我们在浩瀚的书法海洋里寻找到前进的主线;让我们在汗牛充栋的书法

    老年教育 2020年9期2020-09-10

  • 250毫升墨汁与四个月书法练习
    。“退笔冢”是书法史上一个佳话。智永和尚是书法史上一大牛人。但4个月较之于30年,不曾写坏一支毛笔,较之于“退笔冢”,道理昭然若揭:成功并不容易。但我们经常听人说:我花了这么多时间,下了这么多功夫,为什么没有进步?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包括我也常常这样问天问地问自己。读了书法史上智永和尚“退笔冢”的佳话,我明白了:这是典型的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所以,真正的书法练习,需要的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坚定;“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

    杂文月刊 2020年5期2020-07-06

  • 宏观构建、精微解读—《书写的形态:中国书法史的经典瞬间》读后
    写的形态:中国书法史的经典瞬间》一书,则是将二者完美融合的典范。该书是作者从自己提炼出的一系列节点出发,进而完成的一部书法鉴赏类的经典之作,对于书法史的宏观构建和对书法史重要节点的细微解读,都给印象模糊的“书法史”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准确地把握住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系列核心节点,在一个相当高的学术平台上,俯瞰、透析中国书法史的诸多关键性环节,并可旁涉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都反映出作者敏锐的学术眼光,能够捕捉到书法史发展过程中核心的问题点和学术生长点,也反映

    艺术品 2020年1期2020-06-04

  • 在书法实践中对书法史论研究探析
    作和临摹上。对书法史论的研究并没有高度的重视,只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不断的进行反思和针对性的弥补,已是捉襟见肘。因为没有对书法史论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直接会影响书法实践的方向和高度。书谱云:“举前贤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穷其根源,析其枝派。贵使文约理瞻,迹显心通。披卷可明,下笔无滞”。只有通古知今,才能更好的认清自己,在创新中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只有对书法史的脉络进行梳理后,才能更好的构建自己完整的理论性指导的实践创作体系。中国书法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4期2020-03-24

  • 高中书法专业《中国书法史》的教学实践探索
    杨勇一、《中国书法史》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在高中书法专业的课程安排中,书法史的学习是所有课程的理论基础,能够对今后的高中书法学习起到理论支撑的作用。在进行书法学习的时候可以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学习。书法史的学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这不仅能够帮助书法专业的高中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书法知识体系,对于其以后的情操培养和艺术道路有重要意义。二、《中国书法史》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教学方法的革新改变原来硬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要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8期2019-12-18

  • 陕西汉中博物馆 ——《石门颂》
    石门颂》在整个书法史上影响非常大,它风格飘逸,用笔开张,圆笔比较多,字形偏扁。康有为评价说“胆怯者未敢为”,也就是说一般人写不了《石门颂》。一般人都写比较规范的隶书,像《史晨碑》《礼器碑》,但我觉得如果写《石门颂》入手之后,隶书风格会有一个大的变化。无论是它的石刻,还是它的拓片,风格都非常明显,这种坑坑洼洼的不平等,在石刻当中能呈现这么精美、劲道、潇洒、流畅的字形,是非常不容易的。《石门颂》是修葺石门道之后,作为记事记功的一个铭文,在整个中国书法史和中国交

    江苏教育 2019年61期2019-09-25

  •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
    道。这种字形在书法史上叫“写经体”,但也不完全是“写经体”,它对后世的书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种风格是从汉隶和北魏演变过来的,所以说汉、北魏、北齐、北周整个风格是不一样的。北魏的风格是斜化、紧接,体势比较开张;北齐的风格是横化,中间结构很宽松,比如《张黑女墓志》,这其中的很多字与北齐刻经特别接近,对颜体书法的风格影响非常大。颜体字就是把北齐、北周、北魏和汉隶综合起来,形成颜体的风格。此北齐刻经体势当中,有很多篆籀气象,在中国书法史上,值得好好地特写、大写

    江苏教育 2019年61期2019-09-25

  • 魏晋书风——魏晋南北朝书法史札记
    于对魏晋南北朝书法史的研究。有诸多创见,既能察他人所难以关注之细微之处,又能体旁人难以把握之书史脉络。于细微处,例如,刘涛先生根据前人书论中对王羲之书法变化的记载,理出王羲之书法发展的线索;再如,能注意到历来容易受忽视的南朝在江南地区的本土书家如吴郡张氏。于宏观处,刘涛先生在对书法传统的深入考察中,认为艺术的发展一直仰仗“继承”和“变革”前行,两者相互依存;再如,刘涛先生认为汉字演进的结果,一面是正体字体势的趋简,一面是各种书体的共存共荣,各有其用场。《魏

    大学书法 2019年2期2019-02-12

  • 从书法典籍谈临摹与仿书的区别
    小寒摘 要:在书法史上,临摹和仿书其实是两个看似相同却逐渐形成界限的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很多学者将两者混为一谈。临摹和仿书在含义、出现次序、表现形式上都有着区别。临摹是初学者步入书法领域的必经之路,而仿书是一种创作表现形式,更像是临摹与创作的过渡阶段。本文通过一些典型的书法作品来界定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关键词:书法史;临摹;仿书中图分类号:J29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8-0081-03中国的书法艺术是借助文字传承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8期2018-07-09

  • 以隶书为例谈当代书法史研究的片面性
    我们今天编著的书法史,尤其是隶书的发展史是支离破碎的。关键词:隶书;当代;书法史:片面性明末清初所倡导的“碑学”运动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场革命。一般来讲,前期碑派理论以傅山“四宁四毋”主张为开端,实践者如郑簠、王澍、朱彝尊,再如扬州八怪、西泠四家等。中期碑派以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和包世臣《艺舟双楫》为代表,他们进—步深化碑学思想,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实践者以邓石如、伊秉绶为代表。晚期碑学理论以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为代表,实践者主要有吴让之

    书画世界 2018年2期2018-05-14

  • “铁山摩崖”及《龙藏寺碑》“署名系统”合并分析
    ”。【关键词】书法史;北朝史;铁山摩崖;“署名系统”;石刻用语一、“铁山摩崖”“题名”处(一)“题名”所指以《龙藏寺碑》为例,如碑阴额及碑阴面上诸人官职、姓名等,按统一按“题名”论说。同样的北周时期,“铁山摩崖”中也有所谓的“题名”部分,将“供养人”“经主”“捐献人”“书人”“责任人”等与此碑相关的人物作为,包含在“题名”之下,其所指十分不明确。如“铁山摩崖” 《题名》部分,在《经文》下部,共9行62字,現存6行44字。《邹县续志·金石志》及清代拓片进行文

    丝路视野 2018年19期2018-05-14

  • 从思想史到书法出版研究
    要趋势。第一,书法史研究作为艺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呈现出艺术史研究的特点与学科归属。各种讨论会和期刊上,书法史的研究几乎已经成为书法研究的代名词。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无可厚非。2006年,葛兆光发表《思想史家眼中之艺术史一一读2000年以来出版的若干艺术史著作和译著有感》-文,文中所提出的困惑,正是继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之后,思想史与艺术史合流的必然趋势。作者向艺术史界抛出问题:“如果抛开风格、空间、色彩等艺术分析手段的话,艺术史又将如何

    东方艺术·书法 2018年2期2018-05-08

  • 早期书法史著述 北窗读记
    刘涛早期书法史著作,有西晋卫恒《四体书势序》、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两种。《四体书势序》以书体为本位。所述“四体”依次是古文、篆书、隶书、草书,每种书体的论述皆由记事的序文、赞颂的铭辞组成。每篇序文记述该书体的源流,著名书家及其传承,书家轶事,兼有比较的评论。四篇序文连贯起来,就是一卷上古至西晋的书法简史。《采古来能书人名》则以书家为本位。按朝代先后条列历代名家,记叙书家的籍贯、朝代、官职、擅长的书体以及书事,上及秦朝李斯、赵高,下至東晋王献之、王珉,

    读书 2018年2期2018-02-08

  • 书法史教学的若干思索
    要] 现当代书法史研究与形成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此基础上无疑给书法史教学增加了难度。对此,从有限历史文献中做一些形势分析,进行思考是现当代人应做的思索,浅谈如何进行思考并贯彻落实到书法史教育中形成较为合理的教学思想。[关 键 词] 书法史教育;形势分析;立体史观[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90-0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书法史像是历史这棵参天大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部分,源源不断向主干输入养分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3期2017-10-19

  • 民国书法何以被严重误读
    度说,一部民国书法史,本就是一部书法误读史。比如对康有为这样炙手可热的人物的误读,就一直沒有断过。对康有为本人的误读,导致了对康有为书法和书法思想的误读,乃至对他的碑学思想的误读。近百年来,很多煞有介事者,一直就在不断地批判康有为,甚至以批判康有为为能事,而对康有为的误读,直接导致了对康门弟子的误读,对康门弟子的误读,又导致了对近百年来碑学思想的误读。因为,康有为的碑学思想影响太大了,整个近现代书法史,没有不受他影响的。康门弟子中,大多能书善画,且卓然有成

    东方艺术·书法 2017年4期2017-09-12

  • 民国书法答客问
    图给此一阶段的书法史作一梳理和研究,您如何看待这一学术活动?祝帅:其实四十年来关于民国书法的研究远不止这些。之所以感觉民国书法研究比较冷落,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很多从事书法史研究的人对于民国一直以来有所轻忽。举例来说,在中国流传甚久的一部七卷本《中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并没有民国卷。刘正成主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也不包含民国的内容。所以很多以这些书为书法史入门读本的书家和书法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中缺乏民国这一段。而研究民国书法的书法史

    东方艺术·书法 2017年4期2017-09-12

  • 书法史上的养生名帖研究
    线索。关键词:书法史;养生;名帖;艺术风格;传承作者简介:梁建宁,女,汉族,1996年4月生,广西玉林籍,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本文第一作者;李思航,男,汉族,1987年8月生,北京籍,艺术学硕士,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书法史、艺术传播学,本文第二作者。[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2一、养生和书法具有内在联系纵观历史,许多文人书家皆善于养生并留下了一

    青年文学家 2017年6期2017-03-31

  • “重写学术史”视野下对高校书法史教学的反思
    ”视野下对高校书法史教学的反思■王益伟一、关于“重写学术史”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学术史的研究,最早的传统可追溯到孔子对“六经”的总结。两汉时期就出现了一批研究学术史的书,如西汉初年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和《别录》,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特别是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它已经具备了学术史的雏形,其“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对后代学术史的撰述有重要的影响。历代正史里面都有专门总结前代学术的章节,如《随书·经籍志》《新

    书法赏评 2017年1期2017-02-13

  • 通会之际 人书俱老 ——梁生平及行书创作研究
    法与书论在中国书法史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后学者留下宝贵经验,在书法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本文以梁的生卒及书风入手,分析研究关于梁的相关问题,分章节考其生卒年份,介绍其生平、书风演变、书学理论等。梁;生平;书风;书论一其一,以张龙文先生为代表的“生卒年不详”说。此种观点始见于张龙文所著《中华书史概述》(台湾“中华书局”,1983年版),尔后大陆学者刘恒著《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杨宪金主编《中国传世书法》(西苑出版社,19

    书画世界 2017年10期2017-02-13

  • 东周盟书及其艺术风格探析
    手资料,是中国书法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把东周盟书放在东周时期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和中国书法历史中,以书写工具和文字载体为主要切入点进行研究,分析东周盟书的书法特点和其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关键词】东周盟书 手写体墨迹 简牍帛书 书法史 书法风格引言从目前可信的史料判断,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间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东周盟书、简牍帛书等,在记录着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同时,也以其自身魅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盟书』一

    中国书法 2016年2期2016-06-09

  • 图说书法(五十)
    本。此碑为中国书法史上最奇异的作品,结构笔法怪诞,非篆非隶,下笔多呈方棱,收笔多作尖形,方起方折,剑拔弩张,奇伟惊世,在中国书法史上独一无二。历史上有人对此碑存有异议,如明人郭宗昌在《金石史》里认为此碑是“牛鬼蛇神”。但褒扬者推崇此碑,康有为称它是“笔力雄强冠古今”,张叔未说此碑“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近代书画大家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便得益于此碑。天发神谶碑单字放大

    视野 2015年11期2015-05-26

  • 地域书法史的兴起与《福建书法史》的暂付阙如
    2100)地域书法史的兴起与《福建书法史》的暂付阙如兰浩(宁德师范学院 艺术系,福建 宁德 352100)摘要:地域书法史著作是中国书法通史和断代史的有益补充,为中国书法发展可能出现时空断裂和偶然性等方面提供多元性角度的历史思考。地域书法史著作建立于地方书法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著者必须具备搜罗史料的细致工作和梳理书法资料的学术功力,但中国书法历史发展的不平衡决定着部分地方书法史写作面临客观条件限制。《岭南书法史》的著作为福建书法史写作奠定良好基础和学习榜样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0

  • 钟明善《中国书法史》的艺术史学贡献与文本意义
    )钟明善《中国书法史》的艺术史学贡献与文本意义郭彤彤(西安书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20世纪80年代,钟明善所著《中国书法史》问世,至今已30余年,在海内外流布广博,影响深远;阐析了《中国书法史》中所具的艺术史学的批判思想,进而指明了《中国书法史》中蕴涵的史学忧患意识及文本意义;认为《中国书法史》成功地将中国的艺术史写作推演到了一个新高度,走向了中国艺术史撰述研究的新高地。中国书法史;钟明善;中国艺术史一、钟明善《中国书法史》的问世及地位钟明善著《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21

  • 中国古代书法著述的存在方式与表达方式
    词:书法艺术;书法史;文体;书法著述;存在方式;表达方式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中国古代的文体意识出现的比较早。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诗赋略》已明显有了辨别不同文体的意识。到了汉末蔡邕,他在《独断》中把天子下行文书分为四类:曰策书,曰制书,曰诏书,曰戒书;臣子上行文书也分为四类:曰章,曰奏,曰表,曰驳议,并对每一种文体的用途和写作要求都作了具体说明,这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体论了。魏晋南北朝是文体的自觉时期,也是文体论的成热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

    艺术百家 2009年6期2009-01-20

  • 东亚书法史的演变
    标志之一,东亚书法史是东亚文化史的集中体现。在中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古文献中,汉字不仅记录了东亚各国共同的文化特征,而且也记录了其共同的艺术——书法的审美历程。自古以来,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书法艺术,成为东亚文明中独一无二并能骄傲于整个世界的文化艺术。书法艺术是东亚文化认同的纽带,古往今来,在东亚各国、各地区书法家的努力下,这条纽带由窄渐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做出了并仍在继续做出巨大的贡献。关键词:东亚;书法史;演变“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3期2008-08-14

  • 广大书画爱好者的福音增进艺术修养的良师益友
    内从事美术史、书法史研究的专家撰写有关条目。全书100余万字,收集了从原始彩陶图样至现代书画家的作品1243件,其中既有大陆及台湾现存的古今优秀书、画作品,也选收了流散于国外公私收藏者之手的古代书、画真迹,基本上包涵了中国书法史和绘画史上所有重要的作品、作家及流派。每件作品均附有彩色或黑白插图,以深入浅出的文字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加以分析。对作者的概况、艺术特色及作品形式、尺寸、收藏地点等,亦有扼要的介绍。此书精装,吴作人先生书题,每部定价17.10元,即将由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7年10期198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