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孔虫

  • 基于有孔虫指数评估西沙群岛羚羊礁过去2600年的生态环境状况
    区不同类型底栖有孔虫对生态环境的指示意义提出了一种可评估珊瑚礁区生态环境状态的FORAM 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是有孔虫指数(Foram Index, FI)。FI是利用珊瑚礁区沉积物中不同类型的底栖有孔虫组合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的生物指标,通过FI的高低可以评估珊瑚礁区海水环境状况是否适合珊瑚礁生长发育及在某些急性事件后珊瑚的恢复潜力。FI将珊瑚礁区底栖有孔虫分为3个种不同的功能群,分别为藻类共生种、非自养种和机会种(Prazeres et al

    热带地理 2023年10期2023-11-13

  • 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的古海洋学应用
    代用指标,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具体是指限定粒径范围内浮游有孔虫单种一定数量壳体的单枚平均重量,可代表样品中浮游有孔虫壳体的壳壁厚度。该指标首先由Lohmann[1]提出,其发现特定海区内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随着样品水深的增加而减小,认为壳体重量实际上反映了深海碳酸钙溶解作用,即浮游有孔虫壳体受到溶解作用影响后壳壁变薄,表现为壳体重量变轻。从原理上,深海碳酸钙溶解作用受海水碳酸钙饱和程度(Ω= [Ca2+][CO32-]/K*sp,K*sp为溶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3年4期2023-09-14

  • 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浮游有孔虫壳体发育过程的三维重建与壳体形态对生态和古海洋的指示意义
    游生物,如浮游有孔虫、放射虫和硅藻等,这类生物的矿化骨骼具有多样的形态特征,但目前这些特征并不能提供明确的功能信息。有人提出,无运动能力的浮游生物的骨骼在调节水柱中的受力平衡方面起到一定作用[1-2],但其产生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浮游有孔虫是一类重要的具有生物矿化壳体的浮游单细胞原生生物,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中。其壳体形态进化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研究[3]。这一类群在生物演化史中的成功和其丰富的多样性一部分归因于它们能够利用生活水体中的垂直栖息地分区[4]。浮游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3年4期2023-09-14

  • 浮游有孔虫表层水种不同形态类型壳体的Sr/Ca 记录
    66237浮游有孔虫壳体元素组成作为重要的海洋环境参数替代性指标,在古海洋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浮游有孔虫壳体元素比值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对浮游有孔虫壳体元素比值的分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3]。其中,Globigerinoides ruber(白色)和Trilobatus sacculifer壳体作为定量重建地质历史时期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重要信息载体,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1,4-5]。然而,在利用G. ruber和T. saccu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3年4期2023-09-14

  • 迷你“全能冠军”
    不是有虫子,是有孔虫。”彭迪的“有虫子”的意思是“有没有虫子”,但是宋文华以为彭迪将“有孔虫”错说成“有虫子”。“有孔虫也是虫吧?”“当然,不折不扣的动物!”“能不能让我看看?”“可以!”宋文华把彭迪领到他的书房,从电脑里找出一张黑底图片,上面有些乳白色的贝壳,有的像被网状丝线包裹的圆珍珠,有的像含苞待放的棉花,有的像小扇子……“比昆虫漂亮多了!”彭迪赞叹道。“的确漂亮!这些是现生有孔虫的壳。我研究的是化石有孔虫,没这么漂亮……”“叔叔,您能不能和我分享一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3年5期2023-05-31

  • 南海东北部陆坡区浮游有孔虫壳体的原位微区Mg/Ca分析
    66100钙质有孔虫壳体的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是反演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的重要手段和获取现代海洋信息的重要方式[1]。浮游有孔虫壳体的碳氧同位素组成(δ18O和δ13C)能反映海平面变化、生产力水平,指示季风和洋流变化等[2-4];浮游有孔虫的δ18O值和Mg/Ca比能恢复晚第四纪以来的表层海水温度(SST)和盐度(SSS)[5-7];而底栖有孔虫的Mn/Ca比和B/Ca比能够对底层海水的化学环境作出指示[8-9]。近些年来,随着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探针(E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2年6期2023-01-10

  • 上海长江口南岸第四纪钻孔微体古生物化石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指示意义
    古生物化石中,有孔虫和介形虫在指示海侵强度、恢复古环境、古气候变化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成果[1-8]。长江三角洲众多钻孔有孔虫资料也显示出,第四纪早期该区很少受海水侵扰,仅少数文章提到过中、下更新统地层中发现有孔虫[8-11],直到晚更新世以来,发生过 3 次大的海侵[12-13],但前人对三次海侵的强度和趋势的认识存在争议[14-15]。本文通过对位于长江口南岸的LDZ1孔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分析,揭示钻孔所在位置中更新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和其遭

    上海国土资源 2022年4期2022-12-27

  • 海洋风暴沉积的微体生物研究进展
    体生物(硅藻、有孔虫和花粉)组合的变化[20]。本文对目前国内外风暴沉积的微体生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风暴沉积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1 现代风暴沉积的微体生物特征在现代台风风暴过程中的微体生物研究目前还较为有限,可查询到的文献记录较少,且所获样品一般距离台风中心有一定距离,很难恰巧位于台风登陆点附近。1.1 不同沉积环境中微体生物的沉积特征研究前人在从后滨到内陆架的各种不同沉积环境中开展了风暴过程微体生物的沉积特征研究(表1)。表1 现代风暴沉积的微体生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8-15

  • 东秦岭陕西聂家沟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包括腕足类、有孔虫类、钙质藻类、棘皮类和珊瑚等。早三叠世海侵事件后,全区再次变为浅水碳酸盐沉积环境,金鸡岭组主要发育薄层—中层泥晶灰岩,生屑颗粒丰度及分异度极低,仅见少量双壳类、小型腹足类和小型有孔虫等化石(白斌等,2002;程成等,2017)。3 材料与方法微相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微”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研究内容是分析能够反映沉积环境信息的岩石微观特征(包洪平和杨承运,1999)。微相分析方法由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两部分组成,野外工作主要是对研究区域进

    古地理学报 2022年4期2022-08-09

  • 穿越时空的“天气预报”
    温变化的秘密。有孔虫是一类古老的原生动物,5亿多年前就生存在海洋中。它们的大小仅有0.1毫米~1厘米左右,需要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有孔虫与软体动物很相似,全身被碳酸钙质地的壳包裹着,里面的软体只要离开海洋不久就会分解。不过,尽管它们渺小又脆弱,却有着惊人的繁殖力和生命力,现在在海洋中我们还能找到活体的有孔虫,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而且,它们小小的壳上还记录着上百万年的气候变化。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李保华带领的团队经常出海“打捞”有孔虫,他

    科学之谜 2022年6期2022-05-30

  • 基于沉积成因地化元素指标的闽北海湾晚更新世海侵地层辨识及其意义*
    盐度较为敏感的有孔虫化石指标,这也是长江三角洲及其北部沿岸地区辨识第四纪海侵地层的主要依据(汪品先等,1988;Liuetal., 2010,2018;Wangetal., 2013)。然而,并不是所有海岸环境都适合有孔虫的生长,且其碳酸盐壳体埋藏后的保存率也是个问题(汪品先,1992;曾从盛,1997;Wang and Chappell,2001;Berkeleyetal., 2009;周洋等,2015;Charrieauetal., 2018)。浙闽沿

    古地理学报 2022年1期2022-01-27

  • 里阿斯假砂园虫Pseudocylammina liasica (Hottinger,1967)在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的首现及其地层的厘定
    文通过古生物大有孔虫类的研究,并结合岩石组合特征,对比区域资料,进一步对该套地层的厘定,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深入研究。1 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西藏改则县物玛北部布孜村甲不拉一带。大地构造属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的狭窄带状展布。北部属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中生代羌塘-三江构造区之喀喇昆仑-南羌塘-左贡陆块,南部属冈底斯-拉萨陆块(潘桂棠 等,2013)。地层区划上属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构造-地层大区之班公湖-怒江构造-地层区(王立全 等,

    贵州地质 2021年4期2022-01-13

  • 小众化科技知识传播突破沉默螺旋之探 ——以有孔虫知识传播为例
    的现实意义。以有孔虫的科学研究与知识传播为例。有孔虫是海洋中一类古老的原生动物,种类繁多,“是研究现代海洋生态学的良好材料,更是研究古海洋生态学、恢复占海洋沉积环境及古气候、识别和对比海相地层等的优越的环境指使生物和重要的微体化石”[6]。鉴于中国海洋有孔虫物种的丰富度以及极为凸显的生态价值和地理价值,以郑守仪院士为首的科学家自20 世纪60 年代起开启了对其全面系统的生态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历史空白。郑院士将终生的研究落于《东海的胶结和瓷质有孔虫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9期2021-11-13

  • 东海内陆架近两百年来有孔虫组合变化及原因
    大陆架海域底栖有孔虫与环境变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1-15]。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有孔虫组合构建了第四纪以及全新世年代框架、揭示水团演变、分析古环境变化进程[16-18],研究证实有孔虫组合以及有孔虫壳体中的Mg/Ca元素比值、δ18O稳定同位素组成对水团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19-20]。最近的研究表明,有孔虫组合对长江河口低氧环境亦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可以用于历史时期低氧环境的分析[21-22]。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千年尺度有孔虫演化和

    沉积学报 2021年4期2021-08-31

  • 南海北部晚渐新世与早中新世之交T60构造运动的古水深响应
    素、黏土矿物及有孔虫指标等证据反映出当时由于构造运动导致南海北部的沉积古环境水深逐渐加深,大范围沉降出现,剥蚀区向着华南古陆内部推移[4-5],T60 构造运动之后,南海发生快速沉降,整体逐步演变为深海环境。以往对于南海北部T60 地震反射界面的研究多偏向于构造运动方面,而该时期的古环境如海洋表层生产力、水深变化以及陆源物质输入变化等较少涉及。特别是对于该时期构造运动造成的古水深变化大多为定性描述,尚缺少海洋微体化石的统计数据支持。因此本文选取IODP 3

    海洋学报 2021年5期2021-07-22

  • 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郑庄子C6(C7)钻孔3.5 Ma以来的地层年代及沉积环境演化
    物化石,主要有有孔虫、介形虫、轮藻和孢粉。它们对辨别分析所在层位的沉积环境、恢复古地理和古气候景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孢粉在110 m以上和529 m—545 m的两个层段含量较丰富,在其他层段含量稀少达不到统计分析所要求的数量级;有孔虫、介形虫和轮藻化石分布在埋深160 m以上的土层中。3.2.1 孢粉环境分析据C6(C7)钻孔孢粉图式(图3),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的孢粉富集段如下:图3 C6(C7)钻孔孢粉图式(1)埋深4.9 m—1.2 m,孢粉组合特征反

    地质找矿论丛 2021年2期2021-06-29

  • 北大西洋45°N区氧同位素3期以来上层水体性质的变化
    要的作用。浮游有孔虫作为水体环境信息的载体,其分布受SST、盐度、营养盐等影响[2,14-15]。人们一直对使用浮游有孔虫的分布、相对丰度和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8O)等方法探究上层水团变化十分感兴趣。CLIMAP(Climate Long-Range Investigation,Mapping and Prediction)首先利用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评估了北大西洋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LGM)的SST[16-17]。R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年3期2021-06-19

  • 苏北LYK钻孔千年以来的沉积记录及古环境演化
    ,对该钻孔底栖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属种组合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恢复了研究区千年以来的沉积古环境变化,为重建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1 材料和方法本文研究的LYK钻孔位于南黄海苏北海域的废黄河三角洲北部(34°46′42.768″N、119°58′41.364″E)(图1)、灌河口外,水深13.9 m,取芯长度75.6 m。以上部21.3 m晚全新世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沉积物粒度分析的样品采样间隔为20cm,共取得107个样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年3期2021-06-19

  • 苏北—南黄海盆地白垩纪—古近纪淡水有孔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225009)有孔虫曾被认为是海相或咸化水域的生物种群,不会生活于淡水环境中。1974年,汪品先报道江汉盆地古近系荆河镇组发现有孔虫;翌年,报道济阳坳陷古近系沙四段发现有孔虫,认为这些化石产层系海陆过渡相,中国东部传统陆相古近纪有过海侵[1-2]。嗣后,不断有报道在苏北、渤海湾、江汉、三水、四川、松辽等盆地,发现有孔虫、多毛纲虫管、介形类、钙质超微、沟鞭藻、鱼类等海相化石,白垩纪、古近纪遭受多期次海侵,发育海陆过渡相或浅海相,海侵建设主要烃源岩,可寻找大型

    石油实验地质 2021年1期2021-06-08

  • 谁在10亿年前偷走了叠层石?
    石——凝块石。有孔虫是一个大家族的总称,据统计,现存的有孔虫都有一万多种,已经灭绝的更多,所以它们所呈现出的造型各式各样都有。是谁偷走了叠层石凝块石是叠层石的一个变种,它也是由微生物产生的痕迹化石,不过它们的外表呈块状,而不是薄薄的层状。难道这些凝塊石是“凶手”留下的证据?那它们是谁留下的痕迹呢?经过仔细分析,科学家们发现,凝块石的出现和有孔虫的诞生有关。有孔虫是一大类海洋微生物的总称,它包括了变形虫、纤毛虫和许多其他的单细胞生物。它们个头很小,肉眼根本看

    科学Fans 2021年2期2021-03-03

  • 长江远端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分布及其对环境的指示
    藻、浮游动物、有孔虫等[7-9]。海洋生物对海洋水体环境敏感,底栖有孔虫作为一种常见的海洋微体生物,由于其群落组合及分布主要受控于底层水体环境,因此可为研究海域水文特征和海洋沉积环境的演化提供可靠证据[10-11]。特别是对于沿岸浅海环境来说,有孔虫的属种特征、数量分布,群落组合能够反映不同的水文环境,对水团分布、海流状况等均有指示意义[12]。过去我国对东海海域及其近海进行了大量的地质调查研究,其中针对浙江沿岸、台湾海峡等地区的海域表层沉积物有孔虫调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年4期2020-08-26

  • 郑守仪:一“虫”一世界
    为人知的物种,有孔虫便是其中之一。这种古老的单细胞动物,5亿年前就生活在大海中,它们不仅是海洋食物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研究海洋生态、进行矿藏勘探的重要指标,被誉为“海洋小巨人”。海洋原生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守仪,已经与之结下了65年的缘分。生在菲律宾的“纯粹中国人”郑守仪,祖籍广东中山,1931年5月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早年,迫于生活压力,她的父母漂洋过海来到菲律宾打工为生。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她的父母始终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8期2020-08-15

  • 渤海湾西部区域近50年沉积物柱中有孔虫化石群特征
    海洋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化石是指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生物指标之一。通过对渤海湾西部区域近岸海域沉积物柱中有孔虫化石的分析鉴定发现,共鉴定出底栖有孔虫14属共22种,其中占全群2%以上的优势种共8个,有孔虫化石主要还是以瓷质壳种类为主,占到了整个种群数的80%左右,其次為玻璃壳,种数约占到总数的15%左右,胶质壳种类数最少,约占到5%左右。种群组成特征表明1980年前渤海湾受到径流影响下的沿岸低盐水团的强烈影响,1980-2000年水深减小和陆源碎屑沉

    环境与发展 2020年7期2020-08-14

  • 晚全新世淇澳岛红树林有孔虫记录与古环境意义
    发现潮间带盐沼有孔虫分布与平均海平面高程紧密相关,不同的有孔虫组合占据不同植物带,对应不同的高程区间[4]。在加拿大 Nova Scotia(Chezzetcook)盐沼,经典的分带中对应最大高潮位(HHW)的有孔虫组合代表属种为Trochammina macrescens,Tiphotrocha comprimata。这一对应关系十分稳健,在钻孔沉积物中,如果把最高高潮位(HHW)处的有孔虫组合作为精确海平面指示物,可以大大提高有孔虫重建海平面的精度[4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年3期2020-07-02

  • 南海中部全新世以来海山深潜区有孔虫的地球化学记录及反映的气候变化
    266061有孔虫是微小的真核单细胞动物,其大小一般在1 mm 以下,属于原生动物门肉足纲中的有孔虫目,其中浮游有孔虫属于抱球虫超科。有孔虫从中侏罗世开始出现,壳壁主要由方解石组成。由于浮游有孔虫壳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捕获或黏附周围水体的钙质或硅质颗粒,所以其壳体记录了诸多的物理海洋和海洋化学信息,能够用来反演古海洋状态和环境变化[1]。有孔虫的主微量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记录了当时的海洋和气候条件[2-4],常用浮游有孔虫的Mg/Ca 和氧同位素值恢复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年2期2020-04-20

  • 安达曼海浮游有孔虫群落对全新世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
    学安达曼海浮游有孔虫群落对全新世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张玲芝1,2, 向荣1, 唐灵刚1,2, 杨艺萍1, 钟福昌1,2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01;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39通过对安达曼海重力柱ADM-C1的浮游有孔虫群落分析, 探讨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海洋环境演化。研究发现, 该区浮游有孔虫群落总体以热带暖水种和等为主。其中的相对丰度从早全新世至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则呈大致相反的变化

    热带海洋学报 2019年6期2019-12-03

  • 贵州惠水县雅水剖面有孔虫演化研究及意义
    惠水县雅水剖面有孔虫化石,展开详细的系统研究,根据石炭系中间界线附近有孔虫组成及分布特点,划分出5个有孔虫组合带。并依据Biseriella parva、Globivalvulina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分子的演化特征,建立连续的演化序列,为研究区内石炭系地层的详细划分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关键词】石炭系;中间界线;有孔虫;Globivalvulina中图分类号: Q915.811.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7-01

    科技视界 2019年27期2019-11-05

  • 我来自大海 ——一个有孔虫的故事
    共同的名字——有孔虫。这是人类给我们取的名字,因为我们的部分身体(细胞质)可以通过房子(壳体)上的小孔自由的出入。我全身只有一个细胞,一部分在壳体里面,不容易通过小孔钻出体外,这就是我的躯干了,里面含有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细胞核就是我的大脑,但我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大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就是我的内脏器官了,通过壳体来保护它们免受伤害。还有一部分细胞质可以通过壳体上的小孔自由的伸出壳外,这就是我的手和脚了,我用它们来运动、玩耍和捕获食物,遇到危

    化石 2019年3期2019-09-24

  • 南黄海底栖有孔虫组合对1855年黄河改道的响应❋
    录中得以保存。有孔虫作为保存海洋沉积环境信息重要载体,是研究海洋生态学的良好材料,也是推断古环境和恢复古地理的重要标志。近海有孔虫是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的种群,有孔虫群落演变有可能作为识别黄河改道的良好指标。目前,对黄河改道在南黄海的沉积记录研究还主要集中于苏北废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7-9],而在离河口相对较远的泥质区关于黄河改道的报道还较少。本文主要基于采集自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柱状沉积物岩心,对样品中的底栖有孔虫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岩心的210Pb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9期2019-07-16

  • 南黄海底栖有孔虫组合对1855年黄河改道的响应❋
    录中得以保存。有孔虫作为保存海洋沉积环境信息重要载体,是研究海洋生态学的良好材料,也是推断古环境和恢复古地理的重要标志。近海有孔虫是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的种群,有孔虫群落演变有可能作为识别黄河改道的良好指标。目前,对黄河改道在南黄海的沉积记录研究还主要集中于苏北废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7-9],而在离河口相对较远的泥质区关于黄河改道的报道还较少。本文主要基于采集自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柱状沉积物岩心,对样品中的底栖有孔虫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岩心的210Pb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9期2019-01-04

  • 小琅环公园的美
    二的,世界首座有孔虫雕塑园。有孔虫是一类古老的原生动物,5亿多年前就产生在海洋中,一般体型很小,大的直径也不过几毫米。有孔虫雕塑园位于小琅环山脚下,由三乡镇政府与中科院院士、杰出的海洋生物学家郑守仪女士共同兴建。这些雕塑把有孔虫放大千倍,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形状,呈现在众人面前,别有趣味:六角卵虫,像个手雷;台湾砂杆虫,像尾巴开了花的蚕宝宝;异面不等虫,像抽象画中的眼睛;澳大利亚曲小粟虫,像一只微笑的蜗牛;拜拉门帕内莱纳虫,长得真像个雷达;龙骨节眼虫,你肯定

    意林图解作文(小学版) 2018年5期2018-11-30

  • 世界最性感沙滩,一片粉红
    当地一种特有的有孔虫遗骸。有孔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积非常小,肉眼很难看到。在哈勃岛周边的礁石上,附着许多红色或亮粉色外壳的有孔虫。被大浪袭击或鱼类冲撞后,它们就会成团地掉下礁石,最后被冲到沙滩上,变成粉红色的“沙子”。如果捧起一把沙子在手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有孔虫遗骸。粉红色是巴哈马人最喜欢的颜色。首都拿骚拥有大片的粉红色建筑群,甚至通常以严肃庄重示人的政府办公楼在这儿也刷成了淡粉色,给人一种可爱、可亲近的感觉。人们对粉红色的喜爱,代表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环球时报 2018-08-142018-08-14

  • 小小有孔虫“讲述”“沧海桑田”大变迁
    沉积物高分辨率有孔虫与古环境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海洋底栖有孔虫的研究,揭示出我国海岸线变化情况。研究显示,距今约7000年前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曾是一片汪洋。而这一成果在当前不断升高的地球气温和海平面的大背景下,具有极高的警示意义和研究价值。地球气温剧变,东海曾经“沧海变桑田”大约2万年前,整个中国东部海平面发生了超过120米的大幅下降。台湾海峡曾露出海面成为陆地,整个东部海岸大陆架大部分露出水面,从中国到今天的日本,完全可以“步行”过去。从寒

    大众科学 2017年11期2018-01-11

  • 钙质壳有孔虫溶蚀率和体表结构的影响
    可估量的危害。有孔虫是海洋中最小的钙化生物,是海洋生物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4],需要摄取海水中的Ca2+和CO32-来形成碳酸钙质壳体。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海洋钙化生物的钙化活动对水体中碳酸钙饱和度(或CO32-)是敏感的[15-18],现如今海洋酸化趋势加剧,如果有孔虫长时间生活在酸化的海水中,不可避免会使有孔虫生存受到威胁。加利福尼亚湾北部的格瓦纳盆地有大量CO2排放,使该区域海水pH下降,PETTIT,et al[19]研究了不同pH梯度对有孔虫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3-08

  • 山东省潍坊北部第四系有孔虫及古环境意义
    潍坊北部第四系有孔虫及古环境意义赵秀丽1,2,章 磊1,2,张祥玉1,2,李守军1,2,陈宇慧1,2,王丽丽1,2,马文昭1,2,徐 华3,张 卓3(1.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590;2.山东科技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3.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 济南 250013)通过对潍坊北部第四系钻孔GK89、GK79、GK74、GK59岩心中192个微体古生物样品进行分析,其中在66个样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1-12

  • 冷暖巨变的时代 —— 古近纪
    球范围的底栖大有孔虫绝灭事件,超过1/3的中层至底层水属种及部分浅层水属种遭遇绝灭。PETM期间,短暂的水体富营养化和海洋酸化使得稳定生态型的属种减少,新生态型属种迅速融入并在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无钙质胶结壳型有孔虫显著增加。底栖大有孔虫在始新世中期才开始逐渐复苏,且种群又转变为以钙质壳为主。浮游有孔虫种群则在一万年内呈现急速更替和辐射演化。浮游和底栖有孔虫的体型都出现了显著变化:底栖有孔虫体型急剧变小,而浮游有孔虫的体型却有增大的趋势。另外,由于珊瑚礁

    海洋世界 2016年12期2017-01-03

  • 黄、东海陆架2011年秋季活体浮游有孔虫生态分布
    年秋季活体浮游有孔虫生态分布吕红红1,2,向荣1*(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0049)现代活体浮游有孔虫的生态研究是其古环境重建应用的重要基础。根据黄、东海陆架2011年秋季采集的20个垂直浮游拖网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有孔虫的秋季生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海秋季基本上没有浮游有孔虫的出现。东海共发现13种活体浮游有孔虫,主要优势属种依次为Globigerin

    海洋学报 2016年2期2016-11-30

  • 伊拉克哈勒法耶油田中、上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及特征
    ,以泥晶基质、有孔虫骨架和生屑/砂屑为三端元,提出研究区岩石类型划分方案。将研究区岩石划分为泥晶灰岩、有孔虫灰岩和生屑/砂屑灰岩3大类,并进一步根据颗粒含量的多少将岩石类型划分为9小类。不同岩石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均不相同,是不同沉积环境的产物,储集性能差异较大。总体来看,平面上不同岩石类型分布明显受沉积环境控制。纵向上,有孔虫灰岩集中分布在上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厚度较大,生屑/砂屑灰岩分布较为局限,中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多为生屑/砂屑灰岩。泥晶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年5期2016-11-22

  • 河北邢台地区晚古生代有孔虫动物群研究
    台地区晚古生代有孔虫动物群研究丁春艳1,2,王占磊1,2,胡明1,2(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天然气地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2.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通过对邢台沙巴沟太原组实测剖面有孔虫动物群进行研究,在太原组灰岩地层中鉴定出有孔虫11科15属23种,建立了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晚古生代的有孔虫动物群进行对比后,确定有孔虫动物群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有孔虫动物群;组合带;研究;河北邢台河北邢台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河北省

    四川地质学报 2016年3期2016-11-18

  • 青岛湾潮间带活体底栖有孔虫Ammonia aomoriensis(Asano, 1951)壳体δ18O值的季节变化
    潮间带活体底栖有孔虫Ammonia aomoriensis(Asano, 1951)壳体18O值的季节变化俞宙菲1, 2, 类彦立1, 李铁刚1, 3, 4(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山东青岛26607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3.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061; 4.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061)近岸浅水底栖有孔

    海洋科学 2016年7期2016-10-20

  • 西菲律宾海2万年以来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变化
    2万年以来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变化安佰正1,2,3,李铁刚1,2,孙晗杰1,2,于心科1,2,仇晓华4(1.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2.中国科学院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266071;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4.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14)为探讨2万年以来浮游有孔虫的壳体重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取自西菲律宾海MD06-3052岩芯的浮游有孔虫表层种Globigerinoide

    海洋科学 2016年5期2016-08-23

  • 玻璃质壳类底栖有孔虫卷转虫属Ammonia spp.的DNA保存方式和提取效能比较研究*
    100049)有孔虫(Foraminifera)门隶属于原生动物界, 目前已知化石种约36000种, 现生种约4000—6000种,大部分为海洋底栖种类(Sen Gupta, 1999)。有孔虫因其壳体可长期保存在海洋水体及沉积物中, 因此在古海洋学等学科研究中有重要价值(汪品先等, 1980,1988)。另外在环境指示(Eichler et al, 2012)、生态评估(Boucheta et al, 2012)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中,

    海洋与湖沼 2016年2期2016-01-15

  • 大海里的“小巨人”
    鸣莺有孔虫,海洋世界的小生灵。它,有一个奇特而新颖的名字一大海中的小巨人。郑守仪,海洋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有孔虫60年,在海洋世界遨游了一生。如今,这些生长在海洋几千米处,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小生灵,却被郑守义‘请’出海面,与人类见了面。一一亲手雕琢,按比例放大,上百倍“还原”,栩栩如生,天然造型。其中,240余个有孔虫属种原模相继被研究开发出科学教具,科普展品,旅游纪念品,服装服饰,首饰,灯饰,棒棒糖等有孔虫系列产品徐徐游进了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人们

    世纪人物 2015年8期2015-11-14

  • 地质学
    生物(介形类和有孔虫)的调查研究,发现非常丰富的介形类,计26属70余种,有孔虫4属4种,其中介形类自下而上可明显地划分为5个组合带:(1)Potamocypris plana-Candoniella-Ilyocypris组合带;(2)Leucocythere-Ilyocypris-Candoniella组合带;(3)Leucocythere-Cytherissa-Limnocythere组合带;(4)Ilyocypris-Limnocythere fle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5年15期2015-10-31

  • 读懂地球“日记”
    就会受到损害。有孔虫灭绝之谜在海洋中,碳酸能分解一种物质——碳酸钙,碳酸钙是一些海洋动物,例如珊瑚和蛤蜊所不可缺少的,它们用这种物质制造自己的壳。碳酸钙还为另外一种很小的有机体——有孔虫提供制造壳的材料,有孔虫是一种古老的原生生物,5亿多年前就出现在了海洋中,至今种群兴盛,类型繁多。作为一种原生生物,多数人甚至没有意识到有孔虫的存在。然而,它们非常重要,居于海洋食物链的底端。当海水中的酸度增强,有孔虫和其他有壳的生物体便很难找到制造壳的材料,于是,不仅仅是

    百科知识 2015年16期2015-09-10

  •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富有孔虫沉积层的特征及成因
    1,6]。而富有孔虫浊流的发育与低海平面和高的海水表层初级生产力有关[3]。此外,甲烷泄漏以及其所产生的边坡不稳定性也可能导致浊流的发生, 地中海巨厚的浊积层被认为与冰期时海平面下降导致的水合物分解产生的甲烷泄漏有关[7]。南海的浊流沉积,文献曾有许多报道。Damuth主要通过3.5 Hz浅地层剖面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南海盆地北部马尼拉海沟邻海一边平缓倾斜壁上有大片浊流引起的沉积波场[8]。随后在南海的北部陆坡、北部深海盆地、中沙群岛和南部陆坡都发现了浊

    地球化学 2015年6期2015-07-02

  • 西北冰洋楚科奇海台08P31孔晚第四纪的古海洋学记录
    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Neogloboquadrinapachyderma(sin.)(Nps)的δ18O和-δ13C结果显示:褐色层B2和灰色层G1的轻值是由冰融水造成;黄褐色层Yb1上部到白色层W3下部的轻值反映了海冰形成速率提高,导致轻同位素卤水的生产和下沉。黄褐色层Yb1中部及白色层W3,Nps-δ18O和-δ13C的重值对应低的有孔虫丰度,指示水体温度下降以及低营养环境。黄褐色层Yb2的Nps-δ18O和-δ13C值呈镜像关系,这是由于大冰期环境下

    海洋学报 2015年5期2015-06-24

  • 有孔虫 ——大海里的“小巨人”*
    shi,李罡†有孔虫 ——大海里的“小巨人”*方培岳①,WILLEMS Helmut②,MATSUOKA Atsushi③,李罡①†①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②德国不莱梅大学地球科学系,不来梅 D-28359;③日本新泻大学地质学系,新泻 950-2181简单介绍了有孔虫以及影响其丰度的生态和死态因素,并从有孔虫与石油地质学的关系,以及有孔虫在生物地层学和古海洋学的应用等三个方面

    自然杂志 2015年2期2015-05-08

  • 郑守仪 守海研虫 有凤来仪
    发展了我国现代有孔虫分类学与生态学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最高奖,2003年荣获国际有孔虫研究最高奖——库什曼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侨界“十杰”、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我的中国心早年,郑守仪父母迫于生活的压力,漂洋过海来到了菲律宾,依靠打零工、做小生

    中华儿女 2015年6期2015-03-25

  • 南海北部近6 Ma以来中层水体演化的底栖有孔虫证据①
    中富含大量底栖有孔虫且保存较好。由于底栖有孔虫生活在水和沉积物界面附近,对海底沉积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因此可以利用海底沉积物中的底栖有孔虫组合和壳体记录的氧碳同位素特征对地史时期海底的沉积环境进行重建,包括底层水体的氧含量与流通状况,海水表层输出古生产力及深部水团结构演化历史等[4]。本文通过对SH7B钻孔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壳体同位素值分析结果,初步探讨南海北部陆坡SH7B孔底层水体环境相对应的南海中层水体晚中新世以来的演变历史。段取样

    沉积学报 2014年3期2014-12-02

  • 缤纷沙世界
    螺、海绵骨针、有孔虫 、珊瑚等。也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海边沙滩的颜色变得丰富多彩。例如,热带岛屿常见的白色沙滩主要由珊瑚碎屑组成;美洲热带海域有几个著名的粉色沙滩,它们有的是贝壳们的杰作,也有的是特殊的有孔虫在作怪。孟加拉的某海滩,沙色黄褐。这些沙子主要由各色石英碎屑组成,其颜色来自于多种矿物元素。中国西沙群岛某海滩沙色洁白。这些沙子主要以珊瑚碎屑和热带多彩的软体动物外壳碎屑组成。太平洋某岛屿黄褐的沙滩,主要由各种有孔虫组成。其中一类有孔虫形似星星,因而这种

    少年科学 2014年6期2014-08-02

  • 有孔虫初房特征变化在珠江三角洲晚全新世东亚夏季风降雨研究中的应用*
    印度季风影响。有孔虫遍布世界大洋,在盐度波动的河口也有相当多的数量,且它们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死亡后被高沉积速率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埋藏的有孔虫壳体记录了很好的古环境信息。Rajiv Nigam率先将浅水底栖有孔虫的平均初房大小(men proloculu size,MPS)运用到河口地区的印度季风降雨研究中(Nigamet al,1995;Khareet al,2008;Panchanget al,2012),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因此,本研究拟从盐度变化的角

    海洋与湖沼 2014年2期2014-03-08

  • 西北冰洋楚科奇海台08P23孔氧同位素3期以来的古海洋与古气候记录
    射率[11],有孔虫丰度,Ca和Mn元素相对含量[12-13]也能作为划分地层的依据。冰筏碎屑(Ice-Rafted Detritus,IRD)是沉积物中的常见组分。从陆地冰川分离出来进入海洋的冰山以及海冰会将陆源碎屑一并携带进入海洋中。随着气候的变暖,冰筏融化过程中陆源碎屑卸载,最终被保存在沉积物中[14]。冰期的IRD事件与北美劳伦(Laurentide)冰盖和因纽特(Innuitian)冰盖的崩裂时间一致;因此,它不仅能指示这些陆源碎屑的来源,IRD

    极地研究 2014年1期2014-03-08

  • 白令海盆17 ka以来的古海洋与古气候记录
    色反射率测试,有孔虫丰度统计,粒径>63、154和250μm的IRD含量统计,粒度组分分析,以及有机碳和浮游有孔虫 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sin.)的AMS14C测年分析。颜色反射率的测试:在沉积物柱状样剖开之后,使用Minolta CM2002光谱测色计测量沉积物表面的反射光谱数据,获得参数L*,a*,b*。测试间隔为1 cm。有孔虫丰度和IRD含量分析方法:本文采用过筛冲洗的方法,将10—15 g干样用水浸泡,用 >6

    极地研究 2014年1期2014-03-08

  • 珠江三角洲PRD16孔微体生物记录与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重建*
    其生态广适性,有孔虫和介形类微体动物成为河口环境中的重要生物类群,是重建河口地区第四纪古环境演化极为有效的指标。珠江三角洲形成于晚更新世,其第四系沉积厚度一般25~40 m[1],其中保存了良好的微体生物记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依据微体生物重建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环境变化方面有过零星的研究[2-4]。近年来,在珠江三角洲西部平原区陆续开展了晚第四纪钻孔沉积中的高分辨率微体生物群分析[5-7]。前人研究仅涉及珠江三角洲局部地区,对于珠江三角洲其它区域的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13年3期2013-09-15

  • 南黄海北部晚第四纪底栖有孔虫群落分布特征及对古冷水团的指示
    内容提要:底栖有孔虫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北部DLC70-3孔(36°38′15″ N,123°32′56″ E,水深72.00 m)71.20 m长的柱状样保存了130 ka以来的沉积记录。依据349个样品的底栖有孔虫丰度和特征种的分布,结合岩性粒度变化,可识别9个底栖有孔虫组合,对应5个海相层和4个陆相至过渡相层;结合AMS14C和OSL测年数据建立了钻孔晚更新世以来的年代地层,可以与南黄海其他钻孔的地层进行对比。应用属种组合和不同生态种的丰度变化

    地质论评 2013年6期2013-04-15

  • 泰国北部三叠系Lampang群doi Long组的有孔虫组合与沉积环境
    iLong组的有孔虫组合与沉积环境*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sd113501@cis.fukuoka-u.ac.jp.0 IntroductionIn Northern Thailand, recent geotectonic studies clarified that three geotectonic units can be recognized; from east to west, the Indochin

    地球学报 2012年1期2012-09-20

  • 350ka以来北冰洋波弗特环流演变及其沉积响应
    ,含粉砂、砂和有孔虫,偶见砾石,具有明显的“褐色-灰色”颜色旋回,没有发现浊流等事件沉积形成的特殊构造(图2)。柱状样沿中轴线切割后,首先利用X射线荧光岩芯扫描仪(XRF)分析沉积物中 Mn、Ca和Ti元素的相对含量,分析方法参考文献[13]。仪器型号为Itrax,Mo管,扫描步长2mm,曝光时间5s,元素含量以计数强度(counts per second,缩写为cps)表示,重复分析偏差<3%。其次,在柱状样不同部位取6个沉积物样(取样位置见图3),每个

    海洋学研究 2012年4期2012-05-30

  • 南海北部大陆架莺琼盆地新生代海平面变化
    地区之一。基于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资料所建立的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新生代相对分辨率较高的年代地层格架,通过南海海域表层建立的浮游有孔虫含量与水深的定量关系,辅以古生态、成因相及特征沉积构造分析和反射地震剖面的海岸上超分析,编制了海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包含三个完整二级海平面变化旋回和半周期的海平面上升旋回。海平面变化幅度在0~200m之间。海水最深的时期在早中新世晚期至中中新世早期以及上新世早期,与Haq曲线较为吻合。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新生

    海相油气地质 2012年1期2012-01-09

  • 我们共同的祖先 朝圣之旅第三十七站
    贾第虫、带壳的有孔虫、具有可爱小壳的放射虫、光合硅藻、眼虫和所有的褐藻。形 貌:毫无疑问是单细胞的,内含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特 征:有孔虫门为变形虫状原生生物的大分类。它们拥有的网状假足及幼细线状细胞质会分散及融合而形成动态的网,会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室的外壳,部分在结构上有高度发展。它们大部分大小为小于1毫米,但部分则较大,记录中最大的样本大小达19厘米。现代有孔虫门生物主要为海洋生物,部分物种在淡水生存,还有一种在潮湿的雨林土壤生活。它们在小型底栖生物

    飞碟探索 2011年9期201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