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场

  • 浅谈曲艺评弹小书场的特殊魅力
    括我们曲艺界的小书场艺术?就我个人理解的所谓小剧场艺术,也应该包含着我们的曲艺表演艺术,因为我们曲艺的评弹艺术,本来就属于小剧场艺术。近来,关于小剧场艺术的话题也很多,我也想凑个热闹,谈谈我们曲艺的小剧场艺术,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小书场中大舞台的魅力之所在。一、书场的前世今生戏剧艺术离不开舞台,舞台就是剧场。戏剧与曲艺都属于表演艺术,表演艺术就需要有表演的空间设置,这个空间设置就是舞台,现在称剧场。剧场有大、中、小之分,戏剧在大、中、小的舞台上或剧场里,都可

    剧影月报 2023年4期2023-12-18

  • 说书先生的表情
    化分馆有个城隍庙书场,评弹名家和“响档”都会来此献艺。每逢著名的说书先生进驻时,我总要礼节性地去慰问关心一下。于是,便有了与说书先生的文化情缘。说书先生的形象,一般是身着长衫,两排对襟的纽扣,高高的领子,白色的内衣衬衫很是显眼。头发后梳,纹丝不乱,根根服帖。说书时,前面放着一张条桌,桌上遮着一块江南特有的蓝印花布,盖没了整个条桌。开场前,说书先生坐在条桌后面的太师椅上,神定气闲,胸有成竹。书场的条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折扇、紫砂壶和惊堂木。当书场人声鼎沸,纸烟

    上海采风月刊 2022年1期2022-02-16

  • 说书先生的表情
    化分馆有个城隍庙书场,评弹名家和“响档”都会来此献艺。每逢著名的说书先生进驻时,我总要礼节性地去慰问关心一下。于是,便有了与说书先生的文化情缘。说书先生的形象,一般是身着长衫,两排对襟的纽扣,高高的领子,白色的内衣衬衫很是显眼。头发后梳,纹丝不乱,根根服帖。说书时,前面放着一张条桌,桌上遮着一块江南特有的蓝印花布,盖没了整个条桌。开场前,说书先生坐在条桌后面的太师椅上,神定气闲,胸有成竹。书场的条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折扇、紫砂壶和惊堂木。当书场人声鼎沸,纸烟

    上海采风月刊 2022年1期2022-02-14

  • “鲁谷百姓书场”慰问一线社区工作者
    协会在“鲁谷百姓书场”举办专场演出,为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城等重点工作中辛勤付出的一线社区工作者们送去亲切慰问和节日祝福。本次演出邀请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先生等到场献艺。来自石景山区曲艺家协会的演员老师们,通过群口快板、相声、双簧、西河大鼓等精彩的曲艺节目,为社工们带去欢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的群口快板《六中全会放光芒》,以快板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宣传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同时发挥鲁谷百姓书场作为群众文化宣传阵地的作用,将党的精神带

    工会博览 2022年4期2022-02-04

  • 一个北京人,怎么会中了苏州评弹的“毒”?
    装打扮的佳丽;小书场里的评弹,则是家常便饭、素颜美人。大剧场的评弹,工整、规矩,但是为了配合字幕,演员必须“死纲死口”,严格按照台本进行,不容随意发挥;小书场,没有那么许多限制,演员可以根据临场观众的反应、当下流行的热点等,舌底生花即兴发挥。因此,唯有走进书场,才能最大限度领略苏州评弹的魅力。当然,前提是必须过了苏州话听力这道难关。评弹书场,几乎都是演出长篇书目。长篇书目又分为两种——评话和弹词。评弹,就是这两者的统称。评话,又叫大书,与北方评书相同,只有

    北京纪事 2022年1期2022-01-17

  • 汤君飞:老骥伏枥说评话
    亲曾在安亭镇新新书场上班,那时他便每天做完作业,晚上去书场听书,到了周末就可以听日夜场。小时候溜去门边一倚一蹲,蹭听书,是最享受的时刻。小书场,大世界,穿越历史,增长知识。汤君飞越听越着迷,他记得自己最喜欢的评话演员有张鸿声、顾宏伯,弹词演员有徐绿霞,在当年他们可都是实力派评弹演员。读初中时,汤君飞和老师一起上台演绎苏州评话,得到褒奖。后来在上海念的重点高中,两年制,汤君飞上了一年,因成绩优异被选去了安亭镇文化站,工作了一年多时间。汤君飞之所以从事评弹事业

    现代苏州 2021年1期2021-09-10

  • 飘过雨巷的书香
    场,是远近闻名的书场。时代的文化匮乏,书场成了最简单吸收文化、贴近生活的娱乐场地,给书迷们的茶余饭后提供了最好的去处。从我记事起,洗澡堂门口就有一个存车处,看车人是我二爷爷,他去世后,存车处就留给了我家。为了看车方便,父母直接把存车处移到我家门口。虽说这里是小巷深处,但因有书场和洗澡堂,家门口人来人往,比集市还要热闹。每到农闲,附近农村人就会集聚到这里来,洗澡、听书,一举两得。那时的江湖艺人,以唱书、说书为生的不在少数,他们一代一代地把技艺传承,这是流行于

    参花·青春文学 2021年6期2021-06-16

  • 说书亦赖津梁渡:近代苏州评弹在江南市镇的播迁与影响*
    网络以及码头上的书场体系建构起来。清中叶以来,评弹活动“盛于江南”。评弹艺人所到之处,“不过浙西之嘉、湖,江苏之苏、松、常、太等”[3],恰与近世江南经济圈的范围大体吻合。这些市镇因为交通的便捷,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形成网络体系。各市镇几乎都能通过水路与周边的市镇保持联络。不仅如此,“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以间距十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2]197-198。这些数量可观而密集的江南市镇本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是人流与物流的集散中心,自然也就成为评弹艺

    文化艺术研究 2020年4期2021-01-06

  • 乡间书场
    糖人,再就是乡间书场。阿信家和我家門挨门,阿信三天两头在书场给乡亲们说书。只要他一开口,准能把人逗笑,或说哭;准能把乡亲们的魂勾到书里去。只可惜,阿信一生下来就双目失明,为了让他有口饭吃,父母把阿信送到外地学说书。阿信勤奋,脑子又灵,很快就学成了。我们村在山旮旯里,书场上有了品古论今的阿信,乡亲们的乡村生活就热闹多了。那些时光里,每到夏季,晚饭一过,阿信就夹着胡琴,在别人的引导下,来到村东头一片平整的树荫下。这里树冠如伞,是阿信说书论道的书场。阿信一坐下来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2020年24期2020-12-23

  • 竞争生存:近代评弹艺人“走码头”的生存之道*
    “说书”。在茶馆书场里听书是江南人最常见的娱乐方式之一,他们“饭后一会书,挤在茶馆中度生活者,比比皆是”[1]。正因如此,不管是江南的中心苏州、上海,还是偏远的乡村,都星罗棋布着诸多书场。苏州是评弹的传统中心,“茶馆极多,大半兼做书场。在民元时,苏州有‘难做书场两只半’之说”[1]。1860年后,上海成为评弹的另外一个中心,书场业也很发达,“简直是五步一家,十步一处,到处悬挂着书场灯笼与招牌”b唐凤春:《从一档独做演变为数档越做》,上海评弹团档案藏,档案号

    文化艺术研究 2020年4期2020-12-07

  • 苏州评弹的发展趋势
    渐演变成了专业的书场,如苏州市内的“光裕书场”和“梅竹书场”等,以及一大批基层的社区书场。我作为一名评弹演员,近三十年来一直活跃在书台上,奔赴各地书场演出。在演出的过程中,经常听到一些听众在议论:“评弹现在问题还不大,但是将来肯定要灭亡的。”我听闻此言,不觉陷入深思。从小讲,苏州评弹是我赖以生存的依靠,从大说,它是一门传统的说唱艺术。不管从何种角度,我都希望苏州评弹的明天能越来越好。然而仔细想想,听众的担忧不无道理。评弹听众群体有它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在我几

    剧影月报 2020年1期2020-11-14

  • 苏州评弹之市场运营机制研究
    弹赖以生存的专业书场纷纷倒闭、转业、拆建后另作他用。评弹曲种由当年市场追捧的“宠儿”渐变为坠入低谷的“弃儿”,继而成为贴上“抢救、保护”标签的“遗产”,唯政府扶持、社会资助才能勉强维持低谷徘徊成为现实。鉴于目前评弹行业所处的尴尬局面和市场窘境,有必要究其成因。诚如纷纭众说,归纳起来无非是显而易见的三大因素:一是时代不同,文化娱乐的多元化造成观众分流;二是评弹艺术适应老龄,年轻人不感兴趣;三是书场的盈利微薄(福利书场没有盈利,政府与社会资金统包统揽),利益驱

    剧影月报 2020年6期2020-11-14

  •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生活。就此而言,书场不仅是评弹生存发展的平台,更是江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讲,书场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评弹在市民文化中的占比大小。但根据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的统计,江浙沪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书场553家,现在剩下172家,减少了381家,减幅为69%。评弹书场日渐萎缩,评弹演员不肯进书场,评弹的发展正面临一种尴尬境地①。尽管只是一个阶段性统计数字,但见叶落而知秋临,也可从中窥见一段时间内评弹书场数量减少的情况。一、当前评弹书场状况略谈据彭本乐

    曲艺 2020年9期2020-11-06

  • 穿越时空的文化印记
    顾的也就是茶馆、书场、戏院,能去的地方不过就这些。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工人文化宫的到来,给当时的苏州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看电影、游泳、溜冰……大家的文化娱乐生活逐渐地丰富了起来。以前,苏州的文化场馆不多,大多聚集在古城区。一到假日,这些场馆便挤满了来休闲、放松的人们。如今,苏州的文化艺术场馆品类丰富、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可以满足现代人多元的文化需求。而以往只有老城区才有的文化场馆,如今蔓延到苏州大市范围内,遍地开花。即便时代在发展,茶馆、书场、戏院、文化宫

    现代苏州 2020年12期2020-09-10

  • 义胆侠风 苏州评话名家杨玉麟访谈录
    口开了一家四海楼书场。您能否以四海楼为中心,给我们谈谈二十世纪前半叶评弹书场的情形?杨玉麟:好的。我虽然是书场出身,但是从小就出去学说书,对家里书场的经营情况也不大关心,所以了解的并不多。现在,被你这么一提,我重新回想回想,好像又有些话要说。那么,我就说这样一个题目:六十年前的苏州书场——从四海楼说起,好吗?潘讯:太好了,这正是我想了解的一段历史。杨玉麟:四海楼书场年岁蛮长了,我今年75岁,四海楼恐怕有将近百把年了。我记得听老乡邻讲起过:四海楼咯,年数蛮长

    苏州杂志 2020年6期2020-02-01

  • 我与评弹的情缘
    所居住的地方又是书场林立的地区,这样就使我从小就有接触评弹的客观条件。估算起来,大概五六岁就开始跟了大人去听书了。开始是似懂非懂,继而是耳濡目染,由于评弹的魅力,也合我与评弹有缘,竟在小小年纪喜欢上了这门江南艺术。读小学、初中时,我经常放学之后背着书包到附近书场里去听戤壁书,当时也称"听转书"。应该说,是评弹最初给了我历史的知识、伦理的教育,也是评弹为我接触文艺承担了启蒙老师的作用。算起来我的“听龄”确实不短,凡四十年代尚健在的名家、响档,我基本上都领略过

    苏州杂志 2019年4期2019-10-23

  • 杭州评话传承人走进西一社区
    道西一社区的百姓书场,是第一批市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最近,这里迎来了六位说书先生——他们来头可不小,包括杭州评话国家級传承人李自新,省级传承人王超堂、王宝善、朱剑萍、张祖春,和90后青年说书人胡达。一套长衫,一把扇子,再加上一块醒木,全凭老底子的行头和一张巧嘴,就能让台下的听客听得津津有味。据了解,百姓书场2006年挂牌成立,每天下午开讲杭州评话,截至目前,已开讲近5000场次,听众达20万人次。

    杭州 2019年30期2019-09-08

  • “6080现象”:长篇与书场机制面临着真实困境
    “长篇是根本”与书场机制下评弹事业所面临着的真实困境,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时候了。从上述特定语境与实际条件出发,笔者认为:在评弹理论研究中,还是应该运用唯物史观来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长篇是根本”在“苏州评弹的传承和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现状与矛盾、思考与展望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并且,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大胆地解放思想,具体地分析问题,辩证地拿捏方案,谨慎地摸索路径,积极地排除困惑,较为清醒地认识与展望“长篇是根本”的真实困境与前行路径。进而让“长篇是根本”这

    曲艺 2018年10期2018-12-07

  • 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百姓书场重新开门迎客
    门装修多日的百姓书场重新迎客。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的百姓书场自2006年挂牌成立以来,每天下午1点至3点在大关西八苑3幢二楼开讲国家级非遗“杭州评话”。考虑到书场开放至今十余年,部分设施老化破损,社区于近日对书场进行重新装修。重新开张后书场还邀请了两位杭州评话省级传承人朱剑萍和王宝善老师前来坐镇,带来经典评话书目《杨家将》和《飞龙传》,让听客朋友们能尽享耳听盛宴。西一社区微信公众号还将及时发布说书预告。

    杭州 2018年43期2018-11-28

  • 社区书场和传统书场间的矛盾与冲突
    茶楼的地方就必有书场,收费低廉,而且还奉送清茶一杯。有的书场甚至一天演一场还不够,还要分早、中、晚三场。每到黄昏时分,大街小巷的收音机里也都是评弹琵琶三弦的叮咚之声。在那个时候,评弹演员非常的受人尊重,演员们也都愿意“跑码头”。因为哪怕你年纪再小,都会被尊称一声“先生”。到了演出场地场方还有“接风”“送行”,甚至有的场子里一日三餐都是由场方提供,而且就当时来说,演员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所以那时也可以称得上是评弹演员的黄金时代。但是随着电视、网络等多媒体的

    剧影月报 2018年6期2018-11-14

  • 消失的书场
    潘益麟凤苑书场对面的醋库巷苏州是评弹的发源地,从业者多,演出的书场也多。上世纪五十年代,苏州城里城外的书场,可谓星罗棋布。自懂事后,我跟大人进书场去见识评弹;学评弹后,我进书场去表演评弹,虽然接触的书场不多,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一、 濂溪坊“怡鸿馆”《红楼梦》里贾宝玉住的地方是大观园里的怡红院,而这家书场的名字叫做怡鸿馆,“红”与“鸿”的读音相同,最后一字虽然读音不同,却还是同一个韵,因为怡鸿馆会使人联想到怡红院,因此这家书场的名字使人很容易就记住了。

    苏州杂志 2018年4期2018-09-29

  • 无锡运河畔的书场
    ,贴在正对桥堍的书场门口的石灰墙壁上。两旁毗连着民居、烧饼店和馄饨摊的书场,门面类似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许多乡镇都有的那种水泥礼堂的形制,只不过大大缩小了,因此显得特别。一张暗旧的木桌,摆在浑浊的门内,一个很高很清瘦的、临近暮年的男子坐在桌子后面。他的身后,是水气腾腾的老虎灶,潮湿的地面,靠墙放满了锈迹斑斑的热水瓶。书场可容百人左右,略呈倾斜的场地上,是一排排固定在地的铁架构木靠背翻转椅,每排椅背后面,均附设一条窄窄的木托,供后排听客放茶杯等物件。头顶共

    城市地理 2018年11期2018-07-12

  • 节日狂欢与日常“律动”:苏州评弹与近代江南乡土休闲节律*
    :“在江南乡村,书场一般都设在茶馆,夜茶尤其如此。书场表演主要是苏州评弹,间唱滩簧、苏州评弹。”因此,学界并无专文对评弹这一融于江南日常空间的休闲节律进行探讨。这也是本文对于听书休闲如何融于江南乡土底色,日常展演时间节律又是如何形塑等论题探讨的初衷和旨趣所在。在普罗大众的印象里,近代江南乡民的娱乐活动向来单调而匮乏,仅有出庙会、看戏、听书等几项。比起一年中难得开演几回的春台戏,到茶馆书场听书显然是江南乡民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通俗的休闲方式。无论是辞旧迎新的

    文化艺术研究 2018年1期2018-05-18

  • 整合与重构:晚清以来苏州评弹听客群体的性别与阶层①
    。评弹包括艺人、书场、听客等构成要素,是江南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史学范式转换的影响下,学界对评弹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艺人群体、书场空间、评弹与地域(如上海、苏州)的关系、社会变动背景下的评弹与政治等都受到广泛关注。②相关研究成果可参见:吴琛瑜.台上下:晚清以来评弹书场与苏州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张盛满.弹词1949:大变局下的上海说书艺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何其亮.个体与集体之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8年1期2018-05-11

  • 大师的码头
    特魅力的舞台,叫书场。忆专营书场 群雄逐鹿 大师辈出从康乾盛世至晚清再到民国时期,即使是名满东南、叱咤书坛的曲艺名家,如果书场老板不跟你签约,如果广大书迷不买你的票,你照样生存无计,一贫如洗。文化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迫使扬州评话、弹词以及后来的清曲艺人潜心于艺术的修炼与精进。因为,唯有你比别人技高一筹,出新出奇,才能赢得一份书客的追捧,争得市场的名额,获得一份生存的良机。扬州曲艺的专营书场,在清朝康熙年间逐渐兴起。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有简略记述:“……

    曲艺 2018年1期2018-03-19

  • 20世纪50年代上海评弹艺人的收入调节
    和拆账。包银涉及书场、堂会、电台等领域,受惠者是响档。场东愿与其签订包银合约,以获得丰厚利润。响档也乐此不疲,因获得包银意味着收入的保障,避免演出风险。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艺人和中小型书场而言,拆账制度普遍流行。“1951年以前,一般书场与艺员的拆账是按营业总收入三七分拆的,”[3]16到50年代,这一比例发生了变化。那么,20世纪50年代,国家政策是如何影响上海评弹艺人收入的?*“上海评弹艺人”具体指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民间单干艺人,以区别于国营上海评弹团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12-27

  • 苏州评弹书场的兴与衰
    ■王婷婷苏州评弹书场的兴与衰■王婷婷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徒口曲艺说书形式,是苏州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评弹孕育和成长于吴文化环境中,自清乾隆时期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被誉为是“中国最美的声音”。在2008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苏州评弹一般在书场里演出,书场是评弹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依托。在书场演出,一般是长篇形式,每天一回,逐日连说,吸引着听客每天到书场连续听书。书场使富含哲理的评弹传统书目

    剧影月报 2017年3期2017-11-14

  • 苏州评弹在社区书场传承的利与弊
    伟苏州评弹在社区书场传承的利与弊■马志伟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与苏州弹词的合称,大致形成于明末清初,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久远的民间说唱艺术。苏州评弹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扎根于民间,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从其他艺术形式中博采众长,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苏州评弹融文学性与民间艺术为一体,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佳作迭出,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委婉悦耳的苏州方言,优美动听的曲调唱腔,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细腻生动的表演形式,把人们带入引人入胜的艺术氛围,让人

    剧影月报 2017年3期2017-11-14

  • 牡丹芬芳 芦花绽放 梦想飞翔
    甚至几个月吃住在书场,行话叫跑码头,辛苦程度比前辈有过之而无不及。前辈们跑码头是书场老板约请的,书场老板为了自己的营业额,对演员尊敬有加。而现在跑码头,一般是当地文化部门联系的,他们对演员很客气,但却难以提供优良的后勤保障。硬件条件就更别提了,演员住的或者是演出后台,或者是空关的宿舍楼,往往一栋楼就住一个人。冬天,空荡荡的书场、宿舍楼更是阴湿寒冷,没有空调、没有暖气、没有火炉,风雪从不严实的窗缝、门缝一个劲地往里灌。让演员们觉得更难捱的是心理上的清苦、孤单

    曲艺 2017年10期2017-11-14

  • “文化公益时代和全媒体时代”的评弹书场
    四十年代可以说是书场的第一次兴盛期,当时在上海乃至江浙遍布书场,甚至很多书场是门对门开的,或者楼上楼下开的。书场的兴盛,催生了一大批评弹名家,如30年代的蒋如庭、朱介生、沈俭安、薛筱卿、朱耀祥、赵稼秋、夏荷生、徐云志、周玉泉,等等;又如40年代的一批名家蒋月泉、王柏荫、张鉴庭、张鉴国、周云瑞、陈希安、唐耿良、张鸿声、严雪亭,等等,可以说这一批名家的涌现和那个年代的书场兴盛不无关系。解放前的书场,虽然密集但是规模不大,行话将“出百”解释为观众较多,如果“双出

    曲艺 2017年9期2017-11-09

  • 科学引导苏州评弹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海三地的长篇书场大约在260家左右。而仅苏州市范围内,政府兴办社会公益性书场就有180多家,而且部分社区书场实现了免费开放。文化惠民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全市年均演出场次超5万场,惠及农村及社区群众超700万人次。这是政府买单惠及社区居民的公共文化实事工程,这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精神食粮,深得广大社区居民的喜爱。而一大批社区书场的开辟和建设也为苏州评弹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在为体制内外的演员提供了演出场地的同时,也搭建起了青年演员展示才艺

    曲艺 2017年9期2017-11-09

  • 当代评弹书场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苏州光裕书场现状调查与思考
    500)当代评弹书场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苏州光裕书场现状调查与思考戴维娜 仇佳旖 (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 215500)始创于清朝的光裕公所,是评弹界成立最早、参演人员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行会组织。1912年改名光裕社,取“光前裕后”之寓意,如今又更名为光裕书场。这个对评弹艺术发展作用最大的行会组织,在苏州评弹日渐萎缩的背景下,仍然拥有数量庞大的听众群体,并享有“千里书声出光裕”的美誉。本文从光裕书场的形成发展、演出形式及表演创新等方面,来论证光裕书

    大众文艺 2017年10期2017-07-12

  • 胡天如老师
    有一爿名气不小的书场“大观园书场”。老师每逢休息、放学后,一有空就到书场里去听书,当时只要不妨碍书场秩序,小孩是可以随便进书场听书的。那时好多名家都到“大观园书场”献艺,其中有评话名家汤康伯、黄兆麟。老师尤其喜欢听汤康伯的《水浒传》,因为大书内容通俗易懂。在学校上劳作课,老师便将听来的《水浒》倒书甏演给同学们听,劳作课王老师亦听得津津有味。这可算老师在艺术道路上取得成功的基础吧。老师学过三门生意,第一次学的是木竹行生意,在齐门一家木行三年期满,大年夜老板娘

    苏州杂志 2017年3期2017-07-03

  • 旧时镇江书场
    :“清末,镇江有书场36家。”1929年镇江为江苏省省会,评话艺人们更是竞相来镇,多时上百人,王少堂、康又华、戴善章、朱德春等各派评话名家均携带家眷在镇江定居,以方便讲书,并将能站稳镇江码头作为演出成功的标志。因此,镇江便有了“扬州评话镇江说”之美誉。“扬州评话”又称“维扬评话”“评词”,是用扬州方言清口讲说表演的一种独特的汉族曲艺形式,源于明朝末年,清代中叶达到极盛阶段,流行于镇江、扬州、南京、上海及苏北大部分地区,以及安徽东部等地。清代前期,扬州评话在

    寻根 2017年2期2017-06-14

  • 浙江“第一书码头”:民国嘉兴地区评弹的兴起与发展
    嘉兴的评弹艺人、书场、听客三个要素进行考察,进而窥探出苏州评弹在民国时期尤其是三四十年代的嘉兴地区发展的繁荣景象。[关键词]嘉兴;评弹;艺人;书场;听客中图分类号:I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54(2017)03-0041-08苏州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是一门主要用苏州方言进行表演的说唱艺术,在民国时期流行于江南地区。随着社会文化史的兴起,以苏州评弹为切入点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但当前的研究大多都集中于苏州和上海,对江南其他区域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3期2017-05-30

  • 社区里的书场江湖
    者 丁云社区里的书场江湖记者 丁云横塘社区书场早上9点30分,横塘的石湖花园社区活动中心,68岁的王会大和59岁的马长根在听苏州评弹《甘凤池招亲》。下午13点,狮山的金色家园社区活动中心,59岁的顾保男和78岁的吴凤娥在听另一出苏州评弹《再生缘》。书场江湖是不好混的。真还有老派的架势。别看听众年纪大了,文化也不算高,但现场反应真是犀利得一塌糊涂。听书迷的江湖行迹石湖花园的书场不大,但像模像样。前面舞台打着灯光。当天是位女先生,穿着缀满亮片的旗袍,格外闪耀。

    现代苏州 2017年9期2017-05-15

  • 社群角色的多样书写:民国以来苏州评弹书场生活经验的文学再现
    民国以来苏州评弹书场生活经验的文学再现周 巍(常熟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作为苏州评弹的主要演出场所,书场内云集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性别的群体。这些群体的书场生活经文学创作和再现后,体现出“真实”与“虚构”并存的特点。虚构的男女说书形象,既可以是战争叙事下的时代隐喻,又可以是围绕身体书写的欲望体现。真实的书场生活帮助江南地区的儿童完成了初始社会化的过程,又让我们听到了社会底层群体的声音。苏州评弹;书场生活;文学再现书场是苏州评弹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4-14

  • 苏州评弹现状的喜与忧
    南地区就有几百家书场,空中电台从早到晚播放的节目大部分与评弹有关,评弹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消遣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因评弹艺术名家众多,演出场地、道具和服装等相对简单,可以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作用,苏州评弹艺术成为了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革”时期,文艺事业走下坡路,苏州评弹也不例外。七十年代末,在粉碎“四人帮”后,评弹重获新生。九十年代初,受“全民经商”的影响,评弹演员纷纷转行,团体解散,书场改舞厅,评弹艺术进入低谷期。2008年,苏州评弹入选

    曲艺 2017年1期2017-03-01

  • 空间的体验:晚清以来苏州评弹听客的日常生活与感官文化①
    难发现听客在评弹书场空间里的日常生活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听书,而是收获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全方位的空间感官体验。不过,同一书场空间里的听客的感官体验未必完全相同,受到社会地位、社会阶层、性别等因素以及艺术欣赏能力高低的影响。这些感官体验又被听客在日常听书活动中进一步符号化,参与建构了苏州评弹书场空间中特有的感官文化。苏州评弹;听客;日常生活;感官文化近几年,“空间转向”成为一种自觉的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范式,形成了一种跨学科的共识,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7年1期2017-02-15

  • 传承有道:苏州地区传统音乐社团研究*
    、虞山琴社、光裕书场),主要从其社团性质、传承特点两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它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音乐社团模式,推进传统音乐的活态化传承。吴地传统音乐;传承与传播;建制;社团21世纪在全面提倡非遗传承的大环境下,吴地传统音乐社团赶上了大好时机;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审美观念不断转变,传统音乐(非遗)的传承又着实令人堪忧:听众锐减、收入低下、曲目老化、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等。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一部分

    黄河之声 2017年17期2017-01-28

  • 合义书场:曲山艺海里的济南故事
    如马骏和他的合义书场。马骏出身评书世家,爷爷马合义是山东评书的开山老祖,奶奶正是《老残游记》里的“黑妞”。作为马派评书的继承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马骏创办了合义书场,第一家在东工商河的药王楼扎根,第二家开在了世茂广场宽厚里。马骏:曲艺人的架势与扮相世茂广场宽厚里东段,自解放阁往西可见宽厚里的小广场。去年,宽厚里开街以来,在这里,济南的曲艺家们带来了近百场曲艺表演。马骏的合义书场是“惠民表演”的主角。合义书场在小广场往西的二层灰色小楼上。作为山东快

    齐鲁周刊 2016年13期2016-12-30

  • 公益型书场生存困境与出路探析
    文闻茶馆书场,是我国曲艺表演艺术的摇篮,承载着一代人的美好记忆,见证着传统曲艺的兴衰。鼎盛时期,杭州有书场100多家,说书艺人100余人,而如今,杭城书场所剩无几,杭州市拱墅区大关的“百姓书场”是其中之一,目前仍在每天坚持,受到听书迷的追捧和喜爱,2014年,被认定为第一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依托社区的百姓书场属于公益型书场,在传统曲艺普遍式微的大环境下,它的生存现状如何,又将何去何从?为此,专题对百姓书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与街道、社区、书

    曲艺 2016年11期2016-12-19

  • 上海老书场
    纪可以说是上海老书场的鼎盛时期,创办的书场有300多家,从最初的南市、黄浦一带延伸至虹桥、静安、浦东、杨浦、虹口等地区。旧时沪上四马路青莲阁、福建北路玉茗楼、广东路万云楼、东棋盘街春江花月楼、十六铺称心如意楼,邑庙内松鹤楼、桂花厅、湖心亭,咸瓜街三阳楼,西康路明月楼,牯岭路湖园等都是老听客熟悉的书场。创建于1890年的汇泉楼对于造就评弹演员、扩大评弹影响起过积极作用,弹词女演员范雪君在此演出《啼笑因缘》大获好评。宁波路493号南园书场,场内台椅用红木制成,

    科学生活 2016年11期2016-12-16

  • 书场里的小吃
    吴凤珍书场里的小吃吴凤珍作为书迷的我颇关注评弹的前途。评弹这支花过去为何能茂盛繁荣,那时的响档多,书艺好,这自然是根本。所以,培养年轻演员的书艺是极重要的,是第一位的。但,与此同样重要的是要培养年轻的听众,因这就是这朵评弹之花得以生长的土壤!没了听众,那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切皆无从谈起。如何来培养孩子从小就喜爱听评弹?要孩子进书场,说句大实话,只一个字——哄。忆我幼时,我家常常锁了大门,一大家子(三房)全出动去孵书场了。我虽然对听书一点儿也不懂,也不

    苏州杂志 2016年4期2016-11-24

  • 对苏州评弹发展与传承的思考
    发生什么变化,在书场演出的形式和内容均是以长篇书目为主,它给听众带来了艺术欣赏和快乐,而听众在听书时,又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演员和听众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是别的艺术门类所不能比拟的。因为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单一的茶馆市场已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听众需求,所以在上海以及周边的一些大中城市开设了一些正规的专职市场。其面积、座位舞台以及其它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充和提升,致使评弹的演出形式由单一的独档演出发展到多档的组合演出 (评弹界称为“越做”),在上海、苏州等一些较

    剧影月报 2016年6期2016-11-20

  • 清中叶以来苏州评弹书场与社会变迁
    中叶以来苏州评弹书场与社会变迁周 巍1,吴琛瑜2 (1.常熟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2.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6)摘 要:书场是苏州评弹的演出场所,承载着丰富的社会生活、文化信息。清中叶以来的评弹书场经历了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伴随着苏州社会的剧烈变迁,书场的类型、数量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7-07

  • 苏州评弹“书码头”探析*
    头说书作为一种在书场演出的商业行为,起于何时,目前还缺乏确切的文字记载。乾隆《吴县志》记载:“吴为东南一大都会,当四达之冲,闽商洋贾,燕齐楚晋百货之所聚”,正是在当时江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吴县(今苏州)最早有了专业的书场。“说书一业,发祥于吴县。吴县芒市乡,各处有二、三书场,迨后逐渐推广,南至浙省吴兴、长兴,硖石、长安,东至崇明、吴淞,北至浒浦、福山,西至常州、宜兴等埠”[2]。由于方言的关系,苏州评弹流行的区域仅限历史上所称的狭义的江南地区,苏、松、常、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8期2016-04-14

  • 评弹抗日轶事四则
    术,村镇桥浜皆有书场,是一种独特的宣传形式。为此,苏州县人民抗日自卫会,在1941年农历春节前,发布了一张关于评弹改革的通令:元旦在即,各茶社向有邀请弹词之例。本系民间正当娱乐,惟内容缺乏革命精神,于抗日无助,要插进抗日材料,并广为宣传,以尽天职……通令符合广大评弹艺人的心愿,一呼百应,他们以琵琶、三弦、醒木为武器,奔波于城乡茶室,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演唱抗日题材的作品。一时新创作的弹词作品有《送郎出征》、《讨汪逆》等。其中有一首《拥护新四军》的开篇,油印

    苏州杂志 2016年5期2016-03-04

  • 扬州评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年龄偏大后导致来书场的次数减少,相应的演出次数大幅度锐减,书场陈旧设备老化,后继乏人。从清初开始,这些艺人就不断得代代相传,口口相授,一直发展到现在,成为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作为我们新一代扬州人就更有责任和义务来传承和发扬祖先留下的艺术文化。为了缓解困境,笔者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评话的传统书目、评话的方口圆口、艺术特色和书场模式演变来阐述和梳理扬州评话的发展史和传承方法,做新一代的艺术传承人。一、评话的传统书目戏曲书目是最能够反映此领域的艺术成就概况的一项重

    北方音乐 2016年11期2016-02-03

  • 让曲艺之“香”散发于民间
    6月创办了“曲苑书场”,每周一、三、五对外开放,常年如此。艺人们演唱的都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曲艺,深受广大曲艺爱好者的欢迎。观众群体也越来越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一活动逐渐培育成了义乌文化的品牌项目。实践证明,创办书场为曲艺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为传统曲艺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窗口。曲艺书场常年演出,需要大量长篇书目做支撑,这些书目都是经过长期锤炼保留下来的曲目,一些长久得不到展示的书目因此得到“复活”。二是为曲艺艺术交流提供了平台。民间艺人师承不同,

    曲艺 2015年8期2015-10-29

  • 扬州书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与发展前景
    25002)扬州书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与发展前景董淑涵陈文涵徐凌波沈梦佳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扬州书场这样的民间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底蕴,它是扬州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见证。现如今,扬州多家书场重开,值此时机,本文将根据书场从过去到现代的转化进行梳理,对扬州的书场文化的发展演变进行整合,对书场的现代转型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传统与现代;转化;发展前景扬州是传统曲艺文化的主要繁荣地之一,扬州书场为以评话为代表的曲艺表演提供了必需的场所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8期2015-10-28

  • 白玩了几年折扇
    年后,我又走进了书场书场里久违的气氛中,恍然有种“今夕何夕”的感觉。时隔多年后,我又走进了书场书场里久违的气氛中,恍然有种“今夕何夕”的感觉。好友金山说书,愈发干净利落了。评书讲罢,不论是出于礼数还是交情,照例都应该聊聊评书,但寒暄过后,我却跟他聊起了扇子。跟说书人聊扇子倒也恰如其分,毕竟除了做扇子和买扇子的,这世界上或许没有什么职业如同说书人一样离不开扇子。听我把话题扯到扇子上边,金山打开了话匣子:“嗨!说书的一块醒木,一条手巾,再有就是一把折扇。别

    爱你·心灵读本 2015年4期2015-07-06

  • 奉献在社区
    了全市唯一的社区书场——青松书场。我是这个书场的召集人,也是“说书先生”之一。到这个书场来听书的人不用买票,“说书先生”也是义务的。5年多来,书场已开讲220场,其中我讲了130场。我还开发社会资源,多次邀请常州市曲艺团、常春评弹之友社、常州地方曲艺传承人等到社区演出。青松书场成了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深受居民欢迎。常州道德讲堂建设闻名全国,而常州道德讲堂的第一讲是在我们社区举办的,我成了全市最早的宣讲员之一。我们社区道德讲堂被列为全市示范点,我还被常州

    党建 2015年5期2015-06-19

  • 苏州评弹面临的现状
    因有以下几点一.书场萎缩,新开书场缺乏长效管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评弹鼎盛时期江、浙、沪书场不下500家,而如今呢?让听众买票进场的书场不足50家,长江以北已无苏州评弹书场,江阴 3家(公园、百乐城、南山),常州1家(金秋),无锡3家(书码头、锡博、老年大学),张家港2家(长春园、塘桥),常熟 1家(虞山),昆山1家(玉峰书场),太仓 1家(沙溪),相城 2家(渭塘、黄埭),吴江 5家(松陵、平望、盛泽、震泽、汾湖),吴中区2家(吴中、东山),苏州市区4家(

    剧影月报 2014年6期2014-11-21

  • 扬州评话书场的模式、运营形态及多重关系
    对说书艺术而言,书场是十分重要的。著名评话艺术家王少堂于1956年在上海演出时就因为“临时书场”的不适,过后说自己说了一场“瞎书”。可见,在评话艺术中,书场并不仅仅是一个经营场所,更是一个说书人与听书人交流的艺术平台。这里,主要探讨扬州评话书场的模式、经济运营形态和书场中的各种关系。1 书场模式广义地说,书场即是说书之场所。但说书的场所也是有区别的,历史上曾出现了露天书场、堂会书场、茶社书场和专业书场,发展到当下又有了社区书场等。先看露天书场。最原始的说书

    价值工程 2014年30期2014-11-10

  • 创新或是消亡
    宅唱堂会,到广播书场、茶馆书场、清书场(专业书场),评弹艺术在上海曾经十分风光。据当时《申报》的文章统计,1938年上海每天各电台的评弹节目加起来有100多档。曾有评弹艺人回忆,当时他从上海的静安寺走到南京西路王家沙,家家户户都开着电台听评弹,就这样一路走,他听完了整整一回严雪亭弹唱的《杨乃武》 。直到上世纪50—60年代,中篇评弹艺术形式的创造、优秀现代作品的问世、对于传统长篇与折子的整理,都让评弹仍然处于巅峰时期。“50年代,上海每天有3万多人现场听评

    艺海 2014年5期2014-07-05

  • 浅谈人类表演学视野下传统评弹书场文化的独特性
    为主要内容的评弹书场,却依然呈现着繁盛的面貌。上世纪30—40年代,评弹演出的中心从苏州转移到上海[1]。这种江南传统民间曲艺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与书场文化,渗透于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即使在2011年的今天,虽然电视、广播中都有着固定的评弹时段,但评弹表演独特的艺术互动和书场文化闲适的亲密氛围,却还是注定了它的魅力注定要在“现场生成”。根据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编印的评弹节目表,上海目前以盈利为目的传统“清书场”、茶馆书场和社区书场30多个,几乎分布于上海各个区

    电影评介 2012年4期2012-11-22

  • 青年评弹演员要“三珍惜”
    民族艺术,无论是书场建设硬环境,还是舆论造势软环境,都有了质的变化,今天的苏州评弹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文化百花园中有一定的地位与影响。对于我们长期在演出一线的演员来说感受是十分深刻的,文化部门领导对评弹的重视程度,社会各界对评弹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广大观众对评弹艺术的钟情厚爱,是每个评弹工作者值得欣慰和宽怀的。当前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城市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为评弹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营造了极其有利的机遇,评弹也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一道城

    剧影月报 2010年4期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