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

  • 茅以升: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之桥
    茅以升(1896年1月—1989年11月),桥梁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土力学的开拓者,也是杰出的科普工作者。20世纪30年代打破外国人的垄断,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修建了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方法,致力于教育改革,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桥梁工程专门人才。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80—1989年英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21

  • 浩气长存的桥梁专家
    ,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把这件不可能办到的事变成了可能……”听了讲解员阿姨生动的讲解,小蕊才知道钱塘江大桥的建成始末。1933 年春天,茅以升正在天津的北洋大学任教,不料突然接到杭州老友来信,想邀请他共同商谈在钱塘江上建一座现代化的大桥的事情。造桥,是茅以升从小的梦想。他丝毫没有犹豫,立即动身南下。茅以升到了杭州后,立刻开始调查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从理论上来说,在钱塘江上造桥是可以成功的。但钱塘江江面辽阔,风波凶险;江底泥沙厚重,水流变幻莫测,在这样恶劣的条件

    小学生优秀作文(中年级) 2022年10期2022-11-02

  • 茅以升·成就卓著的桥梁专家
    苏/童玲 孙凯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著名桥梁专家、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少年立志 求学四方1896年1月9日,茅以升出生于镇江五条街草巷茅家老宅。少年时代的茅以升充满抱负和理想,喜爱科学,立志探索大自然的奥秘。1911年茅以升北上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他听了孙中山先生关于革命需要武装、建设两路大军的演讲,并在母亲的劝说下,选定桥梁专业,发奋苦

    金山 2022年10期2022-10-19

  • 茅以升的不担心
    夕,中国军队在茅以升的指导下,炸毁了通车不到三个月的钱塘江大桥。炸毁自己亲手设计的大桥时,茅以升写下《别钱塘》:“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之后,茅以升带着14个装满大桥资料的箱子向西撒离。家人说:“这兵荒马乱的,这些个箱子可怎么运啊?”可茅以升自信地说:“我不担心。” 茅以升一行先走到兰溪,车站里已经多日不见车影。他跟站长说明了情况,站长向他鞠了一躬,答应只要有车来就让他先走。三天后,终于来了一辆车,站长帮着把箱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25期2022-06-23

  • 茅以升:立强国之志建强国之桥
    为民众所周知,茅以升声名鹊起是从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开始的,而其建桥的志向早在儿时就已经形成了。幼年经历的一次桥梁挤塌事故,对茅以升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1905年的端午节,位于秦淮河夫子庙的文德桥同往年一样热闹非凡,桥上挤满了观看龙舟比赛的大人和孩子。由于年久失修,文德桥一侧的栏杆突然倒塌,桥身随即倾覆,数百人落水,多人溺水而亡。那时年仅9岁的茅以升正在南京求学,他的一个小伙伴不幸在这次事故中丧生。得知噩耗的茅以升赶到河边,

    摄影与摄像 2022年5期2022-05-30

  •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追求——这就是茅以升一生的写照。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人生征途“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茅以升(1896—1989),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早年留学美国,他在博士论文《桥梁桁架之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20世纪30年

    民主与科学 2022年2期2022-05-10

  • 一次桥塌事件催生茅以升
    下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1906年的南京,时值端午节,夫子庙的文德桥上挤满了观看龙舟比赛的人。比赛进入激烈时刻,悲剧发生了,因为人群拥挤,文德桥被压塌,死伤十余人。谁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个悲剧事件催生了中国一代桥梁大师茅以升。此时的茅以升还是一个10岁的孩子,因为患病,他正躺在家里休养,没能前往河边观看龙舟比赛。得知桥塌的消息,他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造出中国最结实的桥。从那天起,他就开始留意起身边的桥梁,每经过一座,必定仔细观察,从桥面到桥柱,并揣摩桥为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1年12期2021-12-20

  • 弄潮人和建桥师
    节,小伙伴来邀茅以升一起去南京秦淮河上的文德桥观看龙舟比赛,茅以升当时还是个8岁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哪有不爱看龙舟赛的,可偏偏那天他生病了,不能去。为这事,他别提多懊恼了,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想,就在這时,突然人们惊慌地奔跑呼叫:“文德桥出事了!”“文德桥塌了!文德桥塌了!”原来,当时的文德桥是一座木桥,因为桥上看龙舟赛的人太多,桥栏断裂,桥身坍塌,上百人落水,死了许多人。茅以升的小伙伴中也有人落水。这件事对茅以升的影响非常大,他从此暗暗下定决心,长

    全国新书目 2021年11期2021-12-20

  • 茅以升:人贵自立 勤奋为桥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茅以升189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他自幼家境贫寒,衣食不继,常遭到贵胄子弟的讥讽,这虽让他内心愤懑不已,但也增强了他自立自强的决心。1912年初,茅以升以优异的成绩入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预科。1916年,他考取了留美官费研究生,远赴大洋彼岸求学。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他仅用一年时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之后,他又进入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前身)攻读博士。毕业时,他的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顺利通过,并被认为达到了当时的世界领先水

    党建 2021年11期2021-11-12

  • 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的奠基人
    宁滨茅以升和少先队员们在一起。 图片|搜狐号百年巨匠许多人或许都读过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桥,在桥上跨过多少山和水,欣赏过多少桥的山光水色,领略过多少桥的诗情画意。无论在政治、经济、科学、文艺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桥梁作用。”这段话选自1963年2月《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作者就是一代“桥梁大师”、北京交通大学(时名北方交通大学)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校长茅以升先生。应该说,对于桥的追寻贯穿了茅以升的一生。在他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能看

    科学大观园 2021年15期2021-09-22

  • 茅以升“专业科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   要] 茅以升“专业科学”思想是其工程教育思想和科普理念的延续,受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与《实践论》、新中国发展科学理念的影响。“专业科学”强调在专业基础上理论化,阐述了现场技术创造与科学创造的深层次关系,是科学家的专业思考与新中国科学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其中关于科研与生产关系、科研与科普关系、科学发展道路等思想对认识新时代科学发展问题仍具有启发价值。[关键词] 茅以升   专业科学   科学普及   技术革命[中图分类号] N4; G315 [文

    科普研究 2021年3期2021-09-10

  • 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大桥下,有一处茅以升纪念馆,馆内一角陈设着从茅老北京的家里原样搬来的书房,一张木桌,一把竹藤椅,一排满是专业书籍的书柜……这个书房曾是他晚年的精神乐园。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中学毕业后,茅以升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19年12月,茅以升毅然回国。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

    科学导报 2021年37期2021-06-15

  • 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大桥下,有一处茅以升纪念馆,馆内一角陈设着从茅老北京的家里原样搬来的书房,一张木桌,一把竹藤椅,一排满是专业书籍的书柜……这个书房曾是他晚年的精神乐园。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中学毕业后,茅以升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19年12月,茅以升毅然回国。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

    科学导报 2021年37期2021-06-15

  • 中国桥梁之父
    姜士冬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我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后人称为“中国桥梁之父”。在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的三十年间,他为铁道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茅以升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小时候的茅以升便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酷爱读书,许多同伴都羡慕他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其实这是他勤奋背诵的结

    快乐作文(3.4年级) 2021年4期2021-05-27

  • 第30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颁奖
    17日,“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30届颁奖大会”线上直播会议举行。这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陈湘生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仰平获得。据介绍,“茅以升科學技术奖”是由国家奖励办批准设立的,下设10个奖项,其中桥梁大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已经成为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公认的最高个人荣誉奖之一,30年来,已有39人在获奖后成长为两院院士。30年来,该奖项共评选出20位大奖获奖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主任委员孙永福表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2021年12期2021-03-10

  •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
    奠基人和开拓者茅以升诞辰110 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公布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一项决定:将国际永久编号18550 的小行星命名为“茅以升星”,以缅怀和表彰这位“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从此,“茅以升星”熠熠生辉于苍穹之上,犹如茅以升的业绩一般彪炳史册,永垂天际。一1896 年1 月9 日,茅以升诞生于江苏镇江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茅谦中过举人,参加过著名的“公车上书”,是镇江、扬州一带有名的饱学之士。茅以升幼年时,全家迁居南京。茅以升9 岁那年的端

    世纪风采 2021年1期2021-02-24

  • 第30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颁奖
    17日,“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30届颁奖大会”线上直播会议举行。这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陈湘生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仰平获得。据介绍,“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是由国家奖励办批准设立的,下设10个奖项,其中桥梁大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已经成为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公认的最高个人荣誉奖之一,30年来,已有39人在获奖后成长为两院院士。30年来,该奖项共评选出20位大奖获奖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主任委员孙永福表

    科学中国人 2021年36期2021-02-21

  • 茅以升和他的理想
    一梦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早在1937年,他就带领大家建成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这座横跨大江的铁路、公路两 用桥既实用又壮 观,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那么,茅以升为什么会选择桥梁 专业,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悲伤的故事。茅以升小时候住在南京,城里有一座文德桥。这桥架在秦淮河上,两岸风 光秀美,每逢 端午节,秦淮河上赛龙舟,文德桥上都会游人如织。这天,又逢端午节,早就和伙伴们约好一起到文德桥看赛龙舟的茅以升却没有来。原

    东方少年·布老虎画刊 2020年9期2020-10-14

  • 基于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校土木工程专业茅以升班的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目的是规范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利于个性化培养,以满足新时代对新工科的要求。关键词 培养方案 茅以升 工程教育思想 工程实践能力 新工科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 of undergraduat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 of civil engineer

    科教导刊 2020年4期2020-05-08

  • “桥梁大师”茅以升
    □宁 滨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的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建桥的志向早在儿时就已经形成,到了青年时期,他的桥梁梦又有了升华。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升入中学后,得知中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北京到张家口的悬崖绝壁上建成了第一条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于是,思想升华,目光致远:以詹天佑为楷模,出洋留学深造,掌握尖端技术,立志为国建造新型大桥。”为了能圆自己的桥梁梦,青年茅以升以优异成绩被保送美国康奈尔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7期2019-12-22

  • 茅以升和戴传蕙:爱像桥那样延伸
    迁徙如家常便饭茅以升和戴传蕙是在1914年结婚的,那年茅以升18岁,戴传蕙19岁。戴传蕙是镇江人,却从小家住扬州。她的祖父戴祝尧是一位耿直不苟流俗的“寒士”,文学和书法名重一时。戴传蕙幼承家学,喜欢读书写字。 茅以升是在唐山路矿学堂读书,1914年暑假回南京老家,奉父母之命,去扬州迎娶戴传蕙,再回到南京。次年,他们的大儿子茅于越在南京出生。茅以升一直在唐山读书,毕业后被保送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1920年初,茅以升回国,被聘为唐山交通大学教授。次年才来接戴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4期2019-09-10

  • 茅以升和戴传蕙:爱像桥那样延伸
    冯晓尉茅以升,我国著名桥梁工程专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它的建成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大桥设计和建造的局面,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茅以升一生与桥紧紧关连,他与妻子戴传蕙的爱情也与桥息息相关。婚后迁徙如家常便饭茅以升和戴传蕙是在1914年结婚的,那年茅以升18岁,戴传蕙19岁。戴传蕙是镇江人,却从小家住扬州。她的祖父戴祝尧是一位耿直不苟流俗的“寒士”,文学和书法名重一时。戴传蕙幼承家学,喜欢读书写字。茅以升

    华声文萃 2019年3期2019-09-10

  • 茅以升绘就桥梁人生
    (学部委员)。茅以升建桥的英名是从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开始的,而其建桥的志向早在儿时就已经形成了。幼年经历的一次桥梁挤塌事故,使茅以升对“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长大了一定要造座结实的大桥”,这句少年时立下的宏伟誓言成为茅以升一生的座右铭。为了实现自己的桥梁梦,大学期间,茅以升学习极为勤奋,仅他整理的笔记就多达200余本,近千万字,这些笔记摞起来超过一人高,正因为这种超越常人的勤奋,加上善于总结、安排学习计划,使得他在校期间

    科学大观园 2019年9期2019-09-10

  • 茅以升:桥梁·栋梁·脊梁
    抗战爆发之前,茅以升临危受命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为了建桥,他不顾个人安危。面对“没有工艺、没有设备、没有经验,天上还有日本人的飞机”,茅以升和他的工友废寝忘食,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最终打破了国外专家的断言,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结束了中国近代大桥设计和建造由外国人包揽的尴尬历史,为中国现代桥梁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然而,大桥刚刚通车89天,日本侵略者的铁骑便已直逼城下,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考虑,茅以升

    科学家 2019年9期2019-08-18

  • 茅以升:桥梁·栋梁·脊梁
    宁滨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现代桥梁事业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考取清华学堂官费留学,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硕士、卡内基理工学院首位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结构之次应力》(Secondary Stresses in BridgeTrusses)在科学上的创见,被称之“茅氏定律”,获得康奈尔斐蒂士研究奖章。1933年至1937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茅以升攻克无数技术难题,建成了由

    人民交通 2019年6期2019-04-25

  • 钱塘潮涌带不走的故事
    保证大桥质量,茅以升对每一道工序都无比苛刻,小到每一颗螺钉都有严格的检查程序。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这座桥上的28万颗螺钉,颗颗都能承载千斤。向世人昭示:中国人建造的现代化大桥绝不比外国人的差。1937年9月26日清晨4时,大桥正式通车。在苦难和战火中,钱塘江上崛起了中华民族的又一根钢铁脊梁。据统计,在钱塘江大桥建成后的89天里,经大桥运送的抗战军用物资、民生物资就可以再建5座大桥。最繁忙的一天,铁路机车运行达300多辆次,公路汽车通过2000多辆次。更是

    小康 2019年4期2019-02-20

  • “小桥迷”茅以升
    ◆木盒子 辑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一生致力于桥梁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他小时候是个超级“小桥迷”。他11岁那年的端午节,秦淮河上锣鼓喧天,一年一度的划龙舟比赛隆重举行,人们站在文德桥上观看,加油声此起彼伏。文德桥是一座建于明代的石墩木架桥,众人以为这座桥历经百年风雨,坚固得很,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年久失修,栏杆承受不了重压而断裂,桥身倾塌,许多人掉进秦淮河里淹死了。茅以升本来和

    发明与创新 2018年7期2018-04-01

  • 寻找架桥的起点和支点
    带着原创话剧《茅以升》走进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在这里举行话剧的首场汇演。在此,我谨代表北京交通大学,向各位领导、嘉宾以及老师们、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也向主办单位中国科协、教育部、团中央、中科院、工程院,承办单位江苏省科协、江苏省教育厅、江苏团省委、中科院南京分院、江苏省社科院,特别是南通市科协、南通航院对此次演出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话剧《茅以升》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首场汇演茅以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北

    科学中国人 2018年21期2018-02-20

  • “小桥迷”茅以升
    木盒子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一生致力于桥梁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設,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他小时候是个超级“小桥迷”。他11岁那年的端午节,秦淮河上锣鼓喧天,一年一度的划龙舟比赛隆重举行,人们站在文德桥上观看,加油声此起彼伏。文德桥是一座建于明代的石墩木架桥,众人以为这座桥历经百年风雨,坚固得很,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年久失修,栏杆承受不了重压而断裂,桥身倾塌,许多人掉进秦淮河里淹死了。茅以升本来和小伙伴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18年2期2018-02-07

  • 征服天堑的桥匠 茅以升故居寻迹
    的钱塘江大桥。茅以升曾在匹兹堡的同事完成了金门大桥的建造工作。1937年9月26日,由茅以升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竣工通车,然而这座由中国人第一次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干面胡同旧居在北京东城区东南部,有一条与禄米仓胡同相接的干面胡同,干面胡同的“干面”其实与食品无关,据传此路是去禄米仓运输禄米必经之路,车马行走,尘土飞扬,居民戏称为“下干面”,故而得名。如今胡同已没有了运输禄米的车马经过,东段从朝阳门南小街起西连东四南大街,大约七

    时尚北京 2017年9期2017-09-12

  • 柳诒徵与镇江名流交游略考
    陈庆年、赵声、茅以升等多有交往。通过对其交游史料的梳理发现他们在交往中相互砥砺、相互影响,在各自领域中都为中国作出过杰出贡献。关键词: 柳诒徵    陈庆年    赵声    茅以升    交游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晚年号劬堂,江苏省镇江丹徒人,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中国文化学的奠基人,现代儒学宗师。柳诒徵一生勤于治学,著述有《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历代史略》等,“在文学、史地以及图书馆学的大量著作,以及校刻古籍之业,对近现代史的学

    文教资料 2016年32期2017-02-24

  • 茅以升
    爱国故事茅以升我国的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后回来报效祖国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并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为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建筑专家。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

    快乐语文 2017年17期2017-02-18

  • 人生当架几座桥
    尼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谈起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10岁那年,叔叔送我一本地图。在中国地图一页,我看见台湾地区用墨涂黑了。我问:‘为什么台湾要用墨涂黑呢?叔叔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因为我国和日本打仗打输了,被日本人占了。我当时很气愤,心想,中国的领土为什么被日本人强占了呢?一定要把台湾夺回来!”从此,茅以升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报效国家。茅以升从小天资聪慧,但他更得益于后天的勤奋刻苦。中学时祖父教他读古文。祖父先将文章抄录一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4期2016-11-19

  • 丹心映日月 风骨铸虹桥
    在的价值支撑!茅以升(1896年—1989年),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北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年8期2016-08-19

  • 茅以升谈工程人员的精神和责任
    外关注的问题。茅以升,这位值得人敬佩的结构工程师、桥梁专家的生平事迹,无一不在践行作为工程人员的职责,无一不在体现工程人员的伟大精神。关键词:茅以升;工程人员;精神;责任茅以升,中国著名的结构工程师、桥梁专家,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他领导设计、修建的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6年3期2016-06-22

  • 茅以升:中国“桥梁之父”
    家和社会活动家茅以升毕生的梦想与追求,就是为祖国、为人民造好桥,造大桥。1937年9月26日,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通车。然而,就在钱塘江大桥通车89天之时,这座桥的设计者茅以升却又将它炸毁……茅以升,1896年出生于江苏丹徒县(今镇江)一户书香之家。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

    党史天地 2016年14期2016-05-30

  • 茅以升与中国桥梁梦之彩虹人生
    形的精神的桥。茅以升先生认为,桥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他毕生为祖国和人民架桥,不仅架设有形的物质的桥,而且架设了一座座无形的、精神的桥。这一座座各具特色的物质的、精神的桥,形成了他光辉灿烂的彩虹人生。科普之桥茅以升先生认为:“科学属于人民”,“科普是一座通向‘四化的桥梁”。为此,他毕生致力于在科学与人民之间架设知识之桥。解放前他曾在上海科学公司出版的《科学画报》上连续发表了一系列介绍钱塘江桥建造的科普文章,深受读者欢迎。解放后,他被选

    民主与科学 2016年2期2016-05-18

  • 茅以升与中国桥梁梦之为国建桥篇
    祖国14年后,茅以升终于等到了实现自己中国桥梁梦的机会。1933年3月,正在天津北洋工学院教书的茅以升接到杭州浙赣铁路局局长、唐山路矿学堂同学杜镇远的电函,邀他前往杭州共商筹建钱塘江大桥事宜。原来,浙江建设厅厅长曾养甫想推动各方,在钱塘江上兴建大桥,拟将此重任寄之于茅以升茅以升异常兴奋,毅然前往杭州商讨建造钱塘江大桥事宜。钱塘江发源于安徽休宁,上游名新安江,至杭州名钱塘江,江面宽达3公里,由此入海,形成杭州湾。钱塘江在上游山水爆发时,江流汹涌,在下游的海

    民主与科学 2016年1期2016-05-16

  • 茅以升谈工程人员的精神和责任
    外关注的问题。茅以升,这位值得人敬佩的结构工程师、桥梁专家的生平事迹,无一不在践行作为工程人员的职责,无一不在体现工程人员的伟大精神。关键词:茅以升;工程人员;精神;责任茅以升,中国著名的结构工程师、桥梁专家,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他领导设计、修建的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3期2016-04-20

  • 精勤求学 赤子报国 造桥炸桥复桥 堪称桥魂中华魂 功在树人 高山仰止 爱桥写桥架桥 传奇一生茅以升
    王渝生茅以升(1896.1.9-1989.11.12)的祖父茅谦是江苏镇江名士,举人,曾创办《南洋官报》。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茅以升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茅以升从小酷爱读书并善于读书。为了锻炼记忆力,他每天早上就站在河边背诵古诗、古文,还不畏枯燥,背诵那些抽象的数字。一次,他看到有篇文章把圆周率的近似值写到小数点后面100位,就决定背诵这些数字来锻炼记忆力。于是,他

    中国科技教育 2016年1期2016-03-14

  • 一桥一故事
    对于我们每一个茅以升实验学校的学子都不会陌生。从“软泥桥”“吸管桥”,到现在的“筷子桥”,让我们的手越来越巧啦!在茅以升实验学校正在举行的“五彩缤纷桥,联通G20”的桥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一座座别具创意的手工桥,呈现在我们眼前;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叙说着杭州的人文历史!校园里成了“桥”的海洋,各种各样制作精美的手工桥模,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茅以升实验学校桥梁模型设计大赛作品在学校的大操场上展示着,一座座五彩缤纷的桥,有现代的、有古

    小主人报 2016年20期2016-02-27

  • 茅以升与中国桥梁梦之少年立志篇
    家和社会活动家茅以升毕生的梦想与追求,就是为祖国、为人民造好桥,造大桥。他以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以自己的人生托起一座座雄伟壮美的有形之桥与无形之桥,最后化作一道彩虹永留人间。一茅以升,字唐臣,生于1896年1月9日。那是一个中华民族被列强欺辱、宰割,充满屈辱的年代。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来,举国激愤。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全国各地进京会试的新老举人1300多

    民主与科学 2015年6期2015-12-05

  • 茅以升》“爱学习就是爱祖国”
    原创话剧——《茅以升》的演出团队将奔赴陕西西安,进行新一轮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的演出。北京交通大学团委副书记兼话剧制作人安志强向记者讲述了话剧排演背后的故事。修桥者炸桥话剧以老年茅以升的科普演讲为序,通过剧中老年茅以升对自己一生的回忆拉开了他辉煌人生的大幕。“立志求学、倾情造桥、挥泪炸桥、精勤育人”,话剧以时间为脉络,利用不同时空交错的手段,在多个历史空间中穿插,最终将茅以升的形象全面而深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茅以升生在乱世,却立志读书

    科学家 2015年5期2015-06-19

  • 茅以升:人贵自立 勤奋为桥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茅以升,我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一个光辉的名字,他的人生和他建造的桥梁一样让世人瞩目。“奋斗”宏愿幼年立 大洋彼岸中国龙出生时,茅以升手心通红,被认为是大富大贵的吉兆。祖父茅谦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读书人,他为孙子取名“以升”,意思是既希望家业昌盛,更希望国家升平。茅以升自幼家境贫寒,衣食不继,常遭到贵胄子弟的讥讽。这让他内心愤懑,但也由此增强了自立自强的决心。10岁的茅以升珍藏着祖父赠给他的墨宝——“奋斗”二字,他把它看成进步的秘诀。茅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5年1期2015-05-15

  • 授人以渔茅以升
    茅以升在唐山交通大学任教期间,曾经实行一种叫“考先生”的教学方式。每天上课开始前10分钟,先点某一个学生的名,问他有无问题。如果有问题,就请他把问题提出,老师根据这一问题判分数。如果这一问题连老师都回答不上来,学生就得满分。如果该生没有问题,就请下一个学生。下一个学生提的问题,要由前一个学生回答。如果前一个学生回答不上来,就得零分。这就是茅以升始创的“启发式”教育法的一个环节,此法推行后,深受欢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思想极为活跃,学业大进。而且使

    做人与处世 2015年5期2015-04-27

  • 茅以升:家外有家至死不被原谅
    祖父茅以新家,茅以升是我的叔公。过去,我总觉得茅以升太知名了,写他的文章不知有多少,我如果再写他,很难把他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亲的人。但叔公茅以升的另一面——爱恨情仇的一面,包括他的苦涩晚年,却鲜为人知,令人扼腕。“金屋藏娇”被曝光1946年,茅以升在上海工作,妻子戴传蕙在南京,处于两地分居状态。茅以升经朋友介绍同权桂云女士相识,茅以升见到权桂云后,立刻对眼前这个妩媚端庄的女孩产生了好感。权桂云也非常喜欢茅以升,觉得茅以升待人和善,脾气好,会心疼人,

    中外文摘 2014年23期2015-04-15

  • 最伟大的传承是弘扬 ——写在第22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颁奖之前
    写在第22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颁奖之前“最伟大的传承是弘扬”距离2013年5 月18日的第22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前一个月,记者在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的办公室里,听到了这句话。对面的柜子上,照片中的茅老音容俱在,淡然而安详。1991年至今,以纪念、弘扬茅以升精神为目的创办的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已经走过了22年的光景。一路走来,如今已逾花甲、古稀之年的基金会工作人员,和他们所代表的这个群体,在经历、承受并适应着社会发展对其工作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3年4期2013-04-18

  • 中国桥魂
    张化本在中国,茅以升的名字是与桥梁联系在一起的。1896年1月9日,茅以升出生于江苏镇江。他九岁那年,秦淮河上的文德桥因看赛龙舟的人太多而垮塌,造成了桥毁人亡的惨剧。这件事在茅以升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他立志长大了要造桥,造好桥。1911年,茅以升考入唐山路矿学堂,选修桥梁专业。1916年,他遠渡重洋赴美国求学,成为卡内基-梅隆工业大学首位工学博士。现在,卡内基-梅隆工业大学在其校园内建造了由中国总理温家宝亲笔题名的茅以升塑像,以表彰他对科学的贡献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版 2012年8期2012-09-24

  • 本期人物: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10岁那年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们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中学毕业后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09年3期2009-04-16

  • 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受命开始主持修建这座钢铁大桥,这也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大桥。钱塘江地处入海口,江流汹涌澎湃,水文情况非常复杂。其水势不仅受上游山洪暴发之影响,还受下游海潮涨落的制约,若遇台风袭击,江面常常巨浪滚滚。钱塘江底的流沙厚达41米,变化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外国工程师也认为,以当时中国的技术水平,在水文如此复杂的钱塘江上架桥是不可能的。但茅以升凭着一腔爱国热情和自己的知识,坚信中国人有能力在钱塘江上建起大桥。但在钱塘江上建桥的确不

    学生天地·初中 2009年2期2009-03-10

  • 茅以升苦练记忆力
    佚 名茅以升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他从小酷爱读书,善于读书。许多人惊羡他神奇的记忆力,殊不知这是他靠勤奋的背诵锻炼出来的。为了锻炼记忆力,茅以升每天早上就站在河边背诵古诗、古文。河面上,风帆往来,渔歌阵阵,他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完全沉浸在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海洋里。天长日久,他不仅背熟了许多古诗、古文,而且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一天,茅以升看爷爷正在用毛笔抄写古文,他便站在一旁默记。等爷爷搁下毛笔,他竟然把一篇《京都赋》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茅以升不仅背诵古诗、古

    21世纪中学生作文·高中教师版 2008年12期2008-12-10

  • 茅以升和中国建桥事业
    了近一个世纪的茅以升终于睡倒在北京医院。窗外春寒料峭,窗台上葱绿的水仙和花篮里姹紫嫣红的鲜花却给病房增添盎然春意。94度春秋,岁岁年年都与桥紧紧关连,94岁人生,日日夜夜都与桥苦苦相恋。(一)儿时的茅以升,一叶扁舟辞别故乡镇江,来到南京求学。10岁那年的端午节,秦淮河赛龙舟,观者挤塌文德桥,溺死多人。时在南京思益学堂读书的茅以升闻之,心中萌生建桥之愿。1911年,16岁的茅以升考入唐山路矿学堂预科。秋,辛亥革命席卷华夏,不少同学投笔从戎,使得血气方刚的茅以

    文史月刊 2006年6期2006-06-29

  •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曹炳坤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1919年12月,茅以升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完成了长达30万字的(框架结构的次应力)博士论文,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平,该文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因此获得了“斐蒂士”金质奖章。1920年1月,他怀着“我的事业在中国”的激情,回到了贫穷、动乱的祖国,从此与祖国的桥梁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33年,在天津北洋工学院任教授的茅以升被调到浙江省建设厅,担任钱塘江桥工程委员会主任,后又任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主持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的工

    知识窗 1997年8期199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