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书

  • 见字如晤 生死两隔 ——《与妻书》课堂教学实录
    面表现加朗诵《与妻书》部分和《禀父书》,约3-4 分钟)看完视频,好多学生都落泪了。师(哽咽):林觉民为了“为天下人谋永福”,留下了两封遗书,与自己的爱妻和慈父诀别,毅然赴死。带着对烈士的无比崇敬,在2021 年暑假老师来到了位于福州三坊七巷景区的林觉民故居参观游览,这是老师当时拍的两张照片。(PPT展示)师:在参观游览时,老师发现现有的“《与妻书》展厅”空间狭小(PPT 展示),不足以展现《与妻书》的精神魅力。为了让文物生动鲜活起来,让烈士精神永续,让我

    中学语文 2023年23期2023-09-25

  • 见字如晤 生死两隔
    面表现加朗诵《与妻书》部分和《禀父书》,约3-4分钟)看完视频,好多学生都落泪了。师(哽咽):林觉民为了“为天下人谋永福”,留下了两封遗书,与自己的爱妻和慈父诀别,毅然赴死。带着对烈士的无比崇敬,在2021年暑假老师来到了位于福州三坊七巷景区的林觉民故居参观游览,这是老师当时拍的两张照片。(PPT展示)师:在参观游览时,老师发现现有的“《与妻书》展厅”空间狭小(PPT展示),不足以展现《与妻书》的精神魅力。为了让文物生动鲜活起来,让烈士精神永续,让我们对林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8期2023-09-22

  • 纸短情长,家国同心 ——读林觉民《与妻书》有感
    而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中,我看到了爱的第三种形态,便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家国情怀,是“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民族气节,这是爱的最终形态——爱自己的国家。在那个时局动荡、硝烟四起的年代,有识之士为挽救国家而四处奔走呼喊,林觉民便是其中一员。广州起义前三天,或许是预感到自己会遭遇不测,林觉民写下了感人肺腑的《与妻书》。信中有两人那无限眷恋的往事,有他对妻子饱含深情的宽慰。最令我动容的是书信开头所说的:“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

    江西教育 2022年40期2022-12-17

  • 以《与妻书》看红色革命经典书信的当下意义
    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是典型的红色革命书信体作品,书信内容情真意切,语言感人肺腑,充盈着作者对妻子的爱和不舍,并且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展现了献身革命的伟大志向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柔与刚,美与真的完美统一。一、林觉民与《与妻书》创作背景概述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我国早期革命先驱,伟大的革命烈士。林觉民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其以后的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轻时的林觉民追求自由和平等学说,具有深厚的民主革命思想,曾经留学日本,接受更为先进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9期2022-11-23

  • 红色题材剧《卿卿如晤》创作艺术的新探索
    05)林觉民《与妻书》堪称革命家书的典范之作,多年来一直被选作中学语文教材,后来还被改编为歌曲、戏剧等众多形式的文艺作品搬上舞台,成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历史、文学、理想教育的红色经典。由罗周、刘兴尧编剧、常州市锡剧团演出的锡剧《卿卿如晤》(导演:童薇薇;主演:孙薇,许君峰),虽也是以《与妻书》为创作素材,却能不落窠臼、另辟蹊径,巧妙地以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为主人公,通过《与妻书》的巧妙联结,将陈意映和林觉民联结成一个艺术整体,既融英雄本色和儿女情长于一炉,以夫

    民族艺林 2022年2期2022-11-23

  • 《与妻书》透露出的情与爱
    《与妻书》是黄花岗革命烈士林觉民在临终前托付给妻子的信。《与妻书》的浪漫并非是单纯男女间的情爱之美,更重要的是林觉民将夫妻间的爱情揉入到家国理想的大爱之中。林觉民作为坚定的反帝制斗士,他能够清晰感受到革命牺牲给唤醒国民意志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在革命起义前,林觉民曾说:“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可知,林觉民是抱着知死而死的信仰去起义的。在信中,林觉民主要以表白对妻子的爱为主线,着重刻画两人美满的婚姻爱情生活,并将爱情的归宿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最终揭示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8期2022-05-30

  • 以《与妻书》看红色革命经典书信的当下意义
    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是典型的红色革命书信体作品,书信内容情真意切,语言感人肺腑,充盈着作者对妻子的爱和不舍,并且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展现了献身革命的伟大志向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柔与刚,美与真的完美统一。一、林觉民与《与妻书》创作背景概述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我国早期革命先驱,伟大的革命烈士。林觉民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其以后的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轻时的林觉民追求自由和平等学说,具有深厚的民主革命思想,曾经留学日本,接受更为先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9期2022-05-30

  • 《与妻书》透露出的情与爱
    ◎刘红梅《与妻书》是黄花岗革命烈士林觉民在临终前托付给妻子的信。《与妻书》的浪漫并非是单纯男女间的情爱之美,更重要的是林觉民将夫妻间的爱情揉入到家国理想的大爱之中。林觉民作为坚定的反帝制斗士,他能够清晰感受到革命牺牲给唤醒国民意志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在革命起义前,林觉民曾说:“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可知,林觉民是抱着知死而死的信仰去起义的。在信中,林觉民主要以表白对妻子的爱为主线,着重刻画两人美满的婚姻爱情生活,并将爱情的归宿与社会发展相联系,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8期2022-03-18

  • 抒情传统、意识形态和民间想象——《与妻书》作为红色经典书信的生成
    民间想象——《与妻书》作为红色经典书信的生成蔡西希1,2(1.福建农林大学 金山学院 350002;2.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书信散文作为散文的亚类,融合了书信的形式与散文的诗性。屡被语文教材收录、或以歌剧形式呈现和纪念的《与妻书》,作为家书有其典型性,但国内对《与妻书》作为红色经典书信的生成过程研究却阙如。以《与妻书》文本为研究对象,从书信的形式、抒情传统、意识形态和民间想象角度,分析《与妻书》经典化过程,对进一步理解和阐释近代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07

  • 林觉民的《与妻书》赏析
    难前夕写成的《与妻书》,是一篇唱出人民心声、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林觉民的《与妻书》集中阐明了自己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动机,突岀地抒写了一个“爱”字。如上所述,林觉民与陈意映女士婚后的生活充满了柔情蜜意,感情无比深厚。正是这种纯真无邪的爱,使林觉民迅速产生了战斗的情怀。他由一己联想到天下,由自己和陈意映的甜蜜爱情生活而祝愿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眷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当时的中国“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因此,他以同情年长色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21年5期2021-12-03

  • 纸短情长:《与妻书》任务学习
    《与妻书》的文本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它是一封夫妻之间的家书,纸短情长,意韵绵绵;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篇革命文学,寄寓了中华儿女为民族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因此,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既要用一颗沉静的心去品赏平凡人情中的波澜,又要以一腔慷慨之志体悟家国担当下的决绝。同时,《与妻书》归属于统编教材必修下第五单元,所以,我们还需兼顾单元学习任务,了解并掌握书信的文体格式和写作方法。同学们可以通过撰写回信和参与课堂思辨的方式来完成上述学习目标。【情境任务一】《与妻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21年5期2021-12-03

  • 绝笔传千秋 忠爱树丰碑 ——林觉民的《与妻书》赏析
    难前夕写成的《与妻书》,是一篇唱出人民心声、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1911年(即辛亥革命那年)春天,林觉民从日本东京回国,协助黄兴筹划广州起义。3月29日清晨,他率领福建义军攻入广州。下午5点多钟,在攻打、轰击总督衙门时,他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审讯中,林觉民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命主张。临刑时,他威武不屈,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这篇《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3天即3月26日深夜写成的。作者面对漫漫黑夜,想到即将爆发的浴血奋战

    初中生世界 2021年14期2021-12-01

  • 既是“与妻”书,亦是“与国人”书
    ,唯林觉民的《与妻书》读来总令人心潮澎湃,书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与爱情的交融,总让人感觉到这不仅是写给妻子的书,实际上也是一篇写给全体国人的书。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11年,在黄花岗起义之前,其写给妻子一份家信,即我们今天读到的《与妻书》。这封家信一经披露,就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的枪响已经远离了今天的人们,革命的销烟也已经完全被和平建设的风儿吹散,但书信中所留下的这份感动并没有丝毫的减损,一代又一代的人被《与妻书》中所表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8期2021-09-26

  • “意映卿卿如晤”,学生听《与妻书》掩面流泪
    生讲林觉民的《与妻书》,学生们被深深打动,潸然泪下!该则新闻让不少网友大为触动。“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这篇《与妻书》,写于100多年前,是烈士林觉民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信。讲授《与妻书》的语文老师黄晓雯说:“2021年4月24日,是《与妻书》写成110周年的纪念日,很有意义,所以决定给学生们讲这篇课文,革命先辈舍小爱为大爱,想让学生体会他的家国情怀!”看到同学们为革命烈士感动落泪,黄老师表示:“我为他们的感动而感动!”素材链接 铭记历史1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3期2021-08-11

  • 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
    阴间一鬼……《与妻书》用最深情的文字,譜就一阕痛彻心扉的千古绝唱,向世界告白,向最挚爱的人告别。这凄美悲壮的音符,饱含书者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穿越岁月风雨,涓涓流淌至今……1905年,林觉民与陈意映结婚。婚后,陈意映受林觉民影响,入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成为该校首届毕业生。陈意映与林觉民感情深厚,支持林觉民的革命活动,曾对他说:“君此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1907年,林觉民告别陈意映,东渡日本自费留学,此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林觉民回国,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1年15期2021-08-10

  • 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
    阴间一鬼……《与妻书》用最深情的文字,谱就一阕痛彻心扉的千古绝唱,向世界告白,向最挚爱的人告别。这凄美悲壮的音符,饱含书者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穿越岁月风雨,涓涓流淌至今……1905年,林觉民与陈意映结婚。婚后,陈意映受林觉民影响,入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成为该校首届毕业生。陈意映与林觉民感情深厚,支持林觉民的革命活动,曾对他说:“君此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1907年,林觉民告别陈意映,东渡日本自费留学,此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林觉民回国,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1年15期2021-07-25

  • 林觉民的《与妻书》赏析
    难前夕写成的《与妻书》,是一篇唱出人民心声、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林觉民的《与妻书》集中阐明了自己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动机,突岀地抒写了一个“爱”字。如上所述,林觉民与陈意映女士婚后的生活充满了柔情蜜意,感情无比深厚。正是这种纯真无邪的爱,使林觉民迅速产生了战斗的情怀。他由一己联想到天下,由自己和陈意映的甜蜜爱情生活而祝愿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眷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当时的中国“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因此,他以同情年长色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21年5期2021-07-03

  • 纸短情长:《与妻书》任务学习
    施 思《与妻书》的文本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它是一封夫妻之间的家书,纸短情长,意韵绵绵;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篇革命文学,寄寓了中华儿女为民族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因此,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既要用一颗沉静的心去品赏平凡人情中的波澜,又要以一腔慷慨之志体悟家国担当下的决绝。同时,《与妻书》归属于统编教材必修下第五单元,所以,我们还需兼顾单元学习任务,了解并掌握书信的文体格式和写作方法。同学们可以通过撰写回信和参与课堂思辨的方式来完成上述学习目标。【情境任务一】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21年5期2021-07-03

  • 绝笔传千秋 忠爱树丰碑
    难前夕写成的《与妻书》,是一篇唱出人民心声、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1911年(即辛亥革命那年)春天,林觉民从日本东京回国,协助黄兴筹划广州起义。3月29日清晨,他率领福建义军攻入广州。下午5点多钟,在攻打、轰击总督衙门时,他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审讯中,林觉民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命主张。临刑时,他威武不屈,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这篇《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3天即3月26日深夜写成的。作者面对漫漫黑夜,想到即将爆发的浴血奋战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1年4期2021-05-13

  • 体面分手便还是朋友 ——敦煌藏经洞放妻文书
    S.0343《放妻书》1900 年5 月26 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 万余件。这些文物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珍贵资料。在藏经洞出土的古代社会文书中,有一个非常小众的类别,即婚姻文书。这些婚姻文书包括通婚书、答婚书、放妻书、夫妻相别书等一百三十多篇,是敦煌当地民间婚姻文化的重要文字资料。其中,“放妻书

    艺术品鉴 2021年4期2021-04-26

  • 用鲜明的设计语言追寻先辈的足迹 ——民族歌剧《与妻书》的舞美设计赏析
    1)一、引言《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二、民族歌剧《与妻书》舞美设计整体情况让福建人引以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2021-04-08

  • 塑造英雄人物 凝聚家国情怀 ——参演大型原创锡剧《卿卿如晤》有感
    党人林觉民的《与妻书》而创作,以缠绵温婉交织着忧伤悲壮的诗意风格,演绎了妻子陈意映与林觉民一段伉俪情深和家国情怀,令人感动,催人泪下,是一出优秀的锡剧新创剧目。剧本由著名编剧罗周创作。作为演员,要演好一部戏,首先必须熟悉剧本,分析剧本,吃透剧本。我拿到剧本后通过熟读理解剧中的人物形象,认真分析剧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剧本的时代、剧本的风格等,找到作品的人物基调。为了深入了解,在研读剧本之余,我上网搜索了林觉民以及《与妻书》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现实的意义,进一步了

    剧影月报 2020年4期2020-08-18

  • 妻书之五字词
    刘刚勇请缨封闭日,已至不惑时。提笔记文墨,与妻五字词。话说赴战场,牵挂何能免。同是防控责,异于前后方。举旗接重任,离家踏征程。接棒尽值守,细谋又深耕。天天绷紧弦,时时不可闲。处处有身影,事事不平凡。三周守阵地,不惧惫与疲。三军听号令,协力又心齐。七日复七日,乃至无限期。接令续战斗,阻击志不移。疫情何时了,局势孰能料?决心亦不改,构筑墙头堡。坚守尽好责,不可罢战歌。在肩思己任,我自显本色。可怜家老小,全靠妻操劳。小家与大家,轻重识大道。上下相照料,防护为首要

    书屋 2020年3期2020-03-20

  • 闲话儿女情长
    人荡气回肠的《与妻书》。《与妻书》卷首便是:意映卿卿如唔。通篇卿卿我我,儿女情长。正是在卿卿我我的柔肠百转之中,林觉民英气逼人的志士情怀、品性才得以一泻千里,汪洋恣肆,展露无遗。倘没了这似水柔情的驱使、承载,人们无从目睹林觉民的志士情怀和英雄人格酣畅淋漓的展现。况且,这其间爱恨相生,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因爱之切,便恨之深。爱国志士毅然决然地抛妻别子,赴汤蹈火,为国捐躯的弘毅担当,很大程度上是因了心底那份似水柔情,为了那份儿女情长!还有,正是因了痛心疾首地舍

    参花(下) 2020年1期2020-02-10

  • 偶像林觉民
    林觉民及他的《与妻书》,彼时心里还无特别的触动,只是稍稍感慨于一个少年的决绝与柔情;第二次是在看电视时,无意间看到一个讲解中国历史的栏目讲到了林觉民,讲到了那篇著名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这才发觉,原来这般决绝与柔情背后,竟是这样的跌宕悲痛!从此我成了林觉民的铁杆粉丝,他对我的意义,既是偶像,又超越了偶像。老天仅赐予他二十四载春秋,却用一个名字时时刻刻提醒着他——林觉民,觉民,你是为了人民觉醒而生的啊!这是你的使命,更是你的

    新作文·初中版 2020年11期2020-01-15

  • 文 案
    煌出土的唐代《放妻书》。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一批唐代文献,研究后发现其中有12份《放妻书》,也就是离婚文书。文章马伊琍的这八个字,就出自其中的一份:“盖说夫妇之缘,恩深义重……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文案做到这个地步,也真是醉了。这个文案算是成功案例吗?当然是了!引发这么多人关注,吸引这么多流量,文章马伊琍会乐出声吧!但这也是多么大的悲哀啊。人应该珍视自己的情感。戴望舒:“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杂文月刊 2019年20期2019-12-04

  • 文 案
    煌出土的唐代《放妻书》。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一批唐代文献,研究后发现其中有12份《放妻书》,也就是离婚文书。文章马伊琍的这八个字,就出自其中的一份:“盖说夫妇之缘,恩深义重……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文案做到这个地步,也真是醉了。这个文案算是成功案例吗?当然是了!引发这么多人关注,吸引这么多流量,文章马伊琍会乐出声吧!但这也是多么大的悲哀啊。人应该珍视自己的情感。戴望舒:“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10期2019-11-01

  • 唐代人离婚怎么写通告
    代人离婚时的“放妻书”中就已出现。从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文献中可以看到,彼时的几纸情意绵绵、饱含祝福与释怀之愿的“放妻书”,文字清雅通俗,宽怀包容,即使是离别,也有着对彼此的美好祝愿。好聚好散,纸短情长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了大量古代文献,研究发现其中有12件离婚文书——放妻书,多数是唐代的。阅读这些“放妻书”,会感到一对对唐宋夫妻仿佛从纸上活了过来,正商议着如何好聚好散。“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就来自以下这封放妻书:某专甲谨立放妻手书。盖说夫妇之缘,恩

    畅谈 2019年16期2019-10-14

  • 《与妻书》的歌剧认知
    剧院林觉民的《与妻书》是载入史册的家书名篇。此书之名由谁命名,似已无法考证——写在一方白帕上的原书是没有这三个字的,起笔即是“意映卿卿如晤”。这个名称虽是编者代劳,却有幸映衬着林觉民的英名和其思想的光辉,一同流传至今。它的流传方式,原本比较单一:入选教科书或文字读物,第二步或许就是朗诵。再往前一步,可能会有作曲家择其主要内容,谱为歌曲,那是对其精华的提炼。但闻更有人据此创作出同名舞台剧,那显然不止于朗诵全篇,而要在这千余字的基础上营造故事和戏剧了。时至20

    歌剧 2019年1期2019-04-25

  • 图片新闻2
    主题的活动。《与妻书》《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坚持革命继吾志 誓将真理传人寰》《九一八致弟弟书》……一封封红色家书,纸短情长,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操守,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活动中,同学们或掷地有声,或慷慨激昂,或情意绵绵,生动诠释红色家书中革命烈士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诵读红色家书让他们思想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触动,让精神得到洗礼。大家决心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从红色家书中获取信仰的力量,不忘初心,

    江西教育A 2019年2期2019-04-12

  • 敦煌放妻书的功能
    李雪颖一、放妻书的结构从上述12份放妻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开头一般都会论述夫妻关系的含义,Дx.11038-3 “窃闻夫妇义重,如手足似难分;恩爱情心,同唇齿如不别。”; 斯6537背1 “盖以伉俪情深,夫妇语义重,幽怀合函邑(卺)之欢,欢念同牢之乐。”,夫妻情义深重,关系非比常人,更应当得到重视。然后就是论述夫妻感情美好,斯6537背1,“夫妻相对,怀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生同床枕于寝间,死同棺椁于坟下。” 伯3220 “从

    智富时代 2018年3期2018-06-11

  • 杨桥巷(路)爱情树
    “双抱榕”和“与妻书”两个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今天的杨桥路在被辟为公共马路之前称杨桥巷,大名雅称“登俊坊”,为三坊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条小巷,与衣锦坊、朗官巷相连。清代,巷西一段房屋多是前店宅,是个商业区。巷西端双抛桥原12号,是中国独特的美术工艺——脱胎漆器发明者沈绍安的世居。杨桥本是一大景观,特别是古时南后街灯市,以杨桥巷尾最盛,有诗为证:“黄楼月色杨桥水,照遍钟山万点春”。北伐后民国初期被辟为马路,称杨桥路。1973、1989年两次马路扩建和1995年建

    妇女之友 2018年1期2018-03-02

  • 婚姻岂同儿戏?古代“去妻”理由五花八门
    中保存的唐人“放妻书”(离婚证书)看来,男女的地位似乎相当平等。“放妻书”内容大体分成三段。第一段重述夫妻缘分,经累劫共修得来,本应如水如鱼,同欢终日。接着第二段描写目前的状态,由于两人个性不合,经常冲突“夫若举口,妇便生嗔;妇欲发言,夫则捻棒”,大小不安,六亲相怨,实在无法继续下去了。第三段写离婚的祝福。既然无法同处,不如“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同时祝福离婚后男女各有前程,“夫觅上树,干世同欢;妇聘豪宗,鸳鸯为伴”。有的只有对女方的祝福。在离婚书末尾,也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8期2017-12-09

  • 辛亥余响
    中语文课本的《与妻书》中,停留在福州杨桥路尽头的那所闹中取静的林觉民故居里。十多年前,尚在小学读书的我初次来到我家附近的林觉民故居。那时,三坊七巷·南后街历史文化街区尚未整修,没有如今的繁华与喧闹。故居那三进的院落显得有些落寞:颓圮的风火墙上爬满青苔,明清时期风格的大门朱漆淡褪,青石板小路凹凸地积着雨水,院落的梅花稀疏凋零,泛黄的《与妻书》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里……说到林觉民,就不能不提他那脍炙人口的《与妻书》。在我看来,《与妻书》是和林觉民的名字紧紧联系在

    福建文学 2017年10期2017-10-24

  • 情真、情切、情美
    情,林觉民的《与妻书》陈述的是爱情。读这三篇文章足于让人泪流满面,故称之为三篇泪文。一、文体之比较“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给君主陈述己见的文书。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志”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如《项脊轩志》记录人物事迹,即在项脊轩中发生的事情。“书”是一种书信形式。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如《报任安书》《与朱元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5期2017-06-14

  • 情真、情切、情美 ——《陈情表》《项脊轩志》《与妻书》之比较
    《项脊轩志》《与妻书》之比较王文雄李密的《陈情表》陈述的是孝情,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陈述的是亲情,林觉民的《与妻书》陈述的是爱情。读这三篇文章足于让人泪流满面,故称之为三篇泪文。一、文体之比较“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给君主陈述己见的文书。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志”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如《项脊轩志》记录人物事迹,即在项脊轩中发生的事情。“书”是一种书信形式

    中学语文 2017年15期2017-01-29

  • 右起第二位
    是林觉民写 《与妻书》时的心情。齐豫的 《觉(遥寄林觉民)》:“觉,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写尽林觉民的爱妻意映泣读 《与妻书》的情景。右起第二位,究竟是不是林觉民呢?如果你能看到照片,大概也会跟我一样,相信他是,并希望他是,因为林觉民早已在我们心里有了一个形象——意志如钢,柔情似水。那个人,担得起。(责任编辑 李爱京)

    同学少年 2016年4期2016-12-25

  • 用词浪漫煽情唐代离婚书
    着不少唐人的“放妻书”(离婚证书),基本内容如下:盖说夫妻之缘,伉俪情深,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幽怀合卺之欢。凡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三载结缘,则夫妇相和;三年有怨,则来仇隙。若结缘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故来相对。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以求一别,物色书之,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

    中外文摘 2016年15期2016-08-29

  • 浅论唐代敦煌地区的婚姻文化
    将离婚书称为“放妻书”。放妻书只是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离婚书的通称,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放妻书都是丈夫放妻子回归娘家。当时社会绝大多数都是妻从夫居,离婚时都是妻子离开家,因此离婚书称为放妻书;也有少数夫妻是夫从妻居的,他们离婚虽然是丈夫离开家,但离婚书也称为放妻书,是以放妻之名,行放夫之实。结合放妻书样文可以看一下放妻书所反映出来的敦煌地区离婚时的一些情况。如S.6537v放妻书样文:1.盖闻夫妇之礼,是宿世之因,累(劫)2.共修。今得缘会,一从结契,要尽百年。如

    文学教育 2016年24期2016-04-03

  • 大唐『放妻书
    ◎ 新浪大唐『放妻书』◎ 新浪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一批唐代文献,里面保存着不少唐人的“放妻书”(离婚证书),部分内容如下: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以求一别,物色书之,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于时某年某月某日某乡谨立此书比起现在离婚的水火不相容,唐代《放妻书》语气温柔、遣词风雅。离婚就

    爱你 2015年13期2015-11-15

  • 大唐“放妻书”,当今“鸳鸯镜”
    着不少唐人的“放妻书”(离婚证书),用词浪漫、煽情。“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蛾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如此嘉言美句,哪里看得出是离婚证书?然而“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以求一别”,确属离婚。唐人的浪漫、洒脱、人性穿过斑驳的“放妻书”,散发出诱人的暗香。这些留存的“放妻书”,姓名各异,字体不同,但存在大致的“模版”:先是追述姻缘,怀想恩爱,回忆夫妻相识的曼妙时光,再诉离婚的缘由,最后为即将离去的妻子送去

    求学·素材版 2015年6期2015-06-23

  • 妻书(节选)
    。)【赏析】《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 月24日晚写给爱妻陈意映的。本版节选的部分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对国的热望与对家的眷恋,相互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虽然已时隔百年,但文句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4年37期2014-11-03

  • 赵静沛:不要外在的修饰和渲染
    《建国大业》《与妻书》等。我喜欢色彩明朗设计简单的服装,我衣橱里的服装都是很容易搭配的款式,风格基本上偏向于清新靓丽。像叛逆感浓重的服装风格我是不会去尝试的。真我风格就是最纯净的状态,没有外在的修饰和渲染;我的真我风格就是身着一件宽松舒适的上衣脚踩一双球鞋。时尚流行风尚每分每秒都在变化,只有确立了自己的风格便签才可以站住脚。失误&体会我曾有过穿衣风格的失误,体会就是不是所有流行元素都适合自己,“混搭”是一项很有难度系数的搭配,如果搭配不当不仅无法突显时尚感

    小资CHIC!ELEGANCE 2014年15期2014-09-27

  • 探析唐代的离婚制度
    料记载了若干“放妻书”或“放弃书”,放妻书不同于休书,大约是和离的凭证。敦煌文书的记载列举如下:放妻书:盖说夫妇之缘,恩重义深……结誓幽远。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年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姻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既以二人不同,难归一志……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结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自欢喜。这种和离既表达了解怨释结的愿望,又均有对女方的祝辞,体现了一个和字。敦煌遗书中有十余件放妻书,个别作

    黑龙江史志 2013年5期2013-08-15

  •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虚词“与”字的用法和意义
    无言矣。 (《与妻书》)。(2)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3)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与尹师鲁第一书》)谓语“无言”朝向的对象即为“与”后的宾语。“与何人”即为谓语“说”朝向的对象。“与安道”即为谓语“言”朝向的对象。(四)引进主语进行比较的对象,这时可译为“和”“同”“跟”等。 如:(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过秦论》)(2)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张中丞传〉后叙》)。(3

    文教资料 2012年8期2012-08-15

  •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
    。而像这样的“放妻书”也不止一份,我们在网上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版本的“放妻协议”,有双方不合的,有谴责妻子的,还有妻子主动提出的,还有一种就是夫死可以任意改嫁的。而大部分观点认为敦煌出土的“放妻协议”来自唐代。婆婆主动劝媳妇改嫁唐朝的婚姻制度和社会风气真的如此开放吗?据资料显示,唐朝妇女改嫁是比较常见的,在《秋胡》话本中,秋胡几年不归,秋胡母就劝秋胡妻:“不可长守空房,任从改嫁他人。”婆婆竟然主动劝媳妇改嫁。可见唐代属“开放型”社会。唐代的《唐律户婚》规定:

    幸福·悦读 2009年6期2009-09-07

  •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
    。而像这样的“放妻书”也不止一份,我们在网上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版本的“放妻协议”,有双方不合的,有谴责妻子的,还有妻子主动提出的,还有一种就是夫死可以任意改嫁的。而大部分观点认为敦煌出土的“放妻协议”来自唐代。婆婆主动劝媳妇改嫁唐朝的婚姻制度和社会风气真的如此开放吗?据资料显示,唐朝妇女改嫁是比较常见的,在《秋胡》话本中,秋胡几年不归,秋胡母就劝秋胡妻:“不可长守空房,任从改嫁他人。”婆婆竟然主动劝媳妇改嫁。可见唐代属“开放型”社会。唐代的《唐律户婚》规定:

    中外文摘 2009年5期200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