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经

  • 脾经、肾经论治脊柱疾病的思路探析∗
    密切相关的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往往不被足够重视,从而局限了临床治疗的思路。对相关古文献中脾经、肾经与脊柱关系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脾经、肾经都与脊柱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们合用能起到更好的治疗脊柱疾病的作用,同时也是从先后天之本出发,治疗、巩固疾病的体现。1 足太阴脾经与脊柱《黄帝内经》指出:“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3]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生理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以濡养全身,那么脊柱也需要依靠脾运化的气血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西部中医药 2023年2期2023-03-22

  • 基于辨经论治探析脾经在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应用*
    如下所述:一者,脾经循行过咽。经络具有运行周身气血、调和机体阴阳、濡养筋骨关节之功。足太阴脾经“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足太阴之正“上结于咽,贯舌本”,经脉循行所过之处,则是其主治范围之所,故脾经的循行特点决定了脾与咽的密切关系。若脾经气血充盛,则咽部受其庇佑,得其濡养,吞吐有常;若脾经气血失和,经气不足以滋养咽部,各病理产物聚于咽部,则吞吐不利,发为此病。二者,脾经内连脾脏。足太阴脾经入腹属脾络胃,脾脏的功能和作用与咽喉功能的发挥息息相关。脾胃者,气血生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3-01-21

  • 太白穴在灼口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举隅
    治疗为主。舌痛为脾经所主病症,《灵枢·经脉》中提到“是动则病,舌本强……”但《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古代针灸著作所记载足太阴脾经21个腧穴中能够治疗舌痛病症的腧穴甚少。现将太白穴在脾胃湿热型舌痛病治疗中所起的作用介绍如下。患者,女,45岁,2020年11月18日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舌边胀痛、呈阵发性,进食辛辣及说话时症状加重,饮凉水时胀痛感可减轻,发病以来舌体无麻木,味觉无减退。现舌边胀痛,左侧稍重,舌体活动自如,无麻木,舌面无疱疹及溃疡,口中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2期2023-01-06

  • 巧用穴位,疏肝养脾
    太白穴位于足太阴脾经上,是脾经的腧穴(五腧穴之腧穴),脾经的经气在此处渐盛,由此注彼。太白穴更是脾之原穴,脾的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此处,按摩刺激太白穴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供养脾经的经气,起到健脾和胃、理气化湿之效,临床治疗脾虚疾病多会选用此穴。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取穴时找到足大趾与足掌构成的关节,在关节的后下方,足掌、足背交界线的位置能找到一个凹陷,按之有酸胀感,此处即为太白穴。健脾和胃、理气化湿。主治胃痛

    祝您健康 2022年4期2022-04-07

  •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法;择经以胃经、脾经为主;选穴以膝关节周围穴位为主,提倡内外兼治;针刺方法采用提插捻转复合法进针,子午捣臼法行针;在治疗上提倡针药并用;配合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加强医患交流沟通,指导患者自行按摩患侧腿部的手法,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防止复发。【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针药结合;六经辨证;脾经;胃经;名医经验;张唐法张唐法是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湖北中医大师,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1年11期2021-12-04

  • 药为自然
    瓜是什么经?”“脾经!”老师话音刚落,就有队伍答了出来。“葡萄呢?”“心经!”下一个问题刚问出,就又有人喊出了答案。我一邊靠在墙上,一边感念年轻人的活动真激烈。眼看问题一个一个抛出,每个团队都有了一分两分,我们也争点气吧。“忙果是....“脾经!”我大口喘着气,回答出问题,终于得了一分。但即使这样,我们组仍是最后一名。下一轮的抢答开始了,这次是有关五味和五脏的。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蓄势待发的样子,我不禁又害怕起最后一名的滋味。时间不等人,老师已经开始提问了,我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1年3期2021-05-21

  • 脾经、肾经论治脊柱疾病的思路探析*
    密切相关的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往往被忽视,从而局限了临床治疗的思路。通过对相关古文献的梳理,脾经、肾经与脊柱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合用能起到更好的疗效,同时也是从先后天之本出发,体现针灸治未病思想。本文从脾经、肾经与脊柱之间的关系,脾经与肾经两者相关的理论,以及从脾、肾经论治脊柱疾病的临床运用这三个方面入手,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探析,阐述如下。1 足太阴脾经与脊柱《灵枢·经脉》指出:“脾足太阴之脉……属脾,络胃。”[2]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生理功能是

    现代中医药 2021年3期2021-03-26

  • 王檀教授治疗哮病脾经伏火证经验总结
    临床上治疗哮病“脾经伏火”证型具有丰富的经验,本研究对其进行总结分享。1 病名哮病最早表述于《黄帝内经》中,在《内经》中,虽没有明确哮病之病名,但在《阴阳别论》中有:“阴争于内,阳扰于外……使人喘鸣”等的记载。关于哮病的病名,我们最早可于南宋医家王肯堂的《针灸资生经》中见到。自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朱丹溪《丹溪心法》一书起,哮喘开始作为独立的病名出现、成篇。“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为明代医家虞抟首先提出“哮”与“喘”的区别。后世医家在治疗哮病时,多有“哮必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2期2020-12-25

  • 缓解皮肤瘙痒“止痒穴”巧帮忙
    内侧端上3寸,当脾经血海上1寸处取之,左右共两穴。作用:“百”是众多之意;“虫窝”乃致病之虫类寄居之处。本穴属于经外奇穴,由于本穴善治各种虫邪侵袭之病,如直捣百虫之窝,故如此命名。具有祛风活血、驱虫止痒之功效,可治疗各种各样的皮肤瘙痒症状。操作:用拇指指腹分别按揉左右百虫窝各200~300下,以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宜,每天按揉3~5次。血海穴位置: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作用:本穴为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故名“血海

    养生月刊 2020年12期2020-12-04

  • 认准四个“排湿口”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有排渗脾湿的功效,是常用的“祛湿大穴”。按摩方法:以拇指点按为主,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10~15分钟。丰隆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主治脾经及胃经的疾病,有沉降胃浊、化痰湿的功效,是“祛湿化痰大穴”。按摩方法:以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持续5~10分钟为宜。大

    金秋 2020年12期2020-10-21

  •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血海穴屬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要穴,按摩该穴位可起到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的功效。同时,按摩此穴对内分泌、生殖、心血管、植物神经系统等疾患均有调节作用。取穴:坐在椅子上,将双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按摩方法:端正蹲坐,足跟落地,腰脊挺拔,胸部挺直。两手十指放于膝上,食指尖点按膝盖正中,大拇指按腿内侧血海处(大拇指按压血海时,即有敏感、发酸的感觉)。此时将两目闭合如眠,并均匀地做腹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9年10期2019-11-11

  • 当归龙眼大枣汤助睡眠
    性温,入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养心安神、调经止痛的作用。龙眼肉味甘,性平,归心、脾经,为心脾要药,能滋生心血、脾血,兼能补益心脾之气。大枣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猪肉能补肾滋阴、养血润燥、益气、消肿。这些药材食材合用有很好的补益心脾、安神助眠的功效。但应注意的是,本方更适用于面色少华、四肢倦怠等虚证患者;若是外感或实证情况,还应辨证应用。若失眠多梦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工作,需要去正规医院确定病因,进行规范治疗,避免失治误治。

    百姓生活 2019年9期2019-09-03

  • 定时按摩“止痒穴”缓解瘙痒
    穴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有“血之海”的意思,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两寸。此穴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祛风的作用。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位于内踝尖上约四指宽的位置。此穴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太溪穴太溪穴是肾经上的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此穴具有补水的作用。如果觉得太溪穴位置不好找,可以用涌泉穴来替代,它也属于肾经上穴位,位于足底脚心。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涌泉穴的时候,必

    保健与生活 2019年2期2019-08-01

  • 小穴位 大健康——血海:治疗皮肤瘙痒的“润肤霜”
    膝盖的上头,少阴脾经从足走头,气血到这里逐渐旺盛。而脾胃生成的气血也汇聚到这里,就好像海纳百川一样,到这里一起汇合。所以说血海是汇聚气血的海洋。脾和血的关系很密切,古人说“缘何血海动波澜,统摄无权血妄行。”意思就是说脾经统血的功能如果出现问题的话,气血就会乱走。这时候呢,就要刺激血海穴來引血归源,让气血的循行走向正常的轨道。所以,血海穴治疗的疾病和血有很大的关系。在生活中见得最多的就是皮肤瘙痒,比如湿疹引起的瘙痒。临床上很常见,很多人把皮肤抓得血痕斑斑,逼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9年3期2019-03-08

  • 早餐为何很重要
    。9 点以后就是脾经当令了,脾经能够通过运化把食物变成精血,然后输送到五脏去。中医讲“胃喜温恶寒”。从经络的角度讲,十二经中足阳明胃经属胃,是一条阳经,因而早餐进食温热的食物,对提振胃气、补充阳气很有好处,不仅养胃,也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如果长期不吃早餐,使水谷精微不能够及时补给,会影响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而出现“脾胃虚弱,百病由生”的弊端,罹患胃炎、胃溃疡、胆结石、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还能导致肥胖、月

    中老年保健 2019年10期2019-01-13

  • 养颜不如养脾
    来进行调养。拍打脾经 每日的巳时,即上午9~11时,是脾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老人每日可以在这个时段,沿经络走向敲打、按摩脾经,以激发和调动经气,调养脾脏来养颜。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背内侧上行,上行沿小腿、大腿内侧进入腹部。一般来讲,足背内侧至大腿内侧是最适合敲打的脾经循行部位。穴位按摩分几步同时,老人在日常也可以自行按摩足太阴脾经上具有健脾、养血功能的穴位,如三阴交穴、血海穴、足三里穴、天枢穴。三阴交穴 位于内踝尖上约4横指宽度,在胫骨内侧缘后方,有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8年7期2018-08-10

  • 补益心脾,摆脱浅眠好入睡
    以通过按摩心经及脾经的穴位来助眠。中药补气血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浅眠的中药有天王补心丸、补中益气丸或归脾丸加减等。天王补心丸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功效,主治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等;补中益气丸具有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等;而归脾丸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治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所致的心悸怔仲、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昏头晕等。乔志强建议,有浅眠问题的老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上药物,可益气

    家庭医药 2018年20期2018-01-30

  •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足的营养和食物,脾经才能好好工作。要是胃里啥也没有,脾经就成了不能做饭的巧妇,没有办法输送能量了。长此以往,就造成了脾虚。脾虚的人常常会头晕、浑身乏力,甚至成为懒癌患者——厕所就在离办公室20米的地方,不到快要尿裤子了也懒得去;每次想喝水,但想到还要站起来,于是就算了……很多人还会犯困,明明才上午9点多钟,困得死去活來。这种状况一般持续到11点脾经下班的时候就好转了,可是这时候也到了该吃午饭的时间。所以,以后企业招聘时先别急着问学历了,问问脾虚不虚才是正事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8期2017-12-09

  •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别私藏,给朋友们都看看!
    泥鳅 甘,平 入脾经鳗鱼 甘,平 入脾、胃经黄花鱼 甘,平 入胃、肾经带鱼 甘,平 入脾、胃经鱼翅 甘,平 入脾、肾经蛤、蚌 咸、寒 入肝、胃经蛏子 咸、寒 入脾、胃经蚬子 咸、寒 入脾、胃经蚶子 甘,平,微温 入心、脾经田螺 甘、咸,寒 入膀胱经牡蠣肉 甘、咸,微寒 入肝、肾经贝类 咸,平 入肝、肾、脾经鲍鱼 甘、咸,平 入肝、肾经虾 甘、咸,温 入脾、肾经蟹 咸、寒 入胃经海蜇 咸,平 入肝、肾经鳖龟 甘、酸、咸,平 入肾经田鸡(青蛙) 甘,平 入膀胱

    问健康画报 2017年1期2017-07-01

  • 足太阴脾经—强大的后备力量
    杨力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11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内侧面,10个穴位分布在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足太阴脾经是阴气最盛的经络,所有本经络穴善于对里寒里虚发挥效用。它的循行路线是:在体内,属脾、络胃,并与心及舌根相连。在体表,由足大趾沿下肢内侧(由中部转向前部)、腹部、胸部,止于侧胸部,本经有病时,主要有胃痛、呕吐、肠炎、腹胀、噫气、黄疸、水肿、自觉身体沉重、行动困难、不能平卧、舌痛、舌根强直、小便不通等症状和病症,以及在本经循行部位的局部症状患足太阴

    科学养生 2017年5期2017-05-15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腹泻型和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针灸使用规律
    发现胃经—任脉—脾经的为最常见的经脉组合,腧穴以足三里—天枢—太冲为主要关联群。聚类分析经脉主要分成2个核心聚类群,2个核心群组,腧穴则可以分成5个聚类群,5个核心群组。而C-IBS的研究则主要以悬灸为主,胃经、膀胱经的腧穴应用最多,如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关联性分析发现经脉组合与D-IBS相同,也是胃经—任脉—脾经组合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而腧穴则是以足三里—天枢的配伍最为常见。聚类分析则发现经脉、腧穴均可以分成2个核心聚类群,2个核心群组。结论:

    世界中医药 2017年3期2017-04-27

  • 胃口不好,推推“脾经
    些症状时可以推推脾经如果宝宝出现食欲减退、神疲懒言、肢体倦怠、食后腹胀、大便溏泄表现,多半是脾虚引起的,这个时候可以尝试推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末端螺纹面,是小儿推拿五经穴之一,补脾经有健脾助运,补益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的作用,还能提高宝宝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有研究表明推脾经可以使宝宝唾液淀粉酶活性明显提高,从而可以促进消化能力。推脾经的手法目前穴位定位在推拿界存在分歧:一者为拇指末节螺纹面,一者为拇指桡侧从指尖至指根,目前推拿界兼而用之,均被认

    亲子 2016年12期2017-02-06

  • 调好脾经身体棒
    脾的功能就是通过脾经及其穴位来表现。通过诊察、针灸或按摩脾经及其穴位,能调节和维护脾的功能。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沿足内侧缘循行,过内踝前缘上行入腹,止于大包穴。脾经上分布着21个穴位。在上午9-11点(巳时)期间,气血充盈脾经,此时调理脾经效果显著。掌握了脾经的循行路线和特点,我们平时可以在脾经上寻按,查找皮下结节或压痛点,针对性地进行揉按或艾灸,即可疏通脾经,增强脾的功能。只有脾经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脾才能发挥正常阴陵泉的运化功能,维持人体的气

    中老年健康 2016年11期2017-02-05

  • 最方便的健身
    足太阴脾经的拉伸足太阴脾经上有21个穴位: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足太阴脾经主要循行在胸腹部及下肢内侧,即从足走到头。它从大脚趾末端开始,沿大脚趾内侧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经踝骨,向上沿内踝前边,上至小腿内侧;然后沿小腿内侧的骨头,与肝经相交,在肝经之前循行,上膝股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再通过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其分支从胃部分出,

    中老年健康 2016年10期2016-11-19

  • 常推脾经孩子不挑食
    泻等,可以试试推脾经,根据不同的手法,可分为补脾经和清脾经脾经在拇指的螺纹面,补脾经时,可用左手握住孩子的手,用右手拇指在螺纹面旋推,也可以微屈孩子拇指,沿拇指桡侧面从指尖推到指根100~300次。若将孩子拇指伸直,自拇指尖螺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则谓“清脾经”(与补脾经的位置不同)。根据小儿“脾常不足”的特点,一般多用补法,少用清法;如果孩子出现积食等情况,也可以适当清脾经。endprint

    饮食科学 2016年10期2016-11-19

  • 十二时辰养生之巳时
    至11点,足太阴脾经当令,脾经旺。食物于辰时经过胃的消化之后,其精华要运输到全身各处,以供给身体所需,脾承担起了运输大队长的职责。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巳时脾经所主之时,也正是气血生成的最关键时刻。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脾虚?中医学认为,“脾主全身之肌肉”,“久坐伤肉”,伤肉就是伤脾。生活中我们常见这样一种人,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其实并不是他懒,而是脾虚。脾的运化功能弱,以致肌肉无力,总是感觉累。对于久坐族而言,由于肌肉得不到锻炼引起的脾虚状况

    侨园 2016年6期2016-10-22

  • 祛湿按摩,认准四个“排湿口”
    陵泉穴是属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有排渗脾湿的功效,是常用的“祛湿大穴”。按摩方法:以拇指点按为主,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10~15分钟。丰隆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主治脾经及胃经的疾病,有沉降胃浊、化痰湿的功效,是“祛湿化痰大穴”。按摩方法:以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

    恋爱婚姻家庭 2016年24期2016-09-10

  • 祛湿按摩,认准四个“排湿口”
    陵泉穴是属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有排渗脾湿的功效,是常用的“祛湿大穴”。按摩方法:以拇指点按为主,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10~15分钟。丰隆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主治脾经及胃经的疾病,有沉降胃浊、化痰湿的功效,是“祛湿化痰大穴”。按摩方法:以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6年8期2016-08-23

  • 手到病除
    灵枢·经脉》,是脾经中的主要穴位之一。通常来说,在肺癌病人的大包穴周围有一些包块。常按摩这处穴位有利于清除穴位内部的瘀血,消除包块,调理肺气,对肺部具有改善和养护功能。另外,还有人晚上睡觉总是睡不安稳,总在似睡非睡间,而白天全身疲软,四肢乏力,提不起任何精神,只要能坚持按压此穴位,也能使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取穴技巧】正坐或仰卧,右手五指并拢,指尖朝上,中指指尖放于左腋窝下中下线处,则手腕横线外缘所对的位置即是该穴。【功用】 通络健脾、理气安神。【伍配治病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6年2期2016-03-21

  • 按摩三角区强壮男人身体
    的两个终点是属于脾经的冲门穴,这个三角形下置的顶点就是任脉的会阴穴。别看这里范围不大,却是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肝经等五大经脉汇聚的部位。适度按摩“金三角”不仅有助于保持经脉通畅,还能缓解慢性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等男性常见病的症状。按摩手法很简单:每晚临睡前,可以从曲骨穴开始,然后以双手拇指指腹沿直线向外到腹股沟处,这便是冲门穴;之后沿腹股沟往下约两寸,有脉搏跳跃处,这是肝经的急脉穴;最后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按摩阴囊下的会阴穴。按摩前先用手掌在小腹部旋转

    新传奇 2016年28期2016-02-06

  • 多按五穴位可增强性功能
    名思义,是肝经、脾经、肾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三阴交穴本身属于脾经,位于胫骨内侧、脚内踝上约10厘米处。针灸该穴主治遗精、阳痿、阴茎痛、小便不利、睾丸缩腹等,是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因此,经常用手指按摩此穴可增强男子性功能。刺激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属于足少阴肾经。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洗脚,以及用手指按压该穴,或放一条小圆木棍,赤脚踏上反复滚动等,都可刺激该穴,有助于性功能。刺激筑宾穴筑宾穴位于三阴交穴后上方约2寸、小腿肚内侧,属足少阴肾经,按摩

    新传奇 2016年2期2016-02-05

  • 养肝护肾,找『仨老太』
    头后下方凹陷处。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补肾的“老太太”——太溪在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这个穴位上有动脉可见,溪乃水流之处,有动脉则水之形见,所以这个穴就被称作太溪。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肾有藏精主生殖的功能,每次点按与温灸各五至十分钟有滋肾阴、补肾气、温肾阳之功效,相当于吃了几颗六味地黄丸。

    恋爱婚姻家庭 2015年36期2015-09-22

  • 三阴交穴 活血养颜通肾脾 通调冲任祛湿邪
    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3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所以叫做“三阴交”。这个穴位通足部的3条阴经,所以,与肝、脾、肾3脏及3经有关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用这个穴位进行调节。又因为这3条经络与生殖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又是妇科及男科要穴。三阴交穴位置归经:足太阴脾经。解剖结构:深层的血管主要是大隐静脉、胫后动脉和胫后静脉;而神经主要是小腿内侧皮神经和胫神经。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內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快速取穴法:在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4横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中老年健康 2015年6期2015-05-30

  • 养肝护肾,找“仨老太”
    头后下方凹陷处。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补肾的“老太太”——太溪在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这个穴位上有动脉可见,溪乃水流之处,有动脉则水之形见,所以这个穴就被称作太溪。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肾有藏精主生殖的功能,每次点按与温灸各五至十分钟有滋肾阴、补肾气、温肾阳之功效,相当于吃了几颗六味地黄丸。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5年12期2015-05-14

  • 肺像我们的母亲
    上午9点到11点脾经当令的时候,把半斤生姜去皮拍碎,跟水一起煮。煮好后盛一碗出来,余下的生姜水倒入泡脚桶中,稍凉时,泡脚30分钟,水要没过脚踝以上。另外,在泡脚的同时,把留下的那一碗生姜水趁热喝下去。她回去后就照此法做了,不一会儿,就出了一身大汗,但我不准她扇扇子,好让汗痛快地流出去。我还告诉她放上节奏激烈的金行鼓曲《将军令》,让金行音乐和生姜水一起调动她体内的肺金之气,合力驱走体内的寒气。以往,她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每次都要吃半个月的药,但这次我只用了最普

    爱你 2015年6期2015-04-20

  • 有关《金匮要略》脾中风若干问题的思考
    理;脾中风病理;脾经表证;方药举隅脾中风条论出自于《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其曰:“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瞤瞤而短气。”与《素问·风论》中所载的“脾风”有一定的联系,而《金匮要略》以内伤为主。《金匮要略》所论脾中风条文过于简略,后世医家对此亦莫衷一是,鲜有发挥。本着重新审视和探析脾中风理论的目的,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不妥之处恳望同道斧正。1 脾脏生理脾居中央,属太阴湿土,脾主运化水湿,喜燥恶湿。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中医研究 2015年5期2015-01-23

  • 女性养生常按三阴交
    的功能。三阴交是脾经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从脚部内侧的脚踝往上4指宽处,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三阴”指足部的三条阴经,即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三条阴经在这里交相会合,所以称为三阴交。按摩三阴交穴,可同时调理这三条经络的气血。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的源泉,是后天之本;肝主藏血。三经气血调和,则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女性经常按摩三阴交穴,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因为三阴交穴又被称为妇科病的通治要穴,无论妇科问题发生在附件、子宫、卵

    家庭医学 2014年7期2014-09-11

  • 常捏小腿可健胃
    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故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对膝以下的远端穴位除有局部治疗作用外,尚可治疗经络所系之脏器的病痛。足太阴脾经与胃相联,故而按捏此处可能治疗胃之疾患。每天捏一捏小腿肚部位: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 (腓肠肌内侧缘)。方法: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自上而下按捏,再自下而上按捏。一般以各15~30次为宜。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每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1期2014-02-06

  • 胖瘦有因,根在脾脏
    的必选穴。太白是脾经的输穴,阴经上的输穴是治疗脾病的特效穴位,太白又是脾经原穴,跟三焦有紧密的联系,三焦畅,则水道通,且该穴性属土,按压此穴可起到以土制水的效果。巳时,脾经当令,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其性属水,是脾经治理水患的特定穴,此时配合太白穴按压阴陵泉,对治疗水湿过甚的少食而肥者再合适不过。“多食而瘦”者则常见于脾胃不足,或久病体虚的人,可在巳时按压大都穴和三阴交穴。大都穴是脾经上的荥穴,其性属火,脾属土,在脾经当令之时按压大都穴,对补益脾脏就会起到很

    中华养生保健 2013年9期2013-10-15

  • 懒人的碰碰保养法
    就是。这个穴位是脾经的原穴,一定要注意,每条经络只有一个原穴,所谓原穴就是脏腑原气流注的穴位,是每条经络原动力的开关。而脾经的这个原穴更不简单,我们都知道,脾经是一条大经,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就像一个老妈子,把营养化成奶水抚养五脏六腑,所以脾胃健康是好身体的保障。然而现代人摄入了太多高热量的食物后,却懒得运动,这就给脾胃增加了压力。如果你近期出现一些胃口上的不适,就要抓紧时间去打通太白穴了。其实,方法很简单,不管是舒舒服服地坐着还是躺着,只要把腿伸直,脚跟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0年10期2010-05-14

  • 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脾虚湿盛型肥胖症研究
    午流注时辰原则,脾经气血流注旺于巳时(9点 ~11点),因此可在脾经当值的时辰选取脾经穴位进行针刺,此时脾经气血旺盛,选择此时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起到健脾助运、祛除痰湿的作用。4 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特点突出“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子午流注纳支法是古人以“天人相应”的理论为基础,并以时间概念为先决条件,结合自然界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与人体经脉气血的周流相配合,推演出经脉盛衰和腧穴开阖规律,并运用此流注规律进行针灸治疗,它认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与人体自身的变化规律是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4期2010-04-13

  • 《灵兰秘典论》的五脏解读(四)
    也会伤害脾。常见脾经病及其中医对治脾病的浅证表现,首先是“舌本强”,即舌头不灵活。因为脾经在循行的路线上,是沿着咽喉上来的,然后“连舌本散舌下”,即最张散于舌下。假如舌头不灵活、僵硬,就可以考虑是不是由于脾经的问题造成的。其次,浅证会表现为“食则呕”,即一吃饭就往外吐,这个象也是脾经不运化的一个表现。再次,会表现为“胃脘痛”,“腹胀善噫”,即胃痛,肚子里老是有腹胀的感觉,并且不断地从那儿打嗝。如果有人得这样的病,如何能舒服一点?《黄帝内经》中说“得后与气,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09年1期200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