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耻

  • 脑卒中患者病耻感测评量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为主[2-3]。病耻感这一概念最早由外国学者Stigma提出,指患者由于自身疾病所产生的强烈心理应激反应,与偏见、刻板印象或歧视有关的不被社会完全接受的羞耻体验[4-5]。Zhu等[5]指出,脑卒中患者对其身体损伤接受水平低且持续损伤时通常表现出更严重的病耻感,进一步使负性情绪、治疗负担加重和生活质量降低。国内鲜有研究者提出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多以参考国外为主。故本文以国内外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为参考,总结量表具体内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合理选择测评量表,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21期2023-12-19

  • 寻常型银屑病病人病耻感研究进展
    身心受困[2]。病耻感是指因罹患疾病感到耻辱的内心感受,是临床病人常见的负性心理体验[3]。寻常型银屑病病人不仅饱受皮肤瘙痒、疼痛等痛苦感受,还承受着因皮肤损伤而带来的病耻感,导致病人负性情绪严重,生活质量普遍较差。为缓解寻常型银屑病病人病耻感、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重返社会,对寻常型银屑病病人病耻感现状、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促进病人社会心理健康。1 寻常型银屑病病耻感评估工具1.1 银屑病病人病耻感体验问卷(

    循证护理 2023年21期2023-12-01

  • 口腔癌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
    这些都是引发患者病耻感体验的高危因素,因此,病耻感在口腔癌患者中普遍存在[4]。病耻感是指个体因患有某种疾病而出现异于他人的特征,公众对此产生负面认识,个体将这些负面认识内化而形成的自卑、羞耻的心理体验,给患者带来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然而口腔癌患者在寻求帮助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孤立和病耻感,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与关注。本研究将对口腔癌患者病耻感的产生来源、现状水平、影响因素、病耻感对口腔癌患者的影响以及病耻感的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口腔癌患者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10期2023-09-02

  • 癫痫病耻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心理合并症,包括病耻感[4]。来自欧洲的调查表明,超过56%的癫痫病人表示自己曾有过病耻感[5],这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6]。本综述旨在了解国内外有关癫痫病耻感的研究现状,提高公众和医护人员对癫痫病耻感的关注度,为临床开展减轻癫痫病耻感的干预措施提供思路,以提高癫痫病人和照顾者的生活质量。1 癫痫病耻感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1.1 癫痫病耻感的概念、特点 病耻感一词来源于西方单词“stigma”,意思是污名化、耻辱化,在我国通常译为病耻感、羞

    全科护理 2023年15期2023-08-24

  • 慢性疾病人群病耻感及干预的研究进展测试题(单选题)
    者更不容易产生“病耻感”的体验A. 急性疼痛患者 B. 艾滋病患者C. 精神疾病患者 D. 恶性肿瘤患者2. 下列关于慢性病人群及其病耻感体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部分慢性疾病患者耻于谈论自己的疾病状况B. 病耻感会对患者情绪造成负面影响C. 病耻感能够促进患者对疾病康复的感知D. 病耻感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3. 英文中病耻感“stigma”一词的原意是A. 傲慢 B. 攻击 C. 烙印 D. 区别4.最早从心理学角度对病耻感的概念进行阐述的学

    上海护理 2023年5期2023-08-08

  • 为何我的悲伤难以启齿
    治疗的原因,发现病耻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精神障碍病耻感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精神障碍病耻感指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边缘化和刻板印象,研究者們区分了精神障碍病耻感的不同类型,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公众病耻感,也称公众污名化,指社会公众对精神障碍患者持有的偏见、消极态度或刻板印象。比如认为精神障碍患者会给他人带来危险,对精神障碍患者带有恐惧心理并伴随排斥行为;比如认为精神障碍患者心智不健全,应该给予特殊照顾等。感知病耻感,指个体对他人消极态度和看法的预期感受。具体

    心理与健康 2023年7期2023-07-12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弹性对病耻感与家庭功能间的中介效应观察
    负担[1-2]。病耻感是一种因疾病产生的不良心理,可促使个体认为自身在他人眼里丧失社会价值或社会信誉。相关研究显示[3],精神疾病患者常伴有较高病耻感,使得心理负担增大,影响病情控制稳定性。家庭功能为心理保护因子,家人的关爱支持能够为患者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从而改善个人心理健康。心理弹性则是一种主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后的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状态,具有一定伸缩空间,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则越能够适应应激源带来的刺激[4-5]。而心理弹性与BD患者病耻感及家庭功能间的相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9期2023-05-11

  • 脑卒中病人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的羞耻体验被称为病耻感[3]。研究证实,采用认知行为、综合护理、叙事护理、同伴支持、丰富环境训练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病人病耻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4-7]。病耻感是影响病人康复结局的重要因素,其可延误病人最佳治疗期,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8]。脑卒中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9],且容易被人们所忽视[10]。病耻感评估工具不一,尚未形成标准的评价工具。而测评工具作为临床工作者早期识别病耻感的关键依据,开发一种准确、及时、有效的脑卒中评估工具刻不容

    全科护理 2023年7期2023-04-05

  • 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研究
    持续增加[2]。病耻感是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主要指因患某种特殊疾病而产生的内在羞耻感,源于拥有社会不期望或不光彩的特征而降低了其社会地位[3]。艾滋病的特殊性使患病者的病耻感比普通患者更加明显,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社交及日常生活,因疾病的特殊性而难以启齿,常产生强烈的自卑、自暴自弃、羞耻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该群体不仅身心不断遭受巨大伤害,且日常生活也受到困扰,患者会因为疾病的特殊性而怯于交友。求职时可能会因自己是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黑龙江科学 2023年2期2023-04-05

  • 心理弹性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患者病耻感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
    出现一定程度感知病耻感。病耻感为负性情感体验的一种,包括内在病耻感、实际病耻感以及感知病耻感,被视为与群体身份人员或者特殊疾病、行为以及外表等密切相关,如艾滋病、同性恋或者躯体残疾等[4]。高水平的病耻感不仅不利于患者康复,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美国心理学会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在面对逆境、创伤、威胁等情况时所表现出的良好适应过程[5]。目前,已经有研究分析了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弹性与病耻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病耻感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6-7],不过有关牙列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4期2023-02-27

  • 艾滋病患者反刍思维在病耻感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
    作的开展[2]。病耻感是患者表现的一种负面情绪,是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内心耻辱体验,其往往与自我污名化有关。患者病耻感水平越高,其对负性情绪的调节能力越低,抗争疾病的信念感越弱,自杀意念越强烈[3]。反刍思维是患者经历负性事件后,其对负性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进行反复、被动思考[4]。反刍思维是影响患者应激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其在病耻感、自杀意念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反刍思维水平较高的患者,其抗争疾病的信心较强,对疾病相关治疗的配合度较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22期2022-12-15

  •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案,但部分患者病耻感较强,认为自身不存在疾病,从而治疗依从性低,整体干预效果不佳[3-4]。病耻感是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羞耻感及遭受外界歧视的耻辱体验,高水平的病耻感可能会使患者采取逃避、放弃等消极措施,影响正常社会交往与治疗[5]。同时,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病耻感高水平会加重相关临床症状,降低生活质量[6]。鉴于此,本研究重点分析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1 年4 月于湛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33期2022-12-11

  • 乳腺癌患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严重的羞耻心,即病耻感[6-7]。目前,国外针对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较多,而国内病耻感方面研究多集中在精神疾病和肺癌、艾滋病等方面[8-9],对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研究相对较少。如患者长时间处于病耻感易导致患者产生心理、人格障碍,严重影响其家庭生活、工作等[6-7]。故采取准确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其心理负担,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尤为重要,而有效地评估乳腺癌患者病耻感水平,是制定有效干预措施的依据和基础。因此,本研究对病耻感的概念和内涵及病耻感对乳腺癌患者

    现代临床护理 2022年2期2022-11-21

  • 河南省部分农村社区居家脑卒中患者病耻感及影响因素研究
    象的羞耻表现,即病耻感。病耻感主要有三种[3]:感知病耻感、实际病耻感和内在病耻感。感知病耻感是指患者感知到他人贬低或歧视患此病的严重程度;实际病耻感是指患者因某种疾病而遭受过被他人歧视或不公平的经历;内在病耻感是患者将那些负面认知、信念和经历整合内化后的结果。病耻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依从性,造成自理能力下降,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导致卒中后适应不良[4],影响总体生命质量。目前关于脑卒中患者的病耻感调查主要集中在住院患者,针对农村社区居家调查较少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2期2022-10-29

  •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
    抑郁症状,叫做“病耻感”。所谓“病耻感”,顾名思义就是因有病而感到羞耻,是社会大众对某种疾病的负面评价和反应,以及患者本人由此内生的自我罪恶感、恐惧、丧失自尊等负性感受。病耻感源于希腊语,原意为“烙印”,是指一种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可感知的被排斥、拒绝、责备、歧视或贬低的内心耻辱体验。医学上所称的“病耻感”,原本是指精神疾病患者所表现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又称“污名感受”,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但实际上,病耻感不仅存在于精神疾病领域,很多疾病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病

    食品与健康 2022年5期2022-05-23

  • 结核病患者病耻感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1]。结核病相关病耻感(以下简称“病耻感”)是结核病患者面临的常见心理问题。由于结核病具有一定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往往会害怕他人知晓自己病情后受到歧视和偏见,或者被社会排斥和隔离[2-3],从而容易产生病耻感,而病耻感又会使结核病患者倾向于隐藏自身的患病和治疗情况,从而耽误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以及康复[4-5]。我国结核病相关病耻感患病率达45.3%[6],病耻感问题给结核病防控工作带来重大挑战。有研究对我国山东省等地区结核病患者的病耻感展开调查,发现家庭功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2年2期2022-04-27

  • 孤独症患儿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负担加重[4]。病耻感最早是由国外社会学家提出,定义为玷污某人的名誉,后扩展到适用于其它亲密的关系,称为“连带病耻感”。患儿主要照顾者可因患儿的原因而受到社会排斥、歧视,研究表明,孤独症患儿主要照顾者普遍存在病耻感[5]。本研究对118名孤独症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了解其连带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借鉴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我院治疗的118名孤独症患儿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

    临床护理杂志 2022年1期2022-03-09

  • 学龄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病耻感现状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分析
    都 610041病耻感是个体表现的一种负性情绪,可使患者出现情绪消极,受到排斥,社交孤立,甚至自我贬低、逃避社会的现象,可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功能康复[1]。学龄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因常见下肢不等长、跛行、鸭步等,使其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受到孤立及歧视,很少与人交流,常出现高水平病耻感[2-3]。研究指出,高水平病耻感可导致患儿出现屈服接受,自卑心理严重,不利于学龄期患儿身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6期2022-01-19

  • 孤独症儿童父母连带病耻感研究现状
    SD儿童父母连带病耻感的研究较少,本综述的目的是介绍国内外ASD儿童父母连带病耻感的研究现状,为今后国内开展ASD儿童父母连带病耻感调查及实施干预措施提供借鉴依据。1 连带病耻感的概念1963 年,美国社会学家Goffman[4]首先提出了病耻感的定义:病耻感是一种社会耻辱的标志,可导致个体名誉受损和遭到社会排斥。病耻感不仅会影响带有耻辱特性的个体,还会扩展到与其有关联的人,如家庭成员、照顾者、朋友甚至服务提供者。2008年,Mak等[5]将与患者有关联的

    天津护理 2021年2期2021-12-05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应激量表中文版信度和效度研究☆
    与精神障碍有关的病耻感和歧视具有文化上的普适性[1-2],并给精神障碍患者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阻碍寻求医疗帮助、就业和结婚等[2]。因此,病耻感和歧视成为公共精神卫生服务中的持续挑战[3]。以往与病耻感相关的研究多见于高收入国家(high-income countries,HICs)[4],中低收入国家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LMICs)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5-6],尤其缺乏对病耻感相关心理评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1年6期2021-09-22

  • 病耻
    朋友告诉我,这叫病耻感。也就是病人因为自己的疾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因病而羞,因病而耻,因病而卑,这是病耻感的几个特征。最容易产生病耻感的,是精神方面的疾病。一个精神正常的人,也极不愿意别人说自己神经有毛病。可想而知,一个真的在精神上出了點毛病的人,自然就更在意别人的评论了。我有个同事,有家族精神病史,虽然他自己很健康,并没有遗传这个病,但他仍然忌讳这个词,而且特别敏感。一个人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连亲属都跟着有病耻感。除了大脑外,人身上的一些隐秘器官病变了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4期2021-08-11

  • 社会支持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耻感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组成部分[2]。病耻感目前在医学领域主要为一种患者因患病而产生内心耻辱的体验[3]。CHB患者因病情大多具有传染性,较其他慢性病群体更多受到歧视、孤立,因而病耻感的产生可能会更加明显,导致对他人隐瞒病情,害怕甚至拒绝社会交往,不遵医嘱,降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最终影响疾病转归。有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评分均与病耻感有关,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4]。社会支持是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社会支持水平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强[5]。本研究旨在探讨C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5期2021-08-06

  • 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生的耻辱感被称为病耻感[2]。目前,胰岛素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延迟或拒绝胰岛素治疗的心理障碍,即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现象(psych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 PIR)[3]。有研究[4-5]指出,为应对胰岛素注射带来的病耻感,患者倾向于隐瞒自己的病情,导致胰岛素治疗的中断或延误,病耻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障碍因素。但是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的量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

    军事护理 2021年6期2021-07-16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肿瘤化疗患者存在病耻感〔1〕。病耻感是一种因负性经历所致的情感体验,包括羞耻感、被孤立、被指责、被排斥及被标签化等负性情绪体验〔2〕。有研究表明,病耻感会引起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刻板认知、偏见和错误的看法,使其采取逃避社会、保密或缩小交际圈等消极应对行为〔3〕。病耻感是一种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体现,既代表了社会对某些人群的负面认知,同时也表示特殊人群因自身标记而存在的羞耻感体验〔4〕。有研究表明,病耻感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病耻感在重症严重程度上与患者的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9期2021-06-08

  • 病耻
    朋友告诉我,这叫病耻感。也就是病人因为自己的疾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因病而羞,因病而耻,因病而卑,这是病耻感的几个特征。最容易产生病耻感的,是精神方面的疾病。一个精神正常的人,也极不愿意别人说自己神经有毛病。可想而知,一个真的在精神上出了点毛病的人,自然就更在意别人的评论了。我有个同事,有家族精神病史,虽然他自己很健康,并没有遗传这个病,但他仍然忌讳这个词,而且还特别敏感。一个人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连亲属都跟着有病耻感。除了大脑外,人身上的一些隐秘器官病变

    今日文摘 2021年19期2021-05-30

  • 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抑郁症患者病耻感文献计量学分析
    0%[3-5]。病耻感影响抑郁症患者的求助行为,是抑郁症患者接受治疗的主要障碍[6-8]。病耻感是精神疾病患者的一种负性情绪,是内心的耻辱体验[9-10]。44%的抑郁症患者感到羞愧和尴尬,因此很少寻求专业帮助[11-12]。文献计量学是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文献并对某一领域发展做出客观评价[13-14]。目前关于抑郁症病耻感的国内外文献逐年增多,该方向已成为学者们新的研究热点[15-16]。本文分析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相关文献,为研究该领域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8期2021-04-24

  • 2 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问题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3]。 病耻感是患者因为长期罹患某种慢性疾病或严重疾病而产生的羞耻感体验,进而产生心理拒绝、排斥、疏远社会,并产生自我歧视反应,是一种严重的负性情感表现[4]。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需要终身接受药物治疗。 有创性血糖监测、长期用药、糖尿病控制不佳导致截肢、失明等严重并发症,是引起患者病耻感的重要原因[5]。 目前国外已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研究[6-7],但国内则尚未引起广泛重视[2-3]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3期2021-04-23

  • 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关系的研究
    ,形成患者自身的病耻感[2]。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较普遍存在病耻感,但病耻感对患者的治疗、预后、依从性及社会功能均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处于康复期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的关系,以期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一定参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8 例。其中男49 例,女39 例;年龄18~65 岁,平均年龄(39.53±1.36)岁;患者受教育年

    当代医学 2021年11期2021-04-21

  •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来不少研究表明,病耻感(stigma)可引起糖尿病病人焦虑、抑郁等心理负担[2-4],且可进一步影响病人的生理和社会功能,最终导致不良临床结局[5-6]。因此,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准确评估糖尿病病耻感的来源和现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外相关研究发展较早,已编制一系列糖尿病病耻感相关量表,而国内尚处于引进量表和起步阶段。本研究通过构建糖尿病病耻感概念框架对相关评估工具进行全面系统综述和分析,旨在介绍各量表的特点及应用情况,以期为合理选择、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

    全科护理 2021年7期2021-03-12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病耻感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病耻感困扰[3]。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ASD患儿父母病耻感严重影响一个健康家庭功能正常运转和健康社区维护,引起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关注,成为我国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对ASD患者父母病耻感影响因素、测评工具以及干预措施3方面进行综述,旨为探讨符合我国文化背景下ASD儿童父母病耻感的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1 ASD儿童父母病耻感的相关概念病耻感(stigma)又称“污名”,指个体因患某种疾病被贴上标签,遭受歧视,从而产生的一种耻辱体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期2021-01-06

  • 痴呆照顾者病耻感研究进展
    无偿护理[3],病耻感直接影响照顾者与病人的亲密关系及照顾方式,照顾者病耻感的影响不容小觑。积极开展痴呆照顾者病耻感的相关研究,将有助于减少照顾者病耻感和社会孤立感,提高照顾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就国内外痴呆照顾者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痴呆照顾者减轻已存病耻感或防止其进一步加重提供帮助,并为临床工作者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1 痴呆照顾者病耻感的相关概念社会学家Goffman于1963年在针对精神疾病病人的研究首次引入“病耻感”,并

    护理研究 2021年11期2021-01-06

  •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融入社会,而形成病耻感(Stigma)[3,4]。病耻感是决定PD 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且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加重,有病耻感的患者常伴有更严重的疾病程度、更严重的抑郁症状、更多的运动困难及更多的生活质量问题[5]。目前国内外对PD 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6]。本研究旨在调查PD 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改善PD患者身心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19 年3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11期2020-12-01

  • 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病耻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床研究显示,部分病耻感较强的患者康复治疗中依从性以及心理动力大幅降低,阻碍了其回归社会的正常进程。了解病耻感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其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为此,本研究选取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急性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3-5];并发症吞咽障碍,洼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6期2020-09-07

  •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
    这种表现是因为有病耻感,是抑郁的一种表现。病耻感会降低患者的“医从性”所谓“病耻感”,就是因有病而感到羞耻。医学上所称的“病耻感”原本是指精神疾病患者所表现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实际上,病耻感不仅存在于精神疾病领域,而是很多疾病患者都有的心理反应,如患有抑郁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等疾病的患者。病耻感可贯穿于从疾病发现到治疗结束的全过程,會使患者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伤害。病耻感会让患者的“医从性”(就医的愿望和配合程度)降低。患者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20年3期2020-08-20

  • 病耻感“挟持”的心理患者:开口对医生说“我病了”,我真的做不到
    的脚步?那便是“病耻感”。有人说,当个体被贴上标签,当刻板印象、孤立、地位丧失和歧视等这些要素出现时,羞耻感就出现了。而在中国,病耻感影响了很多人的治疗,它会让患者明明出现了精神障碍的症状,却拒绝接受现实,宁可忍受痛苦,也不愿积极治疗。病耻感,到底从何而来社会偏见的影响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初中生出现了强迫症,孩子的母亲为了不留下“案底”,保全孩子和自己的“名声”,便拒绝带孩子去专业的精神卫生中心做检查,宁愿接受不规范的检查和治疗,最终,花费了大量的金钱

    祝您健康 2020年8期2020-08-11

  • 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570311)病耻感(stigma)指因疾病被贴上不好的标签,遭受歧视和区别对待后患者产生的耻辱感[1]。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群体量大。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2]统计,2019年全世界约4.63亿的成年人被诊断为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3%,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1.16亿,患病总人数位居世界首位。糖尿病并发症常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乃至肢体残疾,再加上家庭成员的支持不足以及

    军事护理 2020年7期2020-08-03

  •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抑郁和血糖控制的关系
    0%以上[1]。病耻感是指个体名誉极大地被玷污[2],病耻感分为感知病耻感(Felt Stigma)和实际病耻感(Enacted Stigma),感知病耻感是指患者认为大多数人贬低或歧视患此病的人,实际病耻感是指患者因疾病而遭受他人不公平对待的经历,即受到的歧视。国外已有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病耻感[3-4]。目前国内关于癌症[5]、抑郁[6]的病耻感研究较多,而关于2型糖尿病病耻感的调查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分析

    护理学杂志 2020年12期2020-07-17

  • 成都市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75国外对糖尿病病耻感的研究起步较早,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均对糖尿病病耻感进行了深入研究[1-2],目前我国仅1篇文献对青少年糖尿病的病耻感进行了调查[3]。有研究表明,肺结核等疾病的病耻感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4],但我国针对糖尿病病耻感与抑郁症状相关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5],老年T2DM患者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对成都

    医学与社会 2020年6期2020-07-09

  • 广州市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的常模构建
    加深,关于脑卒中病耻感的研究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朱敏芳等[1]研制了适用于我国文化背景及社会价值观念下的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stroke stigma scale, SSS),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信效度。常模是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量结果时的参照标准[2]。目前关于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的常模未曾可知,影响了量表的推广和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广州市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建立广州市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常模,划分病耻感程度等级,以

    军事护理 2020年4期2020-06-24

  • 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病耻感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
    75%[1]。而病耻感指的是精神疾病患者及其相关人员如患者照顾者,因精神疾病所致羞耻感和社会公众对他们采取的歧视及排斥态度,分为感知病耻感和实际病耻感,通常照顾者以感知病耻感研究为主[2]。由于主要照顾者往往在患者的生活起居及疾病治疗的过程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他的病耻感及情绪问题往往没有被引起公众足够的重视。本文就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病耻感影响因素及相关性进行研究。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6 年12 月至2018 年6 月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4期2020-04-20

  •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病耻感现状的研究进展
    往存在较高水平的病耻感[5]、自尊低下与自我否定,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满意度。1 病耻感定义“病耻感”一词最早起源于希腊语“stizein”,意思是“纹身”,是古希腊给奴隶或叛徒的标记,用来区分这个人和其他人[6]。1963年,社会学家GOFFMAN[7]首次用“stigma”表示病耻感,并将其定义为“极大地玷污某人名誉的特征”,认为病耻感是一种使人丢脸的特质,它使一个人“受到污染”,甚至贬低了个人的价值。病耻感不仅是指特殊群体有羞耻或蒙受耻辱,它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3-06

  • 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庭照护现状与病耻感相关性研究
    情感和经济照顾。病耻感指疾病给患者带来羞耻的体验,患者由于疾病丧失工作能力,减少了经济收入,加重了家庭负担,社会地位也会随之下降,家庭照护的质量也关系着患者的病耻感。因此,家庭照护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病耻感影响极大,及时调整与干预有利于日后的康复与生活。据报道,患者的病耻感与家庭照护呈一定的相关性,家庭照护质量愈加,患者的病耻感愈低,且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3]。本研究主要是研究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庭照护现状与病耻感的相关性,以期降低病耻感,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的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1期2020-03-03

  • 青少年癫痫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及其对遵医行为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癫痫患者容易产生病耻感[2-4]。病耻感是指因预感到或经历过社会对特定健康问题的个人或群体的不认同,形成的以排斥、拒绝、指责或贬值为特征的社会过程或相关个人经历[5-6]。长期的病耻感会对癫痫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疾病康复带来不良影响[7]。青少年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开始形成自我价值观,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希望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且这个时期生理和心理变化较大[8],癫痫发作加重,因此更容易产生病耻感。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癫痫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与遵医行为、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3期2020-02-24

  • 癫痫照顾者的病耻感现状研究
    [8],癫痫相关病耻感影响其患者和其父母生活的多个领域,包括自尊、自我认知、社会认同、情绪和心理健康,生活质量[9]。病耻感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限制患者及照顾者寻求社会支持,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大于癫痫发作和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10]。本文对癫痫照顾者病耻感的研究现在进行综述,意在了解癫痫照顾者病耻感现况,为探索降低照顾者病耻感水平措施提供依据。1 癫痫照顾者病耻感的概念、来源和危害1.1 癫痫照顾者病耻感的概念、来源韦伯字典中将病耻感定义为“不名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0年9期2020-02-10

  • 脑卒中患者病耻感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障碍[1-2]。病耻感是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羞耻体验,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病耻感水平较高的患者会产生自卑、抑郁甚至轻生的负面心理反应;因社会身份丧失而变得孤僻,对家人和朋友产生疏远和抵触情绪,对社会活动和社会交流产生退缩;治疗依从性和信心降低,极力隐瞒病情,进而影响治疗和康复的执行,带来负面影响[3-5]。脑卒中患者因功能障碍导致生活无法自理,长期依赖他人照顾,需要工具协助生活,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羞耻体验[6]。目前,脑卒中患者病耻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9年2期2019-09-11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及其家属大多数有病耻感。近年来,国内外对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研究较多集中于患者。但由于精神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多数患者需要长时间照料等特点,造成家属被迫共同承受歧视和耻辱等消极认知和态度,使患者家属产生连带得病耻感[3,4]。家属的耻辱感受不仅影响其自身心理、社交关系和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影响其对患者照料和态度,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社会功能的恢复[3]。因此,降低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以入住我院

    江西医药 2018年7期2018-08-21

  • 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8条目在神经疾病中的汉化及信效度测评
    637000)病耻感早期被定义为使个体不受欢迎甚至丢脸的属性[1],20世纪90年代病耻感被划分为3部分:感知病耻感或预期病耻感、实际病耻感和内在病耻感[2],前者是患者预期或认为大多数人贬低或歧视患此病的人;实际病耻感是患者罹患某种疾病遭到他人歧视的经历;内在病耻感是患者将负面的认知、信念和经历整合内化后的结果。病耻感可导致患者抑郁、焦虑、自尊心下降[3-4],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消极态度,治疗医从性差[5],长期结果使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7-02

  • 青少年哮喘患者病耻感研究进展
    生羞耻的体验称为病耻感,是患者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4]。目前,国内对青少年哮喘患者病耻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了解青少年哮喘患者病耻感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哮喘患者病耻感干预提供建议。1 病耻感的概念与分类1.1 病耻感的概念 1963年Goffman首次提出病耻感定义并被一直公认。Goffman[5]认为,病耻感是社会对某个体或群体贬低性、侮辱性标签,而被贴上标签的人“不具有被社会接受的资格”。Monaghan等[6]认为,慢性疾病打破了先前

    军事护理 2018年19期2018-02-12

  • 结核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
    ,这会使患者产生病耻感。而病耻感会使结核病患者产生焦虑和社会孤立感等负性情绪反应,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和疾病负担,严重影响疾病预后[5]。WHO发布的《终止结核战略》多次强调应关注结核病患者病耻感,降低其心理痛苦[6]。目前结核病患者病耻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但我国相关研究数量较少。笔者综述了国内外结核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开展结核病患者病耻感的相关研究和制定有效降低我国结核病患者病耻感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病耻感的概念及结核病患者病耻感现状一、病

    中国防痨杂志 2018年6期2018-01-16

  •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
    030000)病耻感是抑郁症患者内心产生的耻辱感觉,患者通常伴有悲观和自卑的情绪,如果治疗不当,将会诱发病耻感,认知行为治疗是通过改变患者不适行为和认知来达到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抑郁症病耻感患者,探究认知行为治疗对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现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选择2016年1月—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抑郁症伴有病耻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31.2

    大医生 2017年7期2017-03-16

  • 高中生抑郁症病耻感调查*
    范荣高中生抑郁症病耻感调查*黄子弋①湛峻琳①李朝霞②范荣③目的:了解高中生对抑郁症的个人病耻感和感知病耻感程度。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使用国外《抑郁症相病耻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对长沙市某3所高中的4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感知病耻感总分和其他9个条目均显著高于个人病耻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感知病耻感显著高于男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生存在中等程度的抑郁症病耻感,感知病耻感高于个人病耻感,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33期2015-05-05

  • 病耻感量表现状
    见,常混同使用。病耻感是指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耻辱体验,反映了患者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1]。病耻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苦恼甚至权益受损,而且还会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延误诊断和治疗,导致传染性疾病传播风险的持续存在。目前缺乏一个全面、有效的评价病耻感的工具。本文检索了国内外现有的针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d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医学综述 2015年2期2015-02-09

  • 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田颖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田颖目的 对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缓解患者的该种情况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精神病患者完成问卷的填写,共调查了110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目前病耻感的状况。结果 患者通过相关的措施能够降低病耻感,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积极性以及适应社会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有较大的改善。 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让他们社会能力减弱,通过降低患者的病耻感能够让患者的生活更加健康,促进其疾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7期2015-01-31

  •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体验着较高水平的病耻感,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其社交回避,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次研究选取17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患者人格特征与病耻感之间的关系,为减轻患者的病耻感体验,开展临床治疗干预提供理论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患者来源于我院2012年1—12月的住院患者,发放问卷213份,经严格筛查,剔除无效问卷(包括明显规律性答题的、超过5道题目没有完成的),最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10期2014-06-15

  • 精神障碍病耻感研究新进展
    娟 李洁精神障碍病耻感研究新进展李 娟 李洁病耻感在精神障碍中广泛存在,它是阻碍精神卫生服务发展与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外不少国家已开展了抗病耻感运动,我国在此方面的工作尚显不足。为引起国内精神卫生工作者对病耻感的重视,本文对近年来与精神障碍有关的病耻感研究做一综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 主观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目前研究表明,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与治疗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治疗缺口,而病耻感及其所带来的歧视就是产生这个缺口的原因之一,同时也

    精神医学杂志 2014年3期2014-04-15

  • 银屑病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进展
    基层园地·银屑病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进展王丹丹 喻思红 朱开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病耻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社会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就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研究做一综述。银屑病病耻感银屑病病因不明、病程长、复发率高。全球范围内约有2%的人群受到银屑病的影响。11984年我国银屑病发病率约0.123%,22008年发病率0.47%,3这表明我国银屑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银屑病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但其病情反复发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3期2014-01-24

  • 中老年精神病人病耻感与应对方式、自尊的相关性
    063000)病耻感(stigma)是表示特殊人群因为自身负面标记而存在羞耻感或是遭到他人的污名化〔1〕。病耻感影响到病人的各个阶段,从就诊态度、就诊途径到就诊效果以至其工作、婚姻家庭〔2〕。对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而言,病耻感是其提高生活质量的最大障碍〔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精神疾病患者自身内心的病耻体验,并探讨患者病耻体验与自尊〔4〕、自我效能〔5〕、社会功能〔6〕及疾病预后〔7〕的相关性,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缺乏,少数的研究仅限于对公众态度的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5期201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