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庙

  • 人尽其才
    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孔子在卫国很久,当时的卫灵公对孔子非常敬重,但却没有启用孔子。卫灵公好像是个活宝,他宠信的妃子就是有名的南子,政治不算好,也不见得太坏,可是卫国上下对孔子都很敬重。但在一般舆论中,对卫灵公颇多不满。季康子就说,卫国的这位领导人既然这么坏,怎么卫國不会亡国?孔子说,卫灵公尽管不好,但他会用人,他的部下了不起的人才很多。这一点我们又要看历史了,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一个主管,是不是善于用人,非常重要。就是在商业

    领导文萃 2023年17期2023-09-12

  • 《礼记·王制》“为汉制法”考 ——以西汉宗庙制度为例
    》影响最为显著的宗庙制度为例,考查《王制》“为汉制法”的根源脉络,并尝试分析其背后隐含的重要意义。二、“为汉制法”的问题起源:《礼记·王制》成文考释(一)《礼记·王制》的作者与写定年代问题要说明《礼记·王制》所蕴含的“为汉制法”之性质,就必须先从《王制》文本形成的来龙去脉谈起,以辨明其与两汉经学、礼制与政制之关联。《王制》一篇的作者与写成年代问题,可追溯到《史记》之中。《史记·封禅书》记汉文帝作渭阳五帝庙及祭祀之事,曰:(文帝前元十六年,公元前164 年—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8-07

  • 解读《论语》
    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

    文化产业 2022年28期2022-11-24

  • 尊古礼与顺时变:朱熹庙议中的经学与政治
    皇帝阐述自己对于宗庙礼制的设计思想及改易方法,但他的主张与朝廷主流的庙议观点针锋相对。自北宋建立以来,朝中群臣就曾多次因宗庙制度争论,而宋朝的宗庙制度也因为政治变动不断积累了很多问题。绍熙年间这次争论,可以说对宋代宗庙中一些重大争议问题都进行了清整。朱熹在奏状中,系统阐发了自己尊古的庙制理念,但绍熙庙议中朱熹的对立面是权相赵汝愚及一众儒臣,他们更强调宗庙制度当应时,最终朱熹以失败而告终。但朱熹在事后,多次阐发自己庙制理念,散见于他的文集与《朱子语类》中。后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7-27

  • 词汇系统视野下上古宗庙四时祭研究
    730000)宗庙四时祭是“一年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对祖先进行的祭祀”[1],其特点是以每季新获作物进献先祖,本质上是一种荐新之祭。在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宗庙四时祭的名称有“祠、礿、尝、烝”和“礿、禘、尝、烝”两种说法,其中秋祭、冬祭名称无争议,争议集中在春祭和夏祭。由于早期文献对四时祭名称记录不一,东汉以来的学者一直就上古时代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宗庙四时祭而争论不断。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是学界对四时祭的研究多注重单词演变的考察,而缺少词和词关联性的研究。例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6-02

  • 宗庙文化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以南岳衡山为例∗
    410128)宗庙文化景区生态旅游是文化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交叉性产业,宗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关键场所,吸引了众多游客。然而,宗庙文化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旅游模式成为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1]。本文将宗庙文化景区定义为:以祭祀祖先的场所为主要旅游资源,以满足游客的观光及朝圣需求为切入点,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而打造的文化旅游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宗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然而

    林产工业 2022年4期2022-04-20

  • 西汉宗庙祭祀文学研究
    建雄 钟昱彬西汉宗庙祭祀文学研究邹建雄 钟昱彬(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重庆 404020)宗庙祭祀文学在西汉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太一”文化、儒家仪礼和封禅制度为西汉宗庙祭祀文学提供了文化支撑,乐府祭祀诗、汉赋、童谣是西汉宗庙祭祀文学的三个主要载体。结合“天人感应”的观念框架,阴阳五行与谶纬之说频繁体现在西汉宗庙祭祀文学作品中。西汉国祚上承楚文化血脉,其宗庙祭祀文学又受到《楚辞》的深远影响,拥有瑰丽的神灵塑造方式。西汉;宗庙祭祀文学;天人感应;《楚辞》;神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3-17

  • 辽政权时期的宗庙设置特点研究
    要:辽政权时期的宗庙设置虽有借鉴中原宗庙制度的一面,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照搬。自辽初以来宗庙的设置,就凸显了服务于辽政权的政治特色,与中原五礼制度下完善的宗庙制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辽政权时期的宗庙在设置类别、庙数以及设置形式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出凸显契丹民族传统与习俗的制度特征,呈现出在借鉴中原文化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辽政权;宗庙;设置特点 中图分类号:D691;K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2-0001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2期2021-01-12

  • 试论中国早期都邑宫城宗庙核心区高级贵族墓葬墓主的身份
    及殷墟都城的宫城宗庙核心区发现与宗庙建筑早期阶段同时的等级很高的贵族墓葬,这种墓葬与居址建筑同时且空间位置高度重合的埋葬方式被学界称为居室葬或居址葬,一般有其特别的信仰或礼仪含义。类似的居室葬俗在距今8000年左右分布于内蒙古东南至辽西地区的兴隆洼文化中显得比较突出[1],其居室葬墓主往往是社会身份地位很特殊的人。例如最为著名的兴隆洼遗址F180内的M118[2],从墓内随葬品判断,其墓主生前应该是一位引领聚落人群精神信仰活动的顶级大巫师。兴隆洼文化的居室

    文物春秋 2020年5期2020-12-03

  • 辽朝中后期的宗庙设置述论
    度建设步入正轨。宗庙制度在辽初太祖、太宗实践的基础上,也进入了完善的阶段,有太庙、奇首可汗庙以及历代皇帝庙之设。其设立情况虽然在形式上表现出了对汉制的借鉴,但是本质上仍保留了契丹族祖先崇拜的精神内核,尤其是行宫庙的设置,更是体现了契丹民族转徙游牧传统。关键词:辽朝中后期;宗庙;设置中图分类号:K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9-0006-06据《辽史》可知,辽太祖时期设有始祖庙,并为其父亲撒剌的在上京城内立庙。其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9期2020-10-29

  • “家族”的含义是什么
    有建立、奉祀历代宗庙的特权,被称为“宗子”,他的弟兄们则被称为“别子”“支子”或 “庶子”,仍属于原有的家族。到曾孙的后代,已满五代,古时奉行“五世而迁”, 这时就要从宗子之族分出,作为一个家族的分支,另建祖庙。奉祀支子的庙叫做祖庙,标志这一分支的始祖;支子的后代子孙另立宗庙,以标志这一分支从哪里来,那么这同祖庙的一支就称作“一族”。所谓家族,就是奉祀同一宗庙的家族分支,是以宗庙为中心聚集起来的人群,它是以血统为标准划分的。本栏责任编辑/艾    杰

    新长征·党建版 2020年7期2020-07-14

  • 昭穆制度起源新探
    墓地、共处同一所宗庙呢?第二,如果昭穆制起源于母系氏族分宗的原始社会,就应以女子为宗主观察血缘谱系,怎会以男子为宗主观察宗族谱系呢?而女子始终留处本部族,并不存在隔代生活的问题。第三,父系氏族社会的通婚制发生改变,有通婚关系的两个氏族,其成年女子成群互嫁到对方部落,其男子不会离开氏族部落,并不存在隔代共存的问题。如果昭穆制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则古人不会以母系氏族社会男子通婚的婚级制为依据制定昭穆制度。第四,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关于昭穆制度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周代的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6-10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

    文苑·经典美文 2020年5期2020-05-15

  • 试论考古发现所见的商王室宗庙制度
    卜辞所见的商王室宗庙制度进行过卓有成效的研究(1)朱凤瀚:《殷墟卜辞所见商王室宗庙制度》,《历史研究》,1990年第6期。,取得不少关键性的学术结论。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考古发现的商王室宗庙建筑遗存也非常丰富。在偃师商城、洹北商城及洹南殷墟都发现有比较明确的商王室宗庙建筑,在郑州商城及小双桥遗址也出现很重要的商王室宗庙建筑线索。依托这些考古发现,已有一些学者对商王室宗庙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过一定的研究。本文拟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对考古发现所见的某些商王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1-16

  • 殷墟商代族宗庙的发现与研究
    门的場所。殷王在宗庙(如乙七、乙八、丁一)祭祀先公、先王,各族也当有本族的宗庙作为祭祀自己祖先的場所。一、族宗庙的发现近三十年以来,殷墟已发现了三处被考古工作者推断为“族宗庙”的建筑基址:1.1997年春,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白家坟东进行发掘,清理了殷代墓葬466座、房基35座。在黑河路南段,发掘出一座结构独特、保存较为完整的面积较大建筑基址F34。该基址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7、东西宽约11米,门向朝东。其前中部系一大间,尤如“厅”,“厅”内地基夯土中埋

    考古与文物 2019年6期2020-01-15

  • 论电影《一一》中的儒道生死观
    不生不死;儒家;宗庙杨德昌一个用西方电影语言讲述东方故事的人,一个拿西方哲学观阐释生活的人,一个有着精密的逻辑思维和二元对立思维的人,在他的电影中想要看到东方美学似乎很难,从《光阴的故事》开始,他就是一位拿着手术刀的西医,他精准直接地将这把手术刀捅向了台北社会和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一一》同样是探讨在都市里生活的人,但令人开心的是在杨德昌的手术刀下,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丝用中药调理的影子,尽管并不明显,但它还是出现了。《一一》中的舅舅和敏敏都是生活在现代工业

    艺术科技 2019年17期2019-11-30

  • 说话的艺术
    ,元帝刘奭准备去宗庙祭祀,出了长安城西南边上的便门后,就想下车,改乘楼船沿渭水而往。这时,御史大夫薛广德迎上前来,跪伏于地,并摘掉乌纱帽,磕着头说:“陛下应该乘马车去,从西渭桥上走。”元帝暗想:我每次外出,都是乘车,颠簸得夠呛。今天去宗庙,乘船也能抵达,就换一种走法,从水路去又何妨?哼!这个老头儿,才当了几个月的御史大夫,管得倒真宽。不过元帝从小爱读儒家经典,还是很有涵养的,心中虽然不满,嘴上仍然委婉地说:“御史大夫,你快戴上帽子,站起来吧。”言下之意自然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9年37期2019-11-16

  • 皇室宗庙文化在朝鲜半岛的历代传承及现状
    精神纽带,而皇室宗庙宗庙的最高形式,是中国祖先崇拜和礼乐文化传承的核心场所。皇室宗庙祭祀、礼乐都凝聚了中华文化祖先崇拜的精髓,皇室宗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独特地位[1]11。我国周朝已有“左祖右社”的兴建国都规范,皇室宗庙一直是中国统一王朝帝都营建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规范后来传到朝鲜半岛,朝鲜半岛自三国时代(1)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时间为公元前57年至668年。开始建立王室宗庙,之后历代王朝都修建宗庙供奉王室祖先,大部分朝代按照藩国的礼制奉行五庙制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9-25

  • 春秋时期秦国宗庙的模型建构研究
    时春秋末期的先秦宗庙建筑群遗址,此遗址总占地近7 000 m2,是距今为止发现留存最完好的先秦高等建筑群,规模也是之最,对先秦建筑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它的出现代表当时宗庙制度体系的基本完善。1 宗庙模型的复原与虚拟情景的建构宗庙建筑群遗址整体呈“品字型”布局——位于中轴线上北部的朝寝建筑(祖庙),朝寝建筑南部东西两侧配置东厢房(昭庙)、西厢房(穆庙),沿中轴线对称。遗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影壁,中庭,朝寝建筑及亭台。大门的组成部分为门道、东西塾

    山西建筑 2019年11期2019-08-05

  • 秦二世“坏宗庙”试解
    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其中,“坏宗庙,与民更始”一句,中华书局《史记》1982年标点本、2014年修订本都以“坏宗庙与民”连读[注]《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第284页。《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357页。此处标点略有调整。。《史记集解》在此句下

    唐都学刊 2019年4期2019-07-26

  • 国学赏析
    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注释】恂恂:音xù,温和恭顺。便便:辩,善于辞令。【译文】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选自】《论语·乡党篇》【原文】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注释】訚訚:音yín,正直,和颜悦色而又能直言诤辩。踧踖:音cú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译文】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

    侨园 2019年5期2019-06-24

  • 汉初礼乐文化重建及其实践意义
    。尤其是朝会礼、宗庙礼与天子服制的确立,既正君臣之序、尊卑之位,又把等级关系渗入到伦常日用中,成为汉初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政治制度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关键词:汉初礼乐;朝仪;宗庙;服制;政治作者简介:李莉(1976.12-),女,汉,河南省开封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2--02西周礼乐文化崩于春秋战国,至秦焚书坑儒,致使汉初虽有乐家制氏世代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期2019-06-11

  • 生活典故
    有建立、奉祀历代宗庙的特权,被称为“宗子”,他的兄弟们则被称为“别子”“支子”或“庶子”,仍属于原有的家族。到曾孙的后代,已满五代,古时奉行“五世而迁”,这时就要从宗子之族分出,作为一个家族的分支,另建祖庙。奉祀支子的庙叫作祖庙,标志这一分支的始祖;支子的后代子孙另立宗庙,以标志这一分支从哪里来,那么,这同祖庙的一支就称作“一族”。综上所述,所谓家族,就是奉祀同一宗庙的家族分支,是以宗庙为中心而聚集的人群,是以血统为标准划分的。“青睐”与“白眼”的来历“青

    农家参谋 2019年7期2019-01-15

  • 丧失 (外一首)
    伟大的祭祀已成为宗庙中泛滥的烟火人们摩肩接踵,踩着遍地的香灰朝东西南北盲目地跪拜这是个妖魔遍地的世界神灵已隐遁得毫无声息一种丧失着纯洁的人世逐渐被默认大地在科技的肩膀上硬化如顽石而良心的约束越来越宽松坚贞几乎被遗忘,自由有一些混乱与此相生相克的人性活在它无所适从的艰难中雪雪就像我的睡床,疲惫之后的睡床,那么白,柔软,仿佛一种拯救我躺上去像石头没入寂静的柔软雪与雪的对话有些像风我热爱这纯粹我怀着复杂的感情融入这无边的雪白中它像个踏实的秘密将我包围我像死去那样

    中国诗歌 2018年3期2018-11-14

  • 狡兔三窟
    ,让他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先王的祭器。这样,齐王会派兵来保护,使薛地不受他国侵袭。宗庙建成,冯谖对孟尝君说:“三窟已成,现在您可以高枕无忧了!”根据这个故事,人们总结出了“狡兔三窟”这个成语。成语听写大会远见卓识【成语解释】远大的目标,卓越的见识。【成语例句】将军的远见卓识非常令人钦佩。高枕无忧【成语解释】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指平安无事,不必担忧。【成语例句】能在这里安顿下来,称得上高枕无忧了。

    学生阅读世界(喜欢写作文) 2018年3期2018-10-27

  • 拓跋氏前期庙制中的神灵崇拜与国家礼制 ——兼论孝文庙制的历史定位
    生以为:“北魏就宗庙的祭祀活动,以孝文帝为界,前后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在此之前,宗庙的祭祀活动多与北方民族所固有的宗教信仰、政治生活习惯有关。其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对已故皇后,甚至公主别立宗庙祭祀,这不但不合儒家礼教,在整个封建朝代中也可说绝无仅有。”[1]此说颇为众所采纳*如王柏中等学者便认为:“不难看出,北魏前期的宗庙设置上是相当混乱的。既有道武帝定都平城之初,依照‘左祖右社’的礼制格局设置的‘都宫别殿’宗庙;又有为了飨亲尽孝方便,而在宫中设置的亲庙;还有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5-09

  • 小议《合集》32036中的“示先羌入”及有关问题
    要占卜的是,王在宗庙的门前迎接所献的战争俘获的战利品时,是示(出征时所带的祖先神主牌位)先于战争所俘虏的羌人先进入宗庙,还是示和羌同时进入。商周时期的献俘仪式,战利品进入宗庙的先后顺序非常的严格,见于《逸周书·世俘解》:“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武王在祀,太师负商王纣悬首白旗,妻二首赤旗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若翼日辛亥,祀于位,用钥于天位。”卜辞中王逆羌的位置是南门、宗门,《逸周书·世俘解》是“武王乃夹于南门”,两相比较我们就知道南门就

    殷都学刊 2018年1期2018-04-08

  • 东汉初的礼制建设与政治合法性建构
    。关键词:东汉;宗庙;政治合法性中图分类号:K2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148-02东汉政权是在西汉末年的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刘秀即位之初基本控制了中原地区,但是全国各地的武装势力仍然对刘秀虎视眈眈。因此,论证东汉建立的合法性成为震慑其他势力的当务之急;同时,构建合法性是稳定“人心思汉”局面的有利因素。本文旨在从礼制建设出发,浅析东汉初期,尤其是光武帝时期对于东汉的礼制建设,试图从礼制这一角度来更为清晰地分析

    学理论·下 2017年11期2018-03-26

  • 试论辽朝太祖时期的宗庙制度构建
    引入契丹政权;将宗庙观念与契丹社会政治实践相结合,通过设置惕隐官,约束宗族力量,并于木叶山修建祖陵,于上京立亲庙,确定并巩固了辽初建立起来的皇帝制度。总体来看,太祖时期宗庙设置目的性明确,具有按需营造的特点。 关键词:辽朝;太祖;宗庙 中图分类号:K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2-0007-05 在中原王朝国家体系之中,宗庙制度与皇帝制度、都城制度是结合在一起的。如《礼记·曲礼下》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12期2018-02-20

  • 天空之城与地球引力
    加拉;灌溉体系;宗庙世界上的文化有千百种,如果能通过一些媒介对其中的一些了解一二,实在是对人生的一大帮助,共鸣与差异交织,淈泥扬波。翻卷风云,精准的无孔不入的穿插不同的界域,难以分离又烙印深刻,有选择性的投映到人这个复杂的综合体上。而书籍为我们构造了一个自在畅游,精神力无所不能的世界,同时又间接地放大了典型印象。从格尔兹出发,梳理思绪,得到启发。我们把巴厘的尼加拉想象成一座繁盛茂密的空中花园,底层支撑的柱子密密麻麻,高低不一,并伴有稀疏的树木,越是往上就越

    大陆桥视野·下 2018年1期2018-01-25

  • “龟室”“图室”词义考释
    秦文献记载的位于宗庙群的重要建筑,不仅仅是文史学界研究先秦文明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图档学界研究先秦图书档案事业起源与发展、重现先秦图书档案库房体系的重点。弄清楚“龟室”“图室”的词义内涵,对于图档及文史学界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学术界至今对“龟室”“图室”问题尚存阙疑和模糊认识。本文通过对“图室”“龟室”两个名词的含义以及其具体性质和功能作进一步的梳理、考证,旨在给出一个更为科学、完整的答案。一、“龟室”考释(一)学术界关于“龟室”一词研究评述顾名思义,“龟室

    山西档案 2018年4期2018-01-24

  • 除爵理由
    来他“骑着马直闯宗庙,犯了不敬之罪,被皇上下诏除爵”。魏丞相以文官升任丞相,和韦丞相类似,也是奋斗上来的。他在丞相任上去世,爵位由儿子继承,后来这个儿子也“骑着马直闯宗庙,犯了不敬之罪,被皇上下诏除爵”。邴丞相靠着勤勉读书,喜好法令,升为御史大夫,汉宣帝时因为与皇上有故交得以封侯并升任丞相。他也在丞相任内病死,儿子邴显乘袭爵位,后来依然“骑着马直闯宗庙,犯了不敬之罪,被皇上下诏除爵”。这就让人想不明白了,怎么这些丞相的儿子都喜欢“骑着马直闯宗庙”呢?还前赴

    特别文摘 2017年15期2017-11-14

  • 清庙 《诗经·周颂》
    末语助词。大意:宗庙庄严而肃穆,助祭之人高贵从容。济济一堂的贤士,文王美德牢记心中。为报答文王在天之灵,人人操劳奔走匆匆。文王功德显赫而盛大,仰慕传承永世无穷!【点评】颂是宗庙之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这首《清庙》为“周颂”的第一篇,写的是周人祭祀周文王的情景。据最新的出土文献《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五简记载,孔子曾这样说:“《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蘖。”这些话准确地揭示了此诗的两大主旨。“於穆清庙,肃雝显

    月读 2017年4期2017-04-11

  • 秦汉时代政治话语中“宗庙”地位之变迁及原因
    时代政治话语中“宗庙”地位之变迁及原因田 家 溧(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秦汉时代祭祀场所由宗庙逐渐转换到墓地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但它并非是自然转换的过程。秦朝君臣对宗庙的重视可以说是出于历史的惯性,而西汉君臣对宗庙之重视程度不减反增,但东汉君臣言辞间转而尽力回避宗庙并混用“庙”“祠”表述。西汉儒生群体强调宗庙祭祀中的忠君与孝亲精神,符合汉帝国的为政策略,所以西汉时期的政治话语中对宗庙极为重视。但宗庙祭祀的颓势终究难以扭转,故东汉时

    南都学坛 2017年1期2017-01-28

  • 夸奖胜于直谏
    天,汉元帝准备去宗庙祭祀,出了长安城的便门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排场,他打算乘豪华楼船出游。御史大夫觉得这样做太劳民伤财了,而且与朝廷礼制不符。按照惯例皇帝祭祀出行应当乘马,于是迎上前来,脱下帽子,跪伏于地,说:“陛下应该乘马车去。”汉元帝很不高兴,愤愤地说:“御史大夫,你快戴上帽子,站起来吧。“言下之意自然是我今天已经打定主意乘船去了,你也不必多说。御史大夫当然明白皇上的意思,就大声说:“陛下不听臣的劝谏,臣就当场自刎,将颈中鲜血溅在陛下的车轮上,陛下就进不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6年5期2016-05-14

  • 世系、宗庙与中国历史叙事传统
    龙迪勇世系、宗庙与中国历史叙事传统龙迪勇①摘要: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被称之为“正史”的二十五史形成了中国史学的主流或“正统”,而作为二十五史体裁的纪传体叙事,则构成了中国历史叙事的主要传统。考虑到本纪在所有二十五史中都处于位列第一的核心位置,我们认为,本纪所代表的世系叙事在中国历史叙事传统中有着特别的重要性,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血缘意识所具有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由于本纪存在于全部“正史”之中,并在其历史叙事中起着“纲纪”性的作用,所以我们

    思想战线 2016年2期2016-04-13

  • 西汉的宗庙乐舞与儒家文化
    春 张俊杰西汉的宗庙乐舞与儒家文化文/叶明春 张俊杰西汉的宗庙祭祀不仅仅是向祖先表达慎终追远的思慕之情,更是强调对天子力的继承和宣布;西汉宗庙乐舞的对象服务于故去的西汉帝王,但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帝王功德的重要性,所以并不是以血缘的亲近来制定帝王的宗庙乐舞,而是依据帝王的功德来确立宗庙乐舞;儒家文化;西汉的宗庙乐舞的核心特点是根据帝王的功德特征形成了“文舞”与“武舞”的分类,这一分类可以追溯到西周,反映了西汉宗庙乐舞对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宗庙祭祀;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6年8期2016-04-04

  • 魏晋南北朝皇家宗庙礼制若干问题再考辩 ——兼与梁满仓诸先生商榷
    兵魏晋南北朝皇家宗庙礼制若干问题再考辩 ——兼与梁满仓诸先生商榷郭善兵西汉儒者刘歆是随意增加不毁之庙数量学说的首倡者。汉哀帝则首次将刘歆学说付诸实践,开随己意好恶为历代先帝追加“祖”“宗”庙号的先例。至少在太和六年,北魏已实行皇家宗庙迁毁礼制。太和十五年,孝文帝依据古礼,改革皇帝宗庙制度,确立皇帝“七庙”制度。北齐建国初,或出于变易前朝制度之需,或遵刘歆、王肃之说,及两晋南朝皇家宗庙礼制,确立皇家宗庙六世“亲庙”之制。北周或依谶纬之说,变更两汉以后历代大致

    关东学刊 2016年5期2016-03-17

  • 辨“天子七庙”及其相关问题
    其相关问题刘玉环宗庙有一个个小的单间构成,或是都宫别殿,或是同堂异室。“天子七庙”,以太祖庙居中东向,各王庙依次自西往东排列,左边依次是昭一、昭三、昭五,右边依次是穆二、穆四、穆六;父子异昭穆,兄弟、爷孙同昭穆。为新去世的天子按昭穆位序立新庙称为“祔”,七庙满了,新主祔庙时把相应的“昭一”或“穆二”的神位移入祧庙称为“迁”,“祧”庙内迁入的神主也按“昭穆”方式依次排列,所以就单个先祖而言,昭者常为昭,穆者常为穆。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庙的数

    关东学刊 2016年12期2016-03-15

  • 朝鲜王朝宗庙祭祀礼制研究
    110136)宗庙祭祀是东亚传统礼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祭祀仪节的研究,多集中于高丽王朝的断代,①如金禹彤《朝鲜高丽朝祀孔制研究》(《东方论坛》2013年第5期)、《高丽吉礼研究——以天神地祇祀为中心》(《北方文物》2011年第3期)等。对于朝鲜王朝礼制的探讨则以礼书文献和礼学思想之研究为多。②如彭卫民、赵子尧《朝鲜王朝礼书考略——兼论〈韩国礼学丛书〉在域外汉学中的价值》(《延边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等。管见所及,专门研究朝鲜王朝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12-09

  • 从宋高宗配享大臣看宋孝宗朝的政治取向
    一直以来,宋朝的宗庙配享研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了袁良勇先生的《宋代功臣配享述论》,王瑞来先生的《配享功臣:盖棺未必论定》以及凌郁之先生的《南宋高庙配享之争考实》以外,学界对“宗庙配享”的关注不多。本文在参考几位先生大作的基础上,通过南宋孝宗朝对于高宗的配享功臣的选择,以分析孝宗朝对高宗朝政治的取舍、孝宗的个人意志以及孝宗朝的政治取向。一、宋朝的配享制度和标准宋朝的配享制度最初是在真宗咸平二年,以赵普配享太祖开始,《宋大诏令集》中记载:“故太师、尚书令、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3期2015-12-07

  • 祖宗与正统:北齐宗庙变迁与帝位传承
    联系之纽带即所谓宗庙②《礼记·祭统》:“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孙希旦:《礼记集解》卷四七,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236页;《礼记·曲礼》:“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礼记集解》卷五,第116页。;帝王设宗庙以祭祀祖宗之重要性,《册府元龟》卷二八《帝王部·奉先》有概括说明:《传》曰:慎终追远,民徳归厚矣。《孟子》曰: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故王者富有四海,风化兆庶,莫不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4-10

  • 上古仪式中心从宗庙到宫殿的演进
    )上古仪式中心从宗庙到宫殿的演进张 法(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上古仪式中心从宗庙到宫殿的演进,先是从庙寝合一体系到路寝渐次独立出来变成正寝或王寝,然后正寝具有实际行政功能,最后成为名符其实的宫殿。与由庙到宫的演进相伴随的,是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都城结构的变化,由座东朝西的主潮变为座北朝南的结构;二是宫庙位置的变化,庙由中心移到旁位;三是宫殿中心的最后定型。这一从宗庙中心到宫殿中心的建筑结构变化,透出了一种中华民族性格。仪式中心;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3-21

  • 周代宗庙礼制考
    32000)周代宗庙礼制考王启敏 (淮南联合大学 文学系,安徽 淮南232000)周代社会中与宗庙相关的礼制多种多样。宗庙始成要举行落成典礼,作歌诗以纪之。祭庙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而且祭者的态度要十分的恭敬、严谨。诸侯有丧事了,要在宗庙吊唁,规矩也很多。此外,如天子即位,天子(或诸侯)娶妻、嫁女、出国、归国、出征、凯旋等都要在宗庙举行郑重的祭告仪式。在宗庙的守护、装饰、迁移等方面,在当时也有着严格的、不同的礼节制度要遵守。周代;宗庙;礼制;考证周代自天子到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2-13

  • 文化·现代背后的历史
    宗庙祭礼宗庙祭礼,又称宗庙大祭,是韩国宗庙祭祀朝鲜王朝君主和王妃的儒教仪式。宗庙祭礼每年在5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举行。而宗庙祭礼仪式最早是9世纪的新罗时代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在新罗之后的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得以延续。这些祭祀仪式在中国已经消失,但在韩国依然完好地保存下来。传统舞蹈韩国传统舞蹈最早始于史前时代的宗教仪式,由当时各部落在神坛祭典时常伴有的集体歌舞演变而成。宫廷舞蹈大部分是赞扬王室尊严、威严等内容,其具代表性的为剑舞、鹤舞和处容舞。民俗舞蹈则随农业生

    时尚北京 2014年9期2014-10-31

  • 明代王国庙制的演进及礼制特点*
    当于古诸侯,王国宗庙即相当于诸侯宗庙。诸侯宗庙以始封之君为始祖,立五庙,祀五世。自始封君为始,历六世满五庙,第七世方行祧祔之制,庙制才能得到充分践行,制度细节才能丰满。也就是说,即使是实行分封制的王朝,也需享国百余年,诸侯庙制才能比较成熟。纵观古代王朝,只有周朝、汉朝与明朝符合上述条件。周与汉年代久远,文献罕存,唐杜佑撰《通典》时,已难以考详其制。明朝距今较近,文献较丰富,其所定王国庙制,较能全面呈现古诸侯庙制在明代的展开,其中诸多礼乐细节,为明朝新创,最

    江海学刊 2014年5期2014-04-17

  • 夸奖胜于直谏
    天,汉元帝准备去宗庙祭祀,出了长安城的便门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排场,他打算乘豪华楼船出游。御史大夫觉得这样做太劳民伤财了,而且与朝廷礼制不符。按照惯例皇帝祭祀出行应当乘马,于是迎上前来,脱下帽子,跪伏于地,说:“陛下应该乘马车去。”汉元帝很不高兴,愤愤地说:“御史大夫,你快戴上帽子,站起来吧。”言下之意自然是我今天已经打定主意乘船去了,你也不必多说。御史大夫当然明白皇上的意思,就大声说:“陛下不听臣的劝谏,臣就当场自刎,将颈中鲜血溅在陛下的车輪上.陛下就进不

    百家讲坛 2014年19期2014-02-11

  • 太史公也剽窃?
    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末尾是这么写的:“向使子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两段话意思相同,句式相同,用词相同,连字数和句读都差不多。贾谊《过秦论》在前,司马迁《史记》在后,毫无疑问,司马迁是抄了贾谊。而且太史公胆大包天,居然在“向使子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这句话前面加了几个字:“贾谊、司马迁曰”。这下好,本来是人家贾谊一人写的,现在成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09年3期2009-12-09

  • 略说“庙”“寺”“庵”“观”“祠”
    括以下三类:一是宗庙,即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七庙”即天子的宗庙,《礼记·王制》中也有“天子七庙”之说。“七庙隳”即天子的宗庙被毁灭,也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在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就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起一个“庙号”。如李世民的庙号为“太宗”,赵匡胤庙号“太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庙号则是“圣祖”……当然,并不只有皇室才有宗庙,其他贵族也各有自己的宗庙,称为“家庙”。所以《春秋谷梁传·僖公十五年》说:“天子至于士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09年6期2009-11-02

  • 太史公剽窃案
    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末尾是这么写的:“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两段话意思相同,句式相同,用词相同,连字数都差不多一致。而贾谊《过秦论》在前,司马迁《史记》在后,毫无疑问,司马迁是抄了贾谊。如果司马迁仍然不注出处,我们仍然可以认为他是在引用,但这位太史公胆大包天,居然在“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这句话前面加了几个字:“贾谊、

    幸福·悦读 2009年3期200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