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09-01-29 06:07赫建军
关键词:激发兴趣

赫建军

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实际教学中,要使学生有“疑”敢“问”、想“疑”乐“问”、有“疑”善“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尊重情感 激发兴趣 授其方法

学贵有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有深入的探究行为,也就不可能有对文本的深入感悟,更不可能有解读文本的创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尊重情感,使学生有“疑”敢“问”

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融洽的师生关系,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带进课堂,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也要给予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但由于学生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或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对此我平时经常深入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维脉络,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究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乐问的兴趣。我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优等生和学困生搭配,以好带差,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展开竞争。充分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我运用成功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每组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为了能在小组中当个最佳质疑能手和最佳小老师,正确解答别人的问题,他们就得读熟、读透课文,为了能提出问题,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问题,并期待着解决问题,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授其方法,使学生有“疑”善“问”

1.对标题进行质疑。俗话说“题好文一半”。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

2.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如学《小珊迪》时,我强调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谁读了这个故事也不能不被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所感动”。一个学生读完之后便问:“小珊迪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什么美好的品质让人家不能不被感动?”这个问题贯穿了文章的线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对矛盾处质疑。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学《孔乙己》一课中,文中有“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提出问题:“孔乙己死了没死?‘大约和‘的确说明了什么?”我启发学生要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

可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方位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哪怕学生的问题稀奇古怪,不着边际,也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应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