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细菌监测超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0-04-04 09:02胡南高波
当代医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产房紫外线无菌

胡南 高波

医院产房属Ⅱ类环境,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Ⅱ类环境中工作人员手上的细菌总数应≤5cfu/cm2,无菌物品以无细菌生长为消毒合格。2008年9月我院产房的细菌监测严重超标,经原因分析,采取整改措施后,多次监测结果均符合要求。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原因分析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我院产房按常规进行细菌监测,共采取无菌物品样本2份,工作人员手样本1份。无菌物品为消毒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的物品;工作人员手经过常规消毒处理。监测结果为这三个样本的细菌总数均为200cfu/cm2,严重超过Ⅱ类环境中工作人员手及无菌物品的消毒合格范围。

1.2 原因分析

我们针对在同一房间内采样,所造成的相同数值的超标结果进行原因分析,逐一排除了采样物品、采样方法及检测方法错误等相关因素,认为产房内细菌监测超标的主要原因为室内空气中的细菌沉降所致的人为污染。

2 存在问题

2.1 产房空气污染

本院是乡镇医院,产妇分娩过程中由于没能严格控制家属进入产房,导致产房空气污染。

2.2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到位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到位,未做到一周一次对产房进行大扫除,存在卫生死角,如空调及布质窗帘上积灰较多;另外个别工作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没有按规定着装进入产房也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一个原因。

2.3 产房空气消毒设施落后

产房内空气消毒设施落后,本院采用的是紫外线消毒法,因紫外线不能在有人的环境下进行消毒,导致在处理产程较长的产妇时空气污染严重。

3 对策

3.1 改进设施

对产房设施作适当改进。拆除布质窗帘,在玻璃上贴膜保护病人隐私;安装多功能空气消毒机,弥补紫外线消毒的不足。

3.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工作人员进入产房按规定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并严格洗手;除做好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外,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彻底清除产房内的卫生死角;分娩过程中,在常规紫外线消毒的基础上,加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动态地对产房空气进行消毒。

3.3 加强产房的管理

加强对产妇的人文关怀,控制家属进入产房。

4 结果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重新采样监测合格,并在随后几个月的细菌监测中各项指标均符合监测要求。

5 讨论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动态地对产房内的空气进行消毒,不仅可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细菌监测超标,还能保证分娩过程中产房内的空气质量,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产房紫外线无菌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跟踪导练(五)6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顺产后为什么还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