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结核1例

2010-04-04 09:02何珂
当代医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代偿抗结核酒精性

何珂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4岁,因“反复腹胀、纳差半年余”入院,伴烧心及上腹部疼痛。曾在外院做胃镜检查,结果不详,予以抑酸、保肝治疗,效果不佳,遂转入我院以求进一步诊疗。长期大量饮酒史(250g/d×30年),否认既往肝炎、结核病史。查体:体温36.7℃,脉搏80次/min。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辅助检查:血白细胞5.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9.0%,淋巴细胞百分比37.9%;血沉2mm/h;血钾3.40mmol/L,总蛋白67.34g/L,白蛋白39.8g/L,总胆红素36.30μmol/L,直接胆红素11.1μmol/L,丙氨酸转氨酶27.6U/L,天冬氨酸转氨酶15.5U/L,谷氨酰转肽酶60.7U/L,肌酸激酶236.6U/L,乳酸脱氢酶162U/L;PPD试验:硬结直径为14mm,并有水泡;连续做血培养2次,痰、粪便培养各1次,均阴性;病毒全套,均阴性;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多;腹部彩超示:符合肝硬化声像,肝内多发结节样回声,性质待定:硬化结节?门静脉、胆囊、脾脏及胰腺无异常;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肝内多发低密度结节影,多囊肝?上腹CT(平扫+增强):肝多发小囊肿。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腹部彩超,并在排除相关疾病后,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并予以保肝、抑酸、营养等药物。入院第3日后持续发热,体温38~40℃,昼轻夜重,考虑有感染因素存在,予以加替沙星、头孢曲松钠等抗菌药物治疗,无好转。后复查血常规血象不高,予以抗病毒药物治疗,但发热持续存在,考虑可能存在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查甲状腺功能正常,暂排除。停药观察3日,体温不降,暂排除药物热。送检血液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EB病毒、巨细胞病毒抗体、ANA、dsDNA及血片观察,均阴性。肿瘤标记物无明显异常,而PPD试验呈强阳性,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建议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但被患者拒绝。协商后,患者同意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3周内体温有明显下降,并趋于正常。在上述胸腹影像学检查的基础上,结合颅脑MRI、腹部彩超(肾、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等进一步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结核病灶,最后临床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合并原发性肝结核。

2 讨论

2.1 临床特征

酒精性肝硬化发生于长期大量饮酒者,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相似,并可伴有慢性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前者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如腹胀不适、上腹隐痛等;后者症状显著,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两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特征性的酶学改变,即AST/ALT常大于2。而肝结核的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热型多为弛张热,常伴有寒战、盗汗、恶心、腹胀、食欲缺乏、消瘦、乏力,少数有黄疸。主要体征有肝、脾大,触诊肝表面光滑为其特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沉增快,肝酶谱增高。结核中毒症状相当严重时,结核菌素试验也有可能呈阴性。所以,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肝穿刺病理检查、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1]。但由于患者主观拒绝及医院客观条件无法进行等因素存在,也可在相关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以便明确临床诊断[2]。本例主要表现为持续不规则发热,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血象无明显异常,血沉正常,多种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多数器官未发现感染灶及结核灶,PPD试验强阳性,最终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进行临床确诊。

2.2 诊疗分析

有人提出肝结核的诊断标准[3]:①青年人不明原因的发热;②肝大伴肝区胀痛或伴脾大;③食欲缺乏伴消瘦乏力、盗汗;④中度贫血、白细胞较少、血沉增快等;⑤肝功能异常。本例仅具备上述部分表现,且上述标准也缺乏特异性,加之临床医生警惕性不高及原发性肝结核临床少见,以致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漏诊,文献报道误诊率达70.0%~82.4%[4-5]。而在诊断明确后,本例的抗结核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利弊,且尚存争议[6]。大多数抗结核药物都有一定的“肝毒性”,而本例患者又为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虽肝功能尚佳,但仍有可能在抗结核治疗中加重肝脏损伤,所以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以决定下一步的诊疗计划。若肝损加重,应尽量选用对肝脏无明显毒性的药物,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乙胺丁醇等[7]。

[1]Alvarez SZ,Ccrpio R.Hepatobiliary tuberculosis[J].Dig Dis Sci,1983,28:193.

[2]潘群雄,庄建良,董扬扬.肝结核8例报告[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4):585-586.

[3]逄永玲,黄象谦.肝结核46例临床分析及国内文献综述[J].天津医药,1980,8(8):463.

[4]陈清勇,江中勇,贺林,等.肝结核30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1,14(4):252.

[5]谭友文.肝结核14例漏诊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1999,12(3):179.

[6]吕灿明.有“肝毒性”的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对有肝病史或酒精中毒的患者并非禁忌——初步报告[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3,2:104.

[7]张敦熔.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646-649.

猜你喜欢
代偿抗结核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