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潘生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观察

2010-04-04 09:02李润霞甄建青刘丙峰
当代医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脑啡肽酶消旋急性期

李润霞 甄建青 刘丙峰

轮状病毒(rota 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它可以在小肠粘膜分化上皮内复制,导致急性、自限性腹泻,对婴幼儿健康危害大,我们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商品名:乐度)联合潘生丁治疗婴幼儿RV腹泻56例,其疗效甚佳,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的标准将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的婴幼儿腹泻10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6个月12例,6个月~1岁21例,1岁~2岁13例,2岁~3岁10例;其中急性42例,迁延性9例,慢性5例。对照组54例,男26例,女28例;<6个月10例,6个月~1岁22例,1岁~2岁12例,2岁~3岁10例;其中急性40例,迁延性11例,慢性3例。全部患儿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便,无脓血或粘液便,血象正常。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热、呕吐、腹泻症状等方面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调整饮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方面相同,治疗组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1.5mg/kg/次,单日总剂量不超过6mg/kg,连续服用不超过7天,婴儿一般服用剂量:1~9月龄(体重<9kg),每次10mg(1袋),每日三次;9~30月龄(体重9~13kg),每次20mg(2袋),每日三次;同时联用潘生丁每次1~2mg/kg,3次/d。

1.3 疗效判断标准[2]显效:急性期用药72h内,迁延性、慢性用药5d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急性期用药72h时,迁延性、慢性用药5d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急性期用药72h时,迁延性、慢性用药5d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

2.1 治疗组56例,显效41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54例,显效36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2.2 毒副作用 皮疹2例,便秘1例。

3 讨论

RV侵袭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肠壁黏膜充血水肿,绒毛脱落,黏膜双糖酶活性降低,肠腔内木糖及蔗糖水解并吸收障碍,被细菌分解而产生有机酸,致使肠内渗透压增加,大量水及电解质进入肠腔,肠液在肠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RV肠炎急性期呈低激活状态,与细胞免疫变化和临床症状恢复相一致,提示RV感染过程中细胞免疫参与的重要作用,治疗时应注意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则抗RV效果显著[3]。对RV腹泻目前尚无特效药,常规抗病毒药病毒唑因其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过强,易产生耐药性,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消旋卡多曲是一个脑啡肽酶抑制剂,脑啡肽酶可降解脑啡肽,本品可选择性、可逆性的抑制脑啡肽酶,从而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口服消旋卡多曲作用于外周脑啡肽酶,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啡肽酶活性,且对胃肠道蠕动和肠道基础分泌无明显影响。而潘生丁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RV病毒颗粒含双股RNA,研究证实,潘生丁在试管内能抑制所有的小核糖核酸病毒,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主要用于抗RNA病毒,但也抗DNA病毒。分光浊度测定证明,潘生丁能完全抑制病毒的特异性增殖过程,抑制二胞嘧啶核苷和脱氧胞嘧啶核苷进入细胞内,并选择性地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过程。治疗剂量潘生丁对宿主的核糖核酸合成无影响。潘生丁对肠道微循环有改善作用,可增加局部血液量和供氧量,增加肠道抗病毒能力,利于肠黏膜修复。体外实验证明,潘生丁能快速持久地吸附淋巴细胞,改变其受体,防止淋巴细胞摄取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对于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溶解反应和中性白细胞参与的炎症免疫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对人体有诱生干扰素活性,增强免疫应答作用[4]。我们以此为理论依据,治疗婴幼儿RV病毒腹泻56例,本资料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高于对照组81%,差异非常显著。总之,通过临床验证,充分说明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潘生丁治疗小儿腹泻可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使脱水和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缩短病程,减少患儿的痛苦,同时对提高腹泻病治疗水平和纠正滥用抗生素均有重要意义,出现皮疹便秘者停药后症状很快消失,未发现其他重症毒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方鹤松,段怒诚,董宗祈,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88,13(6):381.

[2]方鹤松,魏承毓,段怒诚,等.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88,13(6):384.

[3]刘长江,刘建军.γ-干扰素与轮状病毒肠炎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6):338-339.

[4]齐永秀,赵汉平,朱玉云.双密达膜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26(4):394-396.

猜你喜欢
脑啡肽酶消旋急性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空间旋转目标涡流消旋概念与仿真分析
基于刚体自由转动的连续推力消旋方法研究
一种氨基酸衍生物消旋的新方法
川芎嗪对 AD模型小鼠脑内APP和NEP表达的影响①
治疗心力衰竭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LCZ696
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脑啡肽酶抑制剂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