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2012-03-31 17:02
关键词:义乌产业园集群

吴 雷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浙江 义乌 322000)

义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吴 雷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浙江 义乌 322000)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在全国各地得到了重视和开展,但是,与其他文化工业一样,它也具有双刃剑的特征。当前,义乌的文化创意产业已得到较好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当地强大的产业集群和吸引各方良士的人才政策。义乌文化产业的创新从降低经济成本入手,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条件的创新和发展道路。

文化产业;创意文化;创新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采用工业化的方式生产文化符号的产业。当前,我国创意文化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台湾和香港地区已经颇具规模,而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地也已经开展了创意产业的建设,一批创意产业基地已经建成。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各地都在争取“创意引擎”这个荣誉称号。2008年1月,杭州市出台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文件,提出要将杭州打造为全国性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创意产业的产值将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并提出3年内杭州的新兴主导产业将转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据有关专家估计,到本世纪20年代初,文化创意产业将占北京市GDP的25%。[1]近年来,义乌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创意产业园区的运作

义乌高校利用其人才和知识的优势建立创意园,这在国内是一个创举。高校建立创意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是高校的主要职责;其次,通过建立创意园,可以实现高校师生同社会创意机构的对接,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人才和知识优势;再次,通过建立创意园,可以挖掘高校的产学研能力,并为教学提供实习基地,为教师搭建研发基地。高职院校建立创意园这种情况在全国还是鲜见的,义乌市凭借其全球性的小商品市场,取得了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在义乌市党政机关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了义乌创意园,在市场上打出“义乌设计”这张牌,其目的是为本地经济发展培养创意人才,积极吸收和引进外地创意人才,为义乌创意人才提供成长的土壤。创意园将为义乌小商品的持续发展提供创意引擎,提高整个义乌市创新能力。义乌创意产业园区的运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决定了其运作模式。

经济地理要素涉及与创意产业项目(园区)的选址和投资等方面的许多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但这些因素对创意产业项目(园区)和创意企业而言并不起着决定性作用,实际上,创意园区的建设对地段、区位、周围环境、交通便利度等的要求并不高,但由于拥有了全球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就拥有了国内大多数城市所没有的经济地理优势,这一因素对义乌创意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种经济地理优势在义乌创意园的运作模式中完全体现出来了。创意园凭借其毗邻国际市场的优势,将园区直接展现在世界各国的客商面前。

土地成本要素。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其中土地成本占了很大的比重。为了降低园区建设的成本,为园区发展助力,义乌当地政府制定了控制创意产业园区地价和租金水平的扶持政策,积极保护创意事业的发展,给文化创意产业初期孵化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由高校创办创意园,这种模式是减少园区建设的土地成本,降低园区启动资金,促进园区发展的有效模式。

经济成本要素。创意企业在做出是否入驻创意产业园区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入驻的经济成本,如果这个成本能为企业所承受,那么企业就会选择入驻。除了极少数行业的顶尖创意企业,由于它们能取得超额利润,因此不太关注企业的运营成本,其他创意企业,尤其是一些新创立小型、微型创意企业,较低的经济成本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为了给入驻创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入住条件,义乌当地政府创建了具有义乌特色的创意园区运行模式,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在知识产权局的监护下,所有入驻园区的创意企业都以义乌创意园名义出现在市场中。

竞争力要素。对于创意产业而言,竞争力主要体现为相似创意水平上的话语权之争,而不是创意产业内部不同企业间的竞争或创意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竞争。创意企业争夺话语权的结果如何,将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品牌的树立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将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当前,义乌创意产业园已经有60多家企业入驻。这些企业各具特色,给义乌文化创意园带来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二、文化创意与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

从产业的划分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介于二三产业之间的特征,其在服务品质上具有第三产业的特点,但又是利用其文化来服务于第二产业,提升其产品品质的,因而它是一类具有自身特征的产业。一般情况下,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当地经济区域尤其是产业集群基础的发展规模,同时,创意产业的发展也能给当地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促进作用。在当代产业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逐渐成为了主流,它为集群中的不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协同创新的支撑平台。在我国扶持和发展知识经济环境中,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形成的学科汇聚优势能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提供创新动力和知识支持。产业集群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为文化创意提供了现实中的课题。

文化创意与产业集群相互促进和依存,共同发展,这种良性关系在义乌市体现得特别明显。当前,该市共有工业企业1万6千余家,并涌现了以饰品、毛纺、针织袜业和工艺品等为代表的20多个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饰品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袜业占35%以上,拉链占30%以上。每个集群都涌现了一些国内甚至国际领先企业,如新光、梦娜、伟海等。[4]但同时,义乌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能力还相对比较薄弱,最主要是创意人才匮乏,企业仍旧依靠薄利多销的模式来积累财富,家族式企业在实现财富增长后只满足于自给自足,对整个行业乃至社会没有产生积极的效益。义乌企业的成长模式难于为行业中新创立的企业复制,这种盈利模式也是无法长久维持的,因为随着我国整体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我国经济发展中人口红利的消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优势就不复存在。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生产种类和产量大幅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创意逐渐成为公司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义乌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总之,创意产业园必须要依托其所处地域的外部经济环境,才能利用区域经济带来的有利条件,实现自身生存发展。离开了区域经济这个土壤,空中楼阁式的创意园区是难于维持发展的。当前,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方面,首要的任务是要保证园区的生存,这样才会有发挥在与企业交往中的文化优势的机会,才有可能影响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义乌的文化创意园建设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运作模式得当,已经成为当地产业集群提升的一个重要平台。义乌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历程,也为其他高校建立与企业界的联系,创新师生的科研和实习模式,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提供了借鉴。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必将助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成功。

[1]王信东.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分析——以北京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1(1).

[2]蔡洪杰.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沈卫林.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9).

[4]管明锐.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设计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9(12).

F062.9

A

1673-1395(2012)03-0057-02

2012-02-10

2010年度义乌市科技局项目(0-3-26)

吴雷(1976-),男,浙江义乌人,讲师,主要从事地方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义乌产业园集群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义乌展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