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分级教学研究

2012-03-31 17:02
关键词:图式理论图式听力

严 玲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分级教学研究

严 玲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以图式理论为指导,选取VOA特别英语节目的专题报道为听力教学材料,分听前—听力理解—听后3阶段进行大学英语听力分级教学,学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推理、猜测能力,记存、速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听力;图式理论;分级教学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听力的提高必须以适当的听力材料为基础。笔者在听力教学实践初期选取VOA(“美国之音”)特别英语(Special English)节目的专题报道为教学内容。该节目词汇量不大,句子短,结构简单,内容贴近生活,速度慢(90~100词/分钟),这对于有一定语言基础,但听力理解存在困难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是较易适应的。

VOA特别英语节目又叫“慢速英语”,是VOA专为非英语国家初学英语的听众安排的一种简单、规范的英语广播节目。该节目包含10分钟的新闻、5分钟的小型报道和15分钟的专题报道。新闻有10则左右,时效性强,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太适合作为听力训练的内容。小型报道主要涉及科学、环境、农业、国际热点、词语的来龙去脉等。这些内容作为初期的教学材料略显枯燥,达不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专题报道是特别英语节目的一项重要内容,分为7个专题,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这些专题涉及美国人民生活、科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人类太空探险、美国建国史、美国万花筒、美国故事、美国人物等。其中,“美国万花筒(American Mosaic)”以休闲与娱乐为主,有英语流行歌曲、轻音乐,还回答世界各地听众就美国教育以及英语学习提出的问题,贴近生活,是学生最喜爱的节目之一,所以笔者优先从专题报道中选取听力材料。

二、图式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图式一般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指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指与语篇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又被称作修辞图式,指文章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在听力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图式,如熟悉的语言知识、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等,与听力材料相互作用,将捕捉到的新信息与大脑中已有的图式有机组织起来进行编码、解码、重组、储存,从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Underwood将听力教学模式分为3个阶段: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力理解阶段(While-listening)和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1](P28)。

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其目的是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图式,如词汇以及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等,以确定听的方向,缩小听的范围。可以利用听力材料中的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预测材料的内容和主题,使他们有“自上而下”理解内容的机会,即从主题层次入手,深入到细节内容的理解,为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和速度做好准备。也可以根据练习中的关键词汇和相关问题,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推测篇章主题。在这一阶段,教师可帮助学生获取关键词汇,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对于学生不熟悉的关键词汇,或不了解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可直接介绍。学生了解的相关背景知识越多,在听力理解阶段思维就越活跃,更容易将所接收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加速理解[2]。在播放材料前,教师通过与听力内容相关的人名、地名、事件等知识导入主题,激活学生的语言图式;同时,设计简单的小练习,如单词填空、多项选择和简答题等,帮助学生推测听力内容和篇章主题,来激活学生的内容图式。这样,学生既能根据已有图式预测听力内容,又能带着任务去捕捉关键信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信息相关联,图式即被激活,有助于他们克服紧张心理,提高听力理解的程度。

听力理解阶段(While-listening)。学生利用听力材料中的针对性练习,获取关键词汇和背景知识,激活大脑中的图式,使之进一步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先泛听,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从整体上把握篇章大意;再精听,把握更多细节,提取更多的关键词汇。与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关联越多,听力理解程度就越高。在捕捉新信息和把握细节时,可以指导学生提取关键词汇,边听边用缩略词、数字、符号、树形图等进行快速记录,以获得并储存更多的语言信息,建构成语篇框架。对于难点,可以多次播放,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进行语音、语调以及连读、爆破的听辨,直到学生克服该难点。

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听力理解阶段结束后,要求学生模仿材料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进行复读,借此打好语音基础,形成初步的听力理解能力。

课堂活动设计为归纳文章要点和复述,能帮助学生完成对所有信息的汇总。具体由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所做记录,复述听力内容或归纳大意。其目的是充分激活学生储备在大脑中的各种背景及语言知识,训练学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巩固词汇、提高反应速度和听说能力。

三、听力课堂训练的效果

在图式理论指导下进行听力教学,一学期后,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笔者有目的地设计了一些练习,训练学生提取其中的关键词,激活大脑中的图式,使之与捕捉到的听力材料中的重要信息相关联;学生能抓住大意,提高了理解材料主干的能力,在有目的、有选择地接收信息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如在听前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先读练习题,预测听力内容,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这些信息是听懂全文的前提。

推理、猜测的能力。在听力测试中,学生习惯于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竭力弄清楚每一个词的意思,一旦遇到生词,或者对某个句子一时难以理解,就容易错过下文的内容,以至于影响到对篇章的理解。通过训练,学生掌握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听力策略,学会了先把握全篇,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语法结构进行猜测和推断。

记存能力和速记能力。记存能力就是把听到的词、词组记住并迅速加工成意群记存起来的能力。这种训练要求学生不仅仅听懂单词,而且要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意群、一个整体进行记忆。速记是听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做法为:训练学生提取关键词或关键内容,分清主次信息,用缩写词或速记符号快速记下句子的主要意思。

心理素质。在听前阶段,通过激活关键词和背景知识,学生对将要听的材料内容进行预测,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缩小了听的范围,缓解了紧张焦虑的心理。同时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听的欲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激活图式后,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听力理解。学生学会了借助上下文来判断没有听懂的词、句的含义,也不再强迫自己听清每一个词,对有把握的试题会快速作答,对无把握的试题,则采用技巧进行优化处理。

四、结语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语音、词汇以及非语言方面的背景知识。图式理论对听力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听力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听前对学生已有图式进行有效激活,或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图式,明确听的目标,能帮助学生克服听力理解过程中的焦虑心理,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听力技巧。

[1]Underwood,M.Teaching Listening[M].London:Longman Inc.,1989.

[2]汪兴权.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与应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1).

H319.9

A

1673-1395(2012)03-0132-02

2012-01-12

严玲(1972-),女,湖北江陵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图式听力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