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哲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2012-03-31 17:02
关键词:本体论存在主义人本主义

冷 茜

(徐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存在主义哲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冷 茜

(徐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它既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内部的一种哲学主流,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灵感的一个主要来源。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走上第三条道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存在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把存在问题作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其根本任务就是揭示存在问题的真谛。存在主义哲学出发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也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1](P80)而“当时的心理学已着手一项新的伟大冒险使它成为一门羽毛丰满的科学,但它仍然需要新的模式和新的基本原则以便在它本身之内和科学整体之内划出统一的界线”[2](P120)。存在主义突出“以人为中心”的主题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提供了理论支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了“带有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典型特征”[2](P126)的主张。

一、观点的关联性

相对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传统心理学不仅贬低人性,而且把人动物化、病态化,而人本主义则主张心理学应跳出传统的框架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存在主义以存在为核心,这是具体的个别的人的存在,是除了人才能意识到的自身的存在。因为有了人的存在,世界万物的存在才会充满意义。存在主义哲学的启发和影响,形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上的特色。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共同关注人的独有特性,存在主义的主题是人的自由、选择和价值,而人本主义强调心理学应把独特的个人及其尊严和成长作为研究对象。存在主义认为,人除了做他自己以外什么都不是,表现为人必须每时每刻对于自己遭遇到的各种情况做出选择,继而通过有效的选择创造意义,可见,人特定的本质是人自己通过自己绝对自由的选择并创造的,而不是给定的。在萨特看来,人最重要的特性是能够超越自己的处境,懦夫是自己造成懦弱,英雄是自己造就英雄,两者本不是与生俱来的,完全取决于人主动的自我选择。这种强调人自主地选择与创造,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不谋而合。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有意识有理性的,人积极地主导着在自我框架中不断成长,并随着其成长不断地调整变化其积极性与主动性。自在的存在是被动选择的结果,而自为的存在是审时度势后的更高级的选择。自为是非实在性的,不受任何东西的束缚。人作为自为的存在,永远是自我超越的,不断地自我实现,同时人也只有作为自为的存在才是能动的积极的。存在主义相信人是一种存在,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认为人的存在是正在成长中的。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实现一个人潜能的动态的过程,而罗杰斯坚持人有一种朝向满足内在潜能的自我的实现倾向,人则是在存在的过程中创造他自己的。

二、本体论影响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创始人,而萨特是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代表。无论是海德格尔还是萨特,都突出强调存在的本体论意义,都把人的存在问题作为其思想的核心。海德格尔认为,存在较之存在者具有逻辑上的优先地位,存在者是为存在而存在的,以存在为前提是一切存在者之所以是存在者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要揭示在的意义,必须通过此在,即以人为出发点来展开。人的存在是其他存在者存在的基础,所以此在成为存在主义基本本体论的原点。无独有偶,萨特的“自在的存在”相当于此在之外的存在者,而“自为的存在”则只能是人,与此在的实质完全一致。继而存在主义哲学家们从人的存在出发探讨了本体论,认为非理性的心理体验才是人的本真存在的基本方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在理论上的衔接,是对华生行为主义动物人,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病态人的解释感到不满和绝望。存在主义高举人的存在的旗帜,影响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使其摆脱机械环境决定论与生物还原论,而重新关注人以及人的内在意识经验。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存在主义对个人的存在或存在体验的本体论分析的研究命题正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得益于存在主义创新的本体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独辟蹊径,成功跻身为心理学领域的第三种力量。

三、应用技术上的影响

只有人才能领悟到自己的在,人不能领悟到自己的在,这种非本真的存在状态不能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当此在真正领会到存在的真理时,才可能处于本真的在之中。这种观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应用有一定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存在,并发现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疗法被认为是“对现象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一种出神入化的组合”[3](P11-15)。他认为,心理失调的原因是自我概念与自我经验之间产生了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应在坚信人性具有积极向上及自我实现的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来访者的内在潜能以进行自我理解,经过引导认识自我的正确方向,改变自我结构,启发来访者运用自我指导的能力,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促进来访者自己内在的健康成长。罗杰斯强调人性是发展变化的,强调人的变化过程是由经验造成的,新的经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旧的经验,周而复始。他更多地关注的是未来的经验,这其中隐约看到自为存在的轮廓。自为不断否定自我当下的存在,旧的在新的基础上产生,更新的在新的基础上产生,在更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超越自身并指向着未来,这反映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美国学者古尔德对此疗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罗杰斯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而又似是而非的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的结合。”[4]理解来访者的经验和体验,相信他们有成长的潜力以及自我导向的能力,最终结果在于人性的实现和人格的改变。在此,他举起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大旗,然而在代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同时,他又强调人的自我概念会随着新的经验的纳入其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即个人时时否定自己自为的存在,未来重于过去,这又有存在主义立场的影子。所有这一切,都丰富了罗杰斯独特的人本主义理论框架。

总之,存在主义为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即人的存在被纳入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使心理学朝着人本方向回归并不断发展。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存在主义也有不尽完善的地方,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矛盾,甚至在某些方面与人本主义心理学背道而驰,然而,存在主义在哲学舞台上依然有它固有的地盘,并不影响它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影响源。总之,存在主义的观点还需进一步持续深入发掘,从而使得存在主义能不断推动着人本主义心理学蓬勃发展。

[1]谭鑫钱,龚兴,李武林.西方哲学辞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2](美)G.墨菲,J.柯瓦奇.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M].林方,王景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美)夏洛特·布勒.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4]赵佳.试论存在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2(2).

B8409

A

1673-1395(2012)03-0163-02

2012-01-11

冷茜(1981-),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本体论存在主义人本主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CP论题能为本体论论证提供辩护吗?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张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与归宿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微电影本体论辨析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