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田歌旋律三声韵命名及分类研究

2012-10-30 03:19
关键词:声韵样态原型

向 文

(长江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湖北田歌旋律三声韵命名及分类研究

向 文

(长江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湖北田歌是流行于湖北的一类民间劳动歌曲,对其声、韵、调三声韵的命名,如从内部结构上看,宽、窄声韵部分不能精确命名,如从外部样态的角度来看,也有不足之处。如将起音、内部结构及外部样态相结合,则可明确240种三声韵的微观结构类型,同时可发现三声韵的分布明显受到地域风格差异的影响。

湖北田歌;三声韵;命名;民族音乐

一、相关概念释义

湖北田歌是对产生并流行于湖北的一类民间劳动歌曲的总称。它主要用于该地域水田栽秧摘稗扶苗、旱地薅草挖地车水等集体性劳动场合,其历史久远,曲目丰富,是当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970年代末,杨匡民在民歌旋律研究中首先使用“声韵”一词,意指“歌唱行腔的调韵”、“民歌行腔的基调”。1980年代以后,他把构成民歌旋律的三音列称为三声韵,并对其命名和分类作了进一步的探索[1]。此后,学界多沿用此称谓,将不同的三声韵称为大声韵、小声韵、宽声韵、窄声韵、中声韵……等。笔者在本研究中亦沿用杨先生的“三声韵”一词,意指以三音列为其基本形态、构成湖北田歌五声性旋律的基本结构单位。

笔者在对《湖北民间歌曲集成》中1267首湖北田歌的三声韵进行分析实践的基础上,拟对湖北田歌旋律三声韵命名及分类进行探究。其学术依据有三:一是杨匡民对湖北三音歌的发现和深入研究;二是刘正维对民歌的三音行腔之成果进一步的总结和补充;三是高博均在《关于五声性旋法规律的管见》[2]一文指出三音列是构成五声性旋律的基本结构;王耀华在《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3]一书中均指出中国传统五声性旋律大多数由三音列构成。

本研究正是基于诸多学人对民歌旋律微观构成持续关注和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二、对田歌旋律三声韵命名与分类的学术观照

笔者通过对学界已有相关成果的观照,并基于湖北田歌三声韵的分析实践,逐渐对三声韵名称及类型产生了持续关注和再思考。笔者将对五声性旋律三声韵的命名及分类作进一步研究。

(一)三声韵命名的几种角度

1.以内部结构命名的三声韵

根据三声韵内部结构的不同,杨匡民将三声韵分为“大声韵”、“小声韵”、“宽声韵”、“窄声韵”、“中声韵”等五种。笔者根据杨先生的分类,分别以宫、商、角、徵、羽五个正音为起音,将五声性同宫系统旋律音调的三声韵类型统计列表(见表1)。

表1 五声性同宫系统旋律三声韵类型一览表

表1以同宫旋律的五正声为起音,依次列出三声韵计13种。笔者依国内民族音乐学界自1980年代以来的约定俗成,称其为原型三声韵。略作三点说明:一是笔者在与杨匡民及其他学者关于三声韵分析的交流中发现,大家总习惯将三声韵分为原型和变体两种,如习惯将[135]当作原型,将由[135]转位后形成的三声韵称之为变体(见表2)。二是关于何为原型?何为变体?学界不仅对此没有界定,而且也无人论证过“变体”均系在“原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笔者在本研究所说的原型三声韵,如表2中的三声韵一样,三个构成音作上行运动,且一、三两音构成的音程为三度(四度或五度)的三声韵。三是这种命名法对中声韵、大声韵、小声韵可以精确命名,但对宽声韵和窄声韵的命名就不能做到一一对应。如表1“宽声韵”一列对应的有6种三声韵;窄声韵一列对应的有4种三声韵。

亦有学者提出用内部音程结构的组合关系来进行命名[5],即根据构成三声韵的两个音程级数及关系,用数字进行标记。如:三声韵[236]可标为2-4型;[512]可标为5-2型;[123]标为2-2型,等等。显而易见,这样仍不能解决上表宽、窄两列中各三声韵的精确命名问题。

2.以外部样态命名的三声韵

高博均在《关于五声性旋法规律的管见》中通过构成音的顺向进行和逆向进行,对五声性旋律的三音列组织结构进行了探索。该文即考虑三声韵的外部样态而命名,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笔者以为:在13种原型三声韵中,每种还可按构成三声韵的各音运动方向进行再细分。其运动方向有两种:一是上行,即为 “扬”;一是下行,即为“抑”。经两两组合可得三声韵四种型态:扬扬型,即上行+上行,如

[135]、[256]等;抑抑型,即下行+下行,如[631]、

[652]等;扬抑型,即上行+下行,如[562]、[561]等;抑扬型,即下行+上行,如[612]、[513]等。

笔者以原型三声韵[135]为例,分别以宫、角、徵三个声韵音为起音可构成24种类型(见表2)。

表2 原型三声韵135及其变体类型一览表

表2显示的声韵类型为原型三声韵[135]及其全部变体三声韵,共计24种。其中,扬扬型、抑抑型、扬抑型、抑扬型四种样态各6种。

(二)关于三声韵的命名

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对田歌的分析,笔者初步将湖北田歌三声韵命名模式确定为:

起音+外部样态+内部结构

起音,特指某一个三声韵(可能是原型三声韵,也可能是变体三声韵)的第一个音,它可以是五声性同宫系统的任何一个正音;外部样态,特指由构成三声韵的各音行进方向所决定的三声韵之类型,计有扬扬型、抑抑型、扬抑型、抑扬型四类;内部结构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构成三声韵两个音程的组合关系;二是指三声韵内部结构变化所确立的大、小、宽、窄、中(又称近)五类。按照以上命名模式,即可对任一三声韵实现精确命名。如三声韵[523]可以命名为:徵起抑扬4-2型窄声韵。又如,三声韵[562]可以命名为:徵起扬抑2-5宽声韵。将五声性同宫系统内各原型三声韵按以上模式命名列表(见表3)。

表3 五声性同宫系统旋律三声韵名称一览表

表3中所列仅为原型三声韵的名称。依据笔者上述命名模式还可将各变体三声韵进行逐一加入。建立在这一命名模式基础上的民歌旋律三声韵分析和统计可以更好的帮助分析者把握分析对象的旋律起伏、音程使用等特点。

(三)各类三声韵形态总揽

本研究将表1中13个原型三声韵依表2依序推理,便可得五声性同宫系统内旋律音调构成之三声韵类型总计达240种,笔者将这240种三声韵类型反复分析比较进行分类归纳(见表4)。

表4 湖北田歌三声韵形态一览表

表4中,笔者基于湖北田歌的旋律研究实践,对五声性同宫系统民歌旋律的240种三声韵从起音、运动方向、外部样态、音程结构等多维度进行了概括和客观呈现。表中一方面继承并包含了已有成果中的180种三声韵,同时亦对已有成果予以发展,从而更加全面的反映了我国五声或五声性旋律的微观结构构成要素——三声韵的种类。

在湖北田歌的三声韵分析中,笔者发现三声韵的分布明显受到地域分布特点的影响。由于不同区域在地理环境、语言习俗、经济方式等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会使构成民歌旋律音调的三声韵在起音、样态、音程使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即在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上表现出浓郁的地域风格。

[1]杨匡民.湖北民歌地方音调简介——湖北民歌音调的地方特色问题探索[J].音乐研究,1980(3).

[2]高博均.关于五声性旋法规律的几点管见[D].旋律研究论集,1998.

[3]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4]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Naming and Classification for Hubei Tian Ge Melody’s three-rhyme

XIANG Wen (School of Art,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Hubei 434023)

Hubei Tian Ge is a kind of labor songs popular among Hubei folks.As for naming the three rhymes of sound,rhyme and tone,if from the internal structure point of view,the wide and narrow phonological part can’t be named accurately,if from the external kind of perspective point of view,it also has shortcomings.But if we combine the starting tone,internal structure and external patterns,we can clear the 240kinds of micro-structure types of the three-rhyme,and we can also fi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rhyme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the regional style differences.

Hubei Tian Ge;three-rhyme;named;folk music

J607

A

1673-1395(2012)03-0001-03

2012-01-20

向文(1971-),男,湖北荆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民族音乐学的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声韵样态原型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九江县民歌三声腔的统计与分析
包裹的一切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古入声韵在《徐州十三韵》中的消变轨迹研究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从主持人记者担任导播看交广节目新样态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