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力量源泉*

2013-04-02 05:02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党组织群众

徐 昕

(中共楚雄州委组织部,云南 楚雄 675000)

基层党组织建设历来是我党组织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一直都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党的十八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1]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1]是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边疆民族地区在地里、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必须在团结各族群众,按照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注重与国情相结合,特别注重与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关注边疆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让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一、与国情相结合,与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查,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2](P111)所以,在党的建设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主要的就是要反对本本主义与形式主义。具体说来就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求真务实贯彻到具体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以贯彻落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八项规定”[3]为突破口和试金石,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指出:“经济总量较小,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县域经济发展较差,贫困面大程度深,加快发展任务艰巨;产业层次较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凸显,城镇与乡村、山区与坝区、内地与边境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仍较突出,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尚未根本破除,科技和人才短板问题没有明显缓解,强化发展支撑的任务艰巨;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群众诉求更加多样化,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统筹兼顾各方、满足群众新期盼新要求的难度加大,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压力增大,化解各种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4]影响和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一些老、少、边、寒、山、旱的农村,历史欠账多,贫困程度深,经济实力弱,产业发展慢,生存环境差,扶贫难度大,人才数量少等问题,要在未来几年得到解决,困难程度也许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经济文化水平较为落后,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需要更加注意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具体实际出发,以人民群众能够理解的形式与语言出发,“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1]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要坚持好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建中,矛盾的普遍性也即是共性,讲的是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都应该遵循的规律及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1]

矛盾的特殊性讲的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的边疆性以及民族性决定了边疆民族地区无论是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构成、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与全国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要求边疆民族地区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注重对其特殊性的把握。要求边疆民族地区在进行基层党建的过程中,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在遵守中央统一的精神要求下,要把中央的部署与要求与当地特殊的情况相结合大胆创新,不搞一刀切以及机械生硬执行上级部署的任务与要求。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是普遍性基础上的特殊性,所以要求我们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建工作既要考虑矛盾的普遍性,遵守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以及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同时在普遍性的基础上也要强调其特殊性,根据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中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

3.坚持坚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中,要在具体工作中处理好坚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方法。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坚定性,就是指由基层党组建设普遍性要求下具体工作中不容怀疑不能更改的规定和要求,这是由党的阶级性、党的政治立场以及党的崇高理想所决定的,是党的建设中必须无条件服从的要求。具体说来主要指的是遵守党章以及其他中央不容更改与怀疑的硬性要求。但边疆民族地区还存在明显的民族性、宗教性等特殊性,需要我们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在坚定立场的前提下,在具体工作中要体现出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例如,中央组织部1991年下发的《关于妥善解决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通知》就明确提出:“对信教党员的处理,要区别不同情况,慎重对待,妥善处理。”不单是党员信仰宗教的问题,在其他问题的处理中,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建工作也需要坚持坚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与时代发展同步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1.时代发展趋势、国家战略以及人民的期望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方向,党的十八大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1]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此主题的要求下国家确定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国家“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1]先后出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和各种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建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无论是国家宏伟目标的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还是人民群众对这些战略目标实现的殷切期待,都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目标、地方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所以,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应该紧扣发展这一时代的主题,把基层党建与国家战略、地区发展以及人们的期待结合起来。

2.时代发展要求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差距为基层党建提供了契机。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边疆民族地区无论在经济政治、教育文化,还是在科教卫生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在边远的高寒山区,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与国家提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1]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所担负的团结和带领边疆民族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缩小边疆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乃至最终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更加艰巨。能否完成好这一艰巨任务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树立自身威信、增强凝聚力与感召力的关键所在,这就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3.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为基层党建提供了舞台。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与时代要求、国家战略、人民期盼之间的巨大差距就要求边疆民族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采取跨越式的发展方式。所谓跨越式发展,一般指的是落后地区利用自身特有的优势进行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不同于常规发展模式的高速发展方式。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带领基层各族人民群众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奋发有为,拼搏进取。

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组织作为直接联系党和国家战略目标与人民群众实际的纽带,必须“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1]等方面开展工作。这就为基层组织完善自身建设、树立自身威信、增强凝聚力与感召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关注边疆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群众改变命运是基层党建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1]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第一条纽带,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最直接体现者,更加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1]

边疆民族地区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进步等方面与全国的其他地区以及国家的发展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基层党组织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必须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的带领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改变贫困落后的局面,只有这样基层党组织才能够将党的宗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国家发展战略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结合,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从而获得不断发展创新的力量来源。

2.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基层党建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1]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众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存在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密切联系群众最主要的就是维护民族平等与团结、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注重发展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党的基层组织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1]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中要充分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加大党代会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加大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与举报,处理群众间的矛盾甚至是一些群体性事件时,要相信群众,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赢得源源不断的智慧之源。

3.努力建成小康社会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的落脚点。党的十八大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基本矛盾的问题,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1]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改变边疆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社会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5]这篇大文章是由具体的小篇章集成的,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就是要把这些小篇章写好,为我们党的这篇大文章增光添彩。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与其他地方相比,表现更加明显,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巨大。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着重解决民生问题,到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和核心目标,是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综上所述,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力量源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三个力量源泉,更是基层党建创新的力量源泉。让三个力量源泉汇聚迸发,彰显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关键在人,根本在党,成效在基层。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N].人民日报,2012-12-7.

[4]秦光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 [N].云南日报,2011-12-01.

[5]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N].光明日报,2013-01-06.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党组织群众
清华党组织公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合唱团的重要性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