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病机探析※

2014-02-05 09:31冯志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1期
关键词:心痛胸痹血脉

冯志成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海口 570102)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病证。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其病名、临床表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 《灵枢·本脏》曰: “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 《灵枢·厥病》指出胸痹的危重证候是“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发病迅速,倘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则预后不良。《金匮要略》设专篇阐述胸痹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现就胸痹病机认识简述如下。

1 基本病机——阳微阴弦

胸痹病机亦最早见于 《黄帝内经》, 《灵枢·五邪》指出: “邪在心,则病心痛”。张仲景首次提出“阳微阴弦”是胸痹的基本病机。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把胸痹的病机归纳为 “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1]。尤在泾[2]注释: “阳微,阳不足也;阴弦,阴太过也。阳主开,阴主闭,阳虚而阴干之,即胸痹而痛。痹者闭也。夫上焦为阳之位,而微脉为虚之甚,故曰责其极虚。”陈修园在《金匮要略浅注》作更详细的解释: “关前之阳脉微,是阳气虚也,关后之阴脉弦,是阴邪实也,阴邪乘于阳位,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上焦阳气极虚也,极虚则无以为胜邪之本。”何任[3]认为 “阳微”与“阴弦”是胸痹不可缺一之病机。

胸阳不足、寒邪内侵、阴乘阳位是胸痹的主要病机。寒性收引凝滞,既可损伤阳气,又可使血行瘀滞,发为胸痹。 《素问·调经论》曰: “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素体阳衰,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 《医门法律·中寒门》曰: “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类证治裁·胸痹》也说: “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

2 其他实证病机

路志正认为,在现代临床中,胸痹的病因病机已不止 “阳微阴弦”一途[4]。实证病机除寒邪内侵、阴乘阳位外,还有痰浊瘀阻、情志郁结、外感热邪等;虚证病机有上焦阳虚以及阴虚、气虚、肝肾亏虚等。

2.1 痰浊瘀阻 恣食膏粱厚味,聚湿生痰,上犯心胸,清阳不展,心脉痹阻而致胸痹。且痰浊留恋日久,则可致痰瘀交阻,病情顽险。如 《仁斋直指方附遗·方论》指出胸痹也可由 “气血痰水所犯”而起。而 《医学正传》指出与 “污血 (即瘀血)冲心”有关。 《古今医鉴》也指出: “心痹痛者,亦有顽痰死血。” 马晟[5]认为无论 “阳微阴弦” 还是 “瘀血痹阻”,都有一个共通点,即脉不通。沈庆法[6]认为水湿饮邪,浊痰化热,可渐致血脉瘀聚不畅,故患者常会表现湿热、痰浊及瘀血结聚胸中,久则心气亏损而出现胸痛、咳喘、气急、心悸,甚则心痛等表现。

2.2 情志郁结 胸痹与情志刺激有密切关系。忧思恼怒,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可致胸痹。 《灵枢·口问》篇曰: “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太平圣惠方·治心痹诸方》指出:“夫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邪积不去,则时害饮食,心中愊愊如满,蕴蕴而痛,是谓之心痹。” 《杂病源流犀烛·心痛源流》曰: “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胸痹。”李英琳[7]认为胸痹的诱发因素,与患者的情绪激动、恼怒、抑郁、过度悲伤等精神刺激有密切关系。马伟国[8]认为气郁影响心之气机,从而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导致胸痹的发生。

2.3 邪热侵袭 酷暑炎热,侵袭心胸,耗伤气阴,亦每致血脉运行失畅而胸痹。外感热邪与胸痹相关首见于《内经》, 《素问·刺热》言: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 “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明确指出热邪可致心痛。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指出热邪致瘀: “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 《圣济总录·心痛总论》认为胸痹疼痛的发生与 “从于外风,中脏既虚,邪气客之,痞而不散,宜通而塞”有关。《诸病源候论·胸痹候》曰: “因邪迫于阳气,不得宣畅,壅瘀生热。”认为外邪侵袭,不得宣畅可致胸痹。彭敏[9]从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热邪袭人的几率增加入手,认为心主血脉,火热之邪伤人,较易入心,从而导致心与脉络的损伤而致胸痹心痛。

3 其他虚证病机

虚证病机除上焦阳虚外,还与阴虚、气虚、肝肾亏虚等相关。 《玉机微义·心痛》揭示胸痹不仅有实证,也有虚证。如肾阴亏虚,濡养功能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水不涵木可致心肝火旺,耗伤心阴,心脉失养而致胸痹;心阴不足,心火燔炽,下汲肾水,可进一步耗伤肾阴。肾阳虚衰,不能鼓舞五脏阳气,可致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痹阻不通,发为胸痹。研究表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中医对这些疾病的研究认为,其多以阴虚为主要表现,说明阴虚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柳威等[10]认为胸痹发病基础是心气不足,而痰瘀等邪气均由此而来,故病机特征是心气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

总之,胸痹源于 《内经》,完善在 《金匮要略》,发展在后世。胸痹病机,有虚有实,实者多与水饮、寒邪以及痰浊、瘀血等有关。虚者多因上焦阳虚、阴虚、气虚、肝肾亏虚等。

[1]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32.

[2]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M].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57.

[3]何若苹.徐光星.何任金匮汇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6.

[4]路志正.路志正医林集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5]马晟“.阳微阴弦”和“瘀血痹阻”均为胸痹病机二者在临床治疗中如何统一[J].医学美学美容,2014,(4):108.

[6]沈庆法.胸痹从痰浊瘀血论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4):11-12.

[7]李英琳.议肝与胸痹[J].中医药学刊,2006,24(2):329.

[8]马伟国.中医胸痹的病因病机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6):16.

[9]彭敏.外感热邪致胸痹初探[J].中医研究,2007,20(8):5-6.

[10]柳威.赵英强.对胸痹虚证的认识[J].吉林中医药,2011,31(10):935.

猜你喜欢
心痛胸痹血脉
松龄血脉康胶囊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血脉里的眷恋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心痛的感觉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袁海波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