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英语教学

2014-04-29 16:21田静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院校

田静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数量巨大的英语专业人才,为促进中外经贸合作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发展时期,为了进一步适应新的形势,高职英语教学开始转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鉴于此,笔者在分析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英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5-0100-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2.026

所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通俗来说,就是在英语教学中,以英语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实用性的教学方式。自从这种教学方式问世以来,便被广大高职院校采用。不过,从实际情况看,在该教学理念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1 .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 1 教学目的出现了偏差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就是为了大量地培养“1”字形的人才,也即对某一专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与研究,但知识面不太宽的人才。在培养这种人才的过程中,首要强调的是专业性和技术性,也即能够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用”。同样,高职英语人才的培养也是这样,其追求同样是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实际技能较强的英语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即专业化和实用化。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渐渐偏离了原定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了以考取各类英语证书为学习目的的考试机器。这种出现了不小偏差的教学目标培养出的人才,一旦走上了职业岗位,不仅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有效地投入到工作中,还难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工作效率。总而言之,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出的人才类型,高职院校只有牢牢把握英语职业教学的目标,才能够最终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1 . 2 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社会对英语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以职业培养为目的的教学,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具备更多的技能。而这就需要英语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基本上依靠几本课本和资料,以及录音机等听力设备,而且教学地点也仅仅被局限在课堂之内。单一化的教学手段,不仅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率,培养出的人才也只能具备不高的单一技能,很难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而且,单一化的教学手段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声誉,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1 . 3 教学和培养模式的市场导向性比较弱

所谓市场导向性,就是教学模式以市场职位需求为风向标,来指导具体的英语教学。也就是说,满足市场需求,是英语人才培养的首要目的。也就是说,高职院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培养多少,都需要以市场职位的具体要求为基准点。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人才传统教学模式的市场导向型还是比较弱的。例如,我国英语人才的教学与培养一直是以英语翻译为重点,而英语翻译人才市场已经达到了饱和点。用专业的市场用语来讲,就是达到了供过于求的状态。而与此同时,英语口译和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但传统教学模式又难以提供所需的数量。这种“一盈一亏”的状态恰恰就说明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市场导向型很弱,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除此之外,虽然近几年口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其人才缺乏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从整个层面上来说,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在较大层面上完成市场转向,而仍然需要作进一步的努力。

2 .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2 . 1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我国英语翻译人才教学与培养过程中专业性不强、市场导向性弱的特点,在建立全新的培养体系时,必须着力克服这两个问题。首先,应对现阶段市场英语人才需求状况做一个详细的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设置有针对性的培养与教学方法;其次,紧随市场导向,注重教学与培养模式的灵活性。由于现代世界经济市场的变化非常迅速,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发展迅猛,市场对英语语种专业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新的培养模式必须具备较强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始终将培养市场最紧缺类型的英语人才类型为瞄准点;再者,新的教学模式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性。俗话说,十八般武艺样样通,十八般武艺样样松。只有设立专业性很强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地提高人才的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才能紧跟市场导向的变化。

2 . 2 以商務英语人才为教学和培养重点

纵观国内现阶段的人才需求市场情况,以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缺口最大。尤其是我国经济更深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的情况下,这种翻译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因此,以职业培养为导向的翻译人才教学和培养新体系应瞄准这一问题,大力培养专业的商务翻译人才。目前,商务用英语人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口译人才,另一类是笔译人才。口译人才多用于商务谈判,其要求相关人才反应敏捷、具备深厚的汉语与外语功底,同时还应对谈判对象的语言文化、社会风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笔译人才多用于商业订单、经贸合同等的翻译,要求相关的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很强的语言理解能力。因此,在新的培养与教学模式中,不仅要以英语常用句型、语法、单词与语言技巧为教学内容,还应当加入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高职院校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中,不仅仅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更要积极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地应对多种工作环境,才能够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职业培养”这一教学核心。

2 . 3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要运用多样化的培养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教师课堂讲解来完成,与我国应试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大同小异。而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论在培养效率上,还是在培养出的人才素质上,都不能有效满足现阶段的市场需求。因此,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首先是信息化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已经全面渗透到教育领域中去了。而所谓的信息化教学方法主要是指运用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非常完善的文字、音响、图像与视频功能,作为多媒体技术的优良载体,能够利用自身强大的信息加工功能,将抽象的、艰涩难懂的翻译基础知识和概念加工为具体的、生动的可视性和可理解性极强的概念,用富含音响、视频与图像元素的新方式变现出来,从而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从而提高培养效率。其次,是将学员的培养课堂设置在现实场景中,让学员最大限度地了解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从而在未来工作中能够更好、更快地满足岗位要求。最后,英语教学的地点也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场景,将教学活动融入其中,从而能够让教学活动更加接近生活实际,使得教学水平有一个很大的跃升。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才能更好地胜任未来工作岗位,才能凸显“职业培养”这一教学核心。

总而言之,在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位核心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从思想上、意识上和教学方法上全面入手,多管齐下,尽可能地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

参考文献

庄志祥. 关于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建设的几点思考[ J ] . 外语界,2 0 1 0 ( 4 ):4 3 - 4 7 .

叶苗. 翻译教学的交互性模式研究[ J ] . 外语界,2 0 0 7 ( 3 ) .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院校
基于精益管理理念的汽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论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创新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气探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