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文献研究方法体裁分析

2014-04-29 11:13李传益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研究方法阅读能力大学英语

李传益

摘 要:本文运用体裁分析法对10种CSSCI来源外语类核心期刊上检索到的2004~2013年62篇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宏观体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语篇有着固定的体裁结构,包含5个常用语步,但也存在细微的差别,即包含4个可选性成分。希望本研究对大学英语学习者识别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体裁结构和交际目的有所裨益,以便在此类体裁学术研究中能够遵循学术规范并得体地运用英语。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文献;研究方法;体裁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5-0020-6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2.004

1 . 前言

体裁是一种具有可辨认步骤的交际过程。体裁结构是体裁目的定向性、步骤性和社会规约性的直接体现,学术论文宏观结构应充分体现学术论文体裁的目的性、步骤性和规约性:学术论文最重要的交际目的是其信息功能,即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体裁步骤性很强;同时它的规约性也比较强,一般从事学术论文创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遵守其学术规约性(鞠玉梅,2004)。实证性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其核心是方法部分。它是学者介绍科研方法、过程和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學者对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进行准确判断和取舍的关键,更是读者及时了解相关领域学术文献所使用的方法、研究步骤或程序等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允许实验的可重复性(Swales, 2001)。作为一种特殊体裁,它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在语篇结构、文体风格、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因而,体裁分析能了解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体裁结构、社会功能、认知模式,创作符合该体裁惯例的语篇,为有效实现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交际目的提供科学的方法。

阅读是读者解码作者的文字符号和语法规则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和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读者的积极参与。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高校明确了英语读写的重要性,加强了大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少学者,如蔡基刚(2011)认为重新强调大学英语读写的重要性在今天尤为迫切,并提出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长远目标应该是在基本解决听说的基础上,大力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读写能力并不高,他们的阅读只聚焦在文字表面,只求对字词的理解,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意图,语篇分析能力非常有限,成为影响英语阅读的瓶颈。许多英语学习者即使到了大学高年级阶段,仍然不能正确理解阅读材料,难以从宏观上把握和理解整个语篇的交际目的(Dreyer & Nel, 2003),他们的英文写作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在实证性研究比例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加大对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文献研究方法部分的语篇结构构建规律和特征等方面的实证分析和研究力度,并将体裁分析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势在必行。因为同一体裁的语篇具有大体相同的图式结构,这种图式结构影响着语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选择,这恰恰是可以学习的,也决定了体裁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只要学生认识到大学英语阅读能力语篇的体裁是一种有规律可循,具备操作性的创作过程,掌握了具有规约性的,可以借鉴和模仿的语篇框架和语言策略之后,才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特定的英语阅读体裁意识,理解特定英语语篇的建构过程,成功地创作出符合该体裁惯例的语篇,与国际惯例接轨。

2 . 研究背景

2 . 1 体裁

体裁(genre)本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属于文学和修辞学研究领域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John Swales提出体裁概念和体裁分析法,该概念被逐渐吸纳进语言学的研究范畴(Bhatia, 1993)。随着体裁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体裁”已从古希腊时期的文学、修辞学概念发展为现代语言学中语篇分析与教学的研究框架和焦点,“对世界范围的语言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Hyland, 2003:17),成为一类具有识别度高又高度社会习惯化的交际事件,有其独特的交际功能。同时,交际功能又影响着体裁的确立,使相同体裁的语篇具有固定的结构和特征,能分解出可识别的功能层次——语步(move),每一个语步又包括不同的步骤(step)。正是这些相对独立的语步衔接在一起形成了潜在的、规约性的结构模式,具有普适性,服务于特定体裁语篇的交际目的,即信息传递功能——以最浓缩的语言,以最简明的结构快速将研究成果公布于众(Swales, 2001)。这是因为从共时角度来看,由于体裁是话语使用者共同遵守、习惯化的社会交往工具,它从交际语境、交际目的、交际过程等方面对交际信息载体——“语篇”的微观词汇语法特征与宏观结构起规约作用,因而体裁具有程式化、常规化、相对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也正是这种稳定性和约定俗成性保证了各个话语共同体的成员能够顺利进行交际活动。可以说,体裁是反映、协调人类认识并参与世界活动的社会交往手段,关系到不同语篇在不同语境中如何发挥不同作用以及人们在各种语境中如何做出得体的反应(Bawarshi & Reiff, 2010)。20世纪90年代末,秦秀白(1997, 2000)、方琰(1998)等学者将这一概念引入我国后,该领域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语教学界的重视。

2 . 2 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由S w a l e s和 Bhatia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鞠玉梅,2006)。它克服了早期传统语域分析,语法修辞分析和语篇分析方法的不足,研究了特定语篇社团中共同的交际目的(Bhatia, 1993),着重区别各类语篇体裁的特殊性,通过对特定的体裁进行有效的分析,揭示了语篇的内部组织机制,说明了语篇的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而使体裁显性化(Swales, 2001),它能帮助读者认识不同体裁之间的差异,解析语篇的组织模式,挖掘特定语篇的宏观结构(车君侠,2009),从而给读者阅读和学者创作某一体裁提供了便利(Swales, 2001)。体裁分析的根本宗旨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秦秀白,2000),其最重要的研究任务是寻找在特定语境中语篇运作的规约性,该方法真正使语篇分析从对语篇的语言平面的表层描述转向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深层解释(逄伟,2012)。可以说,体裁分析为研究学术论文的结构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2 . 3 体裁教学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体裁及体裁分析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体裁教学法产生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它是以体裁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社会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各科理论观点把语篇分析和体裁分析理论应用于课堂,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而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中只关注语法和句本位的做法,让学生获得更完整的语篇信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它已经被国内外研究者证明是有效的教学法,尤其适用于第二语言课堂上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体裁教学法现已形成了三大主要流派:(1)以Miller,Freedman & Medway以及Bazerman为代表的北美新修辞学派(NR)。其研究重点不是体裁的结构形式,而是从体裁形成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景角度,分析体裁产生的情景语境,体裁所能实现的社会行为和目的,以及体裁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身发展、变化的动态特点,并借以指导大学生和职业新手的写作实践,提高他们对特定体裁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情景的认识(Miller, 1994)。(2)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专门用途英语学派(ESP)。该学派主要向学生讲授专门用途英语语篇的体裁特征,如科研论文、实验报告等的交际目的、结构框架、文体风格和社会功能等,帮助他们掌握科研论文的体裁规约。在分析语篇时,ESP/EAP学派主要运用“语步和步骤”分析模式来研究学术语篇的结构、词法及句法特点(韩金龙、秦秀白,2000)。(3)以Matin為代表的澳大利亚学派(SFL)。其研究的初衷是将体裁理论应用于课堂语言教学实践,以语篇范文为依据,以分析语篇结构、步骤、词汇、语法为手段,以探讨语篇产生的社会、文化及情景语境为核心,集中研究中、小学生的语言课堂教学和成人移民的语言培训,分析各类体裁的语境因素、交际目的、宏观结构及语言特征(Hammond, 1987)。

2 . 4 文献研究回顾

近年来,作为解释语言交际目的的体裁分析已经相当多地应用于学术论文的分析上。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宏观的体裁分析理论研究,比如,梁文花和秦洪武(2009)详细研究了我国1997~2006年刊登在外语类14种主要学术期刊上有关“体裁理论”的文献,回顾了“体裁理论”主要研究成果。董敏(2010)认为体裁理论主要有以下五种最具代表性的模式:Hasan的体裁结构潜势理论;Martin的目标取向的阶段化的社会过程体裁理论;专门用途英语领域的共同交际目的的交际事件体裁理论;新修辞学派的类型化社会行为体裁理论;Bakhtin的言语体裁理论。梁文花和康淑敏(2012)对“体裁理论”的三个主要学派的理论主张、研究重点与方法和实践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从教学的角度,就其各自的理论优势和不足及其影响做了综合评价,为我国体裁分析及语言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

(2)学术论文的整体或各个构成部分——引言、方法、结果、结论的体裁结构分析,如鞠玉梅(2004)回顾了学术语篇体裁的宏观结构及其语步特征,并展示了Swales所确立的摘要的宏观体裁结构为:导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四语步模式。葛冬梅和杨瑞英(2005)提出学术语篇英文摘要通常具有五个语步,并对每个语步作了详细的描述。黄萍和贺玲丽(2011)对比分析了中外核心期刊中医学与应用语言学论文方法部分的体裁结构。韩萍和贺宏(2012)运用Bhatia(2008)的批评性体裁分析方法,分析了应用语言学学科的两个分支学科——二语习得研究和二语写作研究的学术论文摘要和引言的体裁关系,揭示了学术语篇中学科之间和体裁之间的复杂关系。

(3)学术论文的语言特征研究,像情态动词、人称代词等,如,康勤和孙萍(2012)以体裁分析为基础,收集了300篇语言学、医学和计算机三门学科科研论文英文摘要,使用卡方检验及EXCEL软件对其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这三种不同学科科研论文英文摘要书写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及其原因。

(4)体裁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国外一些研究者已经证实了体裁教学法对阅读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Henry & Roseberry, 1998)。如Hyon(2001)对学习完基于体裁教学法的阅读课程的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他们比学习之前更注重文本的修辞特点,其阅读自信心增强了的同时,阅读速度也大大提高了(韩金龙、秦秀白,2000)。

体裁教学法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先是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鞠玉梅(2004)运用Swales的语篇体裁分析理论,对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英汉学术论文摘要的宏观语篇结构,并将这一对比分析的结果运用于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韩萍和侯丽娟(2012)基于Feez的体裁教学循环模式,以计算机学科的学术论文摘要为例,展示在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实施体裁教学法,以期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写作能力。近十几年来,我国不少学者都意识到了英语阅读教学的缺陷,强调了解英语阅读体裁的社会功能、交际目的及认知模式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阅读关键。他们基于体裁分析理论创建了本土化的英语阅读体裁教学法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尝试。如,秦秀白(2000)在充分讨论了体裁概念和体裁分析模式的同时,重点介绍并评述了体裁教学法的两个教学模式。李红梅(2005)和刘丽娟(2009)认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体裁教学法能帮助学生熟悉同一体裁下不同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特征,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特定场合的英语阅读能力。

从上述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学者对学术论文的体裁分析主要聚焦在学术论文的总体结构、摘要和引言部分,对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体裁结构给予的关注度不够。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外学者,如Brett(1994),Nwogu(1997)和Lim(2006)等研究了学术论文方法部分的语步和实现各语步的语言结构;国内仅有黄萍和贺玲丽(2011)对英汉学术实验性论文研究方法部分的体裁结构进行过对比研究,还未见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体裁分析文献,因此,该类论文方法部分的体裁结构特征值得探究。基于此,本文在应用体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侧重探讨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体裁结构,以帮助大学英语学习者识别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交际目的及实现这种交际目的所使用的语言形式,深刻理解语言形式是如何有效组织起来实现交际功能的,以便在学术研究中能够遵循学术规范且更得体地运用英语。

3 . 研究设计

3 . 1 语料收集

研究语料应遵循代表性、权威性、易获得性和时效性原则(Nwogu, 1997)。本研究选择以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1为代表的10种CSSCI来源外语类核心期刊上检索到的2004~2013年62篇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作为本研究语料以保证本研究的相关分析具有信度和效度。

3 . 2 研究问题

由于文化因素和语篇变量的不同,同一体裁的语篇之间仍然存在某些差异,人们可以在不破坏体裁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鞠玉梅,2004)。根据本研究对象“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体裁结构分析”的研究需要,我们主要考查以下2个问题。

(1)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是否有固定的语步?如果有固定的语步,表现形式是什么?

(2)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宏观结构是否存在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 . 3 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体裁结构研究在本质上以应用为导向,可以从论文的总体宏观结构或论文各部分,如摘要、引言等结构入手;也可以结合论文语言特征层面,如论文使用语言的情态、时态和措辞等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基于体裁分析法,对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進行宏观结构研究。

3 . 4 研究步骤

体裁分析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识别某一体裁的交际目的;(2)通过辨别语步和写作步骤来分析语篇的组成结构,并弄清语步是如何被组织起来实现交际目的的;(3)通过某一语言特点的数据来分析语篇模式和篇章构成;(4)通过分析词汇语法特征来识别某一体裁为实现其交际目的而选择的语言修辞特征(Henry& Roseberry, 1998)。

在语步分析和确定过程中,本研究按照(Nwogu, 1997)提出的步骤和原则进行:(1)通过语篇的上下文寻找相关信息,并参考对应的话语信息特征;(2)如果上下文缺乏相关语篇特征标记,则以话语主题为主要参考依据;(3)如果一个句子同时具有双重功能,则按显著性原则确定该句的语步;(4)相关的词汇标识也可作为确定语步的参考。

4 . 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通过对62篇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语步进行分析发现,语篇的宏观结构具有常规性和选择性,即语篇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必要和可选性语步。

4 . 1 必要语步

尽管这62篇文献的具体语言环境差异使他们的写作结构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包含某些相同的语步,这些语步及其具体实现步骤统计见表1。

表1告诉我们,62篇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有其固定的体裁结构,其常用的语步有5个:(1)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2)研究对象;(3)研究方法;(4)研究步骤或实验过程;(5)数据分析与讨论。

4 . 2 可选性语步

虽然相同的体裁有其相对稳固的宏观结构和语言特点,在建构语篇时,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范例,其基本原则不能被随意更改,但人们依然可以在不破坏体裁基本结构的原则下表现出体裁规约遵守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可选性语步上。62篇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可选性语步统计及其具体实现步骤统计结果见表2。

表2说明,虽然62篇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总体结构一致,但仍然存在细微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研究目的”“数据收集”“研究步骤或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教学”以及“数据分析与讨论”中的“研究启示或建议”这些可选性成分上,学者对这些可选性成分的选择比例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数据收集(63%)”“研究启示或建议(33%)”“研究目的(31%)”“教学实验过程(14%)”。这些数据向我们传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1)在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数据收集(63%)”虽然不是必选语步,但在实现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交际目的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作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语步来实现交际目的。或者说,由于研究问题异同,语步或步骤在62篇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出现的频率不同。比如,在介绍“研究步骤或实验过程”时,只有14%的作者使用了“教学实验过程”这一步骤,这说明,该步骤存在的意义并不大,或者说,在实证性论文的方法部分,作者不采用这一步骤对读者理解文献的研究步骤或实验过程并无大碍。(3)语步是语篇的组成单位,它为实现语篇的整体交际目的服务。由于研究问题不同,影响研究的变量必然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也反映在语步及其步骤上。

5 . 结论

本文运用体裁分析法对10种CSSCI来源外语类核心期刊上检索到的2004~2013年62篇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宏观体裁结构进行了分析,主要考查了2个问题,结果表明,这些语篇的体裁具有常规性和选择性。常规性表现在这些语篇有着固定的体裁结构,“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或实验过程”以及“数据分析与讨论”是5个常用语步,它们是所选语料的必要成分。选择性是指虽然62篇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总体结构一致,但仍然存在细微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研究目的”“数据收集”“研究步骤或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教学过程”以及“数据分析与讨论”中的“研究启示或建议”为可选性成分,它们在62篇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语步或步骤出现的频率不同。

受研究语料的限制,本研究结果难免会有其局限性。但我们仍然希望在实证性研究比例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本研究能帮助大学英语学习者掌握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实证性论文方法部分的体裁的社会功能、交际目的,了解其体裁结构和认知模式,从而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学术规范,创作符合该类体裁惯例的语篇。

参考文献

Bawarshi, A. S. & M. J. Reiff. Genre: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y, Theory, Research and Pedagogy[M]. West Lafayette, Indiana: Parlor Press and the WAC Clearinghouse, 2010.

Bhatia, V. K.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 London: Longman, 1993.

Brett, P. A genr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ections of sociology article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4(13): 47-59.

Dreyer, C. & C. Nel. Teaching reading strategie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within a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J]. System, 2003(31) .

Hammond, J. An overview of the genre-based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in Australia[J]. Australian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87(10):163-181.

Henry A,. R. L. Roseberry. An evaluation of a genre-based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EAP/ESP writing[J]. TESOL, 1998(1): 147-156.

Hyland, K. Genre-based pedagogies: a social response to process[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3(12): 17-29.

Lim, J. M. H. Method sections of management research articles: a pedagogically motivated qualitative study[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6(25): 282-309.

Miller, C. Rhetorical community: the cultural basis of genre[C]. A. Freedman & P. Medway. Genre and the New Rhetoric. London: Taylor & Francis, 1994: 67-78.

Nwogu, K. N.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 Structure and function[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7(16): 119-138.

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蔡基剛.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J ] . 外语界,2 0 1 1 ( 1 ):2 1 - 2 9 .

车君侠. Science科研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和语言特点[ J ]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9 ( 2 ):1 6 6 - 1 6 8 .

董敏. 从实践型社会符号观述评语类研究模式[ J ] . 外语教学,2 0 1 0 ( 1 ):1 7 - 2 0 .

方琰. 浅谈语类[ J ] . 外国语,1 9 9 8 ( 1 ):1 7 - 2 2 .

葛冬梅、杨瑞英. 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J ] . 现代外语,2 0 0 5 ( 5 ):1 3 8 - 1 4 6 .

韩金龙、秦秀白. 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 J ] . 外语界,2 0 0 0 ( 1 ):1 1 - 1 7 .

韩萍、贺宏. 从批评性体裁分析的角度看学术论文摘要和引言的体裁关系[ J ] . 外语与外语教学,2 0 1 2 ( 1 ):5 3 - 5 7 .

韩萍、侯丽娟. 从体裁分析角度探索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 J ] . 外语界,2 0 1 2 ( 6 ):7 4 - 8 0 .

黄萍、贺玲丽. 英汉学术期刊中实验性论文研究方法部分的体裁结构对比研究[ J ] . 中国ESP研究,2 0 1 1 ( 1 ):2 2 - 2 7 .

鞠玉梅. 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 J ] . 外语教学,2 0 0 4 ( 3 ) .

鞠玉梅. 国外EAP教学与研究概览[ J ] . 外语教学,2 0 0 6 ( 2 ):1 - 6 .

康勤、孙萍. 基于语料库的科研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J ] . 外语教学,2 0 1 2 ( 5 ):2 8 - 3 1 .

李红梅. 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 . 山东外语教学,2 0 0 5 ( 1 0 4 ):6 0 - 6 3 .

梁文花、康淑敏.“体裁理论”三个主要学派的比较研究[ J ] . 外语研究,2 0 1 2 ( 1 ):5 4 - 6 0 .

梁文花、秦洪武. 我国近十年“体裁理论”研究概观[ J ] . 外语教学,2 0 0 9 ( 1 ):4 4 - 4 7 .

刘丽娟. 体裁教学法与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 J ] . 山东外语教学,2 0 0 9 ( 2 ):7 8 - 8 1 .

逄伟. 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构成和群体特征简析[ J ] . 中国青年研究,2 0 1 2 ( 9 ):7 .

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 J ] . 外国语,1 9 9 7 ( 6 ):9 - 1 6 .

秦秀白. 体裁教学法评述[ J ] . 外语教学与研究,2 0 0 0 ( 1 ):4 2 -4 6 .

猜你喜欢
研究方法阅读能力大学英语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天津游泳运动员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