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书院:还未竣工的“古迹”

2014-09-24 11:07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绥阳县古迹大殿

“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这是范仲淹在执掌应天书院时所作的《南京书院题名记》,足见当年应天书院的博雅学风和恢弘气势。

与别家书院隐于山中不同,应天书院就坐落在河南商丘市绥阳县的一片繁华闹市中。根据地方志记载,北宋期间共出了63名状元,其中商丘就占了6人。然而风云际会,随着文化、经济重心南移,商丘不复昔日辉煌,应天书院也日渐凋敝。

这个书院历史上本就经过数次损毁、重建,如今古迹已经荡然无存。数年前,河南省政府批准应天书院在原址上重建。如今,只有正门、大殿、讲堂完工,后续工程尚未展开。

书院内一片空旷,树木刚栽下不久,都还稚嫩,步道两边荒草丛生。大殿中间放置一处烧香拜佛的大香炉,两侧是用来悬挂许愿牌的架子。走近看,上面的留言多为保佑考学顺利。

进入大殿,里面竖立着十几位先贤雕像,除了正中的戚同文为书院首建者外,其余均为孔子弟子,与书院并无关联。

再往后走便是讲堂。但大门紧锁,且尚未修筑步道,所以只能远远地看着这一幢孤楼立在杂草中。再往远处望,书院的后围墙外是商丘市的一个游乐园,隐隐可以看到高大的摩天轮,過山车上的人们不时传来阵阵尖叫声,跟眼前这片空寂形成鲜明对比。

应天书院如今由商丘市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主管,负责人马广义介绍说,应天书院没能像嵩阳书院那样保存完整,如今只能靠重建。“有这样一处底蕴丰富的文化遗迹坐落在商丘,实际上是一方百姓的骄傲。恢复建筑并不难,难的是恢复那股文化韵味,继承先贤的思想文脉。”马广义说。

当年盛名之下的四大书院,如今境况尚且如此,其它书院和鼎盛期兴废冷热的差距,就更不用说了。再现当年的辉煌是所有书院管理者和文化人的梦想,然而如何让古老的书院成功融入当代文化圈,值得人们深思。

(摘自《文汇报》)

猜你喜欢
绥阳县古迹大殿
古迹“开发”之忧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绥阳县老年大学临时党委正式挂牌成立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故宫三大殿之火
京都古迹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故宫三大殿探秘
山东章丘兴国寺大殿考
武当山·紫霄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