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饶平期盼政策倾斜

2014-10-21 07:21盛海辉沈潘松
源流 2014年10期
关键词:饶平中央苏区用地

盛海辉+沈潘松

饶平,地处华南沿海,位于广东最东端,界连福建,濒临南海,与台湾隔海相望,位居闽、粤、赣三省和广东省沿海经济带、海峡西岸经济圈交汇地带。

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的饶平,经济却一直比较落后。不论是民生事业还是公共服务设施,和邻近其他地区相比,都显得落后很多。经过几天的采访,记者发现,饶平在加快发展过程确实面临着不少较为突出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平心而论,饶平过去这些年享受的政策优惠实在太少。

2012年6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江西省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在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及人才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福建省的原中央苏区县也参照执行西部政策。赣南、闽西原中央苏区县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作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苏区建设热火朝天。饶平县于2010年6月3日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前些年,福建的诏安县比饶平落后很多,现在去它的一个乡镇看,变化都很大。”有退休干部告诉记者,饶平和福建的诏安相距不到30公里,但是在很多政策上却是相差甚远。仅用电这一块,两地每度电就相差0.2元多。还有土地租金、税收等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企业要发展,必然会考虑成本,需要有优惠的政策,这样一比较,不少打算前来饶平投资的企业,最后还是选择了去诏安。可见,饶平要发展,政策倾斜很重要。

近年来,饶平虽然千方百计加快交通公路建设,但由于县内大多公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等级标准低、使用时间长、路面破损严重、通行能力差,急需进行大规模改造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公路建设投资数额巨大。但广东省对交通公路建设补助的幅度不如福建,资金缺口非常大。如广东省对新改建一级公路的最高补助标准为400万元/公里,而福建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补助标准为新建800万元/公里、改建600万元/公里。在诏安,一条路很快就能建好,但在饶平却要分段分步实施。还有,对老区公路建设资金补助问题,镇村干部也都表示很无奈,他们说,现在很多自然村,都还是泥土路,而且都是“硬骨头”,补助的钱又少,“不做吧,上面的资金拿不到;做,就要负债累累。以后的公路维修还不知道该由谁来管。”

这里的用地制约问题也很突出。记者在饶平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该县处于补欠账、推发展的关键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发展等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土地,非农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大。但当前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全面收紧,受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的限制,可提供饶平项目建设用地规模严重不足。如在本轮饶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中,全县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任务非常重,建设项目处处受基本农田制约。比如,本轮规划期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只有2.08万亩。该用地规模首先确保用于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产业转移园区以及一些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大部分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无用地规模可安排,严重制约着该县县域经济的发展。

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巨大。这也是采访中干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近年来,上级实施的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如城乡居民医保、养老保险、城乡居(村)最低生活保障、民政优抚对象医疗保险、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孤儿及“三无对象”救助、村级基层保障、国有集体困难企业医保配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等项目逐年提高标准,地方财政配套标准也随之提高;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提高生均公用经费、中职和普高学校助学金县级配套,计划生育农村家庭奖励,污水处理厂建设,骨灰堂建设及生态墓园建设,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改造,以及水利、农田基建项目、农村“一事一议”等农业水利专项资金均需县配套支出,造成县级支出刚性上升,收支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有当地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每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年需要资金投入7、8千万,中央财政支持400万,省里补助一些,剩下的就全靠市、县配套解决;村级公共事业“一事一议”也有一个项目,是帮助落后行政村改善村级公共设施的,每个村可以安排40至50万元,但也要地方配套。如果投入下去,村子的面貌就会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负担就会很重。“如果政策不调整,我们依然不敢去争取项目。”

从饶平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省“原中央苏区县”的发展仍需大力扶持,苏区人民也热切期盼政策倾斜。我们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参照江西、福建的做法,出台更加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规定,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扶持力度;放宽对原中央苏区县交通公路建设立项的条件,提高补助标准,帮助落后地区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大建设用地支持力度,在每年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方面给予倾斜,解决落后地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并在确保耕地数量不减的情况下,增加饶平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尽量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并减免原中央苏区县土地征收及出让上缴的费用,降低征地成本,扶持原中央苏区的发展。减少省专项资金地方配套,提高原中央苏区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就业服务、住房保障等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补助比例,减少县级财政配套项目,减免或降低地方资金配套比例,减轻原中央苏区的财政支出压力。加强项目扶持,在安排大项目布点时,优先考虑原中央苏区县,通过大项目带动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步伐。endprint

猜你喜欢
饶平中央苏区用地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人生苦短 唯有深情不可辜负
耄耋老人手绘画册缔造爱情童话
饶平如与毛美棠:60年相濡以沫缔造爱情童话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