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中创新集群的建设对策

2015-01-27 06:10裴志东张慧谢明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集群科技

裴志东,张慧,谢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大连 116600

基于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周期长、关联度高、分工细化等特点,从国际现代生物技术和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成功经验分析,产业空间集群即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带动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产业化,促进新型产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以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为典型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在科研建设、产业特色及公共技术支撑力等方面均拥有较好的基础,有效促进了国内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产业集群的演化发展规律标明,首先实现产业内处于不同产业链位置的机构空间集聚,初步形成产业链完整的产业群,其次通过高技术组织的技术、人才的溢出效应及一定区域内产业资源的链条式整合,完成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公共服务组织为支撑,科技、人才、物资、信息充分融合,降低运行成本,培育区域影响力,由“集聚发展”到“集群发展”的转化过程。在这转化过程中,处于产业链上游,代表产业集群最前沿技术及人才的创新集群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新集群做了诠释,经济合作组织(OECD)提出创新集群的构成部分包括企业、研究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利用产业链、价值链、知识链形成战略联盟与合作,拥有竞争优势的集聚经济与多种知识溢出特点的技术-经济网络;李琳[2]等通过知识与技术转移层面提出创新集群存在于某一领域,一组相互作用的创新型企业以及关联机构,主要因为共性和互补性交织在一起并以某特定地域为基础而构成的一种地方性网络组织;龙果[3]等从空间物理维度层面提出创新集群的含义是将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作为基础的一类产业或相近产业的企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聚集,借助相近的地理位置,使企业间和企业与所在地政府、大学、中介机构之间互相作用,最终构成一个具有区域空间特色的创新网络;田桂玲[4]等从创新与集群的联系方面指出创新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关系为交互关系,产业集群是创新集群的先决条件,创新集群促成产业集群。

对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自身来说,创新集群从垂直、水平以及地理上聚集了具备各种不同功能的企业,进行知识的分享并促进新产品的增值,它主要以稀缺科技资源作为主体,各种新药还有新工艺的创新大多数是由大学、国家实验室和企业的研发部门开发的,有相当明显的专用特征,从而呈现出一定的垄断性壁垒,其技术领先程度对大量中下游企业的产品和工艺具有深远影响。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创新集群或者创新链条的建立关系到整个集群产业的生命力及竞争力,也关系到产业集群内部技术、人才溢出效应的充分凸显。同时创新集群的发展可以促进产业集群在规模、质量、区域影响力等方面获得发展,如借助科技的拉动作用实现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优势产业的升级。没有创新的集群是没有活力与生命力的集群,创新是集群的推动力,不断的创新推动集群不断发展、完善,同时也促进集群本身的创新。纵观世界成功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不难发现每一个都是创新集群的发生地,处于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的领先地位。迅速发展的美国波士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不开分布在波士顿环剑桥地区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北京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汇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9 家高等院校的29 亿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二五”规划的远景和努力方向就是科技园区要承担培育创新集群的任务,提升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将世界生物医药技术人才、资金及技术全面聚集,加快构建集聚效应,使之变成集群与创新要素融合的平台。

纵观在国内的“药谷”构建过程中,很多都是概念炒作,产业集聚规模偏低,模式类似,结构性矛盾尖锐,集聚内部合作效率低且专业化分工不明确,造成产业联动效益不高,完全没有建立完善的生物医药生产链条,产业价值链中技术链、信息链、物质链、资本链四者配合性差,完全没有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建应有的作用。究其根源,是忽视了创新集群的创立,片面强调产业集中,而弱化了创新集群对整个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

分析国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的发展状况,通过研究成长期的中小产业园区,提出创新集群的建设对策。

1 引入高端技术团队,建设区域内科研协作网络

隐性知识的交流(溢出)必须在拥有共同实践知识和专业化技能的人互相交流才有可能实现,集群为这种可能提供了地理优势。引入高端技术团队是建设创新集群的基础,大学及科研机构在集群内集结,一方面使技术人才不断聚集,为区域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丰富的智力保障。另一方面,集群的科研院所又能为集群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源源不断提供创新成果,保障该领域的技术不断完善。富有创新能力的科技精英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科研机构中相互间比较独立,彼此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研究力量的自发整合有难度,从而决定了园区的管理者(政府)必须在整合资源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政府可借助科研工作计划的制定,选定一些重大项目,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开展跨单位的研究,并为合作研究提供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帮助及支持,从而建立区域内科研协作网络,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的网状融合,避免科技资源的浪费及狭隘保守主义的滋生。

2 政府牵头、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技集群的发展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在创新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研发共享系统(实验动物中心、公共实验中心、中试生产中心)、企业服务系统(临床试验中心、新药认证中心、投融资服务中心)及园区信息系统(信息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及咨询服务中心)。在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过程中,将各类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与优化配置,为集群内科研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开阔的空间,从而将创新集群资源的共享性呈现出来。通过对国外生物医药技术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和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目前科技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政府要在初期构建服务平台的阶段发挥出扶持与引导功效,从而确保创新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

3 重大科研项目的政府买单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

根据产业集群的产品特点及园区建设特色,政府在重大科研项目的筛选、立项及资金投入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大规模的研究投入,会吸引大量的科技研发人员及优势项目进入园区,从而形成高端技术人才集聚,提高重大项目的孵化成功率,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水平。例如美国的波士顿年均获得联邦研究基金的60%;北京亦庄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新275 项18 亿元的资助,占总专项资金总额的32.9%,已成为引领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的核心地域。

4 建设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保障创新集群发展

风险投机机构是创新集群中药的组成部分,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研发离不开巨大的科研投入,单靠政府投入明显不足,而企业普遍缺乏融资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引入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化的风投机制,不断加强对风险投资人才的专业化培训,构建途径广阔的科技风险投资面,加强全行业的整体风险意识是解决创新集群发展的融资基础。

5 建设科技创新转化工程,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据报道,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0%,一些省份还不到5%,与发达国家的40%水平相去甚远。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为主体,应推动建设以企业打头,以科研机构、高校为基础,多种创新主体共同合作的技术创新系统,充分利用好政府的政策投入及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以工程项目管理的思维来设计、监管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从机制上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打通科技研发、中试放大、工业化生产、资本运营、市场推广之间的行业壁垒,实现产业链中科技成果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总之,创新集群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根本动力,是达到产业集群溢出效应的根基。生物医药园区的监管部门应从产业集群发展演化规律出发,整合集群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从创新集群建设入手,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力。

[1]生物技术在OECD 成员国家中的监管发展[J].经济合作组织,2000,8.

[2]李琳,袁灵.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家,2004(5):80-84.

[3]龙果.论技术创新的聚集和创新集群的形成[J].当代经理人,2006(17中旬刊):31-33.

[4]田桂玲.区域创新链、创新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探讨[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197-198.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集群科技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