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的发展趋势

2015-01-27 06:10庞栋刘霞王辉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患病率全科慢性病

庞栋,刘霞,王辉

1.济南医院急诊科,山东济南 250013;2.济南医院健康查体中心,山东济南 250013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居民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等内容逐渐完善,全科医学相关概念成为新兴的热门话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水平、配套设施决定了服务的局限性,而综合医院的全科医学专业依托医疗设备、专科会诊等医疗资源的优势,为某些特殊人群提供了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1 全科医学的必要性

1.1 慢性病患病率的增加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比例逐渐升高,慢性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均逐年升高,危害增大。2002年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008年全国调查显示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从2003年的4.6‰上升到7.7‰。2011年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41%,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1],对慢性病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可行方法。

1.2 慢性病患病的年轻化

国内研究显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增快、工作压力的增加,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脑卒中等患病年龄年轻化。1991—2004年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从7.1%增长到14.6%,年平均增长速度0.58%[2]。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成为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病率及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1.3 慢性病合并患病率较高

由于家族史、年龄、肥胖、脂质代谢紊乱、吸烟等为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许多患者同时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国内多项研究也显示,慢性病人群中,合并患有两种及以上的患者比例较高[3-4]。大型综合性医院分科细化使各专科业务水平提升,但慢性病患者需按照不同疾病分别就诊,对其就医带来不便,且各科医生对各相关疾病病情缺乏总体掌握,不利于患者总体病情的改善。

2 现阶段全科医学现状

1989年我国成立了第一家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全科医学开始逐步发展,2011年6月全科医生制度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成为全科医学的转折点和里程碑[5]。全科医学正逐步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2.1 人才梯队建设

我国全科医学开始阶段大多是从内科、外科等抽调专业医师进行转岗培训,转为全科医生,但其专业理论、临床技能、专业理念方面均有欠缺。随着专业进展,部分医学院校设立了全科医学专业从工作需要出发培养所需人才。但因为专业设置及就业压力,医学专业划分精细,追求高、精、尖人才,基层全面型适宜人才缺乏,全科医学人员来源不足。同时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无政策及实际优势,个人发展受限,优秀人才流失。部分全科医生认识不足,对服务目的、服务理念掌握不清,工作浮于应付。

2.2 患者认可度

国家开始时将级别较低、规模较小的医疗机构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全科医学定位于基层,对其宣传力度不足,无政策及制度导向性,群众疾病防治知识欠缺,缺乏健康及疾病管理概念。大多数患者对全科医学不了解,对全科医生不信任。现在许多二甲、三甲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把全科医学的发展提到新的高度。国家医改也促使基本医疗始于社区,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制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格局[6]。

2.3 健康及疾病管理

全科医学开始阶段经转岗培训的全科医生缺乏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将全科当作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简单汇总。现阶段虽经过系统学习,但许多全科医生仍缺乏以人为中心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服务理念,仅仅局限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家庭医生式全科医疗服务仅有规章制度,执行中偏重形式,未能真正建立科学、全面的健康或疾病档案,无法进行系统管理,并进行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改善预后的目标。

3 全科医学发展趋势

3.1 健康管理

通过健康体检中心、门诊就诊等收集人群健康信息,查找高危人群,独自或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管理与指导,并定期复查、随访,动态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早期干预。现有研究显示,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可以明显增强人群健康意识,改善生活及行为习惯,减少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7]。

3.2 慢性病管理

针对慢性病患者,由相对固定的全科医学团队提供时间连续、学科连续、管理连续的连续性、多维度医疗卫生服务,使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情,观察疾病进展,掌握患者整体情况,同时可以增加患者熟悉度,减少患者的就诊及检查时间,提高就诊效率及医从性[8],增加患者的满意度[9],从而有利于慢性病管理并且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成本效益[10]。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心理调整、药物治疗等全方面指导、管理患者;病情需要时向专科转诊,专科治疗结束及时了解专科情况,结合病情变化调整并延续治疗。

3.3 合理转诊

当前医疗制度下,国家对患者就诊无规范和政策性引导,患者就医无序,卫生资源利用不均衡。从患者角度,因为从众心理及对基层卫生机构的不信任单一选择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或因为等候时间长、收费高等原因拖延就医,延误病情。从医院角度,导致大型综合性医院人满为患,过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轻症病人身上,使更多有急需的专科重症病人得不到精心救治;基层医疗机构病源少,实践经验不足,人才流失,无法发展。通过全科医生对患者的疾病管理,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必要时从专业角度提出转诊意见,包括向上级医院、各专科的转诊及向下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诊,从而使各级卫生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3.4 人员培训

现阶段我国全科医生在培训上岗时进行全面、系统培训,取得资质后长期固定于全科医学岗位,不利于了解各学科进展,提高综合技能。专科医师对相应专业新知识的掌握更及时,全科医生在现有条件下对新进展了解、掌握途径相对较少,因此全科医生在工作中应定期进行各专业轮转,以更快、更好地掌握前沿知识。

3.5 政策支持

结合我国国情,全科医学是一个符合群众需求、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学相关政策、制度,从经济收入、职称晋升、个人发展等方面为全科医生提供更好的平台,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全科医学领域,使我国的全科医学进入快速发展的良好循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46-149.

[2]王文,朱曼璐,王拥军,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6):408-412.

[3]马晓俐,曹勇,张云.城乡过渡社区就诊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6):30-32.

[4]王爱华,杨莉.我国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7):42-45.

[5]方力争.我国全科医学的学科发展前景[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2):121-122.

[6]雍伟哲.我国全科医学发展透视[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29(9):4-5.

[7]李保安.安阳县农村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知识与行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5):396-398.

[8]Saultz JW,Lochner J.Interpersonal continuity of care and care outcomes:a critical review[J].Ann Fam Med,2005,3(2):159-166.

[9]Beattie P,Dowda M,Turner C,Michener L,Nelson R.Longitudinal continuity ofcare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physical therapy[J].Phys Ther,2005,85(10):l046-1052.

[10]Sudhakar-Krishnan,V.,Rudolf,M.C.J.How important is continuity of care[J].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2007,92(5):381-383.

猜你喜欢
患病率全科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