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番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2015-02-09 23:04张光萍任正平王传禹
云南畜牧兽医 2015年4期
关键词:病鸭雏鸭病料

张光萍,任正平,王传禹

(1.宜良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宜良 652100;2.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半番鸭又称骡鸭,是栖鸭属的公番鸭与河鸭属的母家鸭杂交产生的后代。目前,商品半番鸭主要是公番鸭与北京鸭母鸭的杂交后代,因其具有耐粗易养、生长快、体型大、肉质好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宜良县半番鸭的养殖迅速发展,随着饲养规模扩大,其疾病发生不断增加,如大肠杆菌病、半番鸭病毒性肝炎、鸭瘟、细小病毒病等。

半番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可达90%以上)。临床主要表现为死前呈角弓反张,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深紫色出血点(斑)。该病对雏鸭危害严重,常给半番鸭的饲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让广大养殖户深受其害。笔者近年来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病毒分离鉴定诊治了多例半番鸭病毒性肝炎,现将一典型病例的诊断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4年3月26日宜良县狗街镇陈所渡村一养鸭户购进4 200只白羽半番鸭苗,按常规饲养管理,在10 d内生长正常,到4月7日清晨,发现少数雏半番鸭精神不振,闭眼离群,挤在一起,不愿走动,行动蹒跚,有些鸭出现头向后仰、翅膀下垂等神经症状,大约经过3 h即死亡60余只,4月8日全群半番鸭精神不振,死亡300余只。

2 临床症状

雏半番鸭初发病时表现精神萎靡,行动迟缓,跟不上群,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排灰白色或绿色水样粪便。随后,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腿痉挛性后划,有时在地上旋转,有的病鸭在出现抽搐后十几分钟即死亡,头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多数病鸭数小时后发生死亡。

3 剖检变化

剖检濒死、死亡的雏半番鸭均见肝肿大,质地柔软而脆,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点状或瘀斑状出血,颜色不一,有呈土黄色,有呈灰红色,表面斑驳。胆囊肿大充满胆汁呈淡绿色,部分死鸭脾、肾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及出血等。

4 实验室检测

4.1 细菌检查

无菌操作取病死鸭的肝、脾等病料分别进行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发现细菌,将上述病料以无菌操作,接种于大豆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经过37℃培养,未发现细菌生长。根据检查结果排除鸭疫里墨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

4.2 病毒分离鉴定

无菌操作取病死鸭的肝脏病料充分研磨,用PBS液作1∶5稀释制成悬液,经3 000 r/min离心30min,上清液加入青、链霉素处理后,分A、B两份,其中B份加入等量的鸭病毒性肝炎Ⅰ型阳性血清,4℃静置过夜后,A、B两份分别接种0.2 mL于13日龄鸭胚尿囊腔内,各5枚,37℃孵育。接种后A组5枚鸭胚在72 h内全部死亡,死亡胚胎病变是胚体生长停止,皮肤和皮下充血、出血,绒尿液增多和变为淡绿色;肝肿大,呈红土黄色,表面有淡黄色的坏死灶;B组5枚鸭胚72 h未见死亡,剖检胚体发育正常。

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养殖户的半番鸭疾病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

5 防治措施

(1)立即用Ⅰ型鸭病毒肝炎高免精制卵黄抗体冻干粉+鸭肝康(特异性小分子多肽聚合物)兑0.9%生理盐水稀释,每只肌肉注射0.6mL。

(2)用阿莫西林粉+电解多维+黄芪多糖饮水,1 次/d,连用3 d。

(3)鸭舍、用具、环境等用卫可(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1∶500 喷雾消毒,1 次/d,连用2 d。

经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在2 d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4 d后全群恢复健康。

6 体会

(1)采用上述防治措施,2014年诊治12例半番鸭病毒性肝炎,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因半番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应以预防为主,种鸭开产前免疫鸭肝炎弱毒疫苗2次(每次间隔2周),开产后3个月再强化免疫1次;雏鸭1日龄应接种免疫鸭肝炎弱毒疫苗。

(3)半番鸭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必须尽快作出诊断和采取特异治疗,越早采取免疫血清或高免蛋黄注射,治疗效果越好。

(4)半番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除因病毒感染外,雏鸭饲养密度过大、湿度过大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做好雏鸭苗日常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猜你喜欢
病鸭雏鸭病料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微生物学检验材料采集、保存和运送
鸭霍乱病诊治与预防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