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群众工作的思考

2015-03-27 04:04徐颖
关键词:转型期阶层矛盾

一、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特点

社会转型就是构成社会的诸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价值体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之间的发生的质变或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的部分质变或量变过程。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总体上看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新旧结构的更替,因而呈现出立体型的多元运动趋势。 [1]社会转型期间中国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重组,阶层之间矛盾冲突加剧

由于转型时期社会权力和资源的重新配置,传统的阶级分层体系逐渐走向瓦解,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现阶段我国社会可分为四个阶层:一是精英阶层,即掌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超出社会平均水平阶层,他们掌握着国家最重要的政治资源、控制着社会财富,一方面担当着推动改革的角色,另一方面不断扩大膨胀自己的私利,甚至其中某些人成为腐化堕落分子,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二是中间阶层,由中小私营企业主、国有企业职工、外企高级管理员工、普通公务员、部分教职医务和科技人员组成。他们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均处于社会上层和下层之间的中间水平;三是一般大众阶层主要由农村中稳定的农业劳动者和产业工人构成,他们是中国基础阶层的主体,占社会总人数的比例最大。但是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使他们占有的社会资源少、地位下降、利益受损、收入降低,因此易于采取激烈的方式表达不满;四是弱势贫困阶层主要由贫困农民和城市中生活困难者。他们占有社会资源更少、生活质量低、承受力非常弱。 [2]社会阶层的分化导致利益重新分配,不同主体存在利益争夺,而且之间的关系常常相互交织一起,相互渗透,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二)道德信仰的缺失和价值观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转型,道德信仰面临着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新旧交替、碰撞与融合的转型过程。旧的道德信仰动摇,而新的道德信仰尚未完全形成,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际交往中的传统的义礼因素弱化,功利的因素增加,具体表现出道德信仰庸俗化、党员干部贪污腐败、职业道德败坏等,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信仰处于缺失状态。同时社会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模式。既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又有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既有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又有体现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价值观多元化冲击了党的主导价值观,弱化了党的影响力,弱化了一些党员干部对价值观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导致一定的“思想混乱”,某些党员干部受到某些消极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容易脱离群众,追求享乐,腐化堕落。

(三)社会心理的焦虑和迷惘

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提供的低工资、高福利的生活模式。大批群众对生活目标、财富积累、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的不明确带来的心理迷惘,表现出了极度焦虑不安、浮躁紧张的情绪,普遍地感到生活的不确定和不安全,对现实生活没有把握,对未来的前途也觉得捉摸不定。穷人为生计奔波焦虑,想一夜暴富;富人因为财产的来历不为财产安全焦虑,官员怕东窗事发而向国外转移资金焦虑,年轻人为就业焦虑,老年人为养老焦虑……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压力下,群众的担忧、紧张、浮躁心理最终积成的社会焦虑现象。在这种社会焦虑影响下,大多数群众具有冲动、多变、急躁、脆弱、专横、易受暗示和轻信的倾向,容易盲从和盲动。2000年以来,中国频繁发生因各种矛盾引发的上访、请愿、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体性事件与转型期的社会心理焦虑分不开。

二、社会转型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全面深刻的反映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群众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挑战。

(一)阶层分化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群众工作环境复杂化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改革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阶层分化、分配不公、政策体制不完善,导致社会矛盾突出。同时长期的执政很容易使执政党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一些党员干部沾染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风气,腐化堕落成为犯罪分子。不仅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败坏党的声誉,这也是当前党群关系紧张官民矛盾尖锐化的主要原因。而且某些党员干部在解决群众问题、处理干群矛盾时,不顾及群众感受,采取的方法措施不合理,处置不当,导致小事情变成大事情,小矛盾变成大矛盾,甚至发生一些群体性对抗事件,使社会矛盾尖锐化趋势更加明显。再加上价值观多元化冲击和影响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改变着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和观念。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达给这些思想观念和社会舆论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还有我国市场经济类型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经济团体,这些都构成了群众工作的复杂与多样化的环境。

(二)群众主体意识强化,群众工作内容丰富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逐渐提高,人民群众的自主意识、理性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明显强化,这是社会进步,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因为群众有了主体意识,就会根据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做出积极主动的创造行为。随着群众主体意识增强,其思想复杂、行为多样,需求也多样了,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群众不仅追求经济利益,而且越来越重视政治、文化、法律、人权、生态各方面的利益,这些社会问题也不是孤立的,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产生叠加效应,使问题更加复杂,所有这一切必然使群众工作内容复杂多样。

(三)群众主体分化,群众工作对象多样化

群众工作的对象是群众,随着转型期社会阶层的分化,群众工作的对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范畴与过去相比更加广泛、多样。新行业、新组织和新阶层不断涌现。不同群众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观念不同,对于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不同,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在此情况下,群众工作不能在简单地定位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传统模式上,必须具体研究做好群众中不同阶层的利益协调和社会矛盾化解问题,如此一来必然增加了群众工作的难度

(四)群众工作信息化,群众工作方式服务化

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群众工作传统方式、党员干部的素质及应对群众参与政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挑战。过去群众交往手段简单,交往方式有限,信息传播速度慢,人们处于相对的隔绝状态中,信息的影响范围小,产生的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也小,很多问题哪里发生就在哪里解决,对其他地方的群众根本没有影响。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信息传播扩散速度非常迅速,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其他地方很快就知道了,而且会做出即时反应,还会参与其中,使问题扩大化、严重化,也许本来是一小问题,结果信息一传播,群众相互影响、相互刺激,甚至有少数人发泄情绪、传播流言、乘机捣乱,使小事件变成大事件。同时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如行政命令、集权思维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向人性化、服务化、互动性方面转变,这就要求当前群众工作手段和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丰富多样,借助政务微博等媒体工具,更要注重沟通协商、民主管理等方式,提高群众工作的实效性。

三、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走好社会转型期的群众路线

党的十八大的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目前我国正处于利益大分化、信息流通快、社会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日趋明显、群众主体意识增强,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走好社会转型期的群众路线。

(一)树立群众观点,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有效解决社会矛盾

群众观点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只有树立了群众观点,才会对群众在思想重视,态度上积极热情,对群众满怀真情,就会自觉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舍身处地察民情、解民意、真心实意地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而且由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特别是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矛盾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群众的各种具体利益矛盾会经常性涌现出来,因此维护好群众利益、化解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要健全接访息访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把不安全因素处理在萌芽状态,要加强党的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及时查处群众反映强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的问题,对发现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加强党员干部的社会道德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群众工作长效机制

在社会转型期,某些党员干部的腐化堕落,严重败坏职业道德,致使整个社会风气整体滑落,也破坏党在群众中的光辉形象,群众对党失去了信任。所以重新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重塑主流价值观体系显得非常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就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党员干部尤其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所以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践行党的宗旨,发挥社会的正能量。同时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党员干部要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查找问题,进一步完善各类制度,如在诉求表达、应急处理、民主决策、民生保障等方面要形成更加完善合理的制度体系,建立一系列长效机制。将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加强民主决策的统筹谋划,尽可能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可行,责任落实,保证群众工作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发扬民主,健全民主体系,在工作过程中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使群众工作的开展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三)关注群众心理健康,建立情绪处理渠道

在社会转型期,群众的独立意识增强,组织不再是群众的唯一依靠,每一个群众逐渐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意识的个体,容易情绪化和轻信他人、易受感染。这表明要在这样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做好群众工作,不能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而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从感情上贴近群众,关注群众的心理健康。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关心群众疾苦,赢得群众信任和真心回馈。要善于化解群众中的不良情绪,建立群众情绪宣泄处理渠道。对群众广为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其矛盾和特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正确快速的分析问题成因、焦点,因势利导地予以化解,把不稳定情况消灭在萌芽之中,当时无法解决的,要耐心解释,讲清楚无法解决的原因,求得群众的宽容与谅解。让群众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发泄。只有这样,才能顺民心,合民意,做好群众工作,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沟通群众能力

密切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与群众沟通和交流,这样党员干部才能更好地向群众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

(下转第93页)

猜你喜欢
转型期阶层矛盾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