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与策略

2015-03-30 22:23吴大平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政治

摘 要: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流积极,但也存在危机,主要体现为:一是知识融合不够,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三是社会环境的冲击,四是学生主体存在缺陷。制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要素主要是未及解决的元问题,异质文化的冲击以及对学生个性的忽视。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策略路径应该是加快知识融合,优化教育形式以及推进队伍建设。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9-0126-03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9.039 ①

收稿日期:20150505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项目(13D18)

作者简介:吴大平(1988-),男,湖南平江人,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的包容性和深刻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统摄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基本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自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关于认同这一概念,因为立场不同,自然众说纷纭。而相对于教育概念来讲,其本身却具有着丰富的特点。教育只是囿于知识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认知的单向维度上。而认同,则涵盖认知、情感、践行三个层面,是一种多维立体的接受,因此更加彰显主体性和实效性。所以,认同策略的阐释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必然指向,其理论旨趣自然区别于一般性的教育路径探索。具体落实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则更应该明显地包含理性认知、情感理解、个体践行三个过程。

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

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流是积极的,但同样存在认同缺失的危机 [1]。综而述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知识融合的危机。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当前就课堂教学来讲,主要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其教育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基本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知识素养。这其中,虽然核心概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阐述已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并为大多数人所了解,但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融合存在罅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了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强化了实践导向。这些鲜明的特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基础知识教育目的存在了某种落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内容自然统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然而具有鲜明层次性、高度凝练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理论缺少融合,这就必然在基础层面上造成对历史资源借鉴利用不够。更直接的目的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意图南辕北辙。

二是思政教育的滞后。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了学生教育的始终,国家对于思政课堂的巩固和拓展,有高度的重视和颇多的努力。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念陈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实效。主要体现为思政课堂对于认知维度的过分偏重,而情感和践行两个层面的缺失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另外,新时期大学生有着不同于以往时代学生的丰富特点,又加之网络背景下,新媒体异军突起,深刻地改变了年轻大学生的认知和交往方式。而反过来,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坚持以课本知识的灌输为主,忽视各类贴近学生新媒体教育形式的运用,罔顾新时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在接受形式层面就减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收效大打折扣。

三是社会环境的冲击。进入新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投入也逐步增加。但社会环境中依然存在有悖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现象,盲目崇尚金钱利益的世俗化价值追求与崇高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承诺背道而驰,使受教育群体的信仰出现动摇,从而质疑现有核心价值导向。许多教育主体如教师、家长,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育主体在行为示范和教育目的上出现了脱节,自然造成教育对象的心理疑惑,甚至不以为然。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客观上造成了多元文化的博弈。多种价值观念涌入,使缺少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广大学生不知所措,甚至误入迷途。总之,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为代表的异质性文化形态的侵入,更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道阻且长。

四是学生主体的缺陷。当前的接受主体即学生,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当代大学生生活于改革开放时期,对于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艰难的革命历史缺少深切体验,因此对于思政教育课堂的兴趣日渐低下。更进一步来讲,基本上每一类现状调查都会发现,虽然大学生群体对于基本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掌握熟练,但是却只限于基本的知识认知层面,情感认同和实际践行未能与之并驾齐驱,明显的不平衡性使教育收效甚微,这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核心问题所在 [2]。

2 制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核心要素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认同现状的危机揭示了许多认同缺失的原因,但也指出了制约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

一是未及解决的元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元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元问题不仅包括基于价值哲学的“认同”概念的抽象解读,同时更应含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本质、目标、规律等一些相关概念的内涵阐释;再进一步来说应该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融合问题,这个说到底是个课程建设的问题,其在根本上制约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直接成效。

二是异质文化的冲击。异质文化的冲击主要指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其他异质性文化价值形态的冲击。异质文化的冲击是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结果,也是我们必须正确对待的教育文化现状,当然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接受的一场考验。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辩证地看:西方许多价值观当然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如平等、公正等,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辩证借鉴的。而另一方面,对于拜金、个人利益至上等等,则是我们应该批判抵制的。因此,这既是一场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毫无疑问,我们有绝对的自信,相信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先进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三是对学生个性的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个性特色的忽视,包括地域、年龄、身份背景等等。长久以来,各种有关学生思想教育的样本调查,就没有很好地注重过学生个性,致使许多调查统计结果参考意义不大,从而这也成为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块痼疾 [3]。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当代大学生时代特性的置若罔闻,须知,尊重学生的时代特性是我们取得教育实效的逻辑起点。

3 促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基于以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和核心影响要素分析,提升认同成效的策略路径则不言而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因此,具体的促进认同的策略也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谈的。

第一,加快知识建构。主要是指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知识融合和对相关元问题回答的进程。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一方面是出于教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知识的目的,这自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照相对较少。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本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练表达的最大公约数,因此将其融入思政课程对于提升教育实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当前关于意识形态教育的最高呼声。另一方面,思政课程内容更新频率较低,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形势有着天然的紧密关系。而且,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也有着合乎规律的当然性。

第二,优化教育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比其他,有着教育的严肃性、系统性。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形式至关重要。如前所述,认同包括理性认知、情感理解和个体践行三个层面。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实践环节应该予以重视。这不仅要体现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侧重,因为立体的接受要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更具成效 [4]。不仅如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整个工作来讲,都应该结合时代,贴近学生,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如思想政治教育中自媒体的运用,校园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团、社团组织活动的融合创新等等。只有富有时代意味,尊重学生个性的形式才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融入学生,为学生所认同 [5]。

第三,推进队伍建设。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根本上有赖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支教育队伍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队伍,也包括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队伍。推进队伍建设,关键要抓住三个方面:其一,提升队伍素养。不仅要开发队伍智力潜能,强化知识理论修养,更重要的是要促进这支队伍积极转变观念,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其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学校管理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等等都应该参与进来,形成工作合力,开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其三,注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固然重要,但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从绝对时间来讲,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要多得多。因此,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要不断提升业务素养,更要率先垂范,唯有如此,才能对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起到引导作用。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主体的协同。既要尊重规律,也要贴近学生;既要转变观念,也要更新知识;既要创新形式,也要完善队伍。唯有如此,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