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斗 逆势向上 开拓创新

2015-04-14 17:42朱定华梅画轩
现代企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煤化集团公司煤炭

朱定华+梅画轩

2014年,对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煤炭市场在历经了“黄金十年”的快速成长后,连续三年处于低位运行。煤炭价格的每一次下探,都让业界对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行业寒冷”感触颇深。如果说持续低迷已是行业新常态,那么奋发有为才能盘活困局,掌舵自己的航向。陕煤化集团从事的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产能过剩、需求放缓、产品价格低迷,给企业经营造成巨大的压力,企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逆境中,陕煤化集团13.6万余名员工不改英雄本色,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提质增效、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三大着力点,艰苦奋斗、图强思变、勇于创新、逆势而进,用敢为人先的新思路、新抉择,重新洗牌的新变革、新举措,揭开了集团公司二次振兴崛起的新篇章,企业发展呈现新的工作亮点。2014年,陕煤化集团完成煤炭产量1.27亿吨,化工产品1313万吨,钢铁产量790万吨,发电量319亿度。其中,煤炭和钢铁产量与上年持平,化工产量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7.9%和12.3%。实现销售收入1766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利润总额5.6亿元,在困境中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深化改革    破解难题再发力

2014年伊始,陕煤化集团就迎来了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喜事:1月28日上午,陕煤化集团煤炭资产唯一上市平台、有“中国西部煤炭航母”之称的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荣登A股市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10亿股A股,股票简称“陕西煤业”,股票代码“601225”。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进的历史机遇,以跨越式发展速度、优异的经营业绩、规范的运营管理,成为陕西工业企业一张闪亮的名片,受到了国务院、中国证监会的认可。这次成功登陆A股市场,既是陕西省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国有资本证券化率,加快企业整体上市步伐的重要成果,也标志着陕煤化集团在资本证券化改革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集团公司进一步发展搭建了新的融资平台。

陕煤化集团成立于2004年,伴随煤炭黄金十年,集团公司以营业收入几乎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发展,但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结束和市场危机的到来,集团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改革势在必行。2014年,集团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后,为应对市场危机,破解发展难题,统一集团上下思想,凝聚员工智慧力量,在全集团开展了“陕煤发展30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活动开始后,集团所属各单位积极行动,认真组织,强化宣传,在全集团掀起了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凝心聚力、谋求发展的活动热潮。大讨论活动的开展,为集团公司新一轮改革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随后,集团公司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着眼于破解当前制约集团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一举出台了“十项改革”措施。

陕煤化集团董事长杨照乾有明确的企业战略思路,他指出,改革的目的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提高效益,增强活力”。同时他认为,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要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的战略眼光、断尾求生的果敢魄力,在改革转型中化蛹成蝶,在严峻挑战下涅槃重生。陕煤化集团出台的“十项改革”措施主要是:对物资、实业、装备制造所属部分业务进行了适度的体制调整完善,进一步理顺生产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运营管理;关闭关中老区资源枯竭、亏损严重的8对矿井,在扎住企业出血点、消灭亏损源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缓建渭北老矿区的3个煤矿项目,进一步降低了当期投资风险。这“十项改革”措施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集团公司改革步伐的举动,更是直面企业存在问题,以“壮士断腕”勇气做出的毅然决然的选择。十项改革措施出台之后,得到了集团公司干部职工的理解拥护,相关工作快速平稳推进,拉开了新一轮企业改革发展大幕。

转型发展    产业产品再调整

“煤炭黄金十年”,煤炭供不应求,煤炭企业挖多少卖多少、挖啥煤卖啥煤,甚至“萝卜快了不洗泥”。企业的工作重心是组织生产,在安全的前提下能产尽产,挖出来就是效益。然而,现在是煤炭供大于求,煤炭消费优质化、清洁化、个性化渐成主流。那种挖原煤卖原煤的单一产品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市场的变化,以煤炭为主业的陕煤化集团自然“春江水暖鸭先知”,几年前就开始大力建设洗煤厂,提高原煤入洗率;采取措施,提高产品中块煤比例;加强煤质管理,提高煤炭发热量;参股控股电厂,固化销售市场。

煤炭板块的转型发展只是陕煤化集团十个产业板块转型发展的一个例子。2014年,陕煤化集团按照“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相关多元、互补发展”的集团发展战略思路,通过对各产业板块分门别类指导,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了发展质量。在煤炭板块,主抓了产品结构调整,5月19日,集团组建成立了陕西新型能源有限公司,瞄准煤炭物理加工、新型利用的发展方向,以煤炭的洗选、煤粉加工和水煤浆调配等手段,提升煤炭产品附加值,把煤炭非标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和定制化生产。在化工板块,主抓了达产达效,8月26日,集团所属北元化工公司实现PVC产量的历史性突破,提前四个月实现了100万吨聚氯乙烯循环经济项目系统产能达产达标;12月5日,集团所属的蒲城清洁能源70万吨聚烯烃项目打通全流程,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在电力板块,主抓了管理提升,集团提前布局的参控股电厂实现盈利,七家控股电厂实现利润27374万元,三家参股电厂实现利润86730万元。在物流板块,主抓了节点布设,在榆林挂牌运营了陕西煤化物资公用型保税库,加快推进了陕北榆阳物流园区、襄阳余家湖港区、湘煤洁净煤项目建设。集团各产业板块之间通过内部协作,有效发挥了“煤、化、电、路”联营优势,抱团取暖,握指成拳,大集团顶层布局下的产业结构优势逐步显现。

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集团公司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保持产销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11月28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煤化集团承办的2015年全国煤炭交易会在西安成功举行。会上,集团公司与多家用户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计签订煤炭供需意向近6000万吨,签订省内电煤购销合同1980万吨。同日,陕西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重组揭牌仪式举行,并正式发布陕西煤炭价格指数。陕西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是以集团公司现有交易中心为主体,通过增资扩股,广泛吸纳主要产煤市、主要发电企业、陕西省煤炭运销协会会员单位、西安铁路局等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出资3.5亿元组建的省级区域煤炭交易中心。重组后的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将“立足陕西、覆盖西北、链接全国、面向世界”,实现煤炭及其它大宗工业品交易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电子交易新模式转变。

提质增效    管理水平再提升

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应对不利的外部市场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提升了企业在行业的影响力。市场寒冬之下,全国煤炭、钢铁、化工产品价格一降再降,倒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市场寒冬,2014年,陕煤化集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问题和难点为导向,以成本和工效为重点,纵深推进了对标管理、降本增效和流程化管理,实现了煤炭、钢铁、化工等生产成本不断下降,有力促进了企业的节流增效。吨煤完全成本同比下降7.38%,钢材完全成本同比下降14.43%,各类化工产品完全成本同比降幅明显。

期间,集团公司所属的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在过程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经验,受到上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时任陕西省副省长李金柱在陕西日报专门撰文:《要推广红柳林煤矿过程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好经验》。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一行深入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调研,对该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和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给予高度肯定,成为省内外同类企业学习的榜样。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集团公司被陕西省国资委确定为开展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政策研究试点的唯一试点企业,将通过承担研究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五年人力资源和人才工作转型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实行战略管理。

要实现降本增效,还需要提高职工素质,集团公司采取职业技能鉴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2014年10月15日至17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由陕煤化集团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在集团所属的铜川矿业公司举行。作为承办方,集团公司在这次竞赛中取得了组织工作和竞赛成绩“双丰收”。竞赛中,陕煤化集团派出的两支队伍,分别取得了团体成绩二等奖、三等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团另有多人获单项奖和个人奖,创造了参加历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的团体成绩和个人成绩的新纪录,提升了集团公司在全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科技创新    科研项目结硕果

陕煤化集团总经理严广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我们集团转型升级的助推器。目前,我们集团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这依然满足不了我们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支撑煤炭、引领煤化、拓展多元”的发展战略,陕煤化集团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全面持续推进核心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科技成果丰硕。

2014年,陕煤化集团建成省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目前已在煤炭开采、煤炭分质利用、煤制化学品等领域建成了5个国家科研平台、40个省级科研平台;由集团主导建设的国家级彬长矿区瓦斯零排放示范项目和“黄陇侏罗纪煤田煤油气共生矿井耦合灾害防控关键技术”两项科研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一年来共获各类省部级奖项24项,其中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新获权专利270件。集团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增强,目前共拥有驻站院士6人、入站博士3人、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三秦学者岗位4个、省“三五人才”1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

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4年5月25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陕煤化集团所属的黄陵一号煤矿“较薄煤层(1.4~2.2米)国产综采装备无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1001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投产以来,整套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地面远程操控采煤实现了常态化,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效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12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特发文推广黄陵公司一号煤矿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经验。业内人士评价,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在陕煤化集团的成功推广应用,不仅实现了矿区开采技术的升级换代,推动了行业核心技术的进步,也为整个陕西煤炭行业赢得了国内乃至世界同行的尊重。“智能化无人开采在黄陵一矿实现”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报评为2014煤炭行业十大新闻。

加强党建    企业文化增聚力

近年来,陕煤化集团党建工作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抓手,融入中心,服务发展,同频共振,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2014年,在陕西省委和省国资委党委的统一部署下,陕煤化集团党委在全集团2347个党组织、42258名党员中,分两批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紧紧围绕认真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活动总要求,集中解决“四风”问题。活动中,集团公司认真完成活动的各项“规定动作”,同时结合集团实际,完成了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领导干部末位淘汰制度、板块发展思路研讨机制三个“自选动作”。10月17日,集团公司党建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严格审核,获得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省属企业中首家党建工作通过ISO9000国际标准认证的单位。在此期间,集团的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完成棚户区改造投资18.7亿元,职工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积极实施困难职工兜底帮扶、大病救助和入学救助的扶贫帮困“三项政策”,全年下拨专项救助资金3000余万元,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问题。一件件民生工程的实施推进,诠释了集团“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员工”的企业宗旨,让职工共享集团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了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瞄准“打造中国一流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愿景目标,陕煤化集团在继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体多元、协同发展;和而不同、互补共赢”这一新的文化建设方针。通过推进板块(区域)公司文化、新闻资源、品牌文化的“三统一”,着力打造干事创业“六种文化”(“功不在我、谋划长远”的政绩文化;“崇尚务实、勇于担当”的实干文化;“团结协作、服务大局”的团队文化;“勇于变革、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令行禁止、恪尽职守”的执行文化;“埋头苦干、勤俭节约”的廉洁文化),有效提升了集团文化的指导力、管控力,为集团跨越发展提供文化支撑。通过创办“陕西煤化”微信平台,进一步拓宽了新媒体时代舆论宣传平台,传递陕煤好声音,汇聚发展正能量。通过推进职工文艺繁荣工程,涌现出《煤矿子弟》等一大批反应工业题材的优秀作品,受到读者和业界的广泛好评。在8月5日召开的陕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暨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集团总部及所属的蒲白矿业公司、黄陵矿业公司、北元化工公司分别参加会议交流,并在10月份召开的陕西企业文化年会上获评2014年陕西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企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5年既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又是承上启下为“十三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也是陕煤化集团深化企业改革、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陕煤化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已有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力推企业转型,以改革促调整、以改革求突破、以改革谋发展,确保顺利完成“十二五”各项既定目标,为“十三五”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三个陕西”再立新功。

猜你喜欢
煤化集团公司煤炭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DCS控制系统在煤化生产中的应用
论特大型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煤炭
平遥煤化集团荣获“晋中市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国企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期刊联合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