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动态 散文诗歌

2015-04-14 17:57
现代企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散文

习近平谈《平凡的世界》我和路遥住过同一窑洞

来到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新娱乐传媒有限公司首席主持人曹可凡面前,习近平总书记问:“《可凡倾听》还在做吗?还在固定时间播出吗?”曹可凡回答:“还在做,固定时间播出。”

习近平总书记又问,最近在忙什么?曹可凡不失时机地推介正在东方卫视制作播出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刚提到该剧由路遥小说改编而来,习近平就接话:“好几个频道都在播。”曹可凡有点惊讶,补充道:“这部剧是上海拍的,从买剧本到拍摄花了八九年时间。”

“上海人拍了陕北农村的片子?总书记看上去有点意外。”曹可凡说,习近平接下来说的话,才真让他料想不到,“总书记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

“一说到路遥,总书记的兴奋之情显现出来,脸上乐开了。那神态,有点‘我跟你说个秘密的感觉,真情流露。”曹可凡对记者说:“你这么年轻可能不知道,《平凡的世界》曾经影响了一代人。主人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改变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的渴望,对土地的复杂感情,还有他们的自尊和奋斗,曾对我这个1960年代出生的人产生了很大触动。”

“总书记比我年长10岁,而且有过陕北农村的生活经验,我相信他比我们更熟悉少平、少安们的世界。”曹可凡说,少平、少安们经历了人生的犹疑、抉择和取舍,想依靠不屈的奋斗改变生活、实现抱负,这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中国梦”。

习近平和曹可凡的交流进行了不过一分钟左右,“那是非常闪光的一分钟。”曹可凡说。

据《文汇报》

告诉你一个不《平凡的世界》研讨会在西安举办

□  杨晓玲   王戈华

在由陕西作家路遥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热播之际,中国散文学会和陕西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了“告诉你一个不《平凡的世界》研讨会”。应邀而来的著名作家、编剧葛水平女士在荞麦园美术馆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剧本创作过程和自己的内心感受。应邀出席研讨会的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周明,常务副会长、著名作家、评论家红孩;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炳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顾问阎纲,陕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姜冯俊和文体新闻部主任张立;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平凡的世界里的路遥》作者张艳茜,文化学者、作家、陕西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会长张培合,西安荞麦园美术馆总经理薛莹巧等北京、陕西等地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部作品深入人心,给人以精神的鼓舞,传递出满满正能量。虽然《平凡的世界》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这部不朽的经典一直激励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在此,特别撷取部分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希望能有更多的文化工作者,像路遥一样,走近人民、了解人民、讴歌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也希望,我们能借《平凡的世界》这缕文化精神的阳光,扫除文艺界浮躁的雾霾,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一己之力。

写给雷锋

□  江苏如皋   丁太如

置身于和风送暖的三月

总有一个身影

奔波在乡间小路

奔波在建筑工地和车站码头

那是一种精神的闪耀

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一名年轻的解放军

一名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

感动世界的歌谣

置身于阳光明媚的春天

总有一串脚印

跋涉在泥泞小道

跋涉在学校和列车之间

那是一种爱的传递

那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真实写照

一名年轻战士的灵魂

用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情操

用对党的无限忠诚书写一章

让世界传颂的诗篇

迎着三月明丽的阳光

总有一种情怀

回荡在记忆的深处

回荡在华夏大地和全世界

正如你说的那样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那是你用生命对理想的诠释

《白鹿原》将拍电视剧  力求原汁原味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是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近年来曾被改编为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据了解,电视剧版《白鹿原》将开拍,陕西男演员张嘉译将出演白嘉轩。

电视剧《白鹿原》由陕西光中影视、新丽传媒、中国电影出版社、西安曲江影视等公司出品,刘惠宁、刘进联合执导,申捷编剧。全剧长达65集,将第一次以“全景式”的方式与观众见面。出品方表示,将力求保持原著的庞大容量和原汁原味。

(高   山   杜昊南)

满园春色

□ 重庆   阿    伟

春天,如期而至。又是一年芳草绿。

纵横东西,大江南北,山花烂漫,杨柳依依,春潮涌动,春光无限。

赏花,听鸟,踏青,访水,登高,观涛。万紫千红的是花蕊,婉转空灵的是鸟鸣,苍翠欲滴的是绿意,烟波浩渺的是湖面,身披绿装的是高地,磬如钟声的是涛浪。

这是联想的季节,贯穿时空隧道,徜徉广袤天地。这是沉思的季节,思事,思物,思人,思情。这是抒情的季节,泡一壶清茶,读一篇美文,哼一口小曲,耍一出绝活,露一张笑脸,展一个拥抱。

田野上,是希望的种子。天空中,是诱惑的云彩。山涧里,是浸渍的青苔。果园内,是虔诚的蜜蜂。所有的动物,所有的植物,所有的人类,都融入这浓浓的春意中。淡淡的是清醇,浓浓的是陶醉。有色,有味,有光,有影,有滋润,有感动。

诗人笔下的春意盎然,褶褶生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春雨,春柳,春风,春阳,于诗人之目,于诗人之耳,于诗人之身,于诗人之心。

春天渲染大地诗意的色彩,赋予人们美好的憧憬。春天是和善的季节,春天是明智的季节,春天是启人心志的季节。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常怀律己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是春的旨意,是人之为人的善本。“律己”需要慎独,需要自省,需要善行;“感恩”需要情真,需要心诚,需要意切。“吾日三省吾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谨慎行事,节制欲望,完善自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报答他人相助之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报答社会关心之恩。人能长久兼修律己之心和感恩之心,是明君,是贤士,是春天异彩画卷上绚烂的笔画,是社会和谐乐章中动听的音符。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开始征集作品

国内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日前正式启动“第九评”。记者从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看到,中国作协15日对外公布“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现已启动”,详细介绍了“征集办法”、“作品参评条件”、“征集程序及时间”等。与《关于征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的公告》同时发布的还有本月13日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其中强调“严禁行贿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和人情请托等不正之风”。

严禁行贿受贿人情请托

这份公告指出,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由中国作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出版单位、大型文学期刊、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推荐。作者可向上述推荐单位提出作品参评申请。评奖办公室不接受个人申报。参评作品须体现长篇小说体裁特征,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于2011年至2014年内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成书出版。征集截止日期为2015年4月30日。

茅奖会青睐哪些作品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年限为2011年至2014年,其实2011年至2014年,每年长篇小说出版有四五千部之多,其中包括大量的网络小说落地出版的作品,严肃文学长篇小说每年也有千余部。这样的作品总量,显示了严肃文学长篇小说的基本情况。

2011年—2014年期间,贾平凹、王安忆、刘震云、刘醒龙等茅奖得主都有新作出版。纵观2011年至2014年间出版的小说可以发现,那些茅奖呼声很高的作家都有新作出版,余华、苏童、阎连科、韩少功等出版的长篇影响力很大。受关注的作品还有2011年方方的《武昌城》、肖克凡的《生铁开花》、格非的《春尽江南》、严歌苓的《陆犯焉识》等等。(夏明勤)

2014年陕西41位作家获53个全国奖项

2014年,是“文学陕军再出发”的启程之年。砥砺奋进,“再出发”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贾平凹、阎安等41位作家(单位)的作品共获得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53个全国性奖项。告别收获的一年,迎来新的挑战。面对翻开扉页的2015年,为进一步推动陕西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文学陕军已经蓄势待发!

在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选过程中,阎安的诗集《整理石头》、穆涛的作品集《先前的风气》从1359部申报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和散文杂文奖。阎安全票获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实现了陕西省在诗歌体裁上获得全国重要文学奖项零的突破。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带灯》、《老生》斩获“中国好书奖”、“当代·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等9个大奖。在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我与中国散文30年联谊会”上,陈长吟、穆涛、柏峰、刘宁分别获得中国散文30年纪念大会突出贡献奖、散文编辑奖、散文理论奖等奖项。高建群的长篇小说《统万城》获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张培合、王芳闻等11位作家获冰心散文奖。

除此之外,35位作家的88篇(部)作品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当代》等全国重点文学刊物、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包括叶广芩的中篇小说《太阳宫》、红柯的中篇小说《故乡》、龙云的长篇小说《兰花花》、吴克敬短篇小说《岁岁喜鹊》以及中青年作家王妹英的长篇小说《山川记》、周瑄璞中篇小说《骊歌》、侯波中篇小说《2012年冬天的爱情》、杜文娟长篇报告文学《王家砭之路》等。在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14年中国散文精选》中,和谷、朱鸿、刘承章等5位作家的作品入选。

全年陕西作家出版各类作品155部,12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和省委宣传部2014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省作协签约作家中有53位全年出版书籍41部,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作品46篇,省级刊物发表作品126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6个。王海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市门》分别获“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第十届中美电影节”入围奖。

生命的歌唱

□ 新疆兵团   李惠艳

伫立在清瘦的雨巷

那把小红伞

在记忆中长成葱郁的大树

牵手抑或依偎

都已成为一种奢望

不知道被追逐的意境

是以一种怎样的姿势沉淀

子夜穿过发梢的瞬间

阳光下的虔诚依旧

风雨中的祈祷依旧

在此之前就已知道

没有谁将绚烂的春天替代

在放荡不羁的目光中行走

每一次的萌动都会有绿色的主题

每一次的轮回都有一种情感的渗透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

你都是一生一世不懈的歌唱

祁玉江新书《叩拜大地》出版

著名作家祁玉江新书《叩拜大地》不久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作家祁玉江迄今出版的第15本个人作品集。全书分为回望村庄、黄土情思、溪涧长流、山风吹来、附录五部分,共收录新作45篇,约21万余字,内容主要为作家对故乡的记忆以及对母亲大地的思考与感恩。祁玉江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先后出版了《山路弯弯》、《我的陕北》、《故土难离》等14部散文集。2010年8月,散文集《我的陕北》荣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2012年12月,散文集《故土难离》荣获第三届柳青文学奖优秀散文奖。通过《叩拜大地》,我们可以窥视祁玉江强大的内心世界,从他质朴的文字里感受他对陕北这片土地的挚爱以及他对生活充满激情的精神能量。

(贺会珉    樊    蓉)

金代高管墓出土疑似金代美酒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首次发现一座金代高官墓,墓主人是当时陕西东路转运使兼六部尚书,是金代陕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随葬品中有个梅瓶,出土时瓶口还是封着的,装有清澈的液体。专家推测,梅瓶内的液体应该是当时的酒。

2014年初,几名工人在西安市西影路附近一处工地清理土方时,发现了几块看上去有些年代的砖,工地负责人随后向文物部门进行了报告,考古专家赶到后,发现这是一座未经盗窃的金代古墓,而其独特的形制,在西安地区比较罕见。据专家介绍,金代由于时间短,在陕西省其他地方此前也发现过金代墓葬,但在西安这还是首次发现的金代墓葬。根据出土的买地券判断,墓葬主人叫李居柔,是当时陕西东路转运使兼六部尚书,属于金代陕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考古人员解释,因为当时处于金代灭亡的前期,墓主人虽为一地长官,但也与其他人一样选择“薄葬”。同时出土的还包括了30多件瓷器、铜器、玉石器等随葬品。

“在出土的时候,其中一个梅瓶的口还是封着的,里面是有液体的,从液体的样本来看,它是相对比较清澈的,另外梅瓶本来就是古代的一种盛酒的器具,所以我推测梅瓶里边装的液体应该是当时的酒。”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于春雷说,由于这次出土的装有疑似酒水的器物密闭性较好,才得以保存了800多年,目前,专家已提取样本进行检测,下一步将对此做进一步考古研究。

猜你喜欢
散文
散文五章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散文二题
桃红又是一年春(同题散文两篇)
散文短章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