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播新闻播音的二度创作

2015-07-22 00:05
声屏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二度重音播音员

杨 帆

一档广播新闻节目的成功,无外乎两个因素:一是能够吸引听众的稿件内容,二是清晰流畅的播音。新闻稿件是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一度创作,把稿件上的文字信息转化为有声信息传达给听众,就需要播音员的二度创作。广播新闻播音员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纰漏或失误,就会影响到整档新闻节目的质量,甚至是所在媒体的声誉。笔者在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播音员除了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播音水平、业务能力,丰富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外,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工夫。

保持对新闻事件的好奇心与新鲜感

优秀的广播新闻播音能使信息准确生动,让听众增强收听欲。而这恰恰需要播音员先要暂且忘掉自己播音员的身份,把自己回归到一名普通听众的位置上,站在普通听众的立场上发问:对于这条新闻我想知道什么?我关心的是什么?我想从中得到什么?这就是好奇心。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新鲜则是新闻的灵魂。广播新闻播音要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把握住新闻作品中的新鲜感。广播新闻稿件是“死”的,播音员的责任是把“死”稿件变“活”。广播新闻播音作为有声语言的艺术,要对稿件作二度创作,将稿件内容表达得准确、生动、优美。播音员如果死守稿件,死播固定腔调或者照本宣科,会严重影响听众的审美需求,降低信息的传播效果。要让听众主动地接收信息的传播,最重要的就是引起注意。广播新闻的样式是比较固定的,能够有所改变的是播音员的语言,优秀的语言表达、充满新鲜感的播报,会使广播新闻节目鲜活生动。有的播音员声音条件不错,语句也流畅,但缺乏感情,只是为了播音而播音,稿件的精神和思想表达不出来,播音时不思考,有音无意,听众在收听时感觉到的只是一片字音、流水账。要避免有音无意,播音员就要始终保持“先睹为快”与“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和创作喜悦,保持广播新闻播音的新鲜感。

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是对播音员的基本要求,是播出新鲜感的前提,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广播新闻稿件文字越是简练概括,每个字的作用就越不能忽视。有些播音毛病,如尾音拖长,字音不准;播长句子时由于气息控制不好造成句头冲,句尾弱;或者因为气息托不住而造成语句速度加快,语调下滑等等,在其他的节目形态中可能不会显得很突出,但是在广播新闻节目中就会被放大。

由于广播新闻语言特点上的限制和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在表达方法上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一般没有感情的大起大落,语言的变化也较少有大的起伏。一些夸张的表达手法如模拟、渲染、虚声、颤音、气音、哭音等不能使用。发音时要气息下沉,唇舌灵活有力,吐字清晰,语调自然,节奏明快。与通讯、评论、文艺播音相比,新闻播音有其特殊的要求,它不以模拟生活形态为目的,而是通过生活中少有的规范,以严整的语言形态来传递信息,所以主要的外部技巧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融入过多的个人感情。

但是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觉,如果是单调、无变化的,就会令人生厌。要引起听众的兴奋,就要有强弱轻重和节奏的变化。播音时最能表达主题的词语和与主题有关的人名、地名、时间、事件都必须突出表达,而非重要词语则可以一带而过,找准重音强调重音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让听众有一个明确的收听目的。在处理重音时不在于依靠增加音强提高音量来达到目的,而在于通过非重音的轻重、虚实、长短、抑扬、停连的比较来体现。重音在新闻中一定要少而精,过多的重音反而成了没有重音,让人听着有累的感觉。

充分备稿做到有的放矢

播音员进行二度创作的备稿阶段,除了必须要遵守的备稿六步,概括主题、划分层次、联系背景、抓住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调外,还要将新闻进行归类,从新闻内容上进行分类。一档新闻节目中涵盖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体育、文化、卫生等各方面,从新闻种类上进行分类,是属于时政新闻、还是社会新闻、又或是民生新闻,新闻形态上进行分类,消息、通讯、专题、评论。梳理清楚,表达出重点。

播音员、主持人播读作品时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可以根据作品内容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其进行二度创作。不同文体类型的作品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播读者应该区别对待,并将其意旨通过自己的声音准确地展现出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驾驭稿件,充分的备稿可能来不及做,但不能不备,应当拣取最重要的来做,找准稿件重点。充分的备稿能使播音员胸有成竹,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上有所设计,更可以深入理解稿件的内涵,将广播新闻中体现不出的抽象逻辑意义准确地表达出来。

节奏在二度创作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播音时要有快慢张弛的变化。如果不注意节奏的变化,不注意重点层次段落语句的强调,所有新闻保持一种播报速度,那么听众听起来不仅感觉乏味,甚至连内容都会听不明白。一般认为,播音时每分钟260 字左右的播音语速最容易被听众接受。当然,速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把播音时的速度和栏目风格、新闻内容以及自身风格结合在一起,几个方面和谐一致的速度就是合适的。播音速度把握得好能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感情色彩更加丰富,意义表达更加准确,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

把握对象感,做到心中有他人

走进一间房,四面都是墙,只见一话筒,不见倾听郎。这句话很直观地描述了播音员的工作环境。直播室、录音室的密闭就像是一堵墙阻断了播音员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使初涉岗位者寻觅对象感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扑朔迷离,难以掌握要领。而常在此岗位者又苦于实践、交往的日益缺乏,使之对对象感的把握越来越模糊。对象感的失落,使播音创作失去了依托,使有声语言缺乏了灵魂。

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这是新闻播音的二度创作中始终要面临的问题,努力做到目中有文,心中有人,使有声语言架起与听众真诚交流、倾心沟通的桥梁。同时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愿望、意识、要求以及情绪、反应等,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气随情动,声随情出。运动的思想情感创造运动的语气节奏,运动的语气节奏会吸引听众的注意。要透过话筒看到其后面无数的听众,话筒连接的不仅仅是一根线,而是一个个人的内心深处。

广播新闻播音员应培养自己的个性化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的日益丰富,现在的新闻节目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今的播音员起到的不仅仅只是见字发声的作用,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传播者。新闻播音员在向新闻主持化转型,树立自己播音的个性化是打造播音员的个性化符号、拉近与听众距离的重要方式。而在这个打造个性化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二度再创作的过程。

一直以来,人们谈到新闻播音的风格,就认为是大气、端庄、严肃、认真;播音员口齿清楚、语音准确。而这种广播新闻播音风格与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主持风格相比较,显得单调和枯燥。其实,新闻播音风格体现在不同的播音员身上,也并非完全一致。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音员李瑞英和李修平的播音风格就各有千秋。李瑞英吐字节奏明快、语言流畅,李修平亲切自然、娓娓道来。而海霞、欧阳夏丹、李梓萌等也都有着自己的风格。即使闭上眼睛,通过她们的音色和表达,观众也很容易辨别出她们。

播音风格个性化是广播新闻节目缩短群众与节目心理距离的重要传播手段。个性化的播音主持风格会使传播更有亲切感、更有人情味。但是,广播新闻的个性化风格也需要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的运用。一般来说,播音员的语言个性可以通过播音员所关注的话题、语言方式、表达特点表现出来。而优秀新闻播音员富于个性的语言,往往与他们的经历、性格、知识背景、文化修养有关。富有个性的语言十分鲜活,其话语的组织方式和表达手段具有独特的味道,所形成的语言气氛也会带出播音员独有的特色,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1、张晓霞:《论播音员对播读作品的二度创作》,《现代视听》,2010(11)。

2、《广播新闻播音的再创作》,《青年记者》,2008(11)

猜你喜欢
二度重音播音员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图说·“梅”开二度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基于重音理论的英语听力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