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队院校提升学员生涯适应力的思考建议

2015-10-21 17:06梁灏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思考建议军队院校

梁灏

【摘要】在从入学、毕业到入职这一特定的生涯阶段中,高水平的生涯适应力能够帮助军校学员快速实现角色转变,避免任职初期“水土不服”的现象。军队院校担负着培养军队人才队伍的重要使命,应顺应军校学员生涯发展需求,在课程规划、教学改革、组织架构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军校学员的生涯适应力。

【关键词】军队院校;生涯适应力;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74-01

2013年11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强调:“要牢牢扭住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习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在为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建设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也对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军校毕业学员在任职初期往往难以适应军队环境,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由此反映出的是,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不足,离“面向战场、面向部队”的要求还有距离。

生涯适应力是是生涯心理学领域的前沿议题,被视为个体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取得生涯成功的关键能力,它能够有效促进军校学员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有研究表明,生涯适应力水平较高的青少年在生涯转换过程中会有较好的表现,这些表现体现在决策、规划、探索和自信等多方面。因此军队院校应努力提升军校学员生涯适应力,帮助广大学员实现从院校学习到部队工作的顺利过渡,也积极推动军校学员长远的生涯发展。

一、开设以“生涯教育”为主题的教育课程

据调查了解,地方高校广泛开设诸如生涯心理辅导、生涯规划辅导、学业辅导、就业辅导之类的辅导课程,以促進大学生生涯发展,而相比之下,军校中这类辅导课程就比较缺少。笔者认为,军校在开设生涯教育的辅导课程时,可着重关注以下内容:一是提高学员未来关注度,协助学员找准定位,指导学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他们对于未来发展的希望值;二是加强学员信息探索积极性和有效性,借助科学的兴趣测评、性格测评、能力测评等手段,帮助学员加强对自身兴趣、能力的了解,通过信息搜索能力训练,促进学员对职业信息和岗位信息的了解掌握;三是增强学员自主抉择能力,帮助学员逐步确定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员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四是提升学员自我效能感,培养学员解决的能力,增强学员克服障碍的信心;五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六是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加强学员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和自我调试知识的教育。笔者同时认为,这类辅导课程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尽量避免纯理论知识的讲授,而要采用操作性或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比如邀请优秀校友或部队领导开设讲座,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引导和鼓励学员自主学习和交流等等。

二、推进以“生涯发展”为重心的教学改革

推进以“生涯发展”为重心的教学改革,其目的是刺激学生生涯能力的发展和应用,让学生经历现实生活中的工作体验,表达自己学习过程中问题和感受,让学生参与一些与生涯发展相关的对话或交流。结合生涯适应力的理念以及军校学员的学习环境,笔者认为军校应在育人目标上足够重视学员生涯适应能力的培养,并具体做好以下四点:一是在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上,应充分考虑是否与部队现实存在脱节现象,考虑学员在学校中的专业学习与在部队中的工作实际是否有关联;二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在校学员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否满足未来的岗位需求;三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应尽量保证课程设有实践环节,尤其是一些关于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课程,应通过专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三助”工作等来帮助学员缩短在新岗位的适应期;四是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必须彻底改变学生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专题研讨、小组学习、案例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实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建立以“生涯服务”为理念的组织体系

军校还需着手建立以“生涯服务”为理念的组织体系,该组织体系首先是确立“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即以服务于军校学员的生涯发展为理念;其次是形成“多元化”的主体内容,一方面指提供生涯服务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涵盖面从基层学员队干部到专业系教员,再到院校领导,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心理服务人员,另一方面指生涯服务的内容是多元化的,既能够为学员提供生涯咨询和辅导,又能够为学员传授生涯发展的经验和技巧;再次是建设“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即打造一批专业知识扎实、服务技能过硬、生涯阅历丰富的人才队伍,他们既能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生涯服务,也能根据需要进行科研创新;最后是重视“个性化”的发展需求,通过研究发现,学员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家庭背景和实践经历都会对生涯适应力产生影响,所以在提供生涯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学员的个性化差异,重视学员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议军队院校
面向联合作战保障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思考与设计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所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1.2万名
对山东高考改革的几点见解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军队院校期刊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创新
文职人员对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影响
加强边远民族地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教案设计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