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改革与高中教育装备的新思考新定位

2016-01-07 12:43周荣相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1期

周荣相

摘 要 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在推进实施中,高中教育将发生重大改革与发展,学校要深度转型,建立学科教学班为主的多种形式教学模式,教育装备肩负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重新思考与定位。

关键词 高中教育装备;学科教室;高考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007-03

1 前言

2014年9月,教育部统一部署了2017年起的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浙江省成为第一批实施的省份。2017年起,浙江省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必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七科自选三科的模式。从2015年秋季开始的高中课程、教学方式都将发生明显变化,教育装备及应用工作亦应随之进行深入的适应性调整,以充分发挥出条件保障和促进功能。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对高中教育装备重新思考与定位。

2 教育改革给教育装备提出的新任务

浙江省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范围公布的数据显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选择自由度非常大。所有高中应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任务与策略随之改革,学校要深度转型,课程、师资、教育教学环境建设改革迫在眉睫,学校会出现取消行政班,建立学科教学班为主的多种形式教学模式,教育装备肩负着适应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教育装备建设的使命。

3 高中学科教室建设中的教育装备“全系统全寿命”新认识

教育装备全系统的定义要求在研究教育装备本身的同时,对保障措施、使用人员、经费支持等一系列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全寿命研究是教育装备的需求分析、论证、设计开发、试验、生产及配备、使用及维护、退役等七个阶段的全过程研究。

新的教育改革,使教育装备的使用者——学生、教师对装备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全系统全寿命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根据新的考试办法,高中学生自主选课,学生依其特长兴趣选则适合的课程,更重要的是对本校学科教师及学科的条件装备等客观条件的选择,这就要求教育装备在学校的各学科领域做到全覆盖,质、量在本轮教育改革中将产生重大变化,亦既给支撑教育装备发展的要素——人、空间、资金、管理、评价等教育装备全系统带来巨大变化。

教育装备全寿命的研究重新定位,如全寿命研究中的需求分析,必须将过去的“专家分析”改为现在的根据“课程内容+教师应用能力+学生情况”为前置条件,结合环境条件由使用者——教师和学生提出符合实际的需求。论证必须请相关学科教师、技术专家(包括材料学、结构学、美学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设计开发由教育装备行业企业的相关工程师进行,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行业企业须引入懂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参与研究。试验除了在工厂试验室进行外,还可以直接在一线教学中做模型化的试用,使得实验更具有效性。在新的理念上,教育装备的生产及配备再不是单一的独立产品,而是集信息技术、材料学、结构学、艺术学等新技术条件下的整体解决方案,其配备方式也不是传统的单一仪器设备,而是解决整套设施设备仪器工具及环境设计的整体工程,这一变化显然要求行业企业要做好转型升级与整体提升,以适应教育改革对装备的生产和配备的要求。教育装备的使用和维护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频度不断地加快,周期明显比过去传统的周期缩短,特别是信息化的产品更具明显,维护也与使用频率成正比,设施设备科技含量更高,维护技术水平与成本也有更高的要求,教育装备使用者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技术水平要求也要相应不断提高。随着使用周期的缩短,教育装备退役量也随之增大,教育系统资产管理工作量大幅度提升,为确保装备适应教育需求,装备更新的资金支撑也大幅度提高,给教育经费安排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

4 高中学科教室创建模型

学科教室基本定位 根据现行的高中课程,分二级管理,一级层面建立学科群,一般分为基础学科群、自然学科群、社会学科群和综合学科群;二级层面在学科群的基础上创建不同的学科教室,具体安排见表1。

各类学科教室的数量,按照学生选课情况来建设,同时学校还要建设相应的功能教室、资源管理室、储藏室、公共活动室等与之配套。

学科教室建设基本原则 教学性原则,围绕教育教学核心,功能突出教学性;常态性原则,满足教学、学习、

交流、实践活动,平等互动资源整合的活动空间,不主张特殊装饰;普适性原则,各学科都要建设学科教室;文化性原则,突出学科文化建设,既具有本学科特点,又突出学校的文化建设特征;个性化原则,使用者核心设计,学科教师提出设计方案,学生参与设计,建设成具有学科特点,个性化极强的学科教室,尽可能建成教师工作室的特色;安全性原则,学科教室建设注重安全科学,在用光、换气、温度控制、给排水、用电、信息技术资源及设施设备的科学、规范建设,确保安全。

学科教室构建要素 教室内部功能区域分布,授课学习区、讨论交流区、实践(实验)活动区、信息分布(反馈)区。环境与设施建设基本要求,课桌椅采用高度可调式,功能尺寸符合GB/T 3976—2002,质量符合QB/T 4071—2010,用材符合GB 18580—2001的E1级;柜、台、架设施符合JY/T 0385—2006,陈列柜的玻璃采用钢化玻璃;书写板符

合WS 99—1998,高度符合GB50099—2011第5.1.15条;多媒体显示设备采用现行中小学教学主流设备;教室内还设储物柜、清洁柜、雨具存放处、挂衣钩、饮水器、窗帘和学习交流台(栏)等。采光符合GB/T 50033—2001,照明符合GB50034—2004,桌面平均照度应达到300 LX,均匀度不低于0.7,书写板平均照度应达到500 LX,均匀度不低于0.7,统一眩光值(UGR)19,吊式电扇叶片高于灯具,光源色温3300~5300 K,显色指数(Ra)不低于80;通风换气,教室内空气中CO2浓度≤0.15%,具体要求见表2。

室内温度,夏季不高于28 ℃,冬季不低于19 ℃,如果需要安装空气调节设备按照GB/T 5701—2008第4~7章要求设计;安全卫生要求,室内电路布线符合GB 50311—2007,均要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和过流保护器,按分区安排安装电路;网络系统防雷和接地线符合GB 50343—2004第3~8章要求,保护接地电阻≤4 Ω;实践(实验)活动给水系统水质、水压符合民用水标准,排水口有过滤装置,实验废液、废气、废物排放符合GB 3095—1996的二级标

准;装修材料符合GB50034—2010第3章规定,家具有害物限量见表3。

5 构建新形势下的教育装备新思考新定位

综合改革首试在浙江,温州市作为浙江省人口大市、教育大市,是改革的先行者,且是试验的先行者。笔者近深入一些高中、初中调查,提出一些感悟与思考。

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全方位教育装备 在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的学科功能室及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上,要将所有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教室全部装备到位,同时根据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全面建设其装备。

教育装备策略重新定位 学校转型之后,取消行政班,实行以学科教学班运行的体制,以学科为主的学科教室建设是学校装备的主要内容,学科教室将成为这些学科教师工作室,并承担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场所,公共科的功能室将大规模形成供学生自学、活动的场所。因此,应根据不同项目、不同要求、不同技术指标及特点,规划设计教育教学整体解决方案,使每个场所、学科教室具有明显功能特点。

教育工作者参与教育装备建设 在教育装备学科化的情形之下,学校所有装备内容来自课程、学生与教师,学科教师是装备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学校要充分发动各学科老师参与建设,优化方案,才能达到装备效能最大化。

教育装备企业功能深度转型 根据学科化的功能室建设和政府采购的现行政策,学校装备多数是以一个整体方案项目推出,进行招标采购,教育装备企业作为供应商就必须改变过去卖产品的供应方式,具备提供整体装备方案的一系列能力,如方案的前期设计(具有教育性、教学性、安全性、艺术性等要素)、中期施工(培训)和后期服务等完整能力。

教育装备管理应用全员化 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全方位、大容量地推进中,管理队伍建设尤为重要,队伍建设的理念更要有新的突破,其人员的构成应既会资产管理,又会技术管理,懂教育教学,同时各学科教师都要参与管理,促进有效应用。

教育装备效能评价整体化 学科化的教育装备其效能是对发展教育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构建整体的评价体系,建立不同评价要素,进行要素性的认定,构成管理和使用的整体效能评价。

例如:

6 结束语

教育装备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条件之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给我们教育装备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要树立“全系统全寿命”的理念做好教育装备工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