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2016-01-07 17:26郑立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1期
关键词:大国工匠技工教育职业技能

郑立巍

摘 要 技校要树立“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坚持提高质量,注重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技工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

关键词 技工教育;职业技能;大国工匠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010-03

今年“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八位“大国工匠”系列节目,感动了无数国人。八位“大国工匠”代表了我国新时期创业者的优秀品质,他们的高超技艺、精湛水平、敬业精神和灵巧双手,展示了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靠着勤劳和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雕琢出高尚的人格魅力,凝聚起中国人的精、气、神,也展示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技术工人的风采。

1 塑造“大国工匠”精神

焊接火箭“心脏”的第一人——高风林 高风林是中国火箭总厂的一名高级焊工。他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总结出焊接技术“稳、准、匀”的焊接要领。他运用这些技巧本领,成功解决了我国“长征三号”火箭发动机燃烧时出现的疑难问题。由于他焊接技能高超精准,曾受到丁肇中教授邀请,参加了世界16国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研制项目。高风林在工作中大胆提出该项目的研制生产方案(此方案获得美国航天局的认可),并以专家身份督导该项目的实施,成为我国航天制造的明星。

錾刻高手——孟剑锋 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一名高级技师。几十年里,他和工友们在一间老厂房里,熔炼、掐丝、整形、錾刻,练就了一手绝活儿。从錾刻细小的首饰、工艺摆件,到两弹一星和航天英雄奖章,一件件精美作品就这样在他的手上錾刻出来,“十年磨剑锋利惊天。”2014年北京APEC元首峰会上,孟剑锋为外国元首及夫人们錾刻的国礼——银制果盘,让外国元首及夫人们惊奇赞叹不已,为我国錾刻艺术争了光添了彩。

“两丝”钳工——顾秋亮 顾秋亮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〇二研究所一名高级钳工。他与锉刀打了43年交道,把我国载人潜水器组装的精准度做到“丝”级,控制在0.2丝以下,赢得潜水员以生命相托的信任,用他精准技能挑战极限,他要追求一辈子的信任。

航空“手艺人”——胡双钱 胡双钱是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这位航天“手艺人”在35年里加工了数十万架飞机,令人称道的是,他加工过的这些飞机零件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应用飞机上百分之百合格,堪称奇迹。

LNG船上“牛人”——张冬伟 张冬伟是沪东中华制船集团LNG船上一名焊工。LNG船是运送液化天然气的大型商船,它要保持在-163 ℃低温,被称作“海上超级冷冻车”。能制造这样的船的只有中国、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其中,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焊接的技术。LNG船上的殷瓦板像牛皮纸一样薄,一艘LNG船上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引起整船天然气的爆炸。有人说:“LNG船就像一个会移动的原子弹。”为了避免焊接时出现漏点,张冬伟要求自己在焊接过程中不能有一丝停顿,全神贯注,达到忘我境地。经他手焊接的殷瓦焊经过专家检验论证,达到了最高等级,其质量不仅达到百分之百,无一丝漏点,而且在外观上也完美无缺。张冬伟做到了极致,他成为这项焊接技术的佼佼者。

捞纸大师——周东红 周东红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他捞出的宣纸“叫得响,质量高”。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在这些工序中最终决定成败的工序是捞纸。整个捞纸过程不过几十秒钟,但周东红每天都要上千次地重复劳动,如果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练就,就不会捞出优质的宣纸,而这一捞就决定了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与丝络。周东红把捞宣纸融进了情感,融进了责任,融进了文化,用他平凡朴实的劳动,创造了一张张质量优先的宣纸,成为我国宣纸业的一大品牌。

中国南车技能专家——宁允展 宁允展是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一名高级技师,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宁允展主要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的研磨技术。“定位臂”相当于列车的“脚踝”,要求精细度极高,只能靠人工来研磨,难度极大。经过宁允展研磨的转向架,安装在673列高速动车组上,奔跑了九亿公里,相当绕地球22 500圈,没出现丝毫差错。他成为我国“定位臂”研磨技术第一人。

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硬钳工——管延安 管延安是我国建造港珠澳大桥的一名高级钳工,主要负责安装设备截止阀。他要用33节水泥沉管对接一条5.6公里的海底隧道,一节沉管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8吨,需下沉到四五十米深海中与另一根对接,其误差要以毫米计算。管延安凭借自己高超技术和手上感觉,就能正确判断出一毫米的间隙,无误地对接成功。从2013年港珠澳大桥的第一次海底对接到现在,他已成功对接16节海底隧道,技术含量达到零失误,他用高超的技能在工作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 树立“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2015年5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就“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做出重要批示:“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李克强总理还指出:“职业学校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注重改革创新,深化产教整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

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电视台今年“五一”期间联播八位“大国工匠”模范事迹,为职业学校确立培养人才目标提供了具体内容模式。这八位“大国工匠”,其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有着鲜明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心中有理想,工作有目标;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工作在生产一线;他们爱岗敬业,做到“红”“专”结合,为中国新型技术工作做出楷模。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整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凝聚在八位“大国工匠”身上,体现了一种中国职业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奋发进取的动力源泉,是在新形势下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共同愿望。“大国工匠”的突出业绩证明,他们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实践者。endprint

技工学校的办学方向,就是培养合格人才,坚持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学了干什么的问题。今天可喜地看到,这八位“大国工匠”在他们的经历和实践中展现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他们艰苦创业、克难攻关、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展现出他们对技术技能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挑战精神。高风林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一丝漏点;孟剑锋錾刻技术最精到0.07毫米,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做到零失误;顾秋亮在载人潜水器上安装密封面精度只有0.01毫米,实现潜水员以生命相托的信任;胡双钱凭着他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对民机梦想的执着追求,35年里没出现一个零件次品,诠释了他的品格和技艺……他们都做到了他们对我国工业生产的巨大贡献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大国工匠”的模范事迹和创业精神,要求技工学校学习探索“大国工匠”们的成长成才历程,特别要学习“大国工匠”对技术技能的极致追求,不断丰富技工教育的内容和创新形式,在学生中树立“大国工匠”精神。这八位“大国工匠”并非名牌学校毕业,也不是研究生、博士生,他们就是长期奋斗在一线的技术工人,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一个领域、一个专业的技术领军人物,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他们的光辉业绩给技工教育带来诸多启迪。

1)技工教育大有前途。技工学校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调整好专业设置,针对学校办学特点,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大国工匠”的示范作用,用他们成功的成才事迹,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劳动者、建设者。

2)进一步明确了技工教育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依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技工学校必须把培养“大国工匠”目标作为办好技工教育的突破口,让培养的学生像“大国工匠”那样,通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在工作实践中练就一身硬本领、一手绝活,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肩负起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这就要求技工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在追求技术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追求理想信念、勇于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精神。只有培养学生德才兼备,才能走上一条成功之路,肩负起建国兴国的重任。

3 当前技工学校要把学习宣传“大国工匠”精神落到实处

学习宣传“大国工匠”的模范事迹和精神 学习“大国工匠”精神,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学生的认知认同水平是学习宣传的重要前提。学校要认真组织好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组织师生共同学习“大国工匠”模范事迹,广泛召开座谈会,开辟文化专栏、广播,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把学习“大国工匠”精神渗透在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真正在学校树立起“大国工匠”精神。

主义示范引领,彰显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八位“大国工匠”就生活工作在当下这个时代,代表着新一代技术工人的优秀品质。他们的事迹平凡而直接,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他们取得的每一个成果,都是技与德的统一,真正体现了“大国工匠”的精神境界,体现着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他们不求名,不追利,只要国家需要就是他们的理想和目标。让“大国工匠”精神涵养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他们走上社会成功、成才做好准备。

注重基础建设,为完成“大国工匠”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完成培养“大国工匠”的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需要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需要学校资金的投入和教学实践的保证。

一是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和就业服务,提升毕业学生就业能力,不断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方式变革需求,紧紧贴近社会发展脉搏,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二是激发技工教育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建立起完善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动员社会、企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到技工教育中来,扩大社会办学力量,扩展教学实习基地,确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学校教学改革,注重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评能力的氛围,把培养“大国工匠”的目标落实好。

参考文献

[1]鲁昕.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J].求是,20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国工匠技工教育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嫁接”技工教育下的教学传承探究
“大国工匠”张翼飞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在市场导向机制下如何做好校企合作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