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6-01-07 06:28孙晓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1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教学

孙晓东

摘 要 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有很多。结合多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就现在比较热门的有效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情境教学;智慧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00-02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学的效益问题,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是否是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本身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现在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存在错误的教学观念,认为只要自己在课堂上讲得越多,操作示范得越仔细,自我越觉就越良好,生怕自己有些重要的概念没有讲到,有些关键性的操作没有示范好。其实这种传统的被动式的教学把学生当成教学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是无效的或盲目的。下面就现在比较热门的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学案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促进有效教学

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教师精心准备的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学案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提供课堂时空。学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把握课堂主要知识内容,克服学生盲目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准确理解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笔者在教授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这节课时,就采用了学案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与信息技术”这节课本身属于标准的理论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信息、信息的特征0.5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展望0.5课时。本节课的知识点理论性较强,知识点之间联系较少,根据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简单说教,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通过学案教学,把本节课中关于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这两个知识点,通过学案中的练习形式组织在一起,学生根据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案中的练习,这样避免了理论课单调枯燥的教学氛围,促进了有效教学。

本节课中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这部分知识,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学习理解,所以笔者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设计让学生看10分钟的书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中的练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微课教学突破学生学习时空限制,实现分层教学,促进有效教学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流媒体的形式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的某个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以5~8分钟为宜,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精心制作好微课以后,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自己选择时间和地点来自主学习。另外,微课可以反复播放,这样可以使平时那些接受慢的学生反复观看,有效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虽然单个微课时间比较短,但是一个微课往往是一个知识点、一个重点、一个难点,这些都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制作的,非常适合学生的自学。

笔者在教授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数据库系统”时就采用了微课教学。从数据库软件Access的启动到数据库的建立,最后到数据库的保存,整个流程通过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短短八分钟就把数据库的操作介绍得清清楚楚、非常详细。大部分学生只要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微课的形式,就可以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有些后进生如果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在家通过网络再次学习。

另外,对于同一上课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和制作难易程度不同的微课,从而实现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能力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微课,对于学习能力不太好的学生,提倡选择比较简单的微课;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提倡选择比较难的微课。通过这种措施,实现了分层教学,促进了有效教学。

例如,笔者在选修课“VB编程经典实例”混合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设计和制作的微课是“分数相加”实例;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设计和制作的微课是“分数相减”实例。虽然“分数相加”实例和“分数相减”实例中都涉及程序混合结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但是“分数相减”实例比“分数相加”实例多了一个IF选择结构用于判断符号位,从而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 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促进有效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促进有效教学,因为情境教学创设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情境教学架起一座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情境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质量。情境教学为学生探索与思考留有广阔的发挥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

笔者在教授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智能处理”这节课时,就采用了情境教学。上课过程中,笔者通过播放影片《超能陆战队》中机器人大白的一段视频来吸引学生,创设一个机器人非常聪明的环境,从而引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学生通过观看《超能陆战队》的影片片段,更好地理解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同时也深刻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endprint

另外,笔者在教授《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这节课时,正好是五一节前夕,所以创设了一个“五一节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环太湖自驾游”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百度地图搜索自驾游路线,安排住宿和吃饭。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的效率自然而然也提高了。

4 “智慧课堂”可以实现师生、生生实时互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有效教学

智慧课堂是通过手持终端借助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利用云端服务器实现资源转接平台和电子学习平台,将学校、教室、学生家中、公共学习资源库以及学习资源提供商等各方连接互通起来,让教师和学生能随时随地通过终端进行教与学。笔者所任教的湖州市第二中学在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积极打造智慧课堂,建设了一个智慧课堂教室。终端选用安卓系统的三星平板电脑,每个平板电脑都预先装载了课程材料、电子教科书和其他有用的资源。学生携带平板电脑可以轻松地从一个课堂到另一个课堂,使用它们无缝访问自己的课本和其他所需课程材料。

智慧课堂在国内和省内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有些理论还不是很成熟,但智慧课堂能够实现师生实时互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值得肯定。

笔者在教授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算法及其实现”这节课时,就上了一堂智慧课堂示范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上课过程中,笔者利用平板电脑向所有学生分配了一个任务:

一个农夫带着一头狼、一只山羊和一篮蔬菜要过河,但只有一条小船。乘船时,农夫只能带一样东西。当农夫在场的时候,这三样东西相安无事;一旦农夫不在,狼会吃羊,羊会吃菜。请设计一个算法,使农夫能安全地将这三样东西带过河。

学生收到任务后利用平板电脑中的交互软件实现实时互动讨论问题,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智慧课堂还能保留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的过程数据,通过智能分析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针对每个学生给出不同的学习建议。通过智慧课堂可以提高师生的互动,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大大促进有效教学。

总之,有效教学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策略需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只有灵活使用这些有效教学策略,才能既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又提高课堂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教学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