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档案信息受传者的地位与类型

2016-03-21 08:21李申凤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受传者部门科技

李申凤

摘 要:科技档案信息传播过程首先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关系结构内,科技档案信息中档案部门向受传者的流动过程。按照这样一种认识,科技档案信息传播过程实际上已经规定了受传者在其中的地位,即周围接受科技档案信息的一方存在。按照通常的表述,其是科技档案信息传插的“目的地”,同时其又是科技档案信息传播效果“显示器”,也就是说,没有受传者的反映或评价,就不能真正地了解科技档案信息传播的效能和效率。

关键词:科技档案信息;受传者;地位;类型

1 受传者的地位

科技档案信息受传者,就是接受科技档案信息的人,他们在科技挡案信息传播系统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科技档案信息产品的消费者、科技档案信息产品的还原者、科技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科技档案信息价值的终极评价者。

1.1 科技档案信息产品的消费者

作为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科技档案信息可以成为进入市场用来交换的一种特殊商品。将科技档案信息物化于一定的传播媒介,如书籍、报刊、磁带、光碟等传播媒介,再以商品化的客体进入传播流通领域进行商品交换,而在交换的过程中,科技档案信息受传者实际上充当着消费者的角色。作为消费者,受传者接受这些商品化客体中的科技档案信息,必须花钱购买,才能满足自己的接受需要。

1.2 科技档案信息产品的还原者

档案部门将科技档案信息加工成信息产品,然后进入传播媒介为受传者所接收。但是,信息产品只被受传者占有或接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被还原为一定意义的信息,才能变成现实的、可共享的信息。否则,它只能作为一个潜在的信息而存在着。此外,受传者对科技档案信息产品的还原过程也蕴涵者对科技档案信息的再加工,也就是说科技档案信息不仅仅是被传递,而且还不断形成新的信息产品。

1.3 科技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

没有受传者的参与,传播活动等于没有发生。受传者作为参与者,同样是一个充满能动性的主体。参与既是指具体的接受活动(读、听、看),也是指对传播活动的隐性或显性介入甚至参加,如档案部门对用户的需求调查,用户对信息产品的选择、评价与理解等。而且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并不是简单的消极的传与收,而是双方积极地参与和交流,科技档案信息产品是在这种参与中而产生。其实,受传者作为参与者的角色有时会发生变化:一种是积极的变化,即受传者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提高,甚至主动到档案部门去查询信息;另—种是消极的变化,即受传者的参与热情逐渐衰退,甚至离开了受传者的位置。可能引起这两种变化的因素较多,如档案部门选择的传播内容是否为受传者所需求信息;选择的传播媒介与受传者个性的吻合程度;社会的科技档案信息意识;等等。此外,受传者作为参与者角色,还体现在其往往会参与科技档案信息传播效果的反馈。科技档案信息传播过程,不是单向传递而是双向沟通。反馈实质上是受传者对档案部门传播的回应。

2 受传者的类型

在进行受传者研究分析时,有必要了解一下受传者的类型:

2.1 积极选择者和随意旁观者

前者是指他们在接受科技档案信息过程中,积极地选择并主动地查询反映相关信息内容的信息产品,而且在接受传播前已经设定了其需求以及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有些人有意识地关注相关专业刊物上所传播的科技档案信息;后者则是偶然接触到科技档案信息产品,预先并没有形成某种接受的需要,因而在其接受信息之前,并不需要锁定何种信息内容,他接受或不接受信息往往与其动机无关。当然,对于—个具体的受传者来说,可能既是积极的选择者,又是随便的旁观者。对于那些积极的选择者,档案部门需要对他们进行诱导与启发,促使他们进入科技档案信息传播的接受过程。而对那些随意的旁观者,应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其吸引过来,使其发生兴趣,融入到科技档案信息传播活动之中,成为受传者。如在某些科技档案信息的推广普及,可以先搞试点、先行示范,让持怀疑态度的人亲眼看到利用这些科技档案信息的益处,让事实引导他们进入接受这些科技档案信息行列之中。

2.2 纯粹受传者与介质受传者

前者也称终极受传者,是指只接受科技档案信息而不做“二传手”的人,这些人处于传播系统的终点;后者是指介于档案部门与纯粹受传者之间一些人,如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进行再创作的科普作家。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受者也是传者,双重行为——即接受也传播,是档案部门的下一个“信息栈”。

2.3 预期受传者、现实受传者与潜在受传者

预期受传者是指档案部门在进行传播前就设定或假想的信息接受者,同现实受传者相比,预期受传者最先参与了信息产品的预构、即构与创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在科技档案信息利用过程中须考虑用户的需求”中的“用户”实际上是指的预期受传者;所谓现实受传者,是指在现时状态下接受科技档案信息的人,是科技档案信息传播的现实的作用对象。现实受传者主要参与了对科技档案信息产品的传播与扩散,可能也参与了传播效果的反缺;潜在受传者又称隐性受传者,是指潜藏、内含在科技档案信息产品之中和传播过程之中,未能充分体现出来的,但有可能要“冒”出来接受科技档案信息的群体。在传播过程中,预期受传者出现在过去状态,现实受传者出现在现在状态,而潜在受传者则可能出现在未来状态。档案部门在传播科技档案信息过程中,在选择传播的信息内容和媒介前,以及进行信息组织加工时,均应当考虑预期受传者的需求;而在进行信息传递与扩散信息产品时,应尽可能为现实受传者提供较完善的服务.并最大限度地挖掘或拓展潜在受传者的群体范围。

3 档案部门的策略:与受传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传播关系

在科技档案信息传播系统中,传播者是档案部门的工作者,接收者也是人,可见二者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档案部门应建立广泛的人际传播关系,即急受传者之所急,想接收者之所想,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营造一种尊重受传者、服务受传者的氛围。

3.1 了解受传者

由于受传者的不确定与多样化,势必给档案部门了解自己的接收对象增加了难度,但并不是做不到,关键是把受传者放在什么位置上,是不是去关注他们。了解接收者方法很多,总括起来有:一是注意前馈。即在传播信息之前,事先主动出击,了解受传者的愿望和要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呼声,以增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和传通性。所谓的请用户提建议等,就属于此类。二是加强反馈。当科技档案信息传播之后,传播者应注意搜集受传者的反应和意见、并根据意见和反应,对自己下一步的传播做出调整。

3.2 信息内容要丰富

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档案部门要尽量增加传播内容的信息量,以适应接收者的多种需要。进一步说,即使不能使接收者的所有需要都在信息传播中得以满足,至少也能满足其—部分要求。

3.3 信息内容要易解,表达形式要生动

这是指传播内容要通俗易懂,形式活泼多样,这无疑是吸引、获取受传者并最终使其得到满足的前提和基础。尤其在科普传播中,某些理念化、抽象化的科技档案信息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参考文献

[1]管先海 程训方. 网络传播的影响与档案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向[J]. 档案管理,2003(06).

[2] 刘红莎;谢海洋;卞昭玲;;基于档案信息网站的档案信息传播分析[J];云南档案;2010年03期

猜你喜欢
受传者部门科技
论传播在现代博物馆中的应用
科技助我来看云
重新认识新闻传播四大要素
科技在线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7部门
亳州五禽戏社区受传者研究
亳州五禽戏社区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