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意象与意境的观照研究

2016-10-08 00:26曾旺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

曾旺

摘 要:古代诗歌中很多诗句都具有较强的意境感,古代文人对意境营造非常擅长,意境使人们陶醉在诗歌情景中难以自拔,意境与意象是两个不同概念,都能体现着作者的所思所想。通过对诗歌鉴赏,了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对诗歌的了解。本文将对诗歌鉴赏中意象与意境进行研究,以增强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悟。

关键词:诗歌鉴赏;意境与意象;观照研究

不管是自然还是艺术都能体现一种内在美感,时间与空间都能呈现这种美,就文学来说,不同作者创作所持的思想感情不同,这就决定了作品欣赏的角度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开放、定位都是审美意象与意境的一种体现,也是诗歌鉴赏的一个发展方向。中学教材中,诗歌所占比重非常大,学生在学习这些诗歌过程中,需要重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与意象中来,通过鉴赏能够更快的进入到意境中,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一、意象与意境概述

1.意象内涵

古代文人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方法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比喻、夸张、借代、隐喻等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让看似平淡的诗歌变得更加有韵律与意境感,使诗歌中的人物、事物增添了意象感。意象可以看成一个整体,集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事物,而是一种集情感与思想为一体的集合体。比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瘦马”都是诗人塑造的意象,体现一种凄凉之感,通过对这些意象的组合烘托了作者凄苦、潦倒、迷茫的内心情感,让人们更深刻的感受作者的内心,更容易在意象中找到一种共鸣。

2.意境内涵

多种意象的组合就构成了意境,在意象基础上产生了意境,意境是对意象的烘托,从组合中产生,但又不是杂乱的堆砌,在意境中更容易让人有感同身受的体验。在诗歌鉴赏中,重点把握与探寻的就是意境。

二、诗歌鉴赏的方法

在诗歌鉴赏前,需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与诗歌中的不同意象,这是鉴赏的基础。并且,诗歌的鉴赏涉及到外部客观环境、典故、背景以及语言等方方面面,这些都是需要人们掌握的。其次,要对诗歌有所感悟,可以感悟诗歌的背景,也可以感悟作者,亦或是某一句有感触的句子等等,积极主动的感悟诗歌,才能为艺术鉴赏提供主观能动性,也是愿意被诗歌的意境所感染的一种体现,通过这种感悟能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一种共鸣,增强情感的体验。最后,善于联想。诗人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是诗歌创作的根基,同时,带着联想去感悟诗歌、融入到作者的想象中,才能提升鉴赏的层次,这种联想的发挥也对自己的创作与对事物的理解、判断有着重要作用。

三、诗歌鉴赏中意境与意象的关系

1.意象是意境的组成与前提

首先,意象指的是诗歌中人物、物体、自然景观等等,是具体看的见、摸得着的事物,理解起来更容易。而意境就更加复杂,需要明确不同意象内涵,联系上下文、明确作者所处背景以及不同词语的含义等等,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到意境中,分析出整首诗的思想感情与传达的哲理。比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中,“幽草”、“黄鹂”、“春潮”、“孤舟”等都是作者塑造的意象,通过这些单独的意象,组成了一个完整意境幽深的画面:“河边生长着茂盛的野草,幽静又富有情趣,河岸两边有翠绿的树林,从中传来悠扬的黄鹂鸟的叫声,非常婉转、悦耳,暮色间茫的渡口只有我的小船在孤独漂泊”。整首诗由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组成,从岸边的幽草转向树林,再由黄鹂鸟的婉转叫声转向河里的孤舟,让人随着不同画面变换体验。其次,意象由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构成,通过这些小的事物传达特定意象。真实存在的意象都是可以感知的,而意境则是一种氛围、一种场景,更加具有抽象感。最后,在诗歌的创作中,意象是最先产生的,先有了意象的铺垫才有了后面的意境画面,由此,在诗歌鉴赏中,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意象,要求人们增强对意象的寻找,将不同意象串联起来,进而融入到诗歌意境中,达到诗与人的结合,情感得到升华。

2.借助意象表达意境

在诗歌鉴赏中,意境与意象的关系常使人模糊,但意与境在情感传达上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借景抒情,一种是移情入景。首先,借景抒情就可以看成是借助意象传达一种意境情感,是诗人惯用的表现手法。比如《山居秋暝》就是一首典型的借景抒情的古诗,古诗中“明月”、“暝”、“清泉”、“竹”、“莲”“春芳”等都是景色,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雨初晴傍晚山村的迷人景象,表达了作者恬静释然、隐居山林的一种豁达、怡然自得之感。意境产生自真实的景观,透过看到景观的瞬间情感,升华出一种内在的人生感悟与思想情感,体现了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之感。其次,古代诗人想要表达内心的情感,总会借助一些真实的事物与情景,将情感赋予到特定的情景中,往往给人一种情景难分,甚至是一种错觉之感,这也正是移情入景手法的微妙之处。比如,李白笔下的《独坐敬亭山》,描述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一辐画面,将自己的超然物外、豁达之感融入到了“飞鸟”与“孤云”中,借助这两个意象的自由、随意,寄托了自己内心向往的自由。“两看相不厌,难有敬亭山”最后这一句是自己情感的升华,一个令人难忘的敬亭山,在作者眼中美轮美奂的敬亭山就是作者日夜魂牵梦萦的去处。可见,虽然诗歌重点描写景物,就如同这首诗,重点描写了敬亭山的美与悠闲,但最终都紧扣了作者情感意境,最重要的还是透过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了情与景的交融。

四、结语

总之,古代诗歌鉴赏是一个逐步升华与提升的过程,把握好诗歌鉴赏中的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前提与基础条件,因为在诗歌中作者善于使用各种意象营造一种潜在意境,通过表浅的意象不能立刻领悟内在的情感,这就需要透过意象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这样才能在意境中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鉴赏目标。

参考文献:

[1]宗源.诗歌鉴赏中意象与意境的观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9-60.

[2]任军安.意象与意境——读懂诗歌的终南捷径[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9):205-205.

[3]郝倖仔.沉博绝丽色境浑融--论李商隐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36-41.

[4]李世忠,袁方.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论中晚唐咏史诗的意象与意境[J].湖北社会科学,2011(4):131-133.

[5]毛翰.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关于中国诗学核心范畴的一得之快[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4):32-36.

[6]郎琴芳.音画时尚——英美诗歌意蕴的视听觉双重艺术形式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0):80-83.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
赋物随形,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培养要用好课本这眼活水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摭谈
浅析《长恨歌》译文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
古诗鉴赏“四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