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鲁迅小说《药》中的心理描写

2016-10-08 14:56戴渊志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鲁迅小说

戴渊志

摘 要: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对其所塑造的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这是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它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相比,更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

关键词:鲁迅;小说;心理描写

小说《药》是鲁迅先生写于1919年4月25日,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第6卷第5号。它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对外勾结帝国主义,投降卖国;对内加强反动统治,残酷镇压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又在思想上愚弄和麻痹人民,使人民任其宰割,穷苦大众处于极端的悲苦之中。 到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兴起了,1905年前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光复会”、“同盟会”等相继成立。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使广大民众在思想上麻木、愚昧,民主革命的思想得不到响应,革命总是陷于失败。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秋瑾也因此被告发而入狱,7月15日在绍兴就义。

在此,我不想就这篇小说鲜明的反帝反封建主题和巧妙的明暗双线结构说些什么,而想就它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我们知道,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对其所塑造的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这是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它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相比,更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这段心理描写它非常恰当的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描写了出来。又如: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鲁迅《阿Q正传》

这段心理描写虽然很简洁,但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它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化了出来。

在小说《药》中,作者是如何使用心理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的呢?通过阅读这篇小说,我发现作者用了两种比较典型的心理描写手法——即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

一、直接心理描写

什么是直接心理描写呢?所谓的直接心理描写就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一般使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在通常情况下,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具体到小说《药》中,作者是这样做的。

1.在塑造华老栓这个人物形象时

当华老栓出门去刑场买人血馒头时,作者写道:

“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

当华老栓买到人血馒头之后,作者是这样描写的:

“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在这两段文字里,虽然没有直接心里描写的标志性词语“想”或“他想”之类文字,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血馒头”使得希望之火已经在老栓的心中燃了起来,其内心的愉悦已跃然纸上。

2.在塑造夏四奶这个形象时

当夏四奶给儿子夏瑜上坟,碰到华大妈时,作者写道:

“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

这说明了夏四奶对自己的儿子所从事并为之献出生命的事业毫不理解,儿子的被杀,使其蒙羞,之所以来给儿子上坟,完全是出于亲情。

当夏四奶看到自己儿子的坟上又一圈白花花环时,作者写道:

“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物的自言自语,也是其内心独白的表现,属于直接的心理描写。

二、间接心理描写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除了用直接心理描写的手法剖析人物的心理外,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动作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即间接心理描写。这种手法不仅能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的性格,而且还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性表现力。俄国的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说:“最好还是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人物个性鲜明的动作往往能传神地体现出人物的心理。

1.刻画刽子手康大叔的形象

在刑场上卖“药”,当华老栓付了钱却不敢接过血淋淋的人血馒头时,作者描写了他“抢”、“ 扯”、“ 裹”、“ 塞”的一系列动作,展现了他内心的焦急和不耐烦,突出其粗鲁、凶残的性格特点。

“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

当他到老栓的茶馆喝茶时,作者是这样写的: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

一个“闯”字,突出了康大叔这个封建王朝的鹰犬目空一切的狂妄和其对于华老栓等顺民的无比优越的心理优势。

2.刻画顺民华老栓的形象

当他从妻子的手里接过洋钱并装进口袋时,其动作是:

“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

当他不小心在刑场边上入睡了一会,醒来时首先去:

“按一按衣袋”

这些说明了他们的生活的不易,这点洋钱是他们多年的积蓄,是一笔来之不易的家产,他们非常珍惜。但是,为了医治儿子的疾病不得不拿出来去向刽子手购买治病的药——人血馒头。这些动作,向读者展现了华老栓夫妇苦楚和无奈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在这篇小说里,作者就是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将自己笔下的人物的独特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创造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可磨灭的印象。

猜你喜欢
鲁迅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鲁迅《自嘲》句
鲁迅的真诚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明代围棋与小说
早期受控之鲁迅的翻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