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的老者困境

2016-10-08 14:56王艺锦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老人欲望菲利普

王艺锦

摘 要:《退场的鬼魂》中祖克曼的一系列行为和心理过程是菲利普·罗斯对老者心态的透视,祖克曼形象的塑造也有罗斯自身经历的投射。罗斯对于即将退出人生舞台的祖克曼进行深度的心理剖析,凸显老人的孤独与挫败感。解读祖克曼面对衰老疾病和情感欲求感受到的惶惑,能够看出作者对个体存在的关怀与悲悯,从而更好的理解罗斯的作品。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老人;欲望;困境

一、隐居中的对抗

《退场的鬼魂》开篇即是对祖克曼隐居的叙述,罗斯以第一人称叙说了一位患病老人的窘迫。祖克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居,从后期他回到纽约市的一系列思想活动中,能看到他的犹豫、矛盾,这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最后的倔强,隐居表象下掩盖了个人意志为争取个体尊严与疾病、死亡的对抗。

祖克曼在隐居中表现出对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抗拒,某种意义上,这种行为即是他自建的防御机制。弗洛伊德对此解释为“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这种行为是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而压抑实则是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祖克曼表现出的防御机制是消极的,他的隐居带有逃避和自骗性。老人无法面对生理退化而产生的行为退化,他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只能用情感隔离拒绝外界关注,在孤独中捍卫自尊。祖克曼隐居中的抗拒与其后来回到纽约市接受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接触社会产生的情欲并不是矛盾的,他的自我批驳实质是一种对衰老、疾病、死亡的恐惧的伪装。里比多的执着代表内心的成因,而性的剥夺则代表体外的偶因。手术后遗症和丧失性能力只是表象,这位隐居的老人试图克服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但他难以抵御欲望的诱惑,这种欲望既包括情欲、也包括生存的意志。

罗斯开篇设定的时差给予作品强大的张力。为治疗前列腺癌手术后遗症,祖克曼在隐居了十一年后重返繁华的纽约市。罗斯描写了祖克曼和年轻编辑克里曼间的纠缠,及老人在应对克里曼的诘问时感到力不从心,衰老所产生的器官“大造反”和生命力的逐步丧失使得他发自心底的怨恨、嫉妒克里曼。不仅仅是对方的能力和机遇,还有年轻的身体,良好的健康状况都让他尴尬失落。祖克曼避免与克里曼直接交锋,而是通过冷暴力和嘲讽维护自己可怜的尊严。时过境迁,面对物是人非的都市,老人感到困惑和迷茫。

二、镜像中的情欲

情欲是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但罗斯的意图并非就激情而激情。文艺的内容尽管有关性欲,可是我们在创造或欣赏时,却不能仅仅意识到性欲的驱遣以及它的满足。

如果说祖克曼的隐居代表有着“回避与禁忌”原则的超我,那么在纽约的经历则是其对本我的皈依。祖克曼在纽约的状态是人最本质的表现,他追求生理欲望的饱足,进行治疗躲避疾病的痛苦。“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不同,前者对趋向死亡施压,而后者趋向于延长生命。罗斯也曾说过:“性爱原是人性本身,无需遮掩。”祖克曼的情欲在隐居十一年后被唤醒,意味着他的求生意志变得坚定,愈发认可自身的欲望和需求,是对本我的皈依,就像祖克曼形容的,“这是一个非常老的老头在生命终点写下的一曲激情澎湃的挽歌。”

祖克曼的情感经历背后实则描述了犹太人在美国生活的缩影,罗斯在小说中设定的著名作家洛诺夫同祖克曼一样具有犹太身份。洛诺夫受到家族遗弃,在异国艰难谋生。祖克曼隐居时的邻居拉里同样是犹太弃儿,由于童年经历,拉里通过各种计划和努力营造安全感,却被死亡轻易击倒,妻女对他的死亡没有过多的感情流露,某种意义上,拉里建立的安全感、亲密感是失败的,他最终也没有得到来自家庭的抚慰。祖克曼的隐居不仅是因为生理疾病的困扰,还有重要的是其作为犹太作家,他受到反犹武装分子的持续威胁。祖克曼的身份设定有罗斯的个人经历投射。作为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收到隐性的威胁和歧视是非常普遍的。无论是祖克曼、拉里、还是罗斯本人,犹太身份使他们无法真正融入美国社会,他们至始至终是无根漂泊的异乡人,这使他们深陷自我矛盾、无法自我解放的囹圄。在《退场的鬼魂》中,祖克曼极度渴望杰米的青睐。在某种意义上,就如同犹太人渴望得到美国社会的接纳。

《退场的鬼魂》倾注了作者对老年精神生活的关注,是自我解剖也是对社会的分析,“本我”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被扼杀,正如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人即欲望。而在祖克曼的欲望背后,隐含的是一个民族的悲情。

三、“祖克曼困境”的谜题

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指出疾病与生命对立,是不同的两个王国,然而衰老与疾病是每个人注定经历的痛苦和煎熬,罗斯对祖克曼困境的描写是对自身问题和人类难题的关注。

小说中的老者形象祖克曼几乎与罗斯同龄,并且同样深受疾病困扰。他自嘲:“我们这帮人如今都已经成为往日的游魂,而兴奋的理查德·克里曼却相信他的心脏、膝盖、大脑、前列腺、膀胱括约肌,他的一切都完好无损,也就是说他,也只有他,还没有收到身体上的限制。”罗斯的作品中探寻了我们如何看待将至的死亡、对爱欲的追求、以及个体意志的价值。他用艺术的表现方式把这些人生中的矛盾集合在祖克曼三部曲中。“没有人拥有绝对正确的生命意义”。人在生活中总是思考自身的存在价值,又在外界的冲击和自身的反思中重塑对自我和外界的定义。《退场的鬼魂》中祖克曼的经历便是认知自我局限的过程,这也是人类不断更新对死亡认识的过程。

《退场的鬼魂》中罗斯使这个垂暮老人再次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感受时间的流动,直面衰老与死亡。这部作品的名称出自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一幕,某个角度来说,祖克曼即是现代版的麦克白,他的欲求被既定的价值观念视为异端。而被人们熟知的麦克白效应即是人们试图通过清洁自身来对抗道德焦虑感,祖克曼的隐居便是如此。罗斯以作品提醒读者,每个人都将步入老年,终将面对死亡,而欲望是不灭的,对于生长繁荣、衰老死亡这一永恒不变的真理,我们能做的只有理解尊重与接受。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M] 高觉敷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278页.

[2]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 75页.

[3]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文集6:自我与本我[M] 车文博主编 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4.5 33页.

猜你喜欢
老人欲望菲利普
自己的歌
四十一岁的“老人”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社区老人终身体育的促进研究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