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6-10-08 15:10李建淑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父母家庭教育孩子

李建淑

摘 要:“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家庭教育的水平有所提高,同时却存在着问题,尤其是农村家庭,存在的问题更多。本文我将从一个案例入手,通过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母;孩子

“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将家庭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在我国的时间不算长。著名的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认为有六位雕塑家把大理石雕刻成千姿百态的雕像,这六位雕塑家依次是: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家长在子女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逐渐增加,且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家庭教育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家庭,存在的问题更多。

一、案例分析

在我刚参加工作时,班里有位男同学唐某某,是出了名的“霸王”,经常指使其他同学给他做事情,如有不听他使唤的便拳脚相向,针对该问题我多次找他谈话,可每次总是短时间有效,时间一长这个毛病又出来了。后来,一天晚上,在另一同学没照他的意思做的情况下,竟然打折了别人的腿,一个14岁的孩子的这个举动让所有老师震惊。为了更好地教育他,我请来他的家长。他的母亲是这样说的“我们孩子不会做这样的事的,他在家很听话,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对此我反思了很久,究竟什么原因使一个孩子的行为差异这么大,后来间接了解到,这个孩子之所以那么“乖”,都是在父母的武力下屈服的。如今提倡素质教育,教师不再打骂学生了,于是家长不习惯了,毕竟大多数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人才”,学生呢,在长期被打骂的情况下,说服教育只能短时间内有效。

二、农村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在农村家庭教育会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我觉得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不能把孩子摆在恰当的位置。对于这种问题大致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度溺爱,另一种是强力压制孩子。对于前者多数都与独生子女有关,以往农村家庭都有几个孩子,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传统的多子多孙观念被现在的少生优生所替代。一个家庭一个小孩,全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爷爷奶奶更是将其宠上天,于是小皇帝、小公主便产生了。这些孩子往往性格孤僻、喜怒无常、心理早熟,身心娇气、任性自私等。鲁迅先生曾说过:“把孩子地位摆得过高,为儿女作马牛是错误的”。说的就是现实生活中那些对孩子过分溺爱的家长。鲁迅先生还说过“把孩子的地位摆的过低,任儿女作马牛也是错误的”,所以那些把自己当权威,出口就骂、出手就打的家长的做法同样也是错误的。这里我不是否认家长教育孩子的权威性,父母教育孩子还得有威性,但需明白的是,威性不是打出来的,也不是骂出来的。孩子犯错了,如果只是一味地采取粗暴的方式打骂孩子,会产生以下不良影响:

(1)孩子学会模仿,家长经常打骂孩子,小孩就会学会打骂人,变得没礼貌。在父母的武力强压下,有的孩子还会当父母的面一套,背着父母又是一套,对父母的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屈服,就像案例中的唐某某。

(2)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家长骂小孩,说话难听,小孩就会不喜欢家长,如果是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就会更加反感,直接与家长对着干。

(3)使孩子丧失自尊心,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习以为常,破罐子破摔,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反而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家长不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一味追求高分,甚至与其他孩子进行攀比。一个考了99分的孩子,在100分的邻居孩子面前仍然被当面说不行,其实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孩子长期得不到肯定情况下易产生自卑感。成绩差点的孩子最怕与人比成绩,越比越没信心,后来干脆放弃。对于这些的基础差点的学生,我们尽量给他鼓励使其重拾信心,可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就泼冷水。如“我们家那娃娃读书不行”、“成绩差你混也要给我混个高中毕业出来”等。试想一个孩子听了这些话,还想努力学习吗?

3.不能全面关心子女的成长。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忽视孩子的精神生活。近年来,不少农民外出务工,于是陪孩子的时间少了,为了补偿便给孩子多拿些钱,孩子渐渐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只注重物质享受,却把学习当成了业余爱好。

(2)过分地照顾孩子,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忽视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能力。时间长了,孩子就习惯父母的安排,从而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抗挫折能力极差,一旦遇到大的挫折就不知所措。

(3)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个性心理品质的陪养,从而使一些孩子虽然成绩好,其他方面却存在很多坏毛病,致使别的孩子不愿意与其交往。

三、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1.环境和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谐是一种氛围,需要家长用心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在成长中没有压迫感,身心得到正常、健康地发展。 孩子的个性是在实践过程培养出来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从孩子呱呱坠地,首先接触到的是家庭,而且在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的言行、举动孩子都看在眼中。家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父母的相处方式,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以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那么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首先,提高家长素质是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关键。其次,家庭教育要平等对待孩子要平等交流而不是被动命令。再次,交流要相互尊重,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对父母说“不”,要学会如何同孩子做朋友,经常和孩子谈心,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只有距离近了,感情深了,孩子就不叛逆了。

2.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觉孩子的行为举止越来越来像自己的父母。这正说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爱读书的家庭孩子也会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可在左右读书看报。曾经有孩子在日记写到:凭什么让我一个人读书,他们却整天看电视、打麻将。一个躺在沙发上玩电话、看电视的父母却要求自己的子女这样不许做、那样不许挨。我想这样的命令应该是苍白无力的。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初为人母的的我惊奇地发现,在我每次接过女儿手中的东西后的一句“谢谢”,竟然成了她最快学会的一个词。她尚且如此,而我们的大孩子呢?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3.全面关心——综合发展。对孩子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身心健康、智力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给予关注,做到每阶段仔细观察,正确疏导、强化引导,最终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4.爱严相济——家长要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有机的结合,张弛有度,协调一致 。

终上所述,家长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才会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父母家庭教育孩子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浅谈幼儿英语学习中父母的参与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