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2016-10-08 15:39沈一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数学教学小学

沈一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课堂中加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倡导,在这种大的趋势下,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关注情感教育,本文从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浅要地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感教育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尚处于智力的开发期,这个时候的数学学习可以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其日后的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数学作为一门探究数量、空间、结构、变化等概念的科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学科具有更为严谨、抽象等的特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有些学生容易觉得数学学科学起来比较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可能对数学学科产生厌恶的心态,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广大数学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根据根据教材内容,一味地讲,或者直接把知识点罗列出来,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仅仅成为了被动接收知识的工具,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小学数数学教学的开展。

2.教学方法单一,流于形式。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方法单一。虽然新课改后,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也开始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往往只是为了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而使用,如现在很多教师也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只是把写在黑板上的数学公式或者数学定理搬到了PPT里面,流于形式,并没有把教材内容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情感体验。

二、情感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情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从道德感、美感以及理智感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教育过程,属于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相关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对学生智力发展能够产生积极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增加情感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加深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小学生尚处于智力的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方式,一味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忽视情感教育,不利于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学科,他们可能只会片面地认为数学学科就是一种计算的工具,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添加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数学学科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了解到数学学科也是有思想、有精神层次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计算与数字,进而激发其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

2.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在《论语》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说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增设情感教育,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能够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趣味活动引入情感教育,也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引入情感教育,更可以用激励的方式进入情感教育。

3.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同,数学学科因为其自身的特点,有时候会给人一种“呆板”、枯燥的感觉,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往往对这种枯燥的东西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久而久之可能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添加情感教育,在“死气沉沉”的课堂中融入“活”的情感,能够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巧用多媒体工具。教材简单地说可以说就是我们使用的课本,是依据课标编写出来的可以供我们教学时候使用的一种教学材料,这种教学材料是我们教学内容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我们要立足于教材,但是我们更要在摆脱教材的束缚下,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更加灵活地运用教材。通过翻阅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其实有很多有利于开展情感教育的教育因素,如教材中有统计不同时间段我国拥有计算机的家庭统计,通过这些统计对比,再加上多媒体播放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经济现象对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生活方面的进步,进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2.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往往还处于模仿的阶段,在家的模仿对象是父母,在学校的模仿对象便是教师,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对小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自身并不喜欢数学学科,那么他在课堂中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会精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对这种千遍一律,毫无激情的课堂不感兴趣。与此相反,如果是换成一个对数学充满热情的教师,当他在课堂上热情饱满地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时,学生怎么能不在教师这种热情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呢?

3.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自身发展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其在认知上是存在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体现在课堂上,往往就是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以及学习习惯等存在差异,差异性的存在是正常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性,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比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其在完成了基础的学习后,尝试完成一些难度更大一些的练习,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让其在在完成基础学习后,鼓励其向较高难度的练习进行尝试和挑战。

四、结语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尚处于认知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更适合从情感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永斌.冯海英.王海林.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魅力中国.2010(02):89.

[2]慎龄.杨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2(01):336.

[3]刘颖丽.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6(03):272.

[4]刘淑荣.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华少年.2016(10):203.

[5]宋丹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4(07):07.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数学教学小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