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升新策略

2016-10-08 15:39王中文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计算题加减法计算能力

王中文

小学数学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为他们今后深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一线数学教师应该将计算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一个重点,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教师长期的合理引导,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会体现出来,尤其是他们升入更高阶段学习时,较强的计算能力将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理科知识。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培养谈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勉。

一、全面掌握制约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原因,为实施教学提供依据

制约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心理和知识水平两方面。

1.心理因素影响

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专注,“粗心大意”表现得最为明显。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计算题不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定势、短时记忆能力比较弱造成的。学生对计算题的不重视问题还好解决,这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从而使其更加重视计算学习。而对于学生思维感知弱、短时记忆弱等问题,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例如,针对学生思维定势问题,教师可以多让学生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类似计算360÷90-90,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自然会打破思维定势。而对于短时记忆弱的问题,教师仍然需要运用反复训练的方法着力加强。

2.知识因素影响

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小学生尚不具备强有力的知识支撑,他们在计算题时出现的错误让大人感到好笑,但这正是真实的表现。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计算原理的掌握,让学生全面掌握算理和相关概念。例如,计算题常常运用简便算法,而在计算类似56+56×99=(99+1)×56时,学生根本没有全面掌握99个56再加上1个56等于100个56的算理,没有完全理解1的含义。随着学习的深入,经过教师针对错题积累分析讲解,循序渐进加强训练引导,知识层面的影响因素会逐步消除。

二、严格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 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 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否则到高年级是寸步难行主。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来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三、讲清算理

“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要使学生理解:25?17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7个25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7盒的支数是多少即7个25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5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或者可以看成是20个25是多少,这样多算了3个25,那么把20个25的积减去3个25的积,这样做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四、思维训练

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 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

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五、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 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 ,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 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 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 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 正确程度。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着力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小学起步阶段打好计算能力基础,对于他们升入初高中、大学,甚至步入社会的学习将大有裨益。作为小学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思考符合小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计算题加减法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两步计算题
化学计算题解法归纳
畅想2019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创新与坚守
加减法的由来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