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6-10-08 15:39刘文静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问题内容

刘文静

摘 要:新课改的中心思想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中体现在学习不仅仅是单个学习还有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人无法转变传统观念,对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还不能理解,这种不理解和不接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使得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不能真正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内容; 策略;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以特定的目标为导向,以全体学生的合作交流为基本学习动力,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以小组活动作为教学载体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精心预设,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个人思考和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的学习内容,答案多样性、问题涉及面大的学习内容也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二、引导积极参与

学生主体性的实现,需要其自身的主体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主体意识的最终形成又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为制约条件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凭自身的学习水平,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借助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可以产生交互影响,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及其意义,以达到主体地位的感性实现“合作”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全程参与“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合作设计——小组活动——反馈评比——归纳点讲。因此,无论是在哪一个教学阶段,教师都要巧妙设计,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

差异参与: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组成异质小组,这样才能保证组与组之间同质平衡性和组内成员之间异质的互补性,充分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特点。为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提供保障。

三、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日本心理学家菊池亲夫指出:教师态度温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正相关。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问的心理距离非常近,他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他的拍肩摸头也会使学生因此受到鼓舞。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可以从师生互爱、生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等四个方面来实现。

在合作学习中,如果达不到师生互爱,有些学生就可能出现不喜欢老师所教学科,也就不可能促进组内全员合作学习的效果。因为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个别同学或几个同学就可能不按老师要求去办,这样组内其它成员或组长必然出面干涉,由此就可能激发组内成员之间的矛盾,影响合作学习。

生生互爱: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而小组间的各成员是异质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相互影响,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只有生生互爱,才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避免优生一言堂,差生闲着玩,甚至出现优生瞧不起差生,排挤差生的现象。

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了,教师才会融入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之中,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倾听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才敢把老师当作朋友,坦露直言。因此,人格平等有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学习的共同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

教学民主:教学民主,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观点开放”和“教学对话”两种。

“观点开放”即除了原则性很强的是非问题之外,对许多争论性的、假说性的、未有定论的、尚有分歧的各种观点,应持开放性的态度。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民主,而且是一种科学态度,它能让儿童从小适应各种不同观点及争论环境,激发他们追求真知的欲望,达到“百家争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教学对话”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的生动活泼的适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活动。主要采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提问,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并以此作为人共同对话的理由和动机。教师要尽可能在“同一等级上”,在事先未确定的道路上开展语言交流活动。

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行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对学生在多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不仅如此,这种模式的运用对学生在社会技能方面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影响,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在团队合作中善于与人沟通,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适用条件模糊不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响应国家在教育上的改革创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了课堂中的时尚。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为了响应这一时尚,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运用这种学习模式,但是对于初中学习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适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之前要考虑到在什么条件下适合运用这类模式,在何种条件下是需要中学生单独自己完成的。虽然新课标明确指出这类新型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但是并不代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被全盘否定,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是要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何种条件下适用的条件概念不清楚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的阻碍因素之一。

2.无效提问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就是小组成员的讨论与分析,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反复提问或者是提出质疑性问题会让学生在意识中产生这个结果错误的观念,这种观念的产生将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团队协作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他们学习,激发他们进行团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发挥最大作用。

总之,合作学习能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迎合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问题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主要内容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