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10-08 15:39黄洪莉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易拉罐创新能力物理

黄洪莉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是具有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能力。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是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是国家、民族最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有鉴于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时,由于大气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物理教师应该多做些演示实验。如:将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学生: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如:可以选取空易拉罐两只、铁架台、胶袋、酒精灯、水这些器材,先取出一只空易拉罐,然后提问学生:如果我用手捏这个易拉罐,会出现什么现象?接着,将另一只空易拉罐内装入少量水,然后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待易拉罐罐口出现白雾后立即用胶带封住灌口,撤去酒精灯让其冷却后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到现象后感到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力量把易拉罐压扁了?这时,教者因势利导,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大气压强的极大兴趣。

二、增设实验提高探索性,激活学生创造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可适时地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由于设计性实验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是在一些特定前提下,要求学生凭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技能、实验能力为出发点,独立设计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一种或几种可行的实验方案。这样的实验,由于对知识的深度要求不高,但对思维方法要求较高,所以它是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在九年级总复习——实验专题讲座中要求学生在没有量筒的前提下,设计出如何测出一杯牛奶的密度?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最后创造性设计出了灵活应用质量、重力、二力平衡、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等已有的知识和用弹簧秤测重力、视重等已掌握的实验技能的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巩固了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又如在做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的实验和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应用”后,提出能否在只改变器材的条件下,采用其它实验来测量出导体的电阻?经过同学们的积极思考、讨论,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基础上通过增减器材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第一、把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改成一只已知电阻,其它不变;第二、把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改成一只已知电阻,其它不变;第三、用电阻箱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来替代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开关,其它不变;第四、用电阻箱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来替代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开关,其它不变。那这些方法是否真的可行呢?为了检验其可行性,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为此,笔者找到实验员为同学们借到所需器材,让他们自己独立实验,以验证实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使学生在设计、观察、对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归纳与概括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并在探索的实验中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这种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维持和发展了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为进一步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创新环境

班集体作为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影响个体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班内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培育有利于创新学习的心理氛围和物理氛围。物理教师可充分发掘初中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在班内展示学生的各种创新成果,如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等;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的评比等,并办好科技板报、手抄报,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舆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与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使全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同步增强。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要进行奖励和宣传,要在班集体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气氛。

四、建立新的课堂评价机制,构建新的教学方式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侧重过程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讨论和合作交流中的表现都应作为评价的依据,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活动全过程的重要性。发展性评价还应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来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这样,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新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注入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目标,并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它的总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及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关心社会与关心生活的意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能否成才有着重大的影响。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程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习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易拉罐创新能力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