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2016-10-08 16:10董有炎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解题能力高中数学

董有炎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教育不得不将重心向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升方面进行倾斜。而数学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数学考试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综合成绩。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在进行基础内容的教学和素质的培养的同时,更加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拥有更加高的成绩,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试教育;解题能力;方法与建议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通过合适的办法来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升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也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现代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数学成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成绩,如若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了问题,其综合成绩也必然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师要审时度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合适的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问题能否高效解决取决于解题方向正确与否。很多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都没有对题目认真分析,致使解题方向存在错误。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对题目进行浏览,并对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明确,对信息进行筛选,抓住关键信息,保证所获得信息具有准确性、有效性,教师应让学生在审题时思考,这句话传递出哪些信息,给出这些信息的原因是什么?帮助学生养成带着目的进行读题的习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重视数学概念教学

深刻把握数学概念、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有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正确理解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和掌握数学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因此,新课标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概念教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不是把概念硬塞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去启发、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问题,使学生逐渐提高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掌握各种法则、定理、公式,从而也就不能进行计算和论证。长期以来,单纯地追求解题方法而忽视数学概念、公式的掌握,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做法,不仅解题能力上不去,反而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记住概念和公式的条件和结论、是否可逆及它们的关系式是不是充要条件等;其次,在学生掌握条件和结论以后,再具体讲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概念间关系,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做些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再变化综合应用。只有掌握了概念和公式,打下学好数学的坚实基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才能自觉走上刨造性学习之路。

三、树立学生的自主解题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解题靠书本,做题靠老师,脱离了老师和书本便如“自废武功”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与缺乏自主解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说,在高中数学的教育中树立学生的自主解题意识也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一部分。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发散学生的思维,在重点突出解题思想的同时,树立学生独立自主的解题意识。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不是照本宣科,才能使学生将学到的概念公式更加灵活的运用到各种题目中去。

遇到学生的解题错误的时候,不能采取强硬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这样学生不知道自己做错的根源在哪里,教师也不知道学生理解的程度有多少,这样只会导致日后学生遇到此类题目依旧无法解出正确答案。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正确的看待学生在解题时候出现的错误,认真细致的为学生讲解解题过程,通过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去培养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长此以往,学生的解题能力自然便会得到提高。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要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包括审题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建模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提升整体的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通法教学,形成解题思想

高考的考纲中明确的要求要注重通法教学,淡化特殊技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因为教学进度、分数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将数学教学思想和实践人为的割裂开来,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解题的规律而是直接将解题的通法告诉学生,学生在遇到同类的题型可能还是解不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解题规律,培养学生主动的积极地思考的习惯。在通法的教学中逐渐的形成固定的解题思想。如,分类讨论思想是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的思想,可以分成两大类题型。第一,由于概念本身的需要,要进行分类讨论,比如,在等比数列中进行求和时要对公式中的公比进行分类讨论。第二,在教学同等变形的问题时,需要分类讨论。比如,在解决含参问题时,要对参数进行讨论。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法的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与练习中逐渐的形成数学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现代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要重点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必须要保证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拥有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彬儒.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J].学周刊,2015,(17):45-46.

[2]张成浩.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09):23-24.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解题能力高中数学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