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版本(人音版、湖南版、上海版)高中音乐欣赏教材比较研究

2016-10-08 16:10徐宸漪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

徐宸漪

摘 要: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随着2003 年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各个版本的音乐教材纷至沓来。但就目前而言,在音乐教育领域涉及对教材的研究还比较少,现行的各版本教材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笔者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人音版、湖南版、上海版三个版本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从教材的编写体例、曲目选择、编写特色三个方面全方位地对三个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深入剖析三者的编写特色,从多方面总结三个版本音乐鉴赏教材的优缺点。

关键词:人音版;湖南版;上海版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比较研究

随着2003 年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不同出版社相继发行了不同版本的高中音乐教材,使用于全国各地,呈现百家争鸣之态。选择在全国范围内适用范围最广的版本——人音版、内容广泛、专业性较强的版本——湖南版和体裁新颖、地域性强的版本——上海版三个版本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深究三者的奥秘。

一、三个版本教材的编写体例比较

1.三个版本的编写顺序比较。人音版的教材共有十八个单元,三十四节课,整册课本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块内容,除去具有导入意义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到第六单元的内容是中外民族音乐,第七到第十八单元是根据中外音乐史的发展顺序编写的,展现了中国音乐史从古代到近现代到新世纪的不同音乐作品。

湖南版的教材共有5个单元,二十三个小标题,除去第一单元的导入外,剩下的四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着重于不同的内容,分别从音乐的美、音乐与民族、音乐与时代、音乐的体裁等四个方面,展示音乐的魅力,使学生们感受音乐与其它艺术交融擦出的火花。

上海版的教材中涉及音乐的共有16个单元,59课,课程内容的排列顺序按难易程度由浅入深,高一两册的课本都是单首作品的呈现为主,高二、高三的课本,主要是选取某一个大作品,进一步分析研究其中的某两个或三个片段,加深学生对其中某个作品的理解。

2.三个版本的板块设置比较。人音版每一单元的设置分三个部分欣赏、知识、拓展与探究,欣赏部分主要是乐曲的谱例与歌词的呈现和对乐曲与作曲家的简介;知识主要是对在欣赏部分出现的一些专有音乐名词的解释,或是对某一音乐家或某一类音乐风格的归纳总结;拓展与探究部分主要是根据乐曲本身结果课标等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湖南版的板块设置不如人音版那么清晰统一,主要分为听赏与体验(或听赏与比较)、作品结构、音乐材料、互动地带、相关链接五个部分,其中作品结构、音乐材料两个板块是湖南版的特点,是其他版本所不具有的,这两个板块通常出现在一些大型的器乐作品中,作品结构帮助学生把握整个曲子的结构,音乐材料细致地展现乐曲中某一个素材。根据内容需要有时还会出现“鉴赏提示” “活动与探究”“自我测试”等板块。

上海版在板块的设置主要分为感受与鉴赏、拓展与选择、研讨与创造、轶事与趣事,感受与鉴赏包括“赏析引导”、“乐曲简介”、“信息点击”与谱例呈现,上海版的谱例呈现除了戏曲外全部都采用了五线谱;拓展与选择部分是对课程主要内容的加深与进一步学习,并侧重于将所学的音乐知识运动于实践;研讨与创作部分是主要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感受,对比不同的音乐讲出异同,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创作与探索等等;轶事与趣闻主要是对教材中出现的个别人物、名词进行解释和讲述与内容有关的有趣的故事,该板块有时改为剧情微缩,是对作品背景的描述,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

二、三个版本教材的曲目比较

1.三个版本的内容结构比较。三个版本的教材内容主要由中外声乐作品、器乐作品、舞蹈作品、歌剧或音乐剧、戏曲作品与话剧、影视作品、电子音乐七大类构成。声乐作品包括民族歌曲、群众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器乐作品包括乐器独奏和乐队合奏,乐队合奏多为某个乐器与乐队协奏或是管弦乐交响,主要为协奏曲与交响曲,舞蹈作品包括舞曲、伴奏和舞剧音乐片段,影视作品包括动画片、动漫、电影等影视作品中的音乐片段。

2.三个版本的曲目选择比较。三个版本在选曲上各有自己的特点,人音版多以经典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主,例如贝多芬的《第二十三(热情)奏鸣曲》、舒伯特的《魔王》和《鳟鱼》、聂耳的《金蛇狂舞》等等,湖南版以广泛地选择各种类型的曲目为主,不仅在选曲上涉及的国家与区域最为丰富,并且在形式与内容上也最为广泛,在器乐中还收录了一首室内乐国现代音乐作曲家乔治·克拉姆创作的《远古孩子的声音》,在歌剧方面还包括了一部宗教题材的作品——清唱剧《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第五乐章的《冰湖大战》。上海版倾向于选择近现代、贴近生活的作品,甚至还涉及电影、动漫、动画片等作品如:《辛德勒的名单》、《千与千寻》、《木兰传奇》、《海底总动员》等。

三、三个版本教材编写特色比较

1.人音版。人音版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容设置相当清晰,每个单元的板块主题一致,单从目录就能非常清楚地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每个板块中还呈现乐曲名字与作曲家及其国别,这样的设置为学生与老师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老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教什么。

人音版的另一个特点是课时设置合理,内容数量适宜,共有34课时83首欣赏作品,每节课的欣赏任务为两到三首,另外课标中对音乐鉴赏的学时学分设置是36课时2学分,34课时的课本符合课标要求,并为期末考试留出2课时的时间。

2.湖南版。湖南版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容非常的丰富,包含149首乐曲,涉及六个类别的作品,并且对每一类的作品都有较为全面的展示。湖南版另一个特点是在其课本的最后两页中清晰地罗列了课本光盘中的乐曲,并且其附碟并不是简单地收录课本中出现的乐曲的音频,如作品《牧歌》,光盘中不仅有独唱版、合唱版还有器乐版,包含丰富音频资料的光盘有助于学生展开课外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

湖南版的教材在文字的运用上也非常有讲究,首先体现在标题中,如第四单元中的课时名称为华夏音乐之光、蛰龙飞起舞东方、一唱雄鸡天下白等等,这些标题起得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在课本内容的板块名称也起得相当有意思,如听赏与体验、互动地带等,这些名字就让人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在课本中鉴赏提示、阅读材料、相关链接等运用了大量的文字解释穿插于各首乐曲之间,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乐曲。

3.上海版。上海版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从内容上来讲,它的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选用的体裁多以影视作品、音乐剧等为主,其次,其选用的内容具有时代性,如《千与千寻》、《海底总动员》等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能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再者,虽然三个版本都是使用彩印的,但是上海版在纸张的选择上选用了铜版纸,选用的图片也更丰富,更贴近教材的内容,在视觉的细节上较其他两个版本更胜一筹。

上海版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课程内容的顺序安排是按照课程的内容难易程度出发,循序渐进想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提高他们的能力。上海版也非常注重突出地域特色,在两册课本中都提到了沪剧。

参考文献:

[1]周文思. 三种版本(人音版、湘版和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之比较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

[2]颜芬. 我国21世纪高中音乐鉴(欣)赏教材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纪永慧. 高中《音乐鉴赏》(人音版)教材分析和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何俊. 人音版与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材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5]苏伦高娃.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谈高中音乐教材的学习与使用[J]. 中国音乐教育,2011,07:25-27.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
如何在高校更好实行俱乐部教学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论中外狼文化写作中的生态意识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