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

2016-10-08 16:40董接军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董接军

摘 要: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历史教学让学生了解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通过教学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素养,引导学生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看待和解决问题。而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能力发展直接决定了学生日后是否能够真正的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用更加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这是做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在现代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历史教学的束缚,积极的用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形成是教育要考虑的重点内容,因此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再单纯的看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教师要看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看重学生的综合品质的提升。这才是教育的关键。

一、突破课堂结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就该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3-5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按照本节的学习内容的多少派学生展示,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要想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和发散性,增强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够优化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工作效果。除此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减少对学生课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思路,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

三、有效的情景体验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视情感的投入,和学生进行融洽的相处,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商鞅变法”内容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台剧的编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角色,并且重现商鞅舌战群臣的场面,让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相关历史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而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并且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改革的艰辛,加强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与理解。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喜欢历史学科,会主动学习历史,教师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这一新的要求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抛弃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采取措施,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为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的关键是好学,因此,历史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只有当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培养其历史能力,促进历史的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发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记住时间、人物和事件经过就可以,必须学会发现现象的本质、由现象而学会归纳历史规律,这才是真正会学历史。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才能引发其智慧火花,这个目的实现的最佳途径就是发动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是能非常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形成学生独特见解和观点的方法,如提出“是不是华盛顿拯救了美国?”“你如果是谭嗣同会不会逃走?”等论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一定要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式和方法、技巧。

其次以广博学识,旁征博引激发兴趣。要使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必须使学生佩服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精通业务、博览群书。教师的知识面要广,以知发趣,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轻松一刻”、“课堂小辩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在讲课中适当插进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传说、笑话故事,有时就针对某些历史问题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课堂小辩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用更全面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并且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现代初中历史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初中阶段,教师要重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寻找最合适学生的现代教育方法。同时,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指导,将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融入到实际课堂教学当中,真正实现这些目标。

参考文献:

[1]唐瑜瑸.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建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1):54-55.

[2]顾松海.信州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2):25.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