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记诵经典,提高写作能力

2016-10-08 17:12杨再华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诗文语感写作能力

杨再华

难以下笔,或者入题后难以展开,文章内容不够充实,是中学生甚至很多成年人在写作中常见的毛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平时没有积累写作素材。

积累写作素材,有很多途径:广泛阅读,善于思考,关注社会生活,积累热点材料,记录点滴感悟……这些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同时,要想自己能够快速打开思路,写出有见地、有文采的文章来,平时对经典文章的阅读、感悟、记诵,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

记诵经典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多有人论述,但更多着眼于思想影响方面的作用。其实,多读多背经典文章,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更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记诵经典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是写作的必要准备和前提。语文教学和学习写作的人,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记诵经典能够培养“语感”,这是领悟和组织语言的重要能力,是作文的基础。背诵的核心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积累知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语感”。“语感”是影响写作的重要因素,语感好的人,往往听话能够“一听就懂”,说话能够“一说就顺”,作文能够“一写就通”。语言学习相关研究表明,“语感”的形成,必须借助一定数量组块材料的语言输入,而背诵经典就是一种最好的语言输入方式,可直接作用于学习者的“语感”培养。

记诵经典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写好作文,首先必须要有材料,而材料来源于积累,记诵经典就是一种最有效的积累方式。郭沫若说:“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讲的就是记诵与写作的关系。诗人为什么能用此“千钧”之笔,“凭吞吐”“任翕张”呢?那是因为他“胸藏万卷”之故。钱钟书的朋友吴钟匡曾说:“钱钟书博闻强记……某些杂记小说和名家诗文,你只要问他,他也能够穷源溯流,缕述出色,甚至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正因为钱钟书头脑中积累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才能在创作中旁征博引,对所需的材料信手拈来,才创造出了《谈艺录》、《管锥编》等著名作品,成为一代大家。这说明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是文学写作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而背诵对文学写作材料的积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写好作文,那就非得认真多读书,多背书不可,努力做到“胸藏万卷”书,笔写千篇文。

记诵经典有助于快速提高作文水平。巴金先生少年时代能背诵几部书,甚至整部《古文观止》。他回忆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脑子里了……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的,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的思路连下去的。”这段话生动地说明背诵对提高写作能力起着重大的作用。有经验的学习者都有这个体会,一段或一篇文章,只有熟练地背诵出来,才可能对我们的表达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融入到我们旧有的表达习惯中,形成新的表达习惯。记诵经典文章,可以使我们有领悟、有借鉴,能够快速确立思想与思路。

值得思考的是,当前的语文教学在有意无意地弱化背诵,就经典诗文的背诵篇目来看,2000年《教学大纲》规定的是小学阶段共80篇(诗歌),初中阶段共70篇诗文,高中阶段共40篇诗文;而到了2011年《课程标准》则规定为小学阶段共75篇(诗歌),初中阶段共61篇诗文,高中阶段共13篇诗文。且不论这样的变化对学生的人文意识培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单就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来说,都会有一些消极的成分。

另一方面,中学生对“背书”有着某种反感甚至抗拒,很多人将背诵简单地理解为“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对经典文章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和思路的鉴赏。不愿意“背书”的结果,不要说全诗全文,有的同学连片断、章节也读背不了,怎么能做到“胸藏万卷”呢?腹中空空,头脑一片空白,材料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都不够,怎么写得出文章来呢?更不要说写出好文章了。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初、高中阶段的经典篇目诵读,也有很多教师仅仅将之定位在“名句名篇默写”题目拿分的层面上,忽视了记诵经典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甚至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意义,这无疑是一大缺憾。

因此,在高度重视记诵经典对于学习写作的重要作用后,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做工作:

学习者要有正确的认识。一是不要将记诵经典仅仅理解为“死记硬背”,而要在记诵的过程中充分领悟其思想、情感、语言、写法上的美。二是认识到记诵经典对写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写作是一种思想外化的过程,背诵是一种接收内化的过程,只有良好的内化养成,才会有精彩的外化呈现。中外的众多作家和学者都非常注重背诵: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作家茅盾先生能熟练地背诵《红楼梦》,马克思能够整段整节地背诵海涅、但丁、莎士比亚等名家的作品……正因为他们勤于背诵,为文学写作积累了大量写作材料,才能在创作过程中娴熟地运用平时积累的文学名篇,自如地引用古人诗文名句。同样,如果我们更够如此学习、积累、领悟、借鉴、创新,何愁写不出好文章?

教学者需要高度重视。经典文章、句段的记诵,不仅关乎考试的得分,更关系到学生写作能力乃至语文素养的提高。一方面要强调其重要性,引导学习者正确对待,认真积累。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内容,除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外,还应该增加一些思想深刻、语言优美、流传深远的篇章,供学生赏鉴、记诵。第三,不能简单地将这一工作处理为“背诵”,还应把它与欣赏感悟、写作技巧结合起来,变枯燥为有趣,可大大增强记诵的效果。第四,不要低估学生的记诵能力,安排合理,引导得当,学生的记诵能力也是惊人的。

著名小说家白先勇先生曾说:“如果我现在要教孩子的话,也要他念这些古书(《史记》、《汉书》),暑假时也盯着他背古文、背诗词,我觉得这几千年的文化遗产,非常可贵。我认为念中国诗词,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中国诗词里极度的精纯性,对于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都是很好的基础。我觉得我们应该鼓励背书,多背古文、多背诗词,这对于文字表现是一种最好的训练。” 学习写作者可以通过大量背诵优秀范文,在典型范文的熏陶感染之下,将别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可以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提高文学写作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文学写作的能力。教学者要高度重视,通过自己的引导、督促和指导,让学习者在欣赏美和品悟美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这是教学者的乐趣,也是责任。

猜你喜欢
诗文语感写作能力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